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出土6千萬年前史前巨蟒化石

2020-11-28 中國青年網

  9月28日信息,據外國媒體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研究人員將這條巨蛇命名為Titanoboa cerrejonensis。Titanoboa cerrejonensis巨蟒在近6000萬年前也從地球上消失。這種巨蟒史前巨蟒是現代水蟒和大蟒蛇的祖先,重達1噸,體長45英尺(約合14米),遠比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更大、更長。由於體型龐大,在古生物學家從哥倫比亞的露天煤礦中挖出其骨骼時,還以為發現了大鱷魚。

  Titanoboa版本的巨蟒在2009年2月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初次亮相。這個龐然大物不僅對當今蛇類的研究至關重要,還對科學家了解地球氣候變化有很大幫助:如何在平均溫度達86華氏度和93華氏度之間的環境下生存,相比之下,那裡的溫度已經變為82華氏度。或許,地球以後的溫度會達到那麼高的水平。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最需要擔心的應該是Titanoboa巨蟒的回歸。

  在不少科幻恐怖片中,都會出現一些特別巨大的食肉動物,其中以巨蟒和巨鱷最為嚇人。美國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科幻片中的超級食肉動物並非胡編亂造,它們曾經出現在遠古時代的熱帶雨林中。研究人員還利用計算機重現了距今6000萬年的巨蟒,它們體長超過10 m,體重和一輛轎車相當。

  在距今6500萬年前,地球遭遇了迄今不明原因的災難,恐龍家族全部滅絕。然而,並非所有生物都在這場災難中消失,不然就不會有如今依然生機勃勃的地球生物圈了。在恐龍滅絕之後,殘存的一些動物物種失去了恐龍的威脅和競爭,一度進化得十分巨大。在500萬年的時間內,一種遠古蟒蛇就進化成地球歷史上最大的蛇類。這種蛇被命名為「泰坦巨蟒」,大概在6000萬年前完成進化,生活在食物豐盛的熱帶雨林中。

  發現「泰坦巨蟒」化石的是美國史密森尼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地是中美洲哥倫比亞的一個露天煤礦。他們並沒有發現完整的「泰坦巨蟒」的骨架化石,只是發現了一塊脊椎化石。研究人員根據這塊化石的特徵推斷它屬於巨蟒,而且體形特別巨大。研究人員認為,不大可能挖掘到巨蟒的頭顱化石,因為蛇類的頭顱骨骼過於脆弱,通常無法保存完整。研究人員根據「泰坦巨蟒」的化石,製作了它的原尺寸仿真模型,放置在史密森尼亞研究所的博物館裡展出,它吸引了人們的關注目光。

  研究人員認為,新挖掘到的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因為科學界一度很迷惑,不知道恐龍滅絕之後是什麼動物在地球上稱霸。而新發現的化石是世界上第一塊恐龍時代之後的巨型陸地動物化石,填補了進化史上的一個空白。此前,有科學家在多處發現遠古巨鱷的化石,那些巨鱷是恐龍時代之後的水中霸主。在「泰坦巨蟒」化石被發現之前,一些科幻小說家已經猜測到恐龍時代之後會出現巨蟒。比如,科幻影片《狂蟒之災》中就出現了比已有蟒蛇大得多的巨蟒,影片中那些藏匿在熱帶雨林中的巨蟒被認為是遠古巨蟒的後代。

  計算機模擬和復原的結果顯示,成年「泰坦巨蟒」的體長可達15m,體重可達1.2t。現今一般蟒蛇的體長不過4~5m,體重100kg左右。現今體形最大的,是生活在亞馬孫雨林中的網紋蟒。它們的體長雖然也能達10m,但體重最多只有470kg,要比「泰坦巨蟒」輕得多,也要比「泰坦巨蟒」細得多。為何「泰坦巨蟒」能長那麼大?這是因為它們沒有天敵,當時熱帶雨林中的食物又特別豐盛。儘管體形大如恐龍,但它們在雨林中遊走的靈活度一點不亞於如今的蟒蛇,甚至比它們更靈活。

