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解開地球上最迷人秘密的鑰匙。這些史前遺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過去的窗戶,讓我們得以一窺古代世界及其居民。說到化石,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大恐龍
1. 這個保存完好的結節龍化石大約有1.1億年的歷史。這是第一具這類化石,它顯示了一種有甲的食草動物,直到白堊紀晚期還在地球上遊蕩。
食草恐龍「北方龍」的化石遺骸
早在2011年,一位加拿大礦山工人就意外發現了甲龍的一種裝甲,食草恐龍「北方龍」的化石遺骸。1361公斤,5.5米長的龐然大物存在於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晚期之間。
雖然化石是在阿爾伯塔省發現的,但這種恐龍在今天的南極洲、非洲、亞洲、歐洲和北美都很常見。事實上,科學家們認為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標本之一。
食草恐龍「北方龍」的化石遺骸
科學家們推測,這隻恐龍一定是被洪水衝走了,然後它的屍體掉進了河裡。然後,這具腹脹的屍體順流而下,然後沉入海底。隨著它的背部越來越深地沉入泥濘的海底,礦物質開始滲入它的皮膚和盔甲。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巖石不斷地堆積在其上,以確保結節龍的形狀和形態保持完整。
2. 史前鯨魚的骨骼化石是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發現的。這片被稱為「鯨魚谷」的沙漠是一個5000萬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寶庫。
鯨魚谷
埃及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每年的降水量只有幾英寸。這是你最不可能找到水生哺乳動物化石的地方,但這確實發生了。大約5000萬年前的中生代,地球的這一部分被古特提斯海所覆蓋。自然地,這裡有一個由各種海洋生物組成的欣欣向榮的生態系統。然而,在白堊紀,這塊大陸分裂,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特提斯海變得乾燥貧瘠。
現在暴露的海底是古代化石的寶庫。1902年,古生物學家首次發現了現在被稱為「鯨魚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一具20米(65英尺)長,3700萬年前的古老鯨魚骨骼化石。今天的鯨魚的一個遠祖,這個特殊的物種,被稱為始祖鯨,現在已經滅絕了。這些古老的鯨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物種。
3.「媽媽育雛」是這個擁有7千5百萬年歷史的化石的名字,它描述了一種擬卵龍恐龍,保護其卵到最後一口氣。
媽媽育雛
誰知道古代地球上最邪惡的捕食者也有柔軟的一面呢?這是「媽媽孵蛋」化石。這具恐龍化石於1994年在蒙古戈壁沙漠出土,據說距今約6600萬至8300萬年前。它是一種獸腳亞目恐龍,存在於白堊紀末期的今天的蒙古。這隻恐龍被認為是在泥石流或沙塵暴等災難來襲時產下的蛋。
4.這具化石顯示了現代鯊魚的遠親——直升機的獨特齒盤。現在滅絕了,這一屬的海洋太陸鯊有一個鋸齒狀的嘴巴。
太陸鯊
太陸鯊是一種史前滅絕的魚類,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擁有牙齒像齒輪的動物,太陸鯊被認為是現代鯊魚的遠親,生活在距今約2.7億年的過去。它長到8米(25英尺)長,原產於今天愛達荷州東部的海洋。
這個物種最顯著的特徵當然是,它的下頜覆蓋著動物王國中見過的最奇怪的牙齒結構。專家說,當攻擊它的獵物時,魚會把它鋒利的牙齒像圓鋸一樣向後旋轉。它會以一種致命的動作猛擊獵物。
5. 在古代「德克薩斯塞倫蓋蒂」中發現了大約4,000個化石標本。多樣化的收藏品包括50多種動物,包括鱷魚,犀牛以及類似大象的哺乳動物,據說在德克薩斯州墨西哥灣沿岸存在的更多物種。大約11至1200萬年前。
4000個化石標本
在1929年的大蕭條期間,一些失業的德克薩斯人找到了尋找化石的工作,他們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化石標本。在過去的80年裡,這些史前遺蹟一直被德克薩斯大學保存和研究。
這個龐大的收藏包括50多種動物的化石遺蹟,包括幾種不同類型的食肉動物,12種馬、駱駝、羚羊、短吻鱷、犀牛和類似大象的哺乳動物。
6.在中國發現的這個有五億年歷史的化石顯示出曾經是頂級掠食者之一的奇怪海洋生物的複雜大腦結構。
