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馬克-佩納爾博士稱,此次新發現的化石包括完整的魚(這是地球上第二個可以找全所有4.25億年前魚類的地方),各種蝦和蟲類生物,包括天鵝絨蟲,這種動物(按佩納爾博士的話來說)「像是一群跳康茄舞的無頭米其林人。」他們新發現的天鵝絨蟲在早期小型腐蝕物的作用下已經變得略為癟平了,但是,在臨近死亡的日子裡,這些小生物已經被磷酸鈣鹽礦化了。這種礦化過程使得天鵝絨蟲得以保存完好,在化石中展示著它們身體的每個細節,如彩色的條紋。即便是作為一個特殊保存遺址而言,這個加拿大沉積層都實屬罕見,因為它包含了許多普通的貝殼類生物化石。據此可以判定,當化石中所有生物都共同生活的時候,當時的自然環境應該與志留紀時代的普通近岸海域環境相似。
馬克-佩納爾博士對此評價說:「這次發現不僅使我們清楚地了解到4.25億年前這裡曾共同生存著哪些生物,還有助於我們認識當時地球上的生物與今天的地球生物有什麼不同。一般而言,每當提及化石,人們毫無疑問地會想起一具骨架或某種貝殼類生物,而今天地球上發現的絕大多數化石的確都是我們所稱的海貝殼。然而,要全面了解海底和海邊生態系統和生態學,就不能僅僅依靠海貝殼殘餘物的研究,還應該關注在海沙中爬進爬出的各種蠕蟲,以及在海面上快速遊來遊去的蝦類動物。目前,石生物學家在重新構建地球生物的歷史和過去生態學時,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生態系統了解過於偏頗,因為無殼生物的屍體會在幾小時或幾天內腐爛,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任何痕跡。」
所幸的是,世界各地都零星分布著一些特殊的沉積巖,裡面保留著一些正常情況下會爛掉的生物的化石遺蹟。佩納爾表示,這些沉積巖對古生物學家來說就是特殊保存遺址,然而科學家們無法精確詮釋它們的特殊性。佩納爾說:「這些沉積巖之所以非常特殊,是因為只有在特殊的環境中,諸如肌肉和皮膚等的軟組織的分解速度才能減緩下來,並迅速轉變成為地質性穩定的礦石,然後作為化石在數百萬年的時間中保存下來。對於地質學家來說,面臨的問題是,如果環境非常特殊,那麼是否也就意味著被保存的動物群屬於極其典型的特例呢?而我們此次的發現就為科學家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天鵝絨蟲是一種生活在數億年前的古代生物,特徵為足部成對而且肥胖。其演化的後代生存在目前的非洲、亞洲、加勒比海地區以及南美洲,並且為陸地生物。柔軟而又令人難以捉摸的天鵝絨蟲從外表看來很像毛毛蟲,但科學家們卻發現天鵝絨蟲的大腦與蜘蛛大腦有著驚人的相似處。天鵝絨蟲的身體結構介於蠕蟲和昆蟲之間,此前的許多年時間裡,科學家們都認為天鵝絨蟲是蠕蟲和昆蟲進化過程中「缺失的一環」,而天鵝絨蟲5.4億年的進化時間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