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億年前蟲類化石,曾經的蟲子多「噁心」

2021-01-18 騰訊網

螯肢動物是指蠍子、蜘蛛、蜱蟎和鱟等超過11.5萬個物種的龐大節肢動物類群。一直以來,學術界並不清楚,該類動物是否起源於寒武紀大爆發期間。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法國籍博士後塞德裡克·阿里亞,及同事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科研人員合作,在寒武紀中期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發現了一種莫裡森蟲新物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阿里亞等人發現,莫裡森蟲在其口部前方發育有一對小型的鉗狀附肢,稱為「螯肢」。

在《當代生物學》期刊撰寫的綜述成果,正是研究人員近年來潛心學術所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的推進,他們曾於2013年在《自然》雜誌、2016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今年年初在《自然·通訊》發表過有關昆明小石壩「撫仙湖蟲類」的系列論文。

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在雲南昆明附近發現了L。 unguispinus的大腦化石。從大腦的相似性和其他特徵來看,L。 unguispinus等奇蝦類掠食動物或許是天鵝絨蟲非常遙遠的親屬動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復原」化石蟲子的「最後旅程」
    然而在五億五千萬年前,這些特徵才第一次同時「裝配」在動物身體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5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復原」了一個遠古奇幻場景:一條奇特的蟲子長眠在行進途中,它兩側對稱的分節形態和最後行跡同時留在了埃迪卡拉紀的海底。這一化石蟲子的「最後旅程」,揭示寒武紀大爆發前夕動物的演化。
  • 水泥廠開山炸出 一億八千萬年前蟲跡化石(圖)
    本報訊(記者 夏婧 通訊員 高小華)6月11日,記者從重慶自然博物館獲悉,梁平縣禮讓鎮近日在一個廢棄的採石場山洞裡發現距今約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蟲跡化石,其稀有程度超過同時期的恐龍化石。
  • 梁平水泥廠開山炸出一億八千萬年前蟲跡化石(圖)
    水泥廠開山炸出 一億八千萬年前蟲跡化石   稀有程度趕超同期恐龍化石   侏羅紀蟲跡化石。通訊員 高小華 攝     6月11日,記者從重慶自然博物館獲悉,梁平縣禮讓鎮近日在一個廢棄的採石場山洞裡發現距今約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蟲跡化石,其稀有程度超過同時期的恐龍化石。這片蟲跡化石面積約1500平方米,為目前在重慶地區發現的最大侏羅紀蟲跡化石。
  • 科學家找到天鵝絨蟲五億年前近親的化石
    怪誕蟲曾被認為是一種「進化失配」生物,目前科學家發現它與現代生活在熱帶森林的天鵝絨蟲具有重要關係。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將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怪誕蟲與其它當代「多腿蟲」的相似性存在很大爭議,這是因為它與現代動物缺少明顯的關聯特徵,很難確定它們的進化起源。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昆蟲類噁心電影,你看過幾部?
    螞蟻  代表作品:《蟻群》、《螞蟻雄兵》、《掠骨者》等  入榜理由:螞蟻是昆蟲裡比較小的蟲子,人一直手指就可以殺死它,但是你可別小看它們,它們的數量非常非常多,而且它們非常的團結猶如一個軍團一樣5隻左右...蟑螂的電影還是比較多的,如果你對蟑螂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前提是你沒有密集恐懼症。
  • 西安發現蟲啃樹化石 距今已1億年世上罕見(圖)
    本報訊(記者魏影)樹木化石裡驚現1億年前的蟲子啃食樹木的情景,2隻如蠶般大小的蟲狀物,爬在樹木上正在啃食著樹木,其完整而「瀟灑」的姿態吸引了眾多村民看稀奇。而專家也稱,像這種植物和軟組織動物一起變成化石,在全世界都是比較罕見的。
  • 這種蟲子20年前很多,農民稱它「推屎蟲」,現在遇到就賺了
    在農村地區,不僅有各種奇特的植物、野菜,也有很多奇特的蟲子。最近10年來,農村的環境惡化嚴重,很多以前常見的蟲子都慢慢消失了。在我們當地,曾經有一種很奇特的蟲子,它總是推著一個「圓球」,不知道推向何方,有時候是一隻蟲子推,有時候是兩種蟲子推,它們配合的相當默契。
  • 噁心程度僅次於皮蛋的世界最噁心食物第二名——菲律賓樹蟲(慎入)
    你可能聽說過,我國的特色食物——皮蛋被推選為世界上最噁心的食物(雖然皮蛋明明很好吃)。
  • 加拿大出土5.5億年前無臉蟲子化石,專家:竟是人類最早的祖先
