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為什麼要咬死6個月以內幼崽?母獅一生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2020-11-23 騰訊網

我們知道,近親繁殖會給生物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為了避免這種傷害,動物們往往會自發地規避這種生育機制,其中一些群居的動物們在成年之後會走出自己的家族,選擇加入其它的大家庭。

在人類家族中,是女性走出自己的家庭,跟著丈夫一起生活在男性大家庭中。但獅子則是雌性終身不離開家族,而雄性則通過武力角逐的方式加入雌性大家庭。

獅子家庭結構

一般情況下,獅群是由1-3隻雄獅,再加上4-12個具有彼此之間具有血緣關係的母獅以及若干個小獅子組成。一個獅群通常有17頭獅子,但成員數量不固定,小一些的獅群大約只有8個左右,大型獅群也可以多達30頭。

雖然我們常常把雄獅當成獅群的領袖,但其實母獅才是這個家族的核心,捕食活動基本上是由母獅擔任,而雄獅非但不捕獵,反而會搶先吃掉獵物。

在獅群中,所有的母獅繁殖權都歸獅王所有。但也正是如此,一些雄獅會挑戰獅王的位置,企圖獲得母獅的繁殖權。

母獅沒有固定的發情期,一般情況下同一個獅群的母獅會集中發情,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獅群中的小獅子都能夠在同一時間出生,有利於母獅們照顧幼崽。

但當獅群中有小獅子的存在時,母獅一般不發情。

如果此時有雄獅挑戰獅王的位置成功後,它們會選擇將獅群中所有6個月以內的幼崽咬死,讓母獅儘快發情。

這樣做的原因是雄獅平均當獅王的時間只有2年左右,為了儘可能地留下自己的後代,並且讓自己的後代長大,他們會咬死6個月以內的幼崽,讓種群中的母獅發情。

有些母獅會為了保護後代,帶領後代離開種群,但也有的母獅會選擇妥協,在剛經歷完喪子之痛時,又被迫與咬死孩子的雄獅繁衍後代。

母獅的孕期一般是100天-119天左右,每次繁殖1-6個後代,在剛出生時小獅子需要通過母親的哺乳。

等到斷奶之後,小獅子就可以嘗試吃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並在此期間學習捕獵技巧。等到2歲左右,雌性幼崽將會性成熟,雄性則需要到5-6歲才能性成熟。但是在2歲左右,雄性幼崽將會離開家園,加入到別的獅群或者流浪。而雌性則留在家族中繼續生活。

獅子的繁殖

獅子在繁殖過程中,每天需要進行20-50次左右,通常情況下要持續4天左右。

很多人認為獅群中的母獅只有獅王具有繁殖權,其實並不是,如果一個獅群中有2個或者2個以上的雄獅,那麼這些雄獅之間大概率具有血緣關係。

從排序上看,雄獅具有絕對的繁殖權,但這不代表其他雄獅沒有機會,研究表明母獅生育的一胎中,幼崽可能有2個以上的父親。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使獅群中的雄性無法分辨誰才是孩子的真正父親,從而對每一個後代都格外照顧。對於母獅而言,不同的後代擁有不同的父親,有利於它們的基因多樣性,能夠提升後代的存活率。

這一點不光在獅子身上會出現,就連一夫一妻制的鳥兒也會採取這樣的生殖策略。

母獅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野生環境下,老虎的平均壽命約10-15年,在人工養殖環境下獅子壽命可以達到20-30年。雌獅在2歲時可以達到性成熟,一般獅群中有小獅子出生的話,母獅會在2年內不繁殖下一代。所以野生環境下,一隻母獅一生會繁殖4-7次左右。

母獅幾乎每生育一胎都要經歷一次喪子之痛,這是因為母獅一般會生育1-6隻後代,但這些後代並不會全部存活,只有極其幸運的1-2隻能夠存活到成年。

之所以小獅子的存活率非常低,其實是因為在野生環境下,小獅子很容易因食物不足、疾病、受傷甚至是雄獅的捕殺而死亡。

曾經有一部紀錄片,記錄了一隻小獅子在跟隨母親捕獲野牛時,被奔騰的野牛踩傷了後腿,以至於無法正常奔跑、行走,最終獅群決定拋棄它,任由它自生自滅。

科學家曾經統計過,在野生環境下大約有70%-80%左右的獅子幼崽都無法存活到兩歲,大多數獅子都因能量短缺、成年雄獅的威脅而死亡,其中雄性幼崽的死亡率最高。

從這方面看,每一個母獅在繁殖後代時,不僅要承受懷孕、養育之苦,還要承受喪子之痛。

總結

獅子雖然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但由於能量、病毒、疾病等原因,小獅子的存活率並不高,尤其是雄獅,由於它們經常與其他大型動物爆發爭鬥,以至於有80%左右的雄獅無法存活到成年。即使存活到成年,平均壽命相對於母獅而言也要短許多。

