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猻,高原鐵憨憨的心酸秘史

2020-11-25 騰訊網

大家對網紅兔猻應該不陌生吧,它是我們心中臉最臭但也是最萌的鐵憨憨。然而,我們總天真地認為生活在人煙稀少地區的它們,一定坐擁淨土,不受外界的幹擾,小日子舒適滋潤。

可是,我們真的足夠了解它們麼,也許這些臭臉天王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事實上,它們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脆弱很多。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CAT NEWS上的兔猻綜述。想必一定會成為兔猻愛好者的福利。貓貓們的確神奇又富有魅力,但是要守護它們卻不簡單。

現在,我要給你出幾道題,希望閱讀完文章以後,答案可以呼之欲出。

1.兔猻真的都是小胖子麼?

2.為什麼兔猻不容易被紅外相機捕捉到?

3.腿這麼短的猻爺,在積雪中該如何是好?

4.誰是兔猻的頭號殺手?

5.兔猻在野外最多可以活幾年?

本文翻譯自

CAT NEWS SPECIAL ISSUE 13 SPRING 2019

The behaviour and ecology of the manul

翻譯:卓敏、fae、Lifei、鵯鵯、老王、任超

文章較長,建議大家利用浮窗閱讀

關於兔猻

兔猻看上去圓滾滾的,但其實只是個毛茸茸的假胖子。它們頭體長約49-55公分,尾長25公分。平均體重只有4千克左右。在食物充足的夏末,有的個體可漲到5.3千克。

兔猻的體型與家貓差不多,但是腿更短,毛也更密,這讓它們看起來比較粗短(不,是可愛),有著輕微的性二型性,雄性體型比雌性稍大一些。

它們外觀獨特,頗具辨識性,頭部寬而平坦,耳朵位於頭部兩側而不是頂部——這個特徵有利於在開闊地帶捕獵時隱藏自己(畫面感十足)。

展示自己絕佳的隱蔽能力的兔猻(好像也沒有特別隱蔽嘛),地點:蒙古。攝影師:S. Ross

兔猻的瞳孔是圓形的,與其它貓科動物迥異。在貓科動物中,該特徵被認為與日行性和/或生活在開闊棲息地有關。

兔猻皮毛可以是銀灰色,棕灰色以及深灰色,隨季節和環境而變化。同一隻兔猻可能會在一年中呈現所有這些毛色。

相比其它溫帶貓科動物,兔猻的毛髮最厚實,冬毛更長更密,顏色也更淺,有助於在積雪時保暖並藏匿自己。

走在雪中的兔猻 圖片來自:scotland correspondent

兔猻會在春季換毛,夏毛更薄、顏色更深,在多石的草原中是極好的偽裝。靜止不動的它們,看起來就像是一塊石頭;白色的腹部和下半身也能夠平衡自身造成的陰影,更有助於偽裝,天上的猛禽也很難發現它們。

這張保護色的確不錯 圖片來源見水印

物種起源

在分類上,兔猻一度被歸入貓屬(Felis),不同於現在認為是兔猻屬(Otocolobus)下唯一的物種。兔猻形態獨特,與貓屬和豹貓屬(Prionailurus)的親緣關係均較遠。大約590萬年前(第三紀中新世),兔猻從它與豹貓的共同祖先那分離出來。

兔猻和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漁貓(P.viverrinus),扁頭貓(P. planiceps)以及鏽斑豹貓(P. rubiginosus)同屬於豹貓譜系。

目前,科學家認為有三個兔猻亞種,但只有兩個(O.m. manul和O.m. nigripectus)是可信的。這兩個亞種尚缺乏遺傳證據,學界還沒有正式承認。

棲息地及分布

在亞歐大陸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沙漠草原,從伊朗西部至蒙古東部,都有兔猻出沒,但總體而言分布廣泛且零散。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兔猻種群位於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西部。亞歐大陸西部的兔猻分布區逐漸不連續且碎片化。

