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還能回聲定位,免疫力也強,蝙蝠如何進化的

2020-12-03 騰訊網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極為廣泛,除了南北極之外,幾乎世界各地都有,而且種群數量相當龐大,有生物學家認為屬於翼手目的蝙蝠的數量或比齧齒目動物還多,是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而且蝙蝠在進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已發展出許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比如飛行、回聲定位、冬眠等,可謂是進化的得相當成功的一種動物,那麼蝙蝠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呢?

要探究蝙蝠的起源,離不開考古生物學,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蝙蝠化石出土於美國懷俄明州的綠河組地層,包括食指伊神蝠和爪幅兩種,距今大約有5000多萬年;後來發現德國的麥塞爾湖湖床層內有更完整的蝙蝠化石(古蝠),也可以追溯到始新世時期,距今已有4700萬年。

但是這些早期的蝙蝠化石和現存的小蝙蝠亞目中某些蝙蝠已經極為相似,而且已經具備了回聲定位功能,因而很難重現它們進化中的更早期階段;考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一些距今3500萬年前的蝙蝠化石,其和如今的菊頭蝠十分相像,其實單從化石上來看,並不能找出蝙蝠起源於哪一種動物。

不過生物學家推論認為,蝙蝠的祖先很可能和靈長類的祖先親緣關係比較接近,最早的靈長類的祖先被認為是普爾加託裡猴,這種動物可以追溯到6000多萬年前,其體型還沒有今天的老鼠大,但是從這種動物的身上卻還看不出和蝙蝠有任何的相似之處。也有生物學家認為蝙蝠和老鼠等嚙齒類動物有共同的祖先。

普爾加託裡猴

蝙蝠屬於翼手目,該目包含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兩個亞目,生物學家認為這兩個亞目很可能是分別獨立進化出來的,但是分子生物學卻又證明了兩個亞目之間的高度相似性,比如兩者都含有較高水平的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鹼基對。但有的生物學家認為這是兩類蝙蝠在飛行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是進化動力在相似的條件下將它們獨自塑造而成的,並非因為它們有共同的祖先。

由於飛行相比於其他動作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蝙蝠也被認為是體溫最高的哺乳動物,飛行時的體溫高達40℃,這也使得很多病毒可以在蝙蝠體內寄生,是多種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研究發現蝙蝠可以攜帶800多種病毒,2003年的非典SARS病毒和當下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都被認為其早期天然宿主就是蝙蝠。

雖然蝙蝠可攜帶多種人畜共患病毒,但是由於它具有獨特的免疫機制,所以它自身幾乎不會受到感染。

參考資料:

