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天鵝絨蟲五億年前近親的化石

2021-01-14 企鵝科學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一種叫做怪誕蟲的神秘生物生活在5.05億年前,它的背部長著突起刺狀結構,目前首次認為它與現代天鵝絨蟲具有親緣關係。

怪誕蟲曾被認為是一種「進化失配」生物,目前科學家發現它與現代生活在熱帶森林的天鵝絨蟲具有重要關係。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將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怪誕蟲與其它當代「多腿蟲」的相似性存在很大爭議,這是因為它與現代動物缺少明顯的關聯特徵,很難確定它們的進化起源。更重要的是,早期怪誕蟲的解釋理論將它的身體顛倒過來,背部的刺狀結構最初被認為是腿部,而真實的腿部曾被認為背部的觸鬚,它的頭部被錯誤地認為是尾部。

怪誕蟲生活在5.05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這一階段生物快速進化,許多主要物種群首次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怪誕蟲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落基山脈波基斯頁巖層,這裡是全球最豐富的寒武紀化石沉積區。最新研究顯示,怪誕蟲的爪子與現代天鵝絨蟲十分接近,爪子上有疊狀角質層,類似於俄羅斯套娃結構。

這種類似的嵌套結構也存在於天鵝絨蟲的爪子,研究報告負責人、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馬汀-史密斯(Martin Smith)博士說:「科學家經常認為現代動物種群成形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但是生物進化是一個逐漸過程,現今複雜解剖結構是逐步形成的。通過解密類似怪誕蟲的『過渡物種化石』,可以確定不同生物種群如何逐漸進化過渡成為現代生物。」