兔猻分布區屬大陸性氣候帶,乾旱且溫差大。據俄羅斯境內達烏爾的後貝加爾邊疆區記錄,氣溫變化幅度可達100℃以上(夏季48℃,冬季-53℃)。

它們典型的棲息地包括高山草地和灌木草原,尤其是海拔450米至5593米之間的裸露巖石、溝壑和其它遮掩物較多的地方。

一隻趴在蒙古高山草原上的雌性兔猻 攝影師:S. Ross

在短草草地、低洼沙地、沙漠盆地等開闊地帶,兔猻極少露面。但如果這些開闊地帶的獵物充足,兔猻也會把這些地方當作臨時棲息地。

兔猻不會出現在持續積雪厚度達15-20釐米的地方。比如在俄羅斯外貝加爾,最大積雪厚度(16-17公分)限定了兔猻分布區的東北邊界。兔猻對棲息地非常挑剔,在其分布範圍內,兔猻的密度並不均勻。

兄弟你還好麼 地點:俄羅斯 圖片來源:Altai Republic Denis Malikov viasibnet.ru.

在微生境選擇方面,來自空中和陸地的捕獵風險對兔猻的棲息地使用影響極大。兔猻的天敵包括大型猛禽、赤狐(Vulpes vulpes)、灰狼(Canis lupus)和家犬,以及人類。

兔猻奔跑速度不快。最好的反捕獵策略是依靠極佳的偽裝毛色,躲藏在(旱獺或者其它食肉動物的)洞穴或者巖石縫隙等隱蔽場所。

躲在石頭堆裡的兔猻 圖片來自the wildlife diaries

因此,兔猻只能使用草原生態系統中可用棲息地的一小部分,對棲息地的選擇很「picky」,這可能是兔猻密度極低的主要原因。

兔猻依賴掩體和巢穴。巢穴常用來躲避天敵,也用於餵食、交配、產崽、育兒,在極寒冬季裡還可用來保暖。有沒有巢穴生死攸關,因此是兔猻的關鍵棲息地需求。

帶崽的兔猻 圖片來源 https://www.bnhc.org.uk

在蒙古,兔猻在冬季通常使用旱獺的洞穴,在夏天則利用巖石縫隙。在西伯利亞南部和哈薩克斯坦,兔猻更常利用其它同域食肉動物的洞穴。在伊朗,人們曾觀察到兔猻利用老希臘檜樹(Juniperus excelsa)的樹洞繁殖。

儘管兔猻分布廣泛,合適的巢穴似乎是兔猻出沒的限制因素。

兔猻使用的巢穴外觀圖 攝影師:S. Ross

攝食生態學

兔猻主要以小型兔類和嚙齒類為食,其中超過50%是鼠兔。兔猻通常比這些小動物大上2-4倍,捕食野兔和嚙齒類能最大限度提高狩獵成功率,並滿足能量攝入的需求。

在川青邊界拍到的鼠兔 吉吉攝

除鼠兔之外,兔猻還會捕食沙鼠、田鼠、倉鼠和地松鼠,偶爾也捕食小型鳥類、未成年旱獺、野兔、刺蝟、爬行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兔猻還會吃漿果,吃腐肉以及捕食剛生下來的盤羊(Ovis ammon)。

別膩歪了,小心獺命不保 攝影:熊吉吉

兔猻喜歡在晨昏活動,捕獵也多在此時進行。這樣的作息與大多數小型哺乳類重合,還儘量避開了猛禽等白天活動的天敵。但如果氣溫低得難以忍受,兔猻也會在白天活動。

廣袤的草原中會有許多布滿巖石和溝壑的區域。這些地方小型哺乳動物數量豐富,也便於躲避天敵,兔猻常在其邊緣覓食。到了夏季,高高的草叢和茂密的灌叢也能為兔猻提供很好的掩護。

躲在長草中的兔猻 圖片來源見水印

兔猻有三種截然不同的捕獵方式:

