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侏羅紀鱷魚進化出像海豚的鰭肢和鯨魚的尾巴統治著億萬年前的海洋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致命的史前鱷魚模仿了海豚和鯨魚的解剖結構,從而統治了1.7億年前的侏羅紀海域。 蘇格蘭研究人員說,這種已滅絕的鱷魚被稱為thalattosuchians,從他們的陸地漫遊祖先演變成快速遊泳的掠食者。
-
36種史前鱷魚(二)
20、地蜥鱷屬地蜥鱷屬(Metriorhynchus)棲息地:西歐和可能南美洲歷史時期:晚侏羅紀(1.45億至1.5億年前)尺寸和重量:長約3米,重226公斤食性:魚,甲殼類動物和海洋爬行動物區分特徵:缺乏規模; 輕,多孔的頭骨; 齒尖的鼻子史前鱷魚Metriorhynchus包括十幾個已知的物種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揭秘:史前最讓人不解的十大動物謎團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的遠古時代,就出現了很多生物。
-
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蚊子 螯狀後足用於雄蟲爭鬥
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蚊子 螯狀後足用於雄蟲爭鬥 生態復原圖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1日刊載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主持完成的研究論文《侏羅紀兩棲蚊子及其幼態特徵》,揭秘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兩棲蚊子。
-
外表最「奇異」的5種史前動物,圖2是最早到達天空的動物之一
1、外表最「奇異」5種史前動物,魚龍 魚龍是爬行動物中跟海豚最相似的動物,它們是海洋蜥蜴,已經發展到了海中。並進化出了水生動物的身體形狀,如鯨魚和海豚,這些特徵表現出了融合進化的顯著特徵。2、外表最「奇異」5種史前動物,雙齒翼龍 雙齒翼龍是有史以來最奇異的翼龍之一。
-
科學家南極發現神奇化石,9年研究確定,竟然是史前滄龍的軟蛋
2011年智利的一個科學團隊在西摩島(Seymour Island)西側發現了一顆足球大小的化石,但是整體呈現的是橢球形,這要區別於一般的恐龍蛋,表面褶皺狀,長度在28釐米,寬度在18釐米。從整體的形狀上來看,科學家推測這個化石就是一個「蛋」,但是很難確定是哪種動物產下的。
-
世界最大的海生動物上龍化石,小汽車一口咬成兩半!
關注我們,天天領免費話費,首次送5元挪威科學家宣布已在鄰近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據估身長15米的上龍化石,這種史前巨龍大到足以把小汽車一口咬成兩半,是迄今發現最大的海生爬蟲類動物。目前這種上龍被暱稱為「巨怪」(TheMonster)。
-
盤點史前地球上的海洋霸主,霸王龍在他們面前都弱爆了
在世界有很多巨獸,是讓人無法想像的恐怖,不僅陸地上有著,海洋上也少不了,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下史前最恐怖的八大海洋巨獸個個生性殘暴,皆是頂級掠食者。依據化石記錄,當時海洋生物快速地恢復起來,像「Thalattoarchon saurophagis」這樣的頂級掠食性動物就出現了,它們一頓大概需要吞噬數噸重的食物。
-
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原標題: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曾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鱷魚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鱷魚。圖片來源:Megan Paine英國研究人員最近利用受環境變化控制的「走走停停」的進化模式,解釋了鱷魚為何自恐龍時代以來變化如此之小。今天的鱷魚看起來和2億年前侏羅紀時期的鱷魚非常相似。活到今天的鱷魚物種也非常稀少,僅25種。
-
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 上龍為什麼會成為史前海洋霸主
上龍是侏羅紀時期的一種大型掠食性動物,長得像鱷魚,卻比鱷魚還要恐怖的海生爬行動物。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扁平鱷頭部復原模型(上)及其下顎化石。這是一種體長3英尺的史前鱷魚,以魚為食。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與現代鱷魚不同,史前鱷魚在陸地的活動同它們在水中一樣的敏捷。
-
成都崇州有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劍龍化石 本報記者 吳曉鈴 攝 馬門溪龍 霸王龍 暴龍 劍龍 翼龍…… 近5萬件古生物標本匯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史前生物世界 本報記者 吳曉鈴 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暴龍、翼龍等已絕跡6500
-
以毛茸茸和溫熱的血液為特徵,它是海豚在侏羅紀的雙胞胎!
導讀:以毛茸茸和溫熱的血液為特徵,它是海豚在侏羅紀的雙胞胎!這個動物可能大家只能說是表面的了解過,沒有深入,小編帶大家去深入的了解它跟海豚的淵源!魚龍和海豚是行動中趨同進化的典型例子,其中兩個完全無關的物種具有幾乎相同的特徵。
-
史前鱷魚生活在海洋中,一口能咬破魚龍肚皮!
史前鱷魚生活在海洋中,一口能咬破魚龍肚皮!鱷魚家族在我們的印象裡是一群典型潛伏在淡水中的殺手,只有灣鱷等少數種類偶爾會進入海洋。就像達克龍學名的本意,它是一種善於「咬」的動物。最沒有「鱷樣」的鱷魚鱷魚的標準外形就是長有扁平的腦袋,粗壯的身體,身後有一條細長的尾巴,四肢較短,指間有蹼。如果將以上的特徵套入達克龍,你會發現達克龍根本就不是鱷魚。
-
挪威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海生爬蟲類動物上龍化石
中新網2月28日電 挪威科學家宣布已在鄰近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據估身長15米的上龍化石,這種史前巨龍大到足以把小汽車一口咬成兩半,是迄今發現最大的海生爬蟲類動物。目前這種上龍被暱稱為「巨怪」(The Monster)。
-
史前動物回聲定位首現化石證據
某些動物能夠通過口腔或鼻腔把從喉部產生的超聲波發散出去,利用折回的聲音來定方向,這種空間定向的方法被稱為回聲定位(echolocation)。
-
足跡化石或將揭開雙足鱷魚的神秘面紗
「我馬上意識到這屬於『Batrachopus足跡』,或者說是一種屬於侏羅紀早期(2.01億至1.45億年前)類似於鱷魚親戚的足跡。這些腳印不僅比其他已知的「Batrachopus足跡」要大得多,而且它們還表明,這些動物是用兩條腿行走的,並且在白堊紀時期存在了數百萬年。保存完好的已滅絕鱷魚親戚足跡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