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2021-01-10 網易新聞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

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

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種蜘蛛化石甚至比已知僅有的其他兩種較古老蜘蛛標本要早大約1.2億年,而且細節更清晰。由於蜘蛛身體脆弱,很難保存,因此蜘蛛的化石非常罕見。這隻蜘蛛因為被精細的火山灰掩埋,所以它脆弱的外骨髓並沒有被破壞,只是被壓扁而已。

2. 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條6700萬年前巨蟒的化石。這條巨蟒正盤繞在一堆恐龍蛋的旁邊,在巨蟒包圍圈中還有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這是第一次發現蛇類吃恐龍的證據。古生物學家感嘆,「這是我一生中最驚人的一次發現。」

26年前,印度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丹納傑-莫哈比在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名叫多利-頓格裡的小村莊中首次發現這種化石。然而,直到2001年,他才開始認真研究這種化石。經過分析,他發現當時的場景應該是,一條巨蟒盤繞在一隻剛剛孵化出的小恐龍和其他兩枚恐龍蛋周圍。

3. 鱷魚糞化石

糞化石可以透露出古代動物們的食物以及行為等信息。但是,本圖中的這塊化石顯得相當怪異。這塊化石發現於美國切薩皮克灣西海岸的沙灘之下。

研究人員認為,這隻1500萬年前的鯊魚並不是因為飢不擇食而吃鱷魚的糞便,而是因為它在吞食鱷魚時,鱷魚腸內仍存有未排出的糞便。

4. 源泉南方猿化石

在谷歌地球的幫助下,科學家在南非發現了兩具19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這一發現讓靈長類動物家族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這種靈長類動物被稱為源泉南方猿,它們擁有較長的腿部和一個向前突出的鼻子,還有超長的前臂和靈活的足部。源泉南方猿究竟是不是人類直接祖先,還是僅僅兩者相似?關於這個問題,古生物學家們意見不一。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這兩具骨架化石可以為解釋古生物學中一個神秘的時期提供難得的機會。

5. 被遺忘的史前巨魚化石

這些化石最初因為誤判而被忽略和遺忘。後來,科學家們在博物館中重新發現了這些化石,並判斷它們是兩種新發現的新物種。它們是兩種史前巨魚的化石,這種巨型魚類生活於大約1億年前的海洋中。

這些龐然大物學名分別為Bonnerichthys gladius和Rhinconichthys taylori。它們身長可達30英尺(約合9米)到50英尺(約合15米),曾經佔據著海洋生態系統的頂端。由於古代小生境曾經被認為是空白的,因此這種巨型魚類也被認為只擁有很短的進化過程。不過,古生物學家對這些化石標本進行重新鑑定後認為,這些動物可能擁有相當長的進化歷史。

6. 遠古神秘生物體化石

本年度公布的一組化石可能被認為是地球複雜生命體最古老的案例,這些化石可能屬於21億年前的遠古生物體。這些化石呈扁平的盤形,直徑約5英寸 (約合13釐米),上面有齒狀邊緣和輻射狀裂縫。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要麼是單細胞生物體群落,要麼是早期的動物。這些化石將真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體出現時間又提前了相當長時間。不過,它們仍然無法與大約出現於34億年前的單細胞生物體相比。

7. 巨型企鵝化石

美國古生物學家近日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在秘魯境內發現了一隻生活於3600多萬年的史前巨型企鵝的化石。這種巨型企鵝學名為 Inkayacu paracasensis,全身覆蓋著淺灰色和棕紅色羽毛,以魚類為食。巨型企鵝身高達5英尺(約合1.5米),體重約為120磅(約合54公斤)到 130磅(約合59公斤),大約相當於現代皇企鵝體重的兩倍。與此前出土的其他種類企鵝化石不同的是,這種巨型企鵝保存完好的前肢上也有羽毛。這表明,這種史前企鵝很早就進化出鰭狀肢,並成為優秀的遊泳健將。

