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寵物行業白皮書上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寵物貓狗數量為9915萬隻,其中寵物貓的數量為4064萬隻,是繼寵物狗之後的「第二大寵」,可見人們對貓咪的喜愛程度。相對於狗的熱情粘人來說,貓性情高冷,平時也較為安靜,是很多上班族、單身白領等人群養寵的首選。
貓咪的確可愛,但是你知道嗎?其實貓咪雖然為家養寵物,但本質上也是一種貓科動物,而野生貓科動物裡,有著許多顏值頗高,可愛程度甚至超過貓咪的物種,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兔猻」。
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從名字上看感覺是兔子的一種,又有可能是猢猻,其實它哪種都不是,而是一種外形跟家貓有點像,但是比家貓矮胖,極具毛絨感的小型貓科動物,所以兔猻也常被人說是「移動的毛球」。
兔猻屬於貓科貓亞科兔猻屬裡面的物種,也是該屬裡面的唯一物種,雖然看起來就是一種「小貓」,但因此而小看它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兔猻十分兇猛,超出了我們對「小貓」的認知。
憑藉軟萌的外表和搞怪表情包走紅網絡
經常上網的人或許對它不是很了解,但一定都看過或用過它的表情包,兔猻經常齜著牙,咧著嘴,面露兇狠狀,但由於它的外表實在是「軟萌」,所以怎麼看也兇狠不起來,因此兔猻也憑藉著「反差萌」的搞怪表情包走紅於網絡,成為「網紅動物」之一。
它之所以會展現出這麼多搞怪的表情,實則是性情使然,兔猻兇悍,領地意識極強,若有其他活物接近,就能激發兔猻的戰鬥意識,從而使它齜牙咧嘴。
兔猻長得可愛,渾身長著灰白色但帶點雜色的長毛,而且濃密蓬鬆,雖然它的四肢比例在貓科裡面並不算短的,但在長長毛髮的遮掩下,顯得十分短,所以兔猻看起來就像是一團毛球一樣,也是因為如此,所以兔猻看起來比一般的「小貓」可愛多了。
平均來說,成年兔猻的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為2.5-4.5千克,比起一般的小貓咪來說算大的了,而且在毛髮的作用下,顯得兔猻並不小。
兔猻的毛髮會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在冬季顯得更灰白,同時身上的雜色也更少。兔猻最大的特徵便是腦門上有黑色的斑點,臉頰有較長的髯毛,尾巴有明顯的「黑環」。
兔猻這一身蓬鬆而濃密的毛髮,除了看起來有「軟萌感」之外,用處也是非常大的,由於它所棲息的環境多為高寒的荒漠草原、戈壁裸巖地帶,這些地方晝夜溫差大,且常年較為寒冷,長長的毛髮有利於它長時間伏臥在地上等待獵物,而不被凍傷。
兔猻的生存現狀
兔猻是一種原產於中亞草原地區的小型貓科動物,多出現在青藏高原地區,它的棲息地海拔高度一般為5000多米,青睞於草原、灌木叢等地帶。
兔猻在野外環境下的適應性較強,不管是山地、草原,還是半荒漠地帶,由於它的生存不太依賴於水源,所以即便是一些沙漠的邊緣地區,亦有兔猻的生活痕跡。我國算是兔猻的核心分布地區之一,在多省份都發現了它,比如四川、西藏、新疆、內蒙古等。
目前來說兔猻的分布範圍依然是中亞一帶,但相較於其歷史分布來說,棲息地至少喪失了一半以上,並且棲息地被分割嚴重,各生境之間缺乏生態廊道,導致種群之間無法溝通,而且在許多兔猻的棲息地裡面,物種密度並不高,這是由於環境、獵物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比如整個青藏高原地帶,由於棲息地退化、偷獵等因素的影響下,人們已經很難觀測到它們了。
從IUCN給出的數據來看,目前兔猻的主要集中分布點在蒙古及俄羅斯南部地區、我國西部,而原產地中亞大範圍內,只有零散分布且不成規模,保守估計全世界的野生兔猻數量為151315隻,並且目前種群發展趨勢呈現為個體數量下降的態勢。
