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水泥廠開山炸出一億八千萬年前蟲跡化石(圖)

2020-12-08 人民網重慶視窗

  水泥廠開山炸出 一億八千萬年前蟲跡化石

  稀有程度趕超同期恐龍化石

 

侏羅紀蟲跡化石。通訊員 高小華 攝


    6月11日,記者從重慶自然博物館獲悉,梁平縣禮讓鎮近日在一個廢棄的採石場山洞裡發現距今約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蟲跡化石,其稀有程度超過同時期的恐龍化石。這片蟲跡化石面積約1500平方米,為目前在重慶地區發現的最大侏羅紀蟲跡化石。

  4年前,梁平縣禮讓鎮一家水泥廠在附近的山上開山取材,一個被炸開的山洞中露出一塊巨大石壁,上面布滿條紋,看上去像是盤根錯節的老樹根。不久,水泥廠關閉,山洞廢棄不用。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禮讓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廖建仁發現了這塊石壁。為弄清它的「身世」,廖建仁輾轉聯繫上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博士張鋒,才確定石壁上的樹根狀痕跡是侏羅紀蟲跡化石。

  記者在現場看到,化石大面積出露在巖層的斜面之上,目測面積近1500平方米。化石均為蟲管狀,蟲管管道長短粗細不一,粗的約10釐米,細的也有5釐米。在發現化石的山洞旁,還發現了很多介殼灰巖層。「這是四川盆地內分布廣泛的侏羅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最下部自流井組的介殼灰巖層。」張鋒由此判斷,這些化石,就是侏羅紀早期的蟲跡化石,「今年3月我市在萬州區才首次發現侏羅紀時期蟲跡化石。此次梁平的發現是目前重慶面積最大、保護最好的侏羅紀時期蟲跡化石。」

  張鋒介紹,相比恐龍骨骼之類的遺蹟化石來說,蟲跡化石更為罕見。「它的形成對地表的溼度、粘度、顆粒度等都有極苛刻的要求。而且還要在上億年的歲月中,沒有遭到地質運動的破壞,才能完整保存至今。」張鋒表示,目前只能推斷這些蟲子和現在我們常見的蚯蚓一樣,是軟體類昆蟲。「這種大面積的蟲跡化石,屬於不可再生稀缺資源,在全國都很罕見,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旅遊價值。」(記者 夏婧 通訊員 高小華)