    但是考古專家在發掘和研究了一個距今5.05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後,確定了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其實是一種呈蠕狀的5釐米長的蟲子。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前幾年國外考古專家,在加拿大落基山脈的布爾吉斯頁巖中採集到114個古生物化石標本。他們對這些化石標本科學檢測後發現,其中的一個古生物化石標本居然是距今5.05億年前生活在大海中的古脊索生物。
  • 樹幹上蟲子密密麻麻 蟲屎掉落如「下雨」
    合崗路:蟲子掉到行人身上  7月13日中午,記者從蒙城北路上的合肥供水公司第六水廠北側走到合崗路,越往前走,道路兩邊樹木上的蟲子越多。這是一種頭部呈灰褐色,體型短而肥的毛毛蟲,如果不小心踩到,立刻會有黃色的汁液從身體裡流出來,看著非常噁心。而在5路公交車底站附近的幾棵大樹上的蟲子,看後讓人有一種全身發癢、頭皮發麻的感覺,因為除了吊在半空中的外,樹幹上也是密密麻麻的。
  • 發現一條5.5億年前的夷陵蟲 揭示動物早期演化史的巨大飛躍
    但是,這類體型複雜的動物何時出現?自達爾文以來,一直是古生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2019年9月4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在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紀地層中的新發現——5.5億年前,一條奇特的蟲子長眠在行進途中,它兩側對稱的分節形態和最後行跡同時留在了埃迪卡拉紀的海底。該研究論文為探索早期動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 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共生蠕形動物
    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共生蠕形動物 原標題:   吸盤古宿蟲及其宿主晉寧環飾蠕蟲化石圖片和顯微鏡下化石繪圖。侯先光供圖  【科技前沿】  近日,由中國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英國萊斯特大學和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宣布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距今大約5.2億年前的共生蠕形動物——吸盤古宿蟲,並首次發現了共生關係中宿主特異性和宿主轉移兩個重要生態特性的最早化石記錄,進一步揭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生物相互依存關係的起源之謎。
  • 合肥:樹幹上蟲子密密麻麻 蟲屎掉落如「下雨」
    合崗路:蟲子掉到行人身上7月13日中午,記者從蒙城北路上的合肥供水公司第六水廠北側走到合崗路,越往前走,道路兩邊樹木上的蟲子越多。這是一種頭部呈灰褐色,體型短而肥的毛毛蟲,如果不小心踩到,立刻會有黃色的汁液從身體裡流出來,看著非常噁心。
  • 中德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最古老精子,200微米!是人類精子四倍
    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古生物學家曾經發現過古老的精卵,已經五千萬年的歷史,這些古老的精卵保存在南極發現的蟲繭中。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科學家發現其中一隻雌性介形蟲的蟲體內有四個卵和一團絮狀物。經過科學儀器掃描成像,原來這團絮狀物竟然是雄蟲的精子。這樣就很好理解了,這隻雌蟲肯定是剛和雄蟲舉辦完婚禮就被黏黏的樹脂困住了,時間仿佛被定格在一億年前。
  • 三峽夷陵蟲化石證明對稱動物源自5.5億年前
    9月4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一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們在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紀地層中發現了一塊奇特的蟲子化石,它兩側對稱的分節形態和最後行跡同時保留,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夷陵蟲。夷陵蟲的發現表明,5.5億年前這些特徵同時「裝配」在動物身上。
  • 宿舍裡爬滿「蜈蚣」 其實蟲子叫「馬陸」不咬人
    浙江在線05月30日訊昨天,金職院的劉同學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0579-89111111: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宿舍裡出現了很多像蜈蚣一樣的蟲子,長著很多腳,碰一下身體就會捲起來,踩死了還有點臭。水槽邊最多,有的甚至爬到床上、被子上,噁心死了。
  • 南京24小時丨南京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奇特化石
    2020年11月5日農曆九月二十 星期四南京24小時新聞速覽重點推薦南京科學家發現五億多年前奇特化石11月5日,英國《自然》雜誌最新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