一是「隱跡潛蹤法」,兔猻在尋找和靠近獵物時,會緩慢而隱蔽地移動,伺機捕殺獵物。

二是「渾水摸魚法」,主要是在春夏草和灌叢較密的時候,兔猻在其中竄來竄去,驚起藏匿其中的嚙齒類、小型鳥類和蚱蜢等,趁機撲食。

三是「守株待兔法」,埋伏在小型哺乳動物經常活動的洞穴外,通常在冬天用來捕捉鼠兔。在蒙古,人們經常看到捕食成功後的兔猻將獵物藏入巢穴/巖洞中以便安全進食,但也有人在俄羅斯觀察到兔猻捕獵後就地食用。

在鼠兔洞前來來回回的兔猻腳印,真的是守株待兔哦 攝影 S. Ross

活動範圍

種群密度及擴散

兔猻是獨居動物。雄性兔猻一般只在繁殖期與雌性相會,而後並不參與育兒。兔猻採用一夫多妻制,一隻雄性個體的家域通常會涵蓋1-4隻雌性的領地。

就這麼靜靜地看著你們說八卦 圖片來自;Staffan Widstrand wild wonders of china

蒙古的研究表明,雄性兔猻的家域高度重疊,這表明它們領地意識薄弱。

然而,在繁殖季節,科學家仍觀察到雄性身上有鬥毆導致的傷痕,真的是個個都冒著火藥味兒。可見,兔猻的領地行為會在繁殖季發生變化,並與交配權關係密切。

不過蒙古的雌性兔猻很少出現領地重疊。這可能是因為它們領地面積較小、密度較低有關。此外,雌性兔猻要麼青睞山巒綿亙,要麼就是巖石崢嶸的環境,這也側面減少了領地的重疊。

兔猻能很好地適應複雜的地形 圖片來源見水印

兔猻們使用多種信號進行交流;噴灑尿液或者蹭臉頰,留下氣味,為同類留下暫時的信息。

聲音也是一種高效的交流方式,它們會發出一種類似鵝鳴的奇怪叫聲。這種遠距離的隔空喊話與氣味標記一起,很可能是兔猻吸引配偶以及宣示領地的方式。

與其它體型類似的物種相比,兔猻的家域顯得十分廣大。在蒙古,雌性個體的家域達7.4-125.2平方公裡,平均每隻佔據23.1平方公裡;雄性家域則達21-207平方公裡,平均98.8平方公裡。

研究表明,巖石嶙峋的適宜棲息地是影響兔猻家域大小的主要因素。

在俄羅斯達烏裡地區,兔猻的家域顯著小於蒙古的鄰居;這裡的兔猻平均家域面積只有27.4平方公裡(雄性)和10平方公裡(雌性)。

猻口密度低

由於兔猻分布稀疏、行蹤隱秘,觀察和監控難度大,目前還沒有對其種群密度的細緻評估。

英國研究人員羅斯在蒙古開展為期3年的無線電頸圈追蹤、監控和觀察記錄。他估計當地每100平方公裡有4-8隻兔猻。相比同域其它食肉動物,該密度低得可憐。

但俄羅斯達烏裡地區的兔猻密度則高得多。2014年,奈登科等人在16平方公裡的區域內捕獲了16隻兔猻,相當於1隻/平方公裡。

我們在新龍拍攝到的兔猻行走在荒蕪的山脊上

俄羅斯的雪地足跡調查也顯示,高密度的兔猻種群也是可能出現的。至於為什麼不同區域密度差異巨大,以及短時間內會產生大幅度的密度變化,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獵物密度以及捕獵壓力,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然而,根據大多數調查結果以及在兔猻分布區內稀少的目擊記錄來看,分布稀疏才是常態。

低種群密度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包括棲息地特化、競爭壓力以及獵物豐富度。

兔猻的生境選擇特化,僅佔其分布區中10%-30%的山地草原,這限制了該物種密度增長的潛能。

天敵的捕食以及對獵物的競爭進一步限制了兔猻種群密度。

在蒙古的研究區域,沙狐(Vulpes corsac)密度約為40-60隻/100平方公裡,赤狐密度為15-25隻/100平方公裡,灰狼密度則是3-20隻/100平方公裡。同一區域內還徘徊著相當高密度的猛禽。這些食肉動物或者捕食兔猻,或者影響兔猻棲息地的選擇,直接和間接地限制著猻口密度。