《瀟湘晨報》3月7日文章《體溫的秘密:人類免疫力為何不如蝙蝠?》

《湖南熱點新聞》7月27日文章《古老的物種——蝙蝠》

相關焦點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 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即使在鳥類中,也有不會飛的,比如鴕鳥、企鵝,這些動物雖然都是鳥綱下的成員,但是它們的翅膀退化,已經不具備飛翔的能力了。當然,會飛的也不一定都是鳥類和昆蟲,在哺乳動物中,也有會飛的,比如最近「特火」的蝙蝠。那麼,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說幾種「假飛」的哺乳動物。
  • 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
    蝙蝠靠什麼進行定位? 蝙蝠飛行時會受到其他蝙蝠回聲的幹擾嗎? 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他們主要居住在各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的巖石縫等處。
  • 會回聲定位不只有蝙蝠,還有...老鼠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認識一個「非主流」的動物——越南睡鼠(Vietnamese pygmy dormouse),它們和蝙蝠一樣是「瞎子」,但也像蝙蝠一樣能夠聽聲辯位。這也許是由於天生的缺陷——「看不見」,那麼它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科學家發現這種睡鼠能使用超聲波來探測環境。(這圓鼓鼓的眼睛是假的麼?)其實並不是,它們的視力只是很差而已,非常非常差。
  • 探秘蝙蝠——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雖然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對是錯,但是有一點沒錯的就是蝙蝠身上確實藏有幾百種病毒。說到這,肯定會有人好奇,這些蝙蝠是怎樣存活下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秘蝙蝠——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首先,蝙蝠的分布範圍非常廣,遍布全世界。其中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分布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它們的食性也相當廣泛,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
  • 在地球上他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可是卻不怎麼引人注目
    來源:宇宙小百科在哺乳動物中,有一種並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卻是唯一會飛的動物,這就是蝙蝠。
  • 世界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那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卵生動物,而是哺乳動物,並且還是會飛的哺乳動物,大家猜猜是誰呢?在哺乳動物中,有一種並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卻是唯一會飛的動物,這就是蝙蝠。蝙蝠,在德語中的意思是「會飛的老鼠」,這是因為許多蝙蝠看上去非常像長著翅膀的嚙齒類動物。
  • 蝙蝠海豚用相同方式進化回聲定位
    在控制回聲定位的基因方面,馬蹄蝙蝠的基因進化方式與海豚的相同。圖片來源:Professor Gareth Jones  海豚和蝙蝠並沒有多少相似之處,然而它們卻有同一個超能力:都可以通過發出尖銳聲音和監聽回聲來捕捉獵物。現在,一項研究顯示,該能力是它們各自通過相同的基因突變而形成的。這表明,即使差異很大的動物,也會通過相同的進化步驟,形成新特徵。
  • 蝙蝠都用回聲定位?那麼它們的視力如何?
    關於蝙蝠的傳聞很多,比如老鼠「偷吃鹽」或者「偷吃油」變成了「偷油老鼠」,其實也有可能是各地的口音差異,比如「偷鹽」和「偷油」的發音非常類似,但事實上除了蝙蝠那一對翅膀,其它都很相似,比如頭部,叫聲以及毛髮等,簡直就是會飛的老鼠麼,那麼這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
  • 會回聲定位的不只是蝙蝠,人類也能習得這一技能? | 早期實驗室
    編者按:有些動物視力不佳,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蝙蝠。然而,最近科學家發現,蝙蝠也並不是回聲定位的唯一掌握者,有一種叫做豬尾鼠的鋸齒動物也可以做到。進而科學家想要研究,是否人類也可以學習這一技能呢?如果可以的話,這必將對盲人有巨大幫助,也可能顛覆目前的醫療技術。本文作者 Jason Bittel進行了詳細介紹。
  • 能飛的哺乳動物——蝙蝠!你對他的了解有多深?
    世界上有900多種蝙蝠,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中的多數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一、蝙蝠的生活習性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
  • 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原標題: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中國與愛爾蘭科學家發現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其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團隊通過研究胚胎發育而非基因或化石,為一個長久以來的演化謎團帶來了解答。
  • 科學復盤:龍嶺迷窟-憤怒蝙蝠「回聲定位」 追蹤 潘粵明
    龍嶺迷窟 蝙蝠追逐視角龍嶺迷窟 第6集中 王胖子連續放屁 驚醒屁股頂上的蝙蝠,效應瞬間一呼百應 ,隨後被蝙蝠軍團持續追捕的畫面大家一定都記得~漆黑的洞穴中 蝙蝠是如何進行有效追蹤的呢?蝙蝠6500面進化史通常蝙蝠的視覺較差、但是為了能在夜間生活,生理機制根據自身的需求而發生進化,不斷優化身體機制、提升夜間生存適應能力!
  • 腦科學頂刊導讀015期|蝙蝠大腦回聲定位的獨特進化適應性機制
    圖源:pulse.embs.org1,情境對概率決策的影響許多決策取決於個體如何評估潛在結果並估計其相應的發生概率2,額葉-紋狀體網絡中的神經振蕩能預測蝙蝠的聲音輸出脊椎動物普遍存在發聲的能力,但是目前對發聲控制的神經網絡仍然知之甚少。
  • 闢謠:蝙蝠不用眼睛看東西?眼睛是無用的?
    蝙蝠是現存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有的小夥伴會說:齧齒目的鼯鼠族不是也會飛嗎?表面上看,鼯鼠確實可以飛,而且它的前後肢之間有飛膜,但其實,鼯鼠並不是真的飛行,它不過是會由高處到低處滑翔而已,飛膜只是起到一個緩降的作用,並不是真的飛行。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誰能知道,蝙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疫情,現在,最直接的證據已經表明蝙蝠體內有「冠毒」,03年的非典病毒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無論是蝙蝠傳遞給其他動物,還是吃蝙蝠引起,這不能怪蝙蝠,蝙蝠在自然界存在了這麼多年,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盲人可視:像蝙蝠一樣回聲定位
    而現在,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它是如何在現實中上演的:失明的人 可以通過回聲來「看見物體」。和蝙蝠一樣,這些不可思議的人們可以通過敲擊聲音然後傾聽回聲,從而感知周圍環境。最新的這項研究發現這些失明的回聲定位專家在使用他們的「第六感」 時會使用與視力相關的大腦區域。「我們的實驗展示了回聲定位並不僅僅是一個幫助有知覺損傷的個體在環境裡導航的工具,它還能作為視覺的有效感官替代品,幫助這些人識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材料特性。」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系和腦研所所長梅爾?古德爾(Mel Goodale)博士這樣說道。
  • 唯一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鳥
    後來,通過實驗證明了短嘴金絲燕這種鳥具有像蝙蝠一樣依靠回聲定位(Echolocation)來辨別方向的。所謂回聲,就是當聲波碰到一個障礙物時,它會彈回來,這種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在戶外空曠的地方,回聲比較模糊,因為聲音的震動會向四處散開,能量會散失。而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如隧道),反射的聲音不會跑掉,所以回聲很大。
  • 瀋陽農業大學等發現所有蝙蝠曾經都能回聲定位—新聞—科學網
    瀋陽農業大學張樹義、王喆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Emma Teeling等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認為,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的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
  • 科學網—大腦和基因表達豐度影響蝙蝠回聲定位能力
    蝙蝠沈永義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沈永義和博士生梁璐在中科院院士張亞平的指導下,發現蝙蝠回聲定位能力的形成不單單依賴耳蝸對超聲的感知,還依賴大腦對聲音信號的處理,這才是比較完整的回聲定位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