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

2021-03-01 科學解碼

據國外媒體報導,鈕扣大小的化石蛋中竟然包括著世界上最古老蜥蜴胚胎!其歷史可追溯至1.25億年前。之前研究人員期望發現半成形的原始鳥類或者小型恐龍的骨骼化石,這枚精緻的化石蛋大小近似麻雀蛋。

但是使用特殊成像技術,可使研究人員窺探化石蛋中的秘密,他們吃驚地發現這枚化石蛋屬於一種遠古蜥蜴物種,迄今未對該物種命名。這項發現將顯著改變人類對蜥蜴進化的理解認識,通常現代蜥蜴物種都是產軟殼蛋,但是這枚遠古蜥蜴蛋卻具有堅硬的外殼。

研究人員猜測,遠古蜥蜴通過堅硬的外殼來保護蜥蜴胚胎,這是一種鈣化外層,而不是像現代蜥蜴一樣的皮革外殼。

只有壁虎蛋具有堅硬外殼,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進化異常現象,這意味著擅長攀壁的壁虎像它們早期祖先一樣產下堅硬外殼的蛋。泰國馬哈沙拉堪大學地質學家Varavudth Suteethorn博士是這項研究參與者,他說:「2003-2005年間我們在幾處地點進行實地考察時發現了這些化石蛋,它們非常小,不細心看很難進行識別。」

這些遠古蜥蜴化石蛋挖掘於現今泰國東北部白堊紀早期洪泛平原巖石之中,儘管化石蛋非常小,並且具有鈣質外殼,但是其表面仍覆蓋著微小突起,起初研究人員它屬於一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或者原始鳥。

科學家使用同步加速X射線掃描技術,能夠檢測保存在化石蛋中的微小骨骼結構,通過3D軟體系統,研究人員能夠重建骨骼,逐漸拼湊在一起,最終形成骨骼結構。

該項研究負責人、南非金山大學進化生物學家文森特-費爾南德斯(Vincent Fernandez)博士說:「每次我們虛擬創建新的遠古動物骨骼,都將獲得其胚胎發育的新線索。我們製作了3D骨骼結構,花費了數個月時間才揭開這一科學謎團。」