對於母獅而言,雖然壽命更長,但幾乎每一胎都有許多後代無法存活到成年,以至於它們每生育一次,都需要經歷一次喪子之痛。

相關焦點

  • 雄獅有「家庭暴力」?當著母獅的面咬幼崽,究竟是為什麼?
    動物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在一些獅群中,一些成為領袖的雄獅會咬死獅群中不滿六個月的幼崽,而且都是當著母獅的面。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雄獅要這麼做?讓母獅經歷這種喪子之痛呢?當然,這樣的獅群一般雄獅都是非常強悍的,具有極強的威懾力和領導能力。一般來說,普通的獅群都會擁有1-3隻的雄獅,之後會搭配著幾隻母獅和這些母獅生下來的小獅子。雄獅在整個獅群中,雖然擁有著領導地位,是獅群中的王者。不過,雄獅並不擔任捕獵的工作,反而是母獅需要外出為整個獅群尋找食物。但母獅和幼獅卻並沒有先食用的資格,需要等待雄獅飽餐後才有機會去進食。
  • 母獅一生之中會經歷多少次「喪子之痛」?
    雄獅的一生是爭鬥的一生,從頭面部的傷痕就可以看出來,它時刻都在為生死存亡之戰做準備,《獅子王》裡的反派角色「刀疤」上文說到,一個獅群有8-30個成員,平均也就是17隻獅子左右,有一隻雄獅是獅王,並包含其它至少2隻成年雄獅,然後就是雌獅以及獅幼仔了。獅王雖然是一個獅群的頭領,威風凜凜,但是它時刻都需要提防外來的威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掉它的地位。獅王擔負著保衛領地、獅群的重任,因此它在獅群中擁有最高的交配權,可謂是「後宮佳麗三千」,在獅群中,雄獅的地位越高,才會擁有繁衍後代的權利。
  • 母獅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你要的答案來了
    根據科學記錄數據顯示,一般情況而言,一個獅子群約有8到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而雌獅在獅群之中可以說佔據了主要地位,算是一個雄獅走後的一個統治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頭雄獅和一群母獅組成了一個是獅群,生下了孩子,它們的後代是第一代雄獅和母獅生的,但是,當雄獅被其他年輕雄獅打敗並驅逐之後,第一代的生下的母獅就會與新的雄獅結合生下後代,它們產生的後代與第一代雄獅是沒有關係的,但是它們的後代是第一代母獅的「孫子、孫女」。因此,獅群是按照母獅的血統進行統計的,這同樣滿足人類母系社會的標準。
  • 獅子幼崽被雄獅咬傷,傷心母獅抓來小羚羊,下一秒的畫面感人!
    獅子幼崽被雄獅咬死,傷心母獅抓來小羚羊,下一秒的畫面感人!獅子的戰鬥力在草原上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越是強大的角色越不懂的團結,在獅子的內部總會出現一些戰爭,那就是在競選獅王的時候,兩隻雄獅勢必會爭得面紅耳赤。
  • 母獅為了保護幼崽,竟然打跑了強壯的雄獅,卻遭到獅群的驅趕
    獅群的母獅發現了這邊的異常,表現出了極度的排斥,就好像妻子抓到老公在外偷情一般趕了過來,塔姆迅速溜走,四個對一個,如果被追上它可能會被殺死。後邊的母獅大聲的咆哮,宣示著這裡的歸屬權,更是表達出了對塔姆的敵意,一直把塔姆趕出了很遠。幾個月後,塔姆再次回到了這裡,還帶來了四隻幼崽,這是它和諾奇的孩子。幼崽只有一個月大,正是最脆弱的時候,單身的塔姆想要帶大四個孩子非常困難。
  •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獅子是一種很特別的貓科動物,雄獅和母獅一生的經歷一般都要比大多數獨自生活的貓科動物更複雜。在一個獅群中,當雄獅長到接近成年的時候,就會被自己的父親或獅群中的成年母獅趕出家門。
  • 獅王爭霸時,母獅作為配偶,為什麼會選擇冷眼旁觀?
    但如果你以為獅子成王后,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那就大錯特錯了,獅王還要時刻接受其他雄獅的挑戰,雖然有龐大的獅群,但作為配偶的母獅,卻選擇在一邊觀看。而本文探討的科學話題就是,為什麼在獅王爭霸時,母獅不出去跟雄獅王一起撲殺挑戰者?
  • 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母獅跟著一起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一幕發生坦尚尼亞塔蘭吉雷國家公園,一位體型巨大的新晉獅王捕殺併吞食了前獅王的幼崽,當時這位獅王並非飢餓,而純粹是維護領地以及宣示王權。而更讓人震驚的是,旁邊的的一隻母獅也湊過來一塊分食幼獅屍體,而它很可能就是幼獅的母親。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但很快意外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獅群身上,兩隻小獅子裡面的小雄獅在6月份的時候不見了,極有可能是遭遇了鬣狗或者被其他的猛獸咬死了,所以整個斯巴達獅群的兒輩裡面,就只有一隻小雌獅。,而有幼崽的雌獅,則帶著幼崽跟著老恩過起了流浪的生活。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但很快意外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獅群身上,兩隻小獅子裡面的小雄獅在6月份的時候不見了,極有可能是遭遇了鬣狗或者被其他的猛獸咬死了,所以整個斯巴達獅群的兒輩裡面,就只有一隻小雌獅。,而有幼崽的雌獅,則帶著幼崽跟著老恩過起了流浪的生活。