把我的口糧還給我,你這隻臭草原雕!!!拍攝於青海,作者:亦諾

獵物密度也影響頗大。如果小型獸類唾手可得,那麼兔猻就能獲得更好的營養補充,從而提高幼崽的出生率和存活率。

但實際並非如此。

猻生不易啊,請好好守護我們 地點:俄羅斯 圖片來源:Altai Republic Denis Malikov viasibnet.ru.

猻口擴散

成年兔猻會離開自己的出生地。蒙古的數據顯示,兔猻大約在4至5月大時遷居他處。離開出生地後,這些亞成體會進行探索性的擴散,然後在出生地5-12千米外定居並建立家域。

大範圍擴散遷移在成年兔猻中也很常見,不管是雌性還是雄性。這種突然放棄舊有家域並喬居他處的行為最常發生在八月至十月。有些個體筆直移動到18-52千米之外,往往穿過正常情況下不入猻眼的生境。

日子沒法過了 走了走了 圖片來源:GODO News

有觀察記錄到一隻成年雄性個體在找到新的家域之前,進行了2個多月的探索之旅。這條環形路線長達170千米,包括兩次泅渡大河。

離棄家域的行為如此高發(29隻兔猻中50%的成年個體),可能說明這正是兔猻生命史的一部分。

在俄羅斯達烏裡保護區,科學家也觀察到兔猻的大範圍移居。兔猻搬家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可能是舊有家域經歷了某種失調,或者獵物逐漸枯竭,故土漸漸不再宜居,迫使原住民遷徙,在更優裕的新土地上建立家園。

繁殖種群

兔猻生活在有著極端氣候的地區,其生殖行為具有高度的季節性也在意料之中。

在蒙古,兔猻通常在12月-3月交配,這也是雌性兔猻唯一有卵巢活動的時期。雄性同期的精子量也達到峰值,其它時間段則急劇下降。

對圈養兔猻的光照實驗顯示,兔猻的繁殖周期完全取決於晝長

在繁殖期間,雄性追逐雌性的熱情似乎遠高於狩獵和攝食。有記錄顯示,一隻雄性兔猻在14天的繁殖期內體重下降了1050克(繁殖前體重的22%),而另一隻雄性的體重則在24天內下降了800克(繁殖前體重的19%)。(對,為了妹子,我可以餓死我自己。)

您們能不能迴避一下?圖片來源:Columbus Zoo and Aquarium

在冬季,雌性的體重下降也很常見,但這很可能是因為獵物減少。當雌性進入發情期,雄性會在2-3天的時間裡為雌性充當「保護傘」,防止別的雄性趁虛而入。

交配一般會發生在旱獺的洞穴或是其它的裂縫洞穴中。這可能是為了防止捕食者的突然襲擊。

雌性的妊娠期一般66-75天,每胎平均產仔3-4隻,但最多可產下8隻幼仔。野外幼仔夭折率很高,獨立生活之前的平均死亡率達68%。

三隻裡只能活下來兩隻 圖片來源見水印

存活幼仔會在4-5月時獨立,並與母親分開。蒙古的頸圈跟蹤顯示,雌性亞成個體會在10個月大的時候進行交配和繁殖。

圈養個體的壽命約為9年,最長可達12歲。但6歲之後繁殖能力顯著下降,極少有雌性個體會在8歲之後繼續生育。

野外個體的壽命可能可以達到6年。天敵捕食是兔猻死亡的主因。絕大多數捕食導致的死亡發生在1至4月,植被蓋度和獵物數量均處於低谷。這一時期兔猻暴露在天敵面前的機率大大增加。

