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都是食肉動物,無論是獅子、老虎這樣的「大塊頭」,還是黑足貓、鏽斑豹貓這樣的「小不點」,吃起各種肉食來都毫不含糊。尤其是黑足貓,雖然成年個體體重不過1.1~2.45千克,比家貓還小,但卻是一個「吃肉狂魔」。
圖:野生黑足貓捕鳥
野生黑足貓捕食的獵物有50多種,一個晚上要捕殺10~14隻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再加上高達60%的捕獵成功率,因此黑足貓被譽為「世界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
不過,黑足貓並不是剛生下來就要吃肉,和家貓一樣,最開始它們獲取的全部營養來自母乳。等到個頭長得大一點的時候,它們就會開始進食肉食。那麼,黑足貓幼崽第一次吃肉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圖:一隻兩個月大的黑足貓幼崽,注意看它的腳底
在野外,黑足貓行動神秘,常居住在洞穴中,因此我們很難看到野生黑足貓幼崽第一次吃肉的場景,不過在圈養環境下,這個小小的願望就很容易實現。近日,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就公布了兩隻黑足貓幼崽首次吃肉的照片。
這兩隻黑足貓一隻為雄性,名叫萊德,一隻為雌性,名叫斯凱勒。剛出生的時候,它們的體重和一隻雞蛋相當,而現在,它們已經兩個半月大了,在母親的精心呵護下體重長到了近0.7千克(同等年齡的家貓體重約1.2千克)。
動物園飼養員認為,是時候讓它們嘗試吃一點肉食了。於是,飼養員用一個特製的鉗子,夾住肉食往兩隻黑足貓幼崽眼前送。鉗子很長,這樣的好處是不會讓手和肉食挨得太近,避免被黑足貓咬傷,此外還可以保證人和黑足貓有較遠的距離,使黑足貓心理上可以更舒適地獲取食物。
和人相比,黑足貓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味蕾)要少很多,味覺不如人那麼敏感,但是它們的嗅覺卻比人類靈敏許多。見到眼前的肉食後,兩隻黑足貓幼崽很快就被其氣味吸引,探著圓圓的小腦袋,直勾勾的眼神已經告訴我們,它們已經嗅到了美食。
在美食的誘惑下,其中一隻黑足貓走出了人工製作的洞穴。它毫不客氣地把肉咬入口中,狼吞虎咽,看上去名副其實的一隻「小饞貓」。初次嘗試後,黑足貓顯然喜歡上了肉的味道,顯得意猶未盡。但飼養員並沒有餵它們太多,因為飲食的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等它們再長大一點,不再需要吃母乳的時候,就會有吃不完的肉了。
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是一項名為「物種生存計劃」(SSP)的參與者之一,該計劃是美國的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為了維持黑足貓遺傳多樣性,保證圈養黑足貓種群數量在未來數十年內不減少而共同建立的。目前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僅有6隻黑足貓。
在野外,黑足貓面臨著一系列威脅,如被人捕捉、過度放牧、棲息地喪失、農藥濫用等,數量在持續下降。對黑足貓進行圈養繁殖及相關科學研究,可以更好地保護這種可愛的貓科動物。不過,由於難以適應新環境及自身的一些特性,在圈養環境下黑足貓普遍難以繁殖,目前全世界養有黑足貓的動物園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