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2020-11-22 中國網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馬克-佩納爾博士稱,此次新發現的化石包括完整的魚(這是地球上第二個可以找全所有4.25億年前魚類的地方),各種蝦和蟲類生物,包括天鵝絨蟲,這種動物(按佩納爾博士的話來說)「像是一群跳康茄舞的無頭米其林人。」他們新發現的天鵝絨蟲在早期小型腐蝕物的作用下已經變得略為癟平了,但是,在臨近死亡的日子裡,這些小生物已經被磷酸鈣鹽礦化了。這種礦化過程使得天鵝絨蟲得以保存完好,在化石中展示著它們身體的每個細節,如彩色的條紋。即便是作為一個特殊保存遺址而言,這個加拿大沉積層都實屬罕見,因為它包含了許多普通的貝殼類生物化石。據此可以判定,當化石中所有生物都共同生活的時候,當時的自然環境應該與志留紀時代的普通近岸海域環境相似。

馬克-佩納爾博士對此評價說:「這次發現不僅使我們清楚地了解到4.25億年前這裡曾共同生存著哪些生物,還有助於我們認識當時地球上的生物與今天的地球生物有什麼不同。一般而言,每當提及化石,人們毫無疑問地會想起一具骨架或某種貝殼類生物,而今天地球上發現的絕大多數化石的確都是我們所稱的海貝殼。然而,要全面了解海底和海邊生態系統和生態學,就不能僅僅依靠海貝殼殘餘物的研究,還應該關注在海沙中爬進爬出的各種蠕蟲,以及在海面上快速遊來遊去的蝦類動物。目前,石生物學家在重新構建地球生物的歷史和過去生態學時,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生態系統了解過於偏頗,因為無殼生物的屍體會在幾小時或幾天內腐爛,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任何痕跡。」

所幸的是,世界各地都零星分布著一些特殊的沉積巖,裡面保留著一些正常情況下會爛掉的生物的化石遺蹟。佩納爾表示,這些沉積巖對古生物學家來說就是特殊保存遺址,然而科學家們無法精確詮釋它們的特殊性。佩納爾說:「這些沉積巖之所以非常特殊,是因為只有在特殊的環境中,諸如肌肉和皮膚等的軟組織的分解速度才能減緩下來,並迅速轉變成為地質性穩定的礦石,然後作為化石在數百萬年的時間中保存下來。對於地質學家來說,面臨的問題是,如果環境非常特殊,那麼是否也就意味著被保存的動物群屬於極其典型的特例呢?而我們此次的發現就為科學家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天鵝絨蟲是一種生活在數億年前的古代生物,特徵為足部成對而且肥胖。其演化的後代生存在目前的非洲、亞洲、加勒比海地區以及南美洲,並且為陸地生物。柔軟而又令人難以捉摸的天鵝絨蟲從外表看來很像毛毛蟲,但科學家們卻發現天鵝絨蟲的大腦與蜘蛛大腦有著驚人的相似處。天鵝絨蟲的身體結構介於蠕蟲和昆蟲之間,此前的許多年時間裡,科學家們都認為天鵝絨蟲是蠕蟲和昆蟲進化過程中「缺失的一環」,而天鵝絨蟲5.4億年的進化時間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劉妍)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找到天鵝絨蟲五億年前近親的化石
  • 奇特天鵝絨蟲歷史超5億年:身體液壓蠕動
    天鵝絨蟲,學名櫛蠶,屬於一個距今已有超過5億年歷史的物種進化支。在加拿大寒武紀布爾吉斯頁巖(5.05億年),以及中國雲南澄江的寒武紀(5.2億年)巖層中發現的化石表明,它們是遠古時期的倖存者,是一種活化石。現在科學家們認為,天鵝絨蟲是節肢動物和緩步動物的近親。
  • 越南發現新吐膠天鵝絨蟲
    光明網綜合報導天鵝絨蟲,一種在吞食獵物前,向獵物吐出能固定的、類似膠水的物質的遠古動物,雨林小蟲子的天敵,之前一直未被發現,是因為它們多半隱藏在土壤裡,使滲透性的皮膚保持溼潤。  天鵝絨蟲種群比我們所知的更加多樣化:在越南叢林發現一新品種。
  • 億年活化石天鵝絨蟲 其大腦類似蜘蛛大腦(圖)
    【搜狐科學訊】據澳洲ABC網站2006年8月2日報導,柔軟而又令人難以捉摸的天鵝絨蟲從外表看來很像毛毛蟲。但一份最新的國際研究顯示,天鵝絨蟲其大腦與蜘蛛大腦有著驚人的相似處。在《皇家學會學報B版:生物科學》上,研究人員報導了這一相似的結構。
  • 天鵝絨蟲的萌世界
  • 科學家發現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 距今已經有4.25億年...