  「泰坦巨蟒」的進食方式與現代蟒蛇一樣,也是採用囫圇吞下,然後慢慢消化的方式。而且「泰坦巨蟒」的進食更為豪放,按照它們的體形,它們可以吞食當時陸地上的任何動物,而且吸力很強,吞咽速度很快。與「泰坦巨蟒」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還有其他巨型動物,其中強有力的競爭者是巨鱷。好在巨蟒主要生活在陸地上,巨鱷主要生活在水中,它們捕食的交叉區域較小,發生矛盾和爭鬥的時候不多。研究人員推測,「泰坦巨蟒」很霸道,有時會到水中和巨鱷搶食;而巨鱷則不大上岸,即使不巧在岸邊遭遇「泰坦巨蟒」,它們也要避讓三分。

  令人遺憾的是,「泰坦巨蟒」「統治」地球的時間要比恐龍短得多,大概只有1000萬年。也就是說,在距今5000萬年前,它們就從地球上消失了。這些巨蟒為何這麼快就退出了進化歷史的舞臺?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當時急劇變化的氣候「謀殺」了巨蟒。當時的地球越來越熱,體形過於龐大的巨蟒難以適應炎熱的氣候,因為在炎熱的天氣裡,它們的能量流失過快,而且更容易遭受疾病的困擾。

