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回聲定位不只有蝙蝠,還有...老鼠

2020-12-03 DeepTech深科技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認識一個「非主流」的動物——越南睡鼠(Vietnamese pygmy dormouse),它們和蝙蝠一樣是「瞎子」,但也像蝙蝠一樣能夠聽聲辯位。

越南睡鼠是越南的原住民,也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現在是世界極度瀕危動物(Critically Endangered)。這也許是由於天生的缺陷——「看不見」,那麼它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

科學家發現這種睡鼠能使用超聲波來探測環境。(這圓鼓鼓的眼睛是假的麼?)

其實並不是,它們的視力只是很差而已,非常非常差。在莫斯科動物園進行的觀察實驗中,科學家發現越南睡鼠的視網膜是摺疊起來的,而且僅有少數的神經細胞能感知視覺信息觀察實驗中,科學家們就觀測到越南睡鼠發射的超聲波,並且在移動中發射出的超聲波頻率比靜止時候要高得多。

其實,越南睡鼠「聽聲辯位」的原理和蝙蝠一樣——回聲定位法(echolocation)——同樣是發射出超聲波,並接受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用來判別物體的位置。而越南睡鼠也因此成為唯一的使用超聲波回聲定位法的樹棲哺乳動物,相關的研究報告已經發表在學術期刊《Integrative Zoology》上。

文章作者還指出,越南睡鼠源自一種古老的鼠類,是一種以葉床為巢穴的哺乳動物。而在其昏暗的生存環境中,逐漸喪失了視力。但是,隨著該鼠類逐漸以樹為棲息地址後,進化出了一套超聲波回聲定位法系統,以適應生存環境。如果這樣的推斷屬實,那麼蝙蝠也有可能在「會飛」之前就已經會超聲波回聲定位了。