草原雕:你以為我搞不定你麼?今天交出鼠兔就放你一條活路!拍攝於青海,攝影:亦諾

在蒙古,大型猛禽的捕食佔已知死亡案例的38%,而家犬和人類的捕獵則佔53%。狼也是眾所周知的捕食者,而獾和赤狐偶爾也可能會因食物競爭殺死兔猻。

在伊朗、俄羅斯和中國,均有家犬捕殺兔猻的記錄,而這似乎也是兔猻的主要威脅。

蒙古兔猻種群的根據觀察顯示,活過第一年的成熟個體大約有50%的機率存活至3歲。

兔猻與疾病

圈養的兔猻(特別是幼崽)對病原體(尤其是弓形蟲)具有獨特又顯著的易感性。由於弓形蟲在野外的發病率較低,兔猻很可能對這一寄生蟲天生易感。

弓形蟲本體 圖片來自wiki

在俄羅斯赤塔地帶和蒙古中部發現過兩例兔猻弓形蟲抗體。不過,奈登科等人還在16隻兔猻樣本中記錄到支原體、甲型流感病毒和貓白血病病毒的抗體。

野生兔猻還易受貓免疫缺陷病毒FIV的攻擊。該病毒不會致死,但是與免疫耗竭有關。有意思的是,兔猻體內攜帶一種獨特的病毒種類,與非洲獵豹和豹的FIV類型關係最為密切。

保護生態學

兔猻廣泛廣布於亞洲中西部,其種群不大可能在短期內走向瀕危。然而,考慮到兔猻的生態特性,需要更多關注局部和區域性的滅絕風險。

受到威脅時,兔猻會選擇靜止不動,讓體色融入環境中保護自己。拍攝者:S. Ross

兔猻天生分布稀疏。它們依賴獨特的棲息地與獵物,而且很容易在開闊地上被殺死,這使得兔猻在棲息地破碎與退化面前更加脆弱。

兔猻的分布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的可能性高,更易受到幹擾,更容易因此死亡,同時也更難將其分布區納入保護地。

巢穴、巖縫以及其它孔洞是兔猻生存繁衍的關鍵資源。對洞穴的依賴意味著,旱獺和小型食肉動物等穴居物種的減少,會構成對兔猻的威脅。

適合的洞穴對於兔猻來說至關重要 地點:俄羅斯 圖片來源:Altai Republic Denis Malikov via sibnet.ru.