相關焦點

  • 水泥廠開山炸出 一億八千萬年前蟲跡化石(圖)
    本報訊(記者 夏婧 通訊員 高小華)6月11日,記者從重慶自然博物館獲悉,梁平縣禮讓鎮近日在一個廢棄的採石場山洞裡發現距今約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蟲跡化石,其稀有程度超過同時期的恐龍化石。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八千萬年前的腳印,您仔細品!
    專家確定這組恐龍足跡被掩埋在地下已超過八千萬年8千萬年前的腳印您仔細品2020年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 玉門發現一億年前蝴蝶化石[圖]
    玉門發現一億年前蝴蝶化石專家表示:這些昆蟲類化石的發現說明酒泉曾是花繁葉茂的「南國」世界本報酒泉訊(記者董開煒)記者11月12日從有關方面獲悉,酒泉市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辦公室與省地礦局第三勘測設計院日前在玉門市赤金鎮境內發現距今1億多年前的蝴蝶、蜻蜓等昆蟲類化石
  • 一億年前,調皮小蟲因貪吃,讓「吐舌頭」瞬間成永恆
    有趣的是,突眼隱翅蟲的神秘捕食方式在一億年前就練就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蔡晨陽和研究員黃迪穎團隊在一億年前的緬甸琥珀中,找到了兩枚「吐舌頭」的突眼隱翅蟲化石,這也是迄今為止在琥珀中發現的最古老的「吐舌頭」甲蟲化石。近日,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上。
  • 一億年前,有群恐龍在哈爾冰「玩耍」
    太驚險,差點遭遇毒蛇"黑龍江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 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邢立達說。而這次發現,得來不容易。2018 年夏,化石愛好者朱利在哈爾濱依蘭縣達連河鎮的一個剖面上發現了雙殼類化石和龜化石,在這些化石旁邊還有一些凹坑。
  • 新疆再次發現一億年前海洋生物化石群及矽化木
    新華網烏魯木齊6月5日電 最近,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考古人員,在溫泉縣境內的山谷地帶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群以及大量矽化木。  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的報導說,這些化石可分為珊瑚類、海藻類、貝類以及樹木類,分布面積約6平方公裡。其中珊瑚化石分布最為廣泛;矽化木直徑在兩米左右,樹木排列緊密,紋理清晰可辨。據專家考證,這些化石距今至少有一億三千萬年的歷史。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8-01-22 18:16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一億年前琥珀中的「三叉戟」 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2016-03-18 13:36:39來源:現代快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顯微鏡下,琥珀裡的「採花賊」 黃迪穎供圖  它是一隻芝麻粒大小的蟲子。一億年前,太陽暖暖的,肚子吃得圓滾滾的它,曬著太陽閉目養神。
  • 世上最古老'巨大精子'化石被發現 3D重建技術還原億年前樣貌
    (圖/翻攝自royalsocietypublishing)湯子暘/綜合報導古生物學家近日發現一塊上億年的琥珀,封存著母介型蟲體內「巨大的精子」,在困入樹脂前才剛剛受精,重建後的樣本內一旁公介型蟲的精子泵(sperm pump)與陰莖都清晰可見,打破過去只有約5000萬年歷史的精子化石的紀錄。
  • 陝西靖邊縣驚現恐龍足跡化石距今約一億年前
    近日,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的工作人員在靖邊縣龍州鎮進行地質調查期間,在龍三村白土坪發現了疑似恐龍足跡的化石。隨後,省地質調查院與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研究團隊取得聯繫。9月18日,研究團隊專家專程來到靖邊,對疑似恐龍足跡化石進行現場確認,確定這是距今大約一億年前左右的恐龍足跡。2017年,陝西省地質調查中心曾在神木市發現恐龍足跡,這次在靖邊縣龍洲鎮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也是陝西省繼神木之後,第二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來源:第一新聞
  • 一億年前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一億年前琥珀中現神秘「長尾蜘蛛」 (1/4) "← →"翻頁
  • 中國發現蠑螈化石 生物進化史推進一億年(圖)
    中新網4月1日電 中國地質學家日前在中國的遼西新發現了一種蠑螈化石,把蠑螈類動物的進化歷史又向前推進了一億年。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由於蠑螈類動物是軟體動物,因此在形成化石的過程中,軟組織往往都會被破壞掉,很難完整的保存下來。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化石: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
    一億年前蜥蜴喜歡吃「麻小」?蝲蛄又被稱為東北小龍蝦,原產中國東北等地,是風靡大江南北麻辣小龍蝦主角的近親。清修過程的矢部龍標本,其胃容物尚未暴露。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11月1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一個矢部龍蜥蜴化石中發現了罕見的胃容物標本——古蝲蛄,一億年前的「小龍蝦」,長約12釐米。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大型甲殼類動物則是首次發現。「對於鼻臀長約22釐米的矢部龍來說,這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邢立達說。
  • 祿豐恐龍化石9月運香港 萬元徵暱稱卡通形象(圖)
    祿豐恐龍化石9月運香港 萬元徵暱稱卡通形象(圖) 2008年06月23日 09: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發 袁雲 攝     6月22日上午,雲南省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贈送的恐龍化石在雲南楚雄世界恐龍谷首次亮相。該龍體長七點八米,高二點二米,屬中生代早侏羅紀,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完整率達百分之七十,是一具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巨型祿豐龍,將於今年十月在香港科學館與香港市民見面。
  • 侏羅紀化石揭秘: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1.8億年前的化石。通過這個化石標本,研究人員發現了鱷魚家族在進化中缺失的環節,即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一化石標本具有很大的一個脊錐,這表明其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沿海捕食者—鱷魚。
  • 一億年前古囓蟲肚子裡全是花粉
    顯微鏡下,琥珀裡的「採花賊」 黃迪穎供圖  它是一隻芝麻粒大小的蟲子。
  • 一億年前琥珀現最完整古鳥 8件珍貴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該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2017年6月,中國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帶領的團隊曾經發布了琥珀中雛鳥,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 西樵山藏蟲管化石?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數千萬年歷史的古火山,同時也是我國華南史前時期最早的石器製造場,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最近,三水地質愛好者趙燦輝向記者報料稱,早前他帶領地質專家前往西樵山一帶考察時,意外發現多枚疑似古人類曾使用過的石器上還保存著古生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