  • 鱷魚企圖捕食獅子幼崽,,慘遭發飆母獅圍毆咬死,鏡頭記錄全過程
    鱷魚企圖捕食獅子幼崽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在獅子的生活方式裡面,「流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多數雄獅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之後,才能入主獅群,成為一代獅王。另外,在獅群裡面,交配權並不是公平分配的,即便是同一個雄獅團裡面,也只有老大有大量的交配權,其他的雄獅成員沒有或者很少,這種制度,就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即便是留下來的雄獅,也不會與自己的血親產生後代。雄獅為什麼要流浪?
  • 流浪雄獅多年以後,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獅子雖然是非洲大草原上頂級的獵食者,但跟其他兇猛野獸存在很大區別的就是,雄獅在2年後就會被趕出獅群。如果不出意外,雄獅的一生將再也見不到生它養它的母親,因為雄獅的道路太過艱辛,要麼成為新任獅王,到了晚年再被其他獅王殺死,要麼就是在挑戰過程中被咬死,亦或者成為流浪獅群中的一員。
  • 罕見遭遇丨恩愛8年,母獅活活咬死公獅,3隻幼崽「冷眼旁觀」
    核心提示:就在上周,美國一家動物園發生猛獸鬥殺事件,一隻非洲母獅咬死了跟它朝夕相處8年並生下3隻幼崽的伴侶公獅根據外媒報導,動物園管理員聽到了「不同尋常的咆哮聲」並趕到獅子區,看到祖尼與10歲的尼亞克在獅子的女兒蘇卡裡附近戰鬥。動物園管理員徒勞地試圖打破成年人,但是祖尼將她的下巴夾在尼亞克的脖子上。
  • 雄獅草地上想和母獅搞對象,慘遭拒絕,還被甩耳光,看起來有點疼
    和老虎相比,草原之王獅子的生存狀態更像是是一個母系社會,因為獅群中的母獅是基本不變的,而雄獅則經常發生變化,因為母獅要承擔繁衍的重則。正因為如此,攝影師總能在獅群中拍下許多有趣的畫面,因為獅子雖然兇猛,但終歸是貓科動物,唯一的溝通方式似乎就是互相打鬧,互相咬對方。
  • 雄獅突然衝向母獅,母獅發出陣陣哀嚎,究竟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獅子作為草原之王,其捕殺獵物的能力自然是首屈一指的雄獅突然衝向母獅,母獅因疼痛而發出陣陣哀嚎,而鏡頭記錄下整個過程,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趕緊去了解一下吧,大家知道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在不同的事情中,都有著明確的分工體系,而雄獅在獅群中,則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它的工作一般是負責領地的巡視,以及保護母獅和幼崽,而捕殺獵物的工作則,一般交由獅群中的母獅負責,由於雄獅的絕對權力,因此母獅們捕獲的獵物,都會先交由雄獅進行享用,然後其他家庭成員才能進食,而下面這隻母獅就因,一時貪嘴而發生了悲劇,視頻畫面中所顯示,一隻雄獅正在享用
  • 鬣狗為幼崽搶花豹獵物,中計被雄獅撲倒,花豹趁機對小鬣狗下手
    母鬣狗沒逃跑反而主動應戰,可沒打幾個回合,母鬣狗也許覺得自不量力,就跑回自己的洞穴。鬣狗為幼崽搶花豹獵物沒過幾天,這隻花豹拖著一隻羚羊路過母鬣狗的洞穴,並沒有把獵物帶回家,就在不遠處準備美美地吃一頓。要知道,公鬣狗外出捕食幾天沒回來了,母鬣狗與幼崽好幾天沒進食了,這時聞到肉香,忍不住就想去搶食。歷史上,鬣狗是最善於抓住機會搶奪花豹的食物。母鬣狗望了幼崽幾眼,看到幼崽那渴求的眼光,於是下定決心去找花豹「借」點吃的。母鬣狗衝上前去,花豹只是露出鋒利的尖牙,衝著鬣狗憤怒地咆哮幾聲。
  • 在繁殖季節,獅子為什麼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看到這,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獅子要每天要交配那麼多次?它們是怎麼做到呢? 為什麼獅子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繁殖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