8. 蜂巢化石

這些史前黃蜂繭被古生物學家稱為蹤跡化石。古生物學家在今年初發表論文稱,這些化石可以追溯至7500萬年前,將有助於揭示當時恐龍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環境。史前黃蜂與現代的黃蜂很相像,它們在恐龍的巢穴旁邊建起這些形狀的蜂繭。因為昆蟲對於巢穴位置很挑剔,因此它們通常會選在相對乾燥的土壤環境。它們的生活環境,肯定與旁邊的恐龍巢穴相似,由此古生物學家們也可以間接了解恐龍的生活環境。

本文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盤點珍貴的遠古化石:史前巨蟒能吞食恐龍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原標題: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曾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史前巨蟒能生吞恐龍
    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上曾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生物,這些生物有大有小,例如大型的恐龍,小型的昆蟲都是大自然的傑作。在6000萬年以前,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群體莫過於恐龍家族。不過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的並非是恐龍家族,而是有著駭人體型的史前巨蟒。
  • 科學網—化石重塑史前巨蟒 體長14米重量等同小轎車
    泰坦巨蟒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這種比任何蟒蛇都大的史前巨蟒顯然也是歷史上最大的蟒。 史密森學會在一個新電視節目中再現了這種可怕的史前巨獸,該節目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困擾科學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這種蟒會長那麼大。史密森頻道的節目設計負責人大衛-羅亞勒說:「這是一個似乎非常奇幻的發現,它看起來可能像是一個幻想的主題。
  • 哥倫比亞出土6千萬年前史前巨蟒化石
    這種巨蟒史前巨蟒是現代水蟒和大蟒蛇的祖先,重達1噸,體長45英尺(約合14米),遠比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更大、更長。由於體型龐大,在古生物學家從哥倫比亞的露天煤礦中挖出其骨骼時,還以為發現了大鱷魚。  Titanoboa版本的巨蟒在2009年2月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初次亮相。
  • 史前生物大揭秘,巨型企鵝可達一米五,巨蟒可吞噬恐龍
    而我們現在想要了解這些史前生物的生活習慣,也只能通過遺留下來的少量化石進行探索,那麼那些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史前生物們到底有著怎樣的特殊能力?1、 史前巨蟒如今,在動物界中有一種巨蟒,它的體型碩大,是一般蛇類的好幾倍。不過,在史前,有一種巨蟒要比我們現在看到的巨蟒還要大。一位古生物學家早前發現了一個活化石,它來自六千七百萬年前。
  • 史前巨獸泰坦巨蟒,世界上最大的蛇,可以和恐龍一較高下
    然而體長7米的森蚺並不是今天的主角,史前動物泰坦巨蟒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 這種史前怪物到2002年才開始被人們發現。 當時一個學生在觀察哥倫比亞一個大型煤礦時,發現了史前植物化石。於是科學家們對這一區域進行了系統挖掘,最後發現了巨型海龜和鱷魚化石,史前植物化石,巨大椎骨和頭骨化石。 科學家們將收集到的化石拼湊起來,並用現代科技將它完美還原。
  • 全球七大史前巨獸:史前巨蟒活吞史前巨鱷
    10月22日消息,我們都知道恐龍的個頭很大,但不一定知道公牛一般大的老鼠、比人還高的海洋蠍子、皮球一樣大的巨型蛙、小個子成人一般大的企鵝、酷似地懶一般的有袋動物和15米多長且比現代大白鯊還要重30多倍的鯊魚。這些巨型動物都曾存在過,只是出現的時期和地方不同。
  • 史前逆天巨獸:巨齒鯊完爆恐龍
