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種蜘蛛化石甚至比已知僅有的其他兩種較古老蜘蛛標本要早大約1.2億年,而且細節更清晰。由於蜘蛛身體較脆弱,很難保存,因此蜘蛛的化石非常罕見。這隻蜘蛛因為被精細的火山灰掩埋,所以它脆弱的外骨髓並沒有被破壞,只是被壓扁而已。
2.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場景復原圖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條6700萬年前巨蟒的化石。這條巨蟒正盤繞在一堆恐龍蛋的旁邊,在巨蟒包圍圈中還有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這是第一次發現蛇類吃恐龍的證據。古生物學家感嘆,「這是我一生中最驚人的一次發現。」
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26年前,印度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丹納傑-莫哈比在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名叫多利-頓格裡的小村莊中首次發現這種化石。然而,直到2001年,他才開始認真研究這種化石。經過分析,他發現當時的場景應該是,一條巨蟒盤繞在一隻剛剛孵化出的小恐龍和其他兩枚恐龍蛋周圍。
3.鱷魚糞化石
鱷魚糞化石 糞化石可以透露出古代動物們的食物以及行為等信息。但是,本圖中的這塊化石顯得相當怪異。這塊化石發現於美國切薩皮克灣西海岸的沙灘之下。研究人員認為,這隻1500萬年前的鯊魚並不是因為飢不擇食而吃鱷魚的糞便,而是因為它在吞食鱷魚時,鱷魚腸內仍存有未排出的糞便。
4.源泉南方猿化石
源泉南方猿化石 在谷歌地球的幫助下,科學家在南非發現了兩具19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這一發現讓靈長類動物家族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這種靈長類動物被稱為源泉南方猿,它們擁有較長的腿部和一個向前突出的鼻子,還有超長的前臂和靈活的足部。源泉南方猿究竟是不是人類直接祖先,還是僅僅兩者相似?關於這個問題,古生物學家們意見不一。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這兩具骨架化石可以為解釋古生物學中一個神秘的時期提供難得的機會。
5.被遺忘的史前巨魚化石
被遺忘的史前巨魚化石 這些化石最初因為誤判而被忽略和遺忘。後來,科學家們在博物館中重新發現了這些化石,並判斷它們是兩種新發現的新物種。它們是兩種史前巨魚的化石,這種巨型魚類生活於大約1億年前的海洋中。
史前巨魚藝術復原圖 這些龐然大物學名分別為Bonnerichthys gladius和Rhinconichthys taylori。它們身長可達30英尺(約合9米)到50英尺(約合15米),曾經佔據著海洋生態系統的頂端。由於古代小生境曾經被認為是空白的,因此這種巨型魚類也被認為只擁有很短的進化過程。不過,古生物學家對這些化石標本進行重新鑑定後認為,這些動物可能擁有相當長的進化歷史。
6.遠古神秘生物體化石
遠古神秘生物體化石 本年度公布的一組化石可能被認為是地球複雜生命體最古老的案例,這些化石可能屬於21億年前的遠古生物體。這些化石呈扁平的盤形,直徑約5英寸(約合13釐米),上面有齒狀邊緣和輻射狀裂縫。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要麼是單細胞生物體群落,要麼是早期的動物。這些化石將真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體出現時間又提前了相當長時間。不過,它們仍然無法與大約出現於34億年前的單細胞生物體相比。
7.巨型企鵝化石
巨型企鵝化石 美國古生物學家近日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在秘魯境內發現了一隻生活於3600多萬年的史前巨型企鵝的化石。這種巨型企鵝學名為Inkayacu paracasensis,全身覆蓋著淺灰色和棕紅色羽毛,以魚類為食。巨型企鵝身高達5英尺(約合1.5米),體重約為120磅(約合54公斤)到130磅(約合59公斤),大約相當於現代皇企鵝體重的兩倍。與此前出土的其他種類企鵝化石不同的是,這種巨型企鵝保存完好的前肢上也有羽毛。這表明,這種史前企鵝很早就進化出鰭狀肢,並成為優秀的遊泳健將。
8.蜂巢化石
蜂巢化石 這些史前黃蜂繭被古生物學家稱為蹤跡化石。古生物學家在今年初發表論文稱,這些化石可以追溯至7500萬年前,將有助於揭示當時恐龍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環境。史前黃蜂與現代的黃蜂很相像,它們在恐龍的巢穴旁邊建起這些形狀的蜂繭。因為昆蟲對於巢穴位置很挑剔,因此它們通常會選在相對乾燥的土壤環境。它們的生活環境,肯定與旁邊的恐龍巢穴相似,由此古生物學家們也可以間接了解恐龍的生活環境。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