總而言之,隨著棲息地的破壞和碎片化、獵物數量下降,以及與牧民、家犬和流浪狗的接觸,兔猻分布區中的土地發生越來越顯著的變化,都可能威脅到該物種的生存。

-完-

相關焦點

  • 高原上的貓精靈——兔猻
    今天介紹的這位「喵星人」,是一位紅到發紫的萌主——兔猻。兔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覆蓋全身長毛,這是常年生活在高寒荒漠中進化出來的加上腿短身肥個子小,看起來又矮又胖圓滾滾,滿足了賣萌的全部條件,然而這麼萌的兔猻可不是吃素的平日以鳥
  • 藏狐和兔猻是什麼關係,藏狐和兔猻是天敵嗎!
    為什麼叫藏狐呢,因為它主要生活在我國西藏高原地帶,身上擁有銀灰色的皮毛,它們的毛髮短而濃密,能夠幫助它抵禦更加寒冷的天氣。藏狐屬於獨居動物,一般情況下都是獨自外出獵食,具有一定的領地行為,只有在繁殖階段,藏狐才會成對出沒,雄性相互之間會發生打鬥現象,屬於典型的高原耐寒物種。
  • 動物世界-兔猻
    兔猻居住在海拔4000米的沙漠、荒漠或戈壁地區。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境。每年早春發情,夏初產崽,北方的兔猻繁殖期一般比南方地區的稍晚,繁殖期持續42天,雌性發情期26-42個小時。兔猻亞種及分布兔猻高原亞種學名:Felis manul nigripectaHodgson於1842年命名。居於克什米爾、尼泊爾、中國西南部。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
  • 我的世界:MC中鐵傀儡是「憨憨」?關於憨憨,你不知道的十個秘密
    它就是鐵傀儡,對村民無比的忠心,也正是這樣,被玩家們親切地稱之為「憨憨」。那麼,關於這位憨憨,你可能不知道的十個秘密。所以,在欺負村民之前要考慮好,是否能夠打敗鐵傀儡。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感覺這是一件心酸的事情。
  • 小型貓科動物裡的猛獸:淺談兔猻的生活習性及其生態作用
    兔猻有三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高原亞種及西亞亞種,由於生活環境的不一樣,毛色之間有略微的差別,比如高原亞種的整體色調更偏向於沙黃色,指名亞種則更偏向於青灰色。到了冬季的時候,兔猻的整個色調會更加灰白,同時其他雜色也變得更少。
  • 長相如毛球般的兔猻,對付草原鼠輩有一套
    兔猻的生存現狀兔猻是一種原產於中亞草原地區的小型貓科動物,多出現在青藏高原地區,它的棲息地海拔高度一般為5000多米,青睞於草原、灌木叢等地帶。比如整個青藏高原地帶,由於棲息地退化、偷獵等因素的影響下,人們已經很難觀測到它們了。從IUCN給出的數據來看,目前兔猻的主要集中分布點在蒙古及俄羅斯南部地區、我國西部,而原產地中亞大範圍內,只有零散分布且不成規模,保守估計全世界的野生兔猻數量為151315隻,並且目前種群發展趨勢呈現為個體數量下降的態勢。
  • 兔猻不發威,你當它是橘貓?
    圖片:karapaia.com兔猻能夠成為表情包網紅,是因為它雙眼很大,瞳孔的收縮方式與家貓截然不同,不是收成一條豎直的線而是縮成一個小圓點。這樣的小圓點配上大方臉,就產生了一種喜劇效果。但它的喜劇臉不是為了賣萌,這是它的環境適應性措施,在強光下,瞳孔收縮使得它可以在白天活動,雖然它主要的覓食時間是夜間。
  • 鐵憨憨是什麼意思和梗 鐵憨憨是哪的方言及由來介紹
    鐵憨憨什麼梗  1.鐵是頭鐵的意思,憨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傻,鐵憨憨連起來就是頭鐵的傻子的意思,大致和愣頭青的意思差不多  2.鐵憨憨起源於抽象文化,雖然來歷是陝西那邊的方言,但是現在已經廣泛被用作於微博和貼吧,形容傻傻的人,非常可愛的貶義詞  3.鐵憨憨是被直播行業給推廣火的
  • 貓科動物表情包:兔猻,家貓那麼大,是怎麼把自己活成一代猛獸的
    為什麼說兔猻是猛獸?只看兔猻的體型和小短腿,任誰都不敢把它跟猛獸這個詞聯繫起來。兔猻看起來圓圓的胖胖的,體長60釐米左右,體重最胖也只有9斤重,還沒一隻大橘貓體型大,但因為這個體型和長相被人稱為「貓中鰲拜」。而且按照人類對貓咪的審美,以兔猻的長相和體型,多適合當寵物養著啊!現在的矮腳貓是人精心培育的結果,可是兔猻的小短腿是大自然演化出來的,天生的。
  • 生命之聲:兔猻
    溫暖系」女聲)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在貓科界擁有最多表情包的表情帝「兔猻 1、兔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布於亞洲中部地帶向東至西伯利亞一帶地區,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境,棲息於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野兔、鼠兔等。
  • 兔猻的耳朵位置較低,且其有一副貌似是貓頭鷹的面容!