科學家認為,這種遠古蜥蜴屬於史前aguimorph蜥蜴物種之一,它的近親包括:科摩多龍和滄龍等。目前,費爾南德斯博士和研究小組將該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雜誌》上,他們發現這些蜥蜴胚胎剛孵化就死亡,它們的骨骼都已完全發育。費爾南德斯指出,目前並未發現任何現代aguimorph蜥蜴物種的蛋具有堅硬外殼,事實上,泰國境內只有壁虎會產下這種堅硬外殼的蛋。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或挑戰「被子植物白堊紀起源說」  光明日報錦州3月9日電(記者畢玉才)白堊紀才開始有被子植物,這是以往學界較通行的觀點,但遼寧西部一塊1.25億年前化石的發現,有可能將這一時間提前
  • 科學家在內蒙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謎團終被揭開
    2006年時,科學家在內蒙寧城發現了一種帶有翼膜的哺乳動物的化石,該化石距今有1.25億年,而翼膜便是翼龍的飛行結構,這是一個新的發現,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遠古翔獸」,並且創建了「翔獸目」這一新的類別。
  • 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後背發涼
    根據考古資料可知,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蝙蝠化石已有5000萬年歷史,名曰「食指伊神蝠」,是在美國發現的,和如今的蝙蝠相比,該蝙蝠的骨骼並沒有太多的不同,門齒稍弱,但犬齒尖利,上臼齒有w型外脊,根據「食指伊神蝠」的翼手來看,蝙蝠在古新世時已經具備飛行能力,但骨骼很脆弱,不利於長時間飛行。但因為「食指伊神蝠」實在和現在的蝙蝠太相似了,無法作為蝙蝠進化的參考。
  • 中英科學家認清6億年前胚胎化石結構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首次看清了一批6億年前胚胎狀化石的內部精細結構。結果顯示,6億年前,這些古生物已經能像現在的動物胚胎一樣進行細胞分裂。這對解開動物起源之謎具有重要意義。
  • 1.2 億年前的蜥蜴化石公布,它和恐龍一個年代,竟是這樣死掉的
    1.2 億年前,為了奪食,一場激烈的打鬥,讓還沒成年的蜥蜴左腿骨折。後來儘管傷口癒合,但這隻未成年蜥蜴還是死亡了 ……蜥蜴化石標本2 月 28 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公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發現了距今 1.2 億年的蜥蜴化石,從化石來看,這是一隻未成年的蜥蜴,左腿存在明顯的骨折現象。
  • 美國發現新型尖嘴海龍骨骼化石,生存於2億年前,形似蜥蜴
    美國阿拉斯加發現一具古生物化石,據《每日郵報》2月5日報導,現已確定該化石為海生爬行動物海龍(thalattosaur),並且是一種以前未被發現的新屬種。科學家在2011年就已在湯加斯國家森林公園發現這具化石,但研究成果近日才在《科學報告》上發表。這也是北美洲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海龍化石。海龍體長約2.7到4米,在三疊紀末期滅絕。科學家將這種新型生物命名為Gunakadeit joseeae,意為阿拉斯加土著特林吉特人傳說中的一種海怪。
  • 走,去奇石館看1.25億年前「小盜龍」
    本報訊(記者明眺生通訊員王祥波)今天起,武漢中華奇石館展出一塊1.25億年前的小盜龍化石。這種全身披滿羽毛、善於爬樹的小型恐龍的完整化石,目前全國僅發現了不到10個,極其珍貴。該館館長舒武偉介紹,這塊化石是在遼寧省西部地區出土的。小盜龍意為「小型盜賊」,是一種善於爬樹掠食的小型肉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即約1.3億至1.25億年前。它們身長55至77釐米,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嬌小的恐龍之一。  考古學家根據小盜龍化石,復原了其生前的形象:它們全身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羽毛,長在長尾巴末端的飛羽形如羽毛扇。它們滿嘴牙齒,指爪發育,但前肢還沒有進化為翅膀。
  • 最早母愛化石證據:3億年前災難突降 蜥蜴媽媽用尾巴保護孩子
    最早母愛化石證據:3億年前災難突降 蜥蜴媽媽用尾巴保護孩子  olivia chan • 2019-12-27 14:09:52 來源:前瞻網 E1168G0
  • 中國發現滑翔蜥蜴化石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於3月22日零時(北京時間)發表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科學家聯合撰寫的論文——「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滑翔蜥蜴」。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
  • 含胚胎的爬行動物軟殼蛋化石
    本報北京6月25日電 我國科學家在遼西中生代熱河生物群中發現了含胚胎的爬行動物軟殼蛋化石,它們分為離龍類蛋化石和翼龍類蛋化石。發現含胚胎的爬行動物軟殼蛋化石,在世界上尚屬首次。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季強研究員今天宣布了這一成果。
  • 億年「翼龍伊甸園」胚胎化石首現,原來翼龍是卵生?
    復原的哈密翼龍生態圖(繪圖者:趙闖)現生能進行主動飛行的脊椎動物僅有鳥類和蝙蝠,而翼龍則是第一個能夠進行主動飛行的脊椎動物,在大約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翼龍已經開始書寫他們稱霸天空的歷史。而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中,翼龍徹底地從地球上消失了,唯一給我們留下的就是那些或完整、或稀少的翼龍化石。如何識別翼龍?在翼龍存活的1.7億年歷史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翼龍類型。
  •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新華網 | 2021-01-04 09:05:20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
    說到贛州,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贛南臍橙,其實贛州還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竟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 北大教授發現寒武紀蠕蟲胚胎化石
    而今,北京大學的古生物專家從寒武紀的胚胎化石中發現了無脊椎動物蠕蟲從受精卵到卵裂(孵化)整個胚胎發育全過程的化石。這一研究成果,離描述5億年前完全生命周期的預言更進了一步。   這一研究的主要承擔者之一、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董熙平教授,今天將在第二屆國際古生物大會上報告這一研究近兩年的最新成果。和董熙平同時進行該項研究的還有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名專家。
  •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2021-01-0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化石: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
    一億年前蜥蜴喜歡吃「麻小」?蝲蛄又被稱為東北小龍蝦,原產中國東北等地,是風靡大江南北麻辣小龍蝦主角的近親。清修過程的矢部龍標本,其胃容物尚未暴露。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11月1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一個矢部龍蜥蜴化石中發現了罕見的胃容物標本——古蝲蛄,一億年前的「小龍蝦」,長約12釐米。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大型甲殼類動物則是首次發現。「對於鼻臀長約22釐米的矢部龍來說,這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邢立達說。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數百萬年前,在被稱為「恐龍之王」的雷克斯霸王龍腳下,大地還在顫抖。而在此之前,南極洲的森林中曾棲息著一隻鬣蜥大小的「蜥蜴王」。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具蜥蜴的部分骨架,其年代可追溯到2.5億年前,當時南極洲動植物繁盛。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稱,這位前「國王」的化石不僅為很久以前的南極洲森林景觀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還有助於解釋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之後的進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