    6月9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Historic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報導中指出,這個千足蟲化石是在蘇格蘭的克雷拉島上發現的,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都要古老。
  • 【蟲研捷報】緬甸琥珀揭示天鵝絨蟲擴散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通過研究產自緬甸白堊紀(約一億年前)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 呆萌又兇悍,像蟲又不是蟲,奇葩的天鵝絨蟲一定要見識一下!
    萌萌的天鵝絨蟲櫛蠶名字中的「櫛」發音同「至」,代指梳子或篦子,比喻像梳齒那樣密集排列著的樣子。而它們體表散發著的天鵝絨般的質感,讓它有了Velvet Worm(天鵝絨蟲)這樣形象的名字。看起來肥肥胖胖的天鵝絨蟲主要生活在溫暖潮溼的陰暗環境中,如落葉層、碎石塊等。
  • 五億年前蟲類化石,曾經的蟲子多「噁心」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及同事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科研人員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阿里亞等人發現,莫裡森蟲在其口部前方發育有一對小型的鉗狀附肢,稱為「螯肢」。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
  • 科學家發現古生物化石,來自1.25億年前,或是蝙蝠的祖先!
    蝙蝠祖先的尋找也並易事,在2006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發現了一種哺乳動物的化石,它的長相非常奇特,在翅膀上還有翼膜,就像是蝙蝠那樣,這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是此前的研究當中從來都沒有發現過的。
  • 距今4.25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
    6月9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Historic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報導中指出,這個千足蟲化石是在蘇格蘭的克雷拉島上發現的,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都要古老。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海洋食物鏈頂端節肢動物化石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新近在華北板塊發現了5億年前的珍稀節肢動物西德尼蟲的化石。這種遠古動物化石此前只在加拿大發現過。西德尼蟲是寒武紀最具代表性的節肢動物之一。它體長10釐米左右,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具有分化的附肢,頭部前端還長有兩根長長的觸鬚。
  • 水泥廠開山炸出 一億八千萬年前蟲跡化石(圖)
    本報訊(記者 夏婧 通訊員 高小華)6月11日,記者從重慶自然博物館獲悉,梁平縣禮讓鎮近日在一個廢棄的採石場山洞裡發現距今約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蟲跡化石,其稀有程度超過同時期的恐龍化石。
  • 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 21 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 真核生物,讓地球多姿多彩 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你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生命?這些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 科學家發現4.2億年前新種魚化石 鱗片似鎧甲
    新華社昆明3月10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科院科學家在雲南曲靖市發現了一種4.2億年前身披奇特鱗片的古魚——丁氏甲鱗魚化石,證明早在志留紀(4.44-4.19億年前)地球就已經進入了「魚類時代」。相關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 加拿大發現類似蠕蟲奇怪化石長相可怕(圖)
    怪誕蟲化石  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這個外形有些奇怪的化石看起來一種類似蠕蟲的生物,  這塊化石已在海底飄蕩了超過5.05億年,來自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期間,被發現於加拿大落基山脈的伯吉斯頁巖中。古生物學家西蒙·康威·莫裡斯( Simon Conway Morris)認為它看起來太奇怪了,在1977年將之命名為怪誕蟲(Hallucigenia)。但是時至今日,還沒有一個人知道怪誕蟲應當屬於哪一類動物。
  •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眾所周知,最早的地球上陸地上並沒有動物,甚至連植物也沒有,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現在海洋之中,此後伴隨著演化,才逐漸從海洋走向陸地,一直演化到今天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