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動物回聲定位首現化石證據

2021-01-16 科學網

某些動物能夠通過口腔或鼻腔把從喉部產生的超聲波發散出去,利用折回的聲音來定方向,這種空間定向的方法被稱為回聲定位(echolocation)。我們所熟知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動物有蝙蝠、鯨、海豚等。而在地面生活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哺乳動物僅有北美短尾鼩鼱(Blarina)、慄齒鼩鼱(Sorex)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馬島蝟(tanrec),它們不像蝙蝠那樣利用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而更多的用於搜尋棲息地。

雷比達豬齒獸(Hyopsodus lepidus)顱骨化石的三維成像

 

此次古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發現了一塊已滅絕的古新世-始新世(Paleocene-Eocene)有蹄類(偶蹄類)哺乳動物顱骨化石,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史前動物回聲定位能力的化石證據。這塊雷比達豬齒獸(Hyopsodus lepidus)顱骨化石的相關研究報導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網站上。

 

研究人員介紹道:「根據豬齒獸顱骨化石的顱腔復原模型形態學研究表明:雷比達豬齒獸的聽覺能力高度發達,我們推測這可能與它們利用地面回聲定位有關。同時它是一種行動敏捷,能快速移動,通常生活在洞穴裡夜行性動物,這可能也與它們地面回聲定位能力的演化有關。像回聲定位如此特化功能的出現也反映了古代豬齒獸應具有非常特殊的大腦皮質結構。並且,這種史前豬齒獸較大的大腦容量以及大腦各部分的相對比例都與較進化的有蹄類動物非常相似,使得雷比達豬齒獸的大腦演化在較低級的有蹄類動物中尤為顯著。」(來源:化石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原標題: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中國與愛爾蘭科學家發現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其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團隊通過研究胚胎發育而非基因或化石,為一個長久以來的演化謎團帶來了解答。
  • 動物的行為——回聲定位
    鯨、鼠海豚、海豚、蝙蝠、溝齒鼠(一種形似老鼠的大型哺乳動物),甚至還有一些鳥類,都會通過自己聲音的回聲來探測周圍的物體。它們通過喉嚨或鼻腔發出聲音脈衝,並聆聽反射回來的聲波。如果它們的聲音被反射回來,那麼聲波一定遇到了某個物體。這些動物通過在發聲的同時晃動腦袋來判斷物體的質地、大小和確切位置。
  • 瀋陽農業大學等發現所有蝙蝠曾經都能回聲定位—新聞—科學網
    瀋陽農業大學張樹義、王喆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Emma Teeling等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認為,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的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
  • 現生環節動物支系化石記錄首次出現
    研究表明,它屬於現生多毛類環節動物中的長手沙蟲科,具有一個典型的鐵鍬狀頭部和一對細長的觸鬚。這是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表明丹尼多毛蟲和現生環節動物由同一個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統稱為環節動物冠群。而此前已報導的寒武紀環節動物則均為環節動物的原始遠祖。
  • 英盲人學習蝙蝠利用「人回聲定位術」「看」世界
    受蝙蝠等動物借回聲在黑暗中覓食啟發,英國等國家正試用一種新方法,教失明人士靠聽辨回聲感知物體形狀、距離等詳細情況,用另一種方式「看到」世界。回聲定位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10日報導,盲人的聽力通常更加敏銳,有證據顯示,經過培 訓,他們能利用聽力解讀回聲、進而在腦中形成一系列詳細形象,包括物體距離、甚至大小和密度等。 支持這一理論的人把這稱為「人回聲定位術」。他們說,盲人藉助手杖能確定路上的障礙物,而回聲定位術能讓盲人「360度看到」周圍環境。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還能回聲定位,免疫力也強,蝙蝠如何進化的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極為廣泛,除了南北極之外,幾乎世界各地都有,而且種群數量相當龐大,有生物學家認為屬於翼手目的蝙蝠的數量或比齧齒目動物還多,是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而且蝙蝠在進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已發展出許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比如飛行、回聲定位、冬眠等,可謂是進化的得相當成功的一種動物,那麼蝙蝠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呢
  • 回聲定位,盲人也會!
    (圖片來源:scifigeneration.tv)最新研究表明,視覺障礙者可以像蝙蝠和海豚那樣利用回聲定位物體。這項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聽力研究》(Hearing Research)雜誌上的研究,揭示了失明和近視的人如何藉助聲音、尤其是回聲導航並獲得空間感,還探討了聽覺障礙對回聲定位的影響,以及如何優化回聲定位能力以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獨立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 地球上這4種史前動物,比恐龍更加可怕,還好它們都成了化石