    原標題:史前逆天巨獸:巨齒鯊完爆恐龍 盤點20大史前巨獸:5800萬年前巨蟒口吞鱷魚巨齒鯊體長18米,體重大約有100噸,生活在260萬年前。大白鯊跟巨齒鯊比只是小可愛。但棘龍才是最大的食肉恐龍。這種體長超過15米的白堊紀龐然大物重達18噸以上,是半水生。水陸都有這種龐大獵食者,白堊紀的生物們存活下來也是不容易。
  • 地球上這4種史前動物,比恐龍更加可怕,還好它們都成了化石
    ‍說到史前動物,很多人想到的應該都是恐龍吧,畢竟恐龍曾經稱霸了地球1.7億年,在那段時間恐龍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它是終極掠食者,並且現如今很多人對於恐龍有著一種由衷的崇拜
  • 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原標題: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而對於那些處於食物鏈較下方的動物們而言,還真是禍不單行——由於當時的溫暖氣候,蛇類都非常巨大——當時體型第二大的蛇類體長也能達到33英尺(約合10米)。   現在,主宰世界的動物是「溫血動物」,我們是與爬行動物所代表的冷血動物相反的一個物種分支。較大的體型(如北極熊)更能適應嚴峻的氣候環境,因為你的體型越大,那麼你的表面積/體積比值便越小,這樣你也就能越好地保存熱量。
  • 生活在非洲的史前巨鱷能吞恐龍
    在史前的地球上生存著許多更大更恐怖的巨鱷,帝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深入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中經過了艱苦的發掘後,探險隊發現了總重達20噸的化石,其中包括了7隻帝鱷化石。在塞裡諾發現的7隻帝鱷中,包括了從幼年到成年不同的個體發育階段,其中也包括有完整的化石。
  • 泰坦巨蟒,繼恐龍之後榮登「鐵王座」的大型食肉動物
    留心的讀者會發現,又是一個南美洲發現的史前巨型生物,之前文章寫到過,雕齒後、大地懶和泰坦鳥,它們都曾經生活在南美洲,了解它們或許你能從中發現些南美洲過去的秘密。然而,這些都不算什麼,因為接下來這個生物,可能會驚掉你的下巴,它就是體長超過13米,體重達到1100千克的史前巨獸—泰坦巨蟒。
  • 印尼一巨蟒體積直逼史前生物,被當地人叩拜,賣給公園叫「桂花」
    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這種生物就是一種源於印尼的巨蟒,因為體型過於龐大甚至堪比史前生物,被當地人當做神靈崇拜。後來被賣到動物園還改了一個極其少女的名字「桂花」。為什麼身為當地人崇拜的神靈卻會被賣到動物園,這其中又經歷了那些不為人知的隱情呢?
  • 印尼一巨蟒體型直逼史前動物,被當地人敬拜,賣給公園稱「少女」
    很多動物在現如今的社會之中,早就已經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今天要來講話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生物,他來自於印度尼西亞印尼的一個蟒蛇,它的體型直逼史前生物被當地人膜拜,賣給公園稱少女,而這個蟒蛇究竟是什麼呢?快來跟小編一起看一看吧。
  • 揭秘地球史前怪物(組圖)
    揭秘地球史前怪物(組圖) 2005-12-09 eNet&Ciweek
  • 十大可怕的史前生物,恐龍根本排不上號
    大約1.35億年前,恐龍是無可爭議的地球統治者。如果不是因為大約6500萬年前彗星撞擊地球引發災難,恐龍可能今天仍然存在。然而,我們的星球存在的時間遠遠超過恐龍統治的時間,自然界也非常善於製造除恐龍之外的巨型生物,恐龍並不是史前唯一的可怕動物。
  • 泰坦巨蟒:體長可達15米,體重超過1噸,靠捕食鱷魚為生
    自古以來,蟒蛇的「胃口」一直被人高估,「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這句話也流傳了一代又一代,可是在這個世界上,真存在過足以吞下龐然大物的巨蟒麼?答案是存在的,只不過,這種體長可達15米,體重超過1噸,靠捕食鱷魚的史前巨蟒,早在5800萬年前就消失了。
  • 走進香港如心化石公園 賞珍貴木化石(組圖)
    原標題:走進香港如心化石公園 賞珍貴木化石(組圖)   1月5日,遊人觀賞古木化石形態。面積近8萬平方呎的如心化石公園,搜羅多種逾億年歷史的古木化石,是香港唯一的大型樹木化石公園。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如心化石公園搜羅多種逾億年歷史的古木化石,古木化石形態優美,色澤豐潤,當中最搶眼的是百呎長的木化石。香港中通社圖片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