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也許是統治這個星球超過1.6億年的最神奇的生物之一。這些兇猛的「 蜥蜴 」 從蜂鳥的大小到大型卡車和建築物的大小不等,曾經為統治地位而戰,但由於原因仍然未知而滅絕。
恐龍已經滅絕,但是由於它們的化石,有關恐龍的信息仍然很多。化石不易分解。因此,它們是有關史前星球生活的良好證據。
1.巨型龍的遺骸(1676)–英格蘭
1676年,牛津大學的一位教授首次發現了一種大型生物遺骸的一部分。科學家們無法確定化石是什麼生物,也無法估計它到底有多大。
150年後,科學家威廉·巴克蘭終於把這塊化石歸為斑龍屬。然而,一位古生物學家花了20多年的時間才將這塊化石完全確認為恐龍。
2.化石恐龍糞便(1811年)–英格蘭
恐龍糞便化石在20世紀早期首次被發現。這些糞化石還充當了巨大的化石,幫助科學家們破譯滅絕的恐龍吃什麼食物。
具體來說,在澳大利亞,這些糞化石揭示了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蛇頸龍以海洋生物為食。
3.「 「缺失的環節 」(1860年)–德國
1860年,科學家們震驚地發現了一具來自德國石灰巖沉積物的化石,這是一具被認為是已滅絕的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過渡(或缺失的一環)的化石。
對科學家來說,這種生物同時具有鳥類和恐龍的特徵。這種生物被許多人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鳥類,被認為生活在侏羅紀晚期。
4.鴨嘴龍(1868)–美利堅合眾國
該恐龍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868年發現併科學記錄的。生活在北美的森林和淡水中。
從歷史上講,這種化石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並且很可能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現的完整化石。現代研究表明,它們以直立的姿勢行走。
5.梁龍(1878)–美利堅合眾國
除了被認為是最長的恐龍外,梁龍還以其獨特的身體構造而聞名,其尾部下方有兩排骨頭以提供額外的結構支撐。
在出土的梁龍的所有化石中,最長的梁龍整體骨架長33米。1878年,發現了梁龍的第一個骨骼。
6.腔骨龍(1881)–美利堅合眾國
在新墨西哥州的裡約熱內盧發現了腔骨龍化石,這些化石大部分已經有2.05 ~ 2.1億年的歷史。
基於它們的胃裡包含小爬行動物,魚類和其他生物的骨骼,科學家得出結論,腔骨龍是食肉生物。
7.一場永遠持續的戰鬥(1971)–蒙古
一個奇妙的化石發現,食肉迅猛龍和食草原角龍之間「正在進行戰鬥的化石」——這是當時恐龍捕食猖獗的直接證據。在化石中,原角龍的頸動脈被迅猛龍的爪子擊中。原角龍奮起反擊,用嘴咬住迅猛龍的胳膊。
科學家們認為,當這些恐龍為生存而戰時,一大片陸地(被認為是沙丘)突然崩塌在它們身上。這兩種恐龍之間的戰鬥化石於1971年在蒙古的戈壁沙漠出土。
8.慈母龍(1978)–美利堅合眾國
慈母龍被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是最重要的恐龍化石之一,提供了這些神奇生物如何生活的詳細視圖。化石準確地揭示了生長速率、代謝、性成熟和生理成熟。
這些化石表明,它們通常不會在孵化時拋棄幼崽。這種恐龍的化石於20世紀90年代初在蒙大拿州西部的一個骨床中首次被發掘出來。
9.完整的蛇頸龍骨架(1994)–北美
蛇頸龍是食肉恐龍,在史前時期統治著廣闊的海洋。1994年在北美發現了蛇頸龍化石。
該化石仍然完好無損,整個身體得到了完整保存,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古老的化石之一。該化石是在艾伯塔省200英尺深的地表礦山中發現的。
10.另一個蛇頸龍骨架(2006)–澳大利亞
另一具蛇頸龍化石被列入了這個名單,它是一種古代海洋爬行動物,大約有海獅那麼大。由於明亮的整體的綠色骨架,蛇頸龍化石非常壯觀。
這種物種的成年恐龍傾向於回到淺水內陸水域養育後代。科學家們還發現,它們可能已經進化出了應對惡劣環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