寒武紀化石
在中國發現了一群奇特的海洋生物的近乎完美的化石遺骸。這種名古老生物生活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它是節肢動物的原始祖先,包括蜘蛛、昆蟲和甲殼類動物。它們以在眼睛前面長有兩個爪狀附肢的獵物而聞名。
寒武紀化石
所有的異常種都滅絕了,沒有直系後代。然而,化石的大腦結構揭示了與「天鵝絨蠕蟲」的相似之處。通過仔細研究化石,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絲絨蠕蟲可能是生活在5.2億年前的遠古生物的遠親。
7.巨齒龍斑龍,也被稱為第一個名字的恐龍,還沒有被完全了解。這個200年前的下顎化石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巨齒龍斑龍
巨齒龍斑龍是世界上第一個被科學描述的恐龍物種。這種食肉動物大約在1.67億年前,也就是中侏羅紀時期的某個時候,在地球上遊蕩。作為其棲息地的頂級掠食者,巴克蘭地巨型龍長到30英尺高,體重約1400公斤。
這塊舉世聞名的巨龍顎骨化石是在200多年前發現的。這具化石出土於牛津郡斯通斯菲爾德附近的一個採石場,現在存放在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關於這具化石最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它已經有兩個多世紀的歷史了,但它仍然繼續揭示著關於這隻古老野獸的迷人秘密。
8. 這具化石於1971年在蒙古被發現,距今已有8000萬年的歷史,它描繪了一頭迅猛龍和原角龍之間的爭鬥。迅猛龍用它的爪子殺死了原角龍,之後兩者都被埋在了沙子裡。
戰鬥恐龍
也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著名的化石,「戰鬥恐龍」於1971年在蒙古的戈壁沙漠被發現。這具8000萬年前的化石向我們講述了迅猛龍和原角龍之間的激烈戰鬥,以及它們最終的命運。迅猛龍是一種食肉動物,是白堊紀時期的掠食者。這種兇猛的獵手以食草動物為食,比如羊大小的原角龍。
戰鬥恐龍
科學家推測,這兩隻恐龍可能是在潮溼的沙丘上搏鬥,沙丘一定是在它們搏鬥時崩塌的。另一種說法是,這些動物是在一場沙塵暴中被活埋的。
9.這具5000萬年前的化石展示了一群小魚在遊泳。這一發現幫助科學家們將這種滅絕物種的行為與現代海洋生物進行了比較。
259條魚化石
儘管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這群小魚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一獨特的化石,蝕刻在石灰巖上,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家稱其為自然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化活動之一。
259條魚化石
這塊特殊的化石屬於始新世,大約有5000萬年的歷史。這片頁巖板完美地保存了一群體長只有一頂針大小的魚,從科羅拉多綠河組出土的石板上,可以看到259條魚化石在齊齊遊動。
10. 三十多年前發現的保存完好的摩亞恐鳥腳化石,讓科學家們既震驚又興奮。這塊3300年前的化石屬於一種原產於紐西蘭的史前鳥類。
摩亞恐鳥腳化石
大約30年前,一群考古學家在紐西蘭的歐文山進行探險時,偶然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可怕的物體。它看起來就像一隻巨大的恐龍爪子,但在黑暗的洞穴裡,由於能見度很低,很難辨認出來。它那鱗片狀的皮膚和血肉仍然完好無損。
當考古學家們找回這隻爪子時,他們對它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在3300多年前,這個爪子是一種大型原始鳥類的木乃伊化遺骸,這種鳥被稱為「高地恐鳥」。本種原產於紐西蘭,主要在亞高山和高山環境中發現。這種不會飛的鳥在公元1500年左右滅絕了。
DNA分析表明,摩亞高地最早出現在大約1850萬年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至少10種不同的物種,其中一些甚至可以長到3米(10英尺)高。最小的恐鳥只有1.2米(4.2英尺)高。這種鳥沒有尾巴和翅膀,除了腳底和喙外,全身都被羽毛覆蓋著。
自從首次發現以來,已經發現了數千塊摩亞恐鳥骨骼化石。有些化石保存完好,有時羽毛、皮膚和肌肉也完好無損。這些化石通常在洞穴、沼澤和沙丘中被發現,鳥類可能在這些地方築巢或躲避惡劣天氣。當它們死在自然乾燥的地方時,它們的屍體會通過細緻的乾燥過程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