對於兔猻來說,目前最主要的威脅有三方面,分別是棲息地退化喪失嚴重、誤殺、偷獵及農牧業發展等。比如人們大量飼養牲畜時,往往會增加更多的狗,而在青藏高原地區,能夠捕殺兔猻的猛獸很少,但狗是其中之一。
小小兔猻,是不折不扣的猛獸
別看兔猻長得小,但其實也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猛獸,在其生境內,幾乎所有的小動物都是它的捕食對象,尤其是旱獺,簡直恨透了兔猻,因為兔猻不僅佔了它的窩,還會滅它全家。
由於兔猻的爪子屬於典型的貓科動物爪子,能夠自由伸縮,利於捕獵,但是掘洞能力並不如犬科、熊科等,而兔猻喜歡居住在洞穴裡面,這怎麼辦呢?最佳的方式當然是「鳩佔鵲巢」了。
旱獺是高原上的掘洞高手,但是遇上了兔猻,很有可能就要替別人「蓋房子」,兔猻一旦發現旱獺的洞穴,會馬上佔據為己用,如果當時旱獺在洞穴裡面,極有可能會被兔猻殺死當晚餐。
雖然在體型上旱獺並不輸兔猻,但一種是強悍的貓科動物,一種是大型嚙齒類,天然差距註定了旱獺不是兔猻的對手,所以在面對洞穴被佔了的事實面前,旱獺只能忍氣吞聲慌亂逃走,要不然小命都不保。
由於兔猻過度依賴旱獺的洞穴,尤其是在繁殖期的時候,兔猻更需要這樣的洞穴作為自己的生產之所,所以我們可以預見,當旱獺數量受到影響而下降的時候,兔猻的種群發展必然也會受到影響。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蒙古及俄羅斯部分地區裡面,兔猻的棲息地與西伯利亞旱獺的棲息地高度重疊,而當此地的旱獺數量減少到嚴重瀕危時,兔猻的日子也不好過,其個體數量、出生率也呈現了下降的態勢。
由於兔猻所處的環境較為惡劣,能夠捕食的獵物並不多,所以它們練就了高超的捕獵技巧及兇悍的性格。
它移動速度不快,多採取等待伏擊的方式捕獲獵物,由於兔猻的毛髮能夠與周圍環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它們伏擊狩獵成功率很高,而厚厚的腳墊及長長的腹部毛髮出了禦寒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得兔猻移動起來的動靜很小,不容易被察覺,畢竟它的獵物大多都是聽覺敏銳的嚙齒類啊!
兔猻性格兇悍表現為領地意識超強,這也是可以預見的,畢竟生存環境較為惡劣,缺乏食物,而擁有較多的領地,就意味著有較大的概率能夠生存下去。
當然,作為一種「貓」,天生具有對付蛇類的本事,兔猻雖然不能像平頭哥蜜獾一樣把蛇當「辣條」吃,但它與蛇在同一生境下的主要捕食對象都是小型嚙齒類,所以二者有強競爭關係,爆發衝突就不難理解了,總之在與蛇鬥爭的過程中,雖互有輸贏,但總的來說是兔猻更為強悍。
兔猻對「草原鼠輩」的抑制作用
兔猻作為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其主要棲息地在高原草原上面,捕食野兔、老鼠、鼠兔等小動物,所以它的生態作用與藏狐是類似的,起到了維持草原生態平衡的作用。
另外,由於相對於藏狐來說,兔猻的獵物更多的是來自於各種小型的嚙齒類,是各種「草原鼠輩」的剋星,所以它有著「益獸」之稱。因為這些「鼠輩」們的主要食物是草原上的大部分植物,如果不加以控制,毀壞草場是早晚的事情。
可能有人不解,類似於鼠兔、老鼠等高山草甸上的小型植食性動物,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力真的有那麼大嗎?關於這點我們不妨參考下澳洲的野兔泛濫事件,當它們數量在合理範圍內,是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對於生態系統的穩定來說還有極大的好處。
但若數量失衡,超過了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數量,那麼就會破壞這種平衡,而兔猻作為一種小型的食肉動物,對「草原鼠輩」抑制力度要遠遠大於藏狐、雪豹等動物。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