雖然科學家猜測怪誕蟲是天鵝絨蟲的祖先物種,但是兩者之間的明確特徵很難關聯起來,它們的爪子結構此前從未細緻地研究過。

通過分析怪誕蟲和現代生物,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爪子結構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寒武紀生物化石能夠提供複雜生物起源的新信息,同時,對現代生物使用高端成像技術和數據分析,可使研究人員揭曉地球最早期生物神秘進化歷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馬克-佩納爾博士稱,此次新發現的化石包括完整的魚(這是地球上第二個可以找全所有4.25億年前魚類的地方),各種蝦和蟲類生物,包括天鵝絨蟲,這種動物(按佩納爾博士的話來說)「像是一群跳康茄舞的無頭米其林人。」他們新發現的天鵝絨蟲在早期小型腐蝕物的作用下已經變得略為癟平了,但是,在臨近死亡的日子裡,這些小生物已經被磷酸鈣鹽礦化了。
  • 越南發現新吐膠天鵝絨蟲
    光明網綜合報導天鵝絨蟲,一種在吞食獵物前,向獵物吐出能固定的、類似膠水的物質的遠古動物,雨林小蟲子的天敵,之前一直未被發現,是因為它們多半隱藏在土壤裡,使滲透性的皮膚保持溼潤。  天鵝絨蟲種群比我們所知的更加多樣化:在越南叢林發現一新品種。
  • 天鵝絨蟲的萌世界
  • 五億年前蟲類化石,曾經的蟲子多「噁心」
    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在雲南昆明附近發現了L。 unguispinus的大腦化石。從大腦的相似性和其他特徵來看,L。 unguispinus等奇蝦類掠食動物或許是天鵝絨蟲非常遙遠的親屬動物。——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奇特天鵝絨蟲歷史超5億年:身體液壓蠕動
    天鵝絨蟲,學名櫛蠶,屬於一個距今已有超過5億年歷史的物種進化支。在加拿大寒武紀布爾吉斯頁巖(5.05億年),以及中國雲南澄江的寒武紀(5.2億年)巖層中發現的化石表明,它們是遠古時期的倖存者,是一種活化石。現在科學家們認為,天鵝絨蟲是節肢動物和緩步動物的近親。
  • 502生產廠家——天鵝絨蟲
    (我嚴重懷疑502的成分跟這種粘液的成分一致)這就是天鵝絨蟲Velvet Worm,也叫做櫛蠶。天鵝絨蟲是有爪動物門的生物,他麼你的特徵的就是:體呈蠕蟲形,有觸角,不分節。天鵝絨蟲一共有一百多接近兩百種,體型一般在5釐米左右,也有二十釐米的大體型,和只有五毫米的小體型。
  • 502生產廠家——天鵝絨蟲
    (我嚴重懷疑502的成分跟這種粘液的成分一致)這就是天鵝絨蟲Velvet Worm,也叫做櫛蠶。天鵝絨蟲是有爪動物門的生物,他麼你的特徵的就是:體呈蠕蟲形,有觸角,不分節。天鵝絨蟲一共有一百多接近兩百種,體型一般在5釐米左右,也有二十釐米的大體型,和只有五毫米的小體型。
  • 呆萌又兇悍,像蟲又不是蟲,奇葩的天鵝絨蟲一定要見識一下!
    萌萌的天鵝絨蟲櫛蠶名字中的「櫛」發音同「至」,代指梳子或篦子,比喻像梳齒那樣密集排列著的樣子。而它們體表散發著的天鵝絨般的質感,讓它有了Velvet Worm(天鵝絨蟲)這樣形象的名字。看起來肥肥胖胖的天鵝絨蟲主要生活在溫暖潮溼的陰暗環境中,如落葉層、碎石塊等。
  • 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共生蠕形動物
    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共生蠕形動物 原標題:   吸盤古宿蟲及其宿主晉寧環飾蠕蟲化石圖片和顯微鏡下化石繪圖。但由於共生現象很難保存為化石,整個地質歷史時期關於動物共生的化石證據極其稀少。1984年發現的澄江生物化石群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多門類後生動物軟軀體化石群,是研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海洋生態系統最重要的地質記錄窗口之一。  兩年前,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的叢培允研究員在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耳材村找到一塊較完整的動物共生化石。
  • 億年活化石天鵝絨蟲 其大腦類似蜘蛛大腦(圖)
    【搜狐科學訊】據澳洲ABC網站2006年8月2日報導,柔軟而又令人難以捉摸的天鵝絨蟲從外表看來很像毛毛蟲。但一份最新的國際研究顯示,天鵝絨蟲其大腦與蜘蛛大腦有著驚人的相似處。在《皇家學會學報B版:生物科學》上,研究人員報導了這一相似的結構。
  • 【蟲研捷報】緬甸琥珀揭示天鵝絨蟲擴散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通過研究產自緬甸白堊紀(約一億年前)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 南京24小時丨南京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奇特化石
    2020年11月5日農曆九月二十 星期四南京24小時新聞速覽重點推薦南京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奇特化石11月5日,英國《自然》雜誌最新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
  • 加拿大發現類似蠕蟲奇怪化石長相可怕(圖)
    怪誕蟲化石  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這個外形有些奇怪的化石看起來一種類似蠕蟲的生物,  這塊化石已在海底飄蕩了超過5.05億年,來自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期間,被發現於加拿大落基山脈的伯吉斯頁巖中。古生物學家西蒙·康威·莫裡斯( Simon Conway Morris)認為它看起來太奇怪了,在1977年將之命名為怪誕蟲(Hallucigenia)。但是時至今日,還沒有一個人知道怪誕蟲應當屬於哪一類動物。
  • 科學家終於找到像是恐龍般的活巨型蛀船蟲!
    幾個世紀以來,一個黏糊黑色管狀如棒球大小的生物一直在躲避科學家。
  • 外表呆萌可愛,卻是分分鐘能要你性命的-天鵝絨蟲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神奇生物是來自5.4億年前的活化石--天鵝絨蠕蟲。說起天鵝絨蠕蟲,你可能會感到陌生,但若說起櫛蠶,一些朋友可能會恍然大悟......但請不要把它當成可以吐絲結繭的蠶。這裡所說的「蠶」,非但不是蠶,甚至連昆蟲種類都和它搭不上邊。
  • 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發現:昆蟲視覺功能五億年前或已形成
    藉助數字顯微技術發現——昆蟲視覺功能五億年前或已形成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德國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透視」了一個來自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的眼睛,發現其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昆蟲眼睛一模一樣。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