    ‍說到史前動物,很多人想到的應該都是恐龍吧,畢竟恐龍曾經稱霸了地球1.7億年,在那段時間恐龍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它是終極掠食者,並且現如今很多人對於恐龍有著一種由衷的崇拜
  • 會回聲定位的不只是蝙蝠,人類也能習得這一技能? | 早期實驗室
    編者按:有些動物視力不佳,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蝙蝠。然而,最近科學家發現,蝙蝠也並不是回聲定位的唯一掌握者,有一種叫做豬尾鼠的鋸齒動物也可以做到。進而科學家想要研究,是否人類也可以學習這一技能呢?如果可以的話,這必將對盲人有巨大幫助,也可能顛覆目前的醫療技術。本文作者 Jason Bittel進行了詳細介紹。
  • 史前文明存在有證據
    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現在人類的科學還是很有限的,現在考古學家不斷發現了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而且史前文化十分發達,現在的科技水準都達不到那種程度。南非發現精美的史前壁畫。已知的石刻藝術地點大約有一萬五千處,這些藝術以其針尖大小的細微程度、精妙的明暗變化和複雜的構圖而舉世聞名。壁畫用的是未知的混合染料,還摻有血或蛋清一類的黏合劑。繪畫形象非常精緻,內容十分豐富。20億年前的史前核反應堆。1972年,加彭共和國奧克洛鈾礦的鈾礦石被運到一家法國氣體擴散廠,人們發現這些鈾礦石早已被一個核反應堆使用過。
  • 盤點珍貴的遠古化石:史前巨蟒能吞食恐龍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罕見保存完整的動物類珍貴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蹟。化石可以分為四類:實體化石,遺蹟化石,模鑄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 萬年前為界限,-萬年前的生物為古生物,一萬年前以後的為現生生物。由於自然災害, 如:火山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瞬間將其掩埋隔離氧化形,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巖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從古時候到現在都有化石出現。
  • 科學家發現距今143萬年前,帶DNA的史前人類「糞便化石」
    提到糞便,大家一定是捏著鼻子都嫌臭,但你知道有些遠古時代的糞化石,其擁有的價值是什麼嗎?什麼是糞便化石關於史前的生物糞便化石,據科學家說,可以在其糞便化石內,了解到遠古滅絕動物的大量信息。其實在地球上從有生命開始,任何事物都不停的在歲月中變遷。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2.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場景復原圖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條6700萬年前巨蟒的化石。這條巨蟒正盤繞在一堆恐龍蛋的旁邊,在巨蟒包圍圈中還有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這是第一次發現蛇類吃恐龍的證據。古生物學家感嘆,「這是我一生中最驚人的一次發現。」
  • 雲南大學古生物團隊發現最古老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研究表明該動物營管居固著生活,屬於現生多毛綱的長手沙蟲科(Magelonidae),是目前已知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為了解環節動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也揭示了寒武紀環節動物的生態和形態多樣性。雲南省東部寒武紀地層豐富,盛產特異保存了軟軀體的寒武紀動物化石。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 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
    蝙蝠靠什麼進行定位? 蝙蝠飛行時會受到其他蝙蝠回聲的幹擾嗎? 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他們主要居住在各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的巖石縫等處。
  • 你也可以成為蝙蝠俠:人類回聲定位
    當你在用聲音控制小黑豆前進跳躍的時候,有的人卻可以利用自己發出聲音的回聲,不依賴視覺也能走路騎車打球,暢通無阻。不僅如此,科學家說,這種「神力」是可以訓練的。很多動物可以通過回聲定位來「看見」周圍的環境,如我們的好朋友蝙蝠和海豚。在自然選擇的幫助下,這些物種的視覺和聽覺相輔相成,通過回聲定位,它們甚至可以「看」見障礙物背後的物體。
  • 會回聲定位不只有蝙蝠,還有...老鼠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認識一個「非主流」的動物越南睡鼠是越南的原住民,也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現在是世界極度瀕危動物(Critically Endangered)。這也許是由於天生的缺陷——「看不見」,那麼它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科學家發現這種睡鼠能使用超聲波來探測環境。(這圓鼓鼓的眼睛是假的麼?)其實並不是,它們的視力只是很差而已,非常非常差。
  • 侏羅紀化石揭秘: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1.8億年前的化石。通過這個化石標本,研究人員發現了鱷魚家族在進化中缺失的環節,即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一化石標本具有很大的一個脊錐,這表明其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沿海捕食者—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