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提起兔猻,恐怕很多人都沒親眼見過這種小型貓科動物,但是,你一定知道它是動物界的大明星。憑藉獨特的外表和豐富的表情,兔猻一度在網絡上「紅極一時」。許多朋友想去動物園目睹它們的風採,然而飼養有兔猻的動物園卻很少,相見它們一面實屬困難。
圖:兔猻看起來又胖又圓,其實只是毛髮很長很緻密
為何兔猻難以在動物園出現呢?究其原因,是因為這種小型貓科動物太難養了。
首先,相對於其他貓科動物,兔猻的免疫力較差,對圈養環境難以適應而且容易生病,常常一生病,病情就較嚴重。比如對家貓來說比較常見的弓形蟲病就能輕易要了它們的命。
其次,兔猻的性情比較孤僻,在圈養環境下容易過得鬱鬱寡歡,壽命縮短。因此,圈養環境下兔猻的存活率很低,而且難以繁殖,能做到穩定繁殖的個體更是屈指可數。在我國,只有西寧野生動物園養有兔猻,2019年時僅有3隻。
圖:隨便的一個抓拍,就是一個表情包
在兔猻的人工繁育方面,俄羅斯的莫斯科動物園、新西伯利亞動物園等處於世界先進行列,時不時就會傳來兔猻幼崽降生的好消息。而近日的一則消息更是讓喜愛兔猻的朋友覺得欣喜無比: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近期新出生了16隻兔猻幼崽!
圖:其中的8隻幼崽
據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負責人介紹,在2020年6月份上半月,該動物園的3隻雌性兔猻先後產崽,一共有16隻幼崽出生。其中,一窩3隻、一窩5隻,還有一窩達到令人十分意外的8隻!剛出生時,小傢伙們的重量各只有100克左右,而且緊閉眼睛,沒有牙齒,看上去弱小無助。不過,在3位兔猻媽媽的精心陪伴和餵養下,小傢伙們成長很快。
到了第20天時,幼崽的眼睛開始睜開。最開始,它們的眼睛是明亮的藍色眼睛。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先變成綠色,然後變成黃色。在第22天時,幼崽的牙齒已經生長得很明顯了,飼養員開始讓它們品嘗肉食。
在幼崽一個月大時,兔猻媽媽開始帶著它們出門散步。剛開始涉足新環境,小傢伙們十分謹慎,它們會躲在媽媽後面或者藏在某個角落裡,工作人員和遊客想近距離觀察它們十分困難。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加,小傢伙們的膽子也漸漸增加,飼養員和遊客與它們見面的機會也多了起來。
兔猻是一種獨居性貓科動物,撫養幼崽的工作由兔猻媽媽獨自完成。因此,動物園給這三位兔猻媽媽分配了不同的圍欄,生怕它們出現打鬥。現在,這16隻兔猻幼崽都很健康、活潑,每天都有遊客慕名而來。
圖:兔猻媽媽帶著幼崽散步
能和這麼多毛茸茸的小傢伙相處,飼養員也很開心。不過,它們能否全部成年,飼養員卻說不敢打包票。如前所述,在圈養環境下兔猻幼崽的存活率較低,對於這16隻幼崽而言,它們的未來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動物園表示,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動物學家和獸醫的密切監視,以盡力提高它們的存活率。
這16個小傢伙的存在,能讓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種奇特的小型貓科動物,並為野生兔猻的保護工作提供參考。希望它們能夠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