    兔猻(學名:Otocolobus manul)體形粗短,大小似家貓,體重2~3千克,棲息於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境,常單獨棲居於巖石縫裡或利用旱獺的洞穴,通路彎曲,深2米以上。夜行性,多在黃昏開始活動和獵食。視覺和聽覺發達,遇危險時則迅速逃竄或隱蔽在臨時的土洞中。
  • 俄羅斯:兔猻寶寶亮相新西伯利亞動物園
    當地時間2020年7月27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迎來兔猻寶寶,園方宣布,3隻母兔猻共產下16隻幼崽。7月27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迎來兔猻寶寶,園方宣布,3隻母兔猻共產下16隻幼崽。7月27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迎來兔猻寶寶,園方宣布,3隻母兔猻共產下16隻幼崽。7月27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迎來兔猻寶寶,園方宣布,3隻母兔猻共產下16隻幼崽。7月27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迎來兔猻寶寶,園方宣布,3隻母兔猻共產下16隻幼崽。7月27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迎來兔猻寶寶,園方宣布,3隻母兔猻共產下16隻幼崽。
  • 兔猻 一個網紅大V的朋友圈
    這天,朋友圈裡刷屏的新聞標題是這樣的:「歡迎新晉網紅,最萌喵星人兔猻。」兔猻擁有很重的好奇心 圖片來源見水印剛發出去,兔猻就看到「發現」上閃出一個紅色的「1」,有動物秒回。一張帥氣的雪豹頭像。「桑心,過氣網紅不如狗。」
  • 民警巡邏偶遇兔猻
    民警巡邏偶遇兔猻 2020-05-20 0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寧縣再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兔猻
    繼12月13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兔猻首次出現在伊寧縣山區工地襲擊鴿子窩之後,12月27日,兔猻又在伊寧縣吐魯番於孜鄉中吐魯番於孜村一處果園出現。伊寧縣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物保護辦公室和伊寧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聯合經過比對,確定其是兔猻,判斷是因為冬季食物缺乏,下山覓食被卡在了柵欄中,無外傷。經過兩天餵養,確定符合放生條件後,伊寧縣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物保護辦公室和伊寧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於29日將這隻兔猻放歸到北山一處果園。
  • 動物園養得起大熊貓,卻養不起小小的「兔猻」?答案讓人感慨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無論哪個動物園都養不起的動物,它就是兔猻。從外表上看,兔猻跟一隻貓差不多,連叫聲也很接近,然而這種動物可跟我們常見的貓咪大不一樣。兔猻的體型跟貓差不多大,但身上的毛很厚,整個身體的重量還不到3千克。兔猻和老虎一樣,習慣獨居生活,而且它的生活環境是那種寒冷,荒涼的地方,比如荒漠,戈壁和草原上。
  • 錫林郭勒盟發現兔猻 網友直呼可愛的「小貓」
    錫林郭勒盟發現兔猻 網友直呼可愛的「小貓」 5月23日,內蒙古錫林郭勒一牧民在自家草垛裡發現一隻兔猻幼崽,模樣和貓很相似,為了避免被踩傷,牧民凌晨四點起來幫忙看護。
  • [新聞早報-吉林]警民合力救助野生保護動物兔猻
    [新聞早報-吉林]警民合力救助野生保護動物兔猻 警民合力救助野生保護動物兔猻。
  • 五短身材的兔猻看起來像個大毛球,尤其是肚皮露出來之後太可愛啦
    但要說能屈能伸的話,那還得要說是兔猻了。至於說為什麼,大家看看它們攢在一起都成毛球的那個憨樣子;再看看它們展開肚子伸懶腰時候那一臉享受,就知道這隻平時看起來一團團的大毛糰子原來也跟家貓一樣可以這麼伸展的啊!話說嫦五回來時那個跑過去湊熱鬧的神秘小動物,由於降落地點的氣候和地形環境的關係,也有人猜那個溜過去的動物是兔猻。
  • 3隻兔猻連生16隻幼崽,飼養員:很開心,但不能保證都能成年
    提起兔猻,恐怕很多人都沒親眼見過這種小型貓科動物,但是,你一定知道它是動物界的大明星。憑藉獨特的外表和豐富的表情,兔猻一度在網絡上「紅極一時」。許多朋友想去動物園目睹它們的風採,然而飼養有兔猻的動物園卻很少,相見它們一面實屬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