相關焦點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26年前,印度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丹納傑-莫哈比在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名叫多利-頓格裡的小村莊中首次發現這種化石。然而,直到2001年,他才開始認真研究這種化石。經過分析,他發現當時的場景應該是,一條巨蟒盤繞在一隻剛剛孵化出的小恐龍和其他兩枚恐龍蛋周圍。
  • 全球七大史前巨獸:史前巨蟒活吞史前巨鱷
    以下是歷來七種最大的動物:   1、史前巨蟒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該巨蛇化石出土的地點還挖掘出了巨龜和遠古鱷魚的骨骼化石,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可能是這種巨蛇的獵物。研究人員指出,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其體形大小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上述遠古巨蛇體形如此之大說明,南美洲赤道地區在5500萬年前可能比現在更熱。研究人員推測,6000萬年前,南美洲赤道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可能達到約32.8攝氏度。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種蜘蛛化石甚至比已知僅有的其他兩種較古老蜘蛛標本要早大約1.2億年,而且細節更清晰。由於蜘蛛身體脆弱,很難保存,因此蜘蛛的化石非常罕見。這隻蜘蛛因為被精細的火山灰掩埋,所以它脆弱的外骨髓並沒有被破壞,只是被壓扁而已。2. 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 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原標題: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曾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科學網—化石重塑史前巨蟒 體長14米重量等同小轎車
    這種大蟒蛇的近親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哥倫比亞北部地區 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美國史密森學會已經令一種6000萬年前在雨林裡蜿蜒穿梭的長達48英尺(14.63米),重達2500磅(1133.98公斤)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繼恐龍滅絕之後,其他食肉動物開始爭奪統治地位。
  • 史前動物大戰:泰坦巨蟒打得過梅爾維爾鯨嗎?
    這是兩種「史前巨獸」之間的比較。且不說兩種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即便是生活在相同的年代,它們也不會有交手的機會。因為泰坦巨蟒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蟒科動物,而梅爾維爾鯨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因此,要判斷兩種無法相遇的動物誰更厲害?
  • 史前巨蟒能生吞霸王龍?恐龍時代十大最兇猛動物盤點_遊俠網 Ali213...
    1、史前巨蟒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研究人員將這條巨蛇命名為Titanoboa cerrejonensis。
  • 盤點珍貴的遠古化石:史前巨蟒能吞食恐龍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蛇是泰坦巨蟒,它是最危險的生物嗎?
    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蛇是泰坦巨蟒cerrejonensis,這是一種史前蟒蛇,從哥倫比亞拉瓜吉拉Cerrejon煤礦發現的28個標本化石中發現。 這些化石顯示,生活在5800萬至6000萬年前古新世時期的泰坦巨蟒,最大體長12至15米,身體最厚處約
  • 史前巨獸泰坦巨蟒,世界上最大的蛇,可以和恐龍一較高下
    很多人說看過超過15米,甚至超過18米的,這些都是一些可信度不高的說法,目前有記錄的是一條生活在哥倫比亞的蛇。 這條蛇經過測量,體長7.49米,體重約為136-181公斤,如此體型吞下一隻鱷魚絕對不是問題。可惜的是,它在攻擊視頻記錄者時,被射殺。 然而體長7米的森蚺並不是今天的主角,史前動物泰坦巨蟒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
  • 史前巨鱷:400公斤遠古「炎魔」 吃巨龜
    在恐龍滅絕幾百萬年之後,有一種森林鱷科物種在遠古熱帶雨林中活躍起來,如今它擁有了自己的拉丁文學名。這種史前鱷魚被命名為Anthracosuchus balrogus,其種名來自託爾金奇幻小說《魔戒》中中土大陸的炎魔(Balrog)。炎魔是「黑影與火焰的生物」,站起來有人類的三、四倍高,潛伏於摩瑞亞地下深處的礦坑中。
  • 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但在6000萬年前的地球上,在今天屬於哥倫比亞的一大片沼澤林地之中卻的確潛伏著一種巨大的蛇類:泰坦巨蟒,它是迄今人類所知體型最為龐大的蛇類。這種巨蟒體長超過50英尺(約合15米),體重超過2500磅(約合1100公斤),相當於綠水蚺平均體重的10倍以上,而綠水蚺是今天橫行沼澤的巨蛇。
  • 史上最大的巨蟒,體重超過1噸,捕食鱷魚為生,至今沒找到天敵
    1841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幾塊像蜥蜴骨頭的化石,但由於這些化石過於龐大,查理德就將它們取名為「dinosaur」,因為的這個單詞來自希臘文,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或者爬行動物。
  • 史前生物大揭秘,巨型企鵝可達一米五,巨蟒可吞噬恐龍
    而我們現在想要了解這些史前生物的生活習慣,也只能通過遺留下來的少量化石進行探索,那麼那些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史前生物們到底有著怎樣的特殊能力?1、 史前巨蟒如今,在動物界中有一種巨蟒,它的體型碩大,是一般蛇類的好幾倍。不過,在史前,有一種巨蟒要比我們現在看到的巨蟒還要大。一位古生物學家早前發現了一個活化石,它來自六千七百萬年前。
  • 不可思議,4億年前的齒輪出土,難道是史前文明或外星人的傑作?
    然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遙遠的勘察加半島,距泰基爾兩百公裡左右的地方,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讓他們大跌眼鏡的裝置,當地出土的一塊四億年前的化石構造,和現代齒輪幾無二致
  • ...重達2500磅(1133.98公斤)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重新回到人們的...
    這種大蟒蛇的近親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哥倫比亞北部地區  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美國史密森學會已經令一種6000萬年前在雨林裡蜿蜒穿梭的長達48英尺(14.63米),重達2500磅(1133.98公斤)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繼恐龍滅絕之後,其他食肉動物開始爭奪統治地位。泰坦巨蟒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這種比任何蟒蛇都大的史前巨蟒顯然也是歷史上最大的蟒。
  • 史前巨蟒能生吞恐龍
    不過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的並非是恐龍家族,而是有著駭人體型的史前巨蟒。說到蟒蛇,大家應該都知道,根據現代生物學家們的研究,蟒蛇的體型大多數為6~10米,雖然大部分的蟒蛇是沒有毒性的,但它們強有力的腰身能夠瞬間讓被自己纏住的物體窒息死亡。
  • 奇聞:不可思議,4億年前的齒輪出土,難道是史前文明或外星人的傑作?
    然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遙遠的勘察加半島,距泰基爾兩百公裡左右的地方,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讓他們大跌眼鏡的裝置,當地出土的一塊四億年前的化石構造,和現代齒輪幾無二致。主持挖掘工作的考古學家尤裡·戈盧別夫向記者介紹說,此項發現讓現場的工作人員非常震驚,因為這顛覆了我們已知的人類歷史。
  • 時代周刊2009年十大新物種:史前巨蟒重1噸(圖)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09年度十大新物種,其中「博薩維毛鼠」位居榜首,迷你霸王龍、重達1噸的史前巨蟒均榜上有名。  塞利諾和同事當時在《科學》雜誌上宣布,他們發現了迷你版霸王龍,這種小恐龍的歷史可追溯至大約1.25億年前,也就是說,比霸王龍在地球出現的時間早了6000萬年左右,它們擁有與霸王龍相同尺寸比例的頭骨、短小的前肢,但體型僅是霸王龍的百分之一。
  • 地球史前十大怪物,棘龍第一
    1986年被發現,它從頭到尾測量了大約有36.6米,可能重達近100噸。目前已發現至少37個標本,出土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盧寧組地層,地質年代約2億1500萬年前,相當於晚三疊紀的晚卡尼階。薩斯特魚龍是種大型魚龍類,而其它某些最大型魚龍類化石都被歸於該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