相關焦點

  • 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
    蝙蝠靠什麼進行定位? 蝙蝠飛行時會受到其他蝙蝠回聲的幹擾嗎? 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他們主要居住在各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的巖石縫等處。
  • 蝙蝠都用回聲定位?那麼它們的視力如何?
    關於蝙蝠的傳聞很多,比如老鼠「偷吃鹽」或者「偷吃油」變成了「偷油老鼠」,其實也有可能是各地的口音差異,比如「偷鹽」和「偷油」的發音非常類似,但事實上除了蝙蝠那一對翅膀,其它都很相似,比如頭部,叫聲以及毛髮等,簡直就是會飛的老鼠麼,那麼這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
  • 會回聲定位的不只是蝙蝠,人類也能習得這一技能? | 早期實驗室
    會用回聲定位的,並非只有蝙蝠 科學家一直在辯論具體的回聲系統起源時間。通過超聲波定位的水果蝙蝠表明了一些蝙蝠是在飛行之後才獲得了這個技能的。而其他科學家卻持相反的態度—小蝙蝠一開始通過聲波定位學習跳躍或者滑行,在此之後才真正學會了飛行。  然而現在的「先有聲波定位理論」有一個大問題,我們並沒有任何的過渡動物記錄,無論是現存的還是化石。直到我們發現了豬尾鼠。
  • 能回聲定位的不再只有蝙蝠,人類也可以!
    原因在於,基什能回聲定位,就像蝙蝠一樣。小時候,基什自己學著用嘴發出尖銳的咔嗒聲,然後把周圍物體反射的回聲轉換成空間信息。在一段視頻中,基什利用他的這種能力,穿行於一個新的環境中、描述一輛汽車的形狀、識別遠處一棟樓房的建築特徵,甚至還可以騎自行車。儘管擁有這種非凡的能力,但基什認為,自己沒什麼特別的。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還能回聲定位,免疫力也強,蝙蝠如何進化的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極為廣泛,除了南北極之外,幾乎世界各地都有,而且種群數量相當龐大,有生物學家認為屬於翼手目的蝙蝠的數量或比齧齒目動物還多,是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而且蝙蝠在進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已發展出許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比如飛行、回聲定位、冬眠等,可謂是進化的得相當成功的一種動物,那麼蝙蝠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呢
  • 動物的行為——回聲定位
    鯨、鼠海豚、海豚、蝙蝠、溝齒鼠(一種形似老鼠的大型哺乳動物),甚至還有一些鳥類,都會通過自己聲音的回聲來探測周圍的物體。它們通過喉嚨或鼻腔發出聲音脈衝,並聆聽反射回來的聲波。如果它們的聲音被反射回來,那麼聲波一定遇到了某個物體。這些動物通過在發聲的同時晃動腦袋來判斷物體的質地、大小和確切位置。
  • 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原標題: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中國與愛爾蘭科學家發現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其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團隊通過研究胚胎發育而非基因或化石,為一個長久以來的演化謎團帶來了解答。
  • 盲人可視:像蝙蝠一樣回聲定位
    而現在,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它是如何在現實中上演的:失明的人 可以通過回聲來「看見物體」。和蝙蝠一樣,這些不可思議的人們可以通過敲擊聲音然後傾聽回聲,從而感知周圍環境。最新的這項研究發現這些失明的回聲定位專家在使用他們的「第六感」 時會使用與視力相關的大腦區域。「我們的實驗展示了回聲定位並不僅僅是一個幫助有知覺損傷的個體在環境裡導航的工具,它還能作為視覺的有效感官替代品,幫助這些人識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和材料特性。」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系和腦研所所長梅爾?古德爾(Mel Goodale)博士這樣說道。
  • 蝙蝠海豚用相同方式進化回聲定位
    在控制回聲定位的基因方面,馬蹄蝙蝠的基因進化方式與海豚的相同。圖片來源:Professor Gareth Jones  海豚和蝙蝠並沒有多少相似之處,然而它們卻有同一個超能力:都可以通過發出尖銳聲音和監聽回聲來捕捉獵物。現在,一項研究顯示,該能力是它們各自通過相同的基因突變而形成的。這表明,即使差異很大的動物,也會通過相同的進化步驟,形成新特徵。
  • 回聲定位系統:人類從蝙蝠身上學到的新技能
    照亮物體一樣,當蝙蝠發現偵測目標有困難時,它們使用回聲定位系統的「經歷數百萬年的進化,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已經演化到能夠動態地調整聲波的發射。但截至目前,我們還不清楚他們回聲定位中的聲音如何變化因此,塞勒和她的團隊向八位擅長回聲定位的人發起了一個挑戰:他們能否僅通過回聲定位這項技能
  • 科學復盤:龍嶺迷窟-憤怒蝙蝠「回聲定位」 追蹤 潘粵明
    蝙蝠的身體結構進化最成功的是擁有了超聲波一樣的 聽力系統 生理機制,在夜間出行或捕捉獵物時 會持續的發出叫聲,在通過聲音回傳到耳朵 ,進行定位(類似於軍用雷達系統),持續不斷鎖定獵物的方位~ 蝙蝠 發聲與回聲 演示圖
  • 美科學家制出蝙蝠超聲波「回聲定位」3D效果模型
    在實驗中的模擬圖示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具有繁瑣障礙物的環境下,蝙蝠會通過變動聲音頻率來為自己做回波定位。美國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還專門製作出了一個3D「回聲定位」效果模型。 據報導,來自美國布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蝙蝠能巧妙地調整聲音的頻率做到回波定位,從而適應特殊的雜亂地形。研究人員為了測試出蝙蝠的定位能力和範圍,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試驗測試室裡掛滿了塑料鏈條,並且給蝙蝠身上帶上僅有半克重的麥克風,從而記錄下蝙蝠從這些障礙物中穿梭飛行時候發出的聲音。
  • 無人機可以像蝙蝠一樣使用「回聲定位」了
    蝙蝠可以通過回聲定位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路,那麼為什麼它們不能在黑暗中找到路呢?研究人員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開發了一個無人機導航系統,只需要四個麥克風和一個揚聲器。它依賴於熟悉的通過產生回聲來測量距離的概念,但使用基於通信代數的算法「回聲排序」來確定哪些距離代表給定的對象。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事實上,蝙蝠演化雖然細節不清楚,但總體路線是明確的,現有科學發現已經足夠否定老鼠起源說或翼龍起源說了,作為科普作者,應明確對這些錯誤說法說不。蝙蝠從咽喉部發出超聲波,耳朵聽到回聲後在大腦裡建立起周圍環境的聲波圖,從而在黑夜中發現獵物,躲開障礙物,以適應夜間飛行生活,這就是回聲定位能力。伊神蝠和爪蝠的關鍵區別是,伊神蝠耳蝸增大,聽小骨和舌骨也有相應特化,證明它已經進化出回聲定位能力了。而爪蝠沒有這些特徵,它還不會回聲定位。
  • 回聲定位,盲人也會!
    (圖片來源:scifigeneration.tv)最新研究表明,視覺障礙者可以像蝙蝠和海豚那樣利用回聲定位物體。這項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聽力研究》(Hearing Research)雜誌上的研究,揭示了失明和近視的人如何藉助聲音、尤其是回聲導航並獲得空間感,還探討了聽覺障礙對回聲定位的影響,以及如何優化回聲定位能力以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獨立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 有蝙蝠的超能力?石墨烯使人靠回聲定位
    這套系統使人類具有了類似蝙蝠的能力,即利用聲音精確感知和測量身體周圍事物的距離和運動速度。石墨烯使人靠回聲定位(圖片來自cnbeta)    蝙蝠和某些海洋動物能夠利用高頻率的聲音進行回聲定位或信息交流
  • 科學網—大腦和基因表達豐度影響蝙蝠回聲定位能力
    蝙蝠沈永義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沈永義和博士生梁璐在中科院院士張亞平的指導下,發現蝙蝠回聲定位能力的形成不單單依賴耳蝸對超聲的感知,還依賴大腦對聲音信號的處理,這才是比較完整的回聲定位通路。
  • 英盲人學習蝙蝠利用「人回聲定位術」「看」世界
    受蝙蝠等動物借回聲在黑暗中覓食啟發,英國等國家正試用一種新方法,教失明人士靠聽辨回聲感知物體形狀、距離等詳細情況,用另一種方式「看到」世界。回聲定位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10日報導,盲人的聽力通常更加敏銳,有證據顯示,經過培 訓,他們能利用聽力解讀回聲、進而在腦中形成一系列詳細形象,包括物體距離、甚至大小和密度等。 支持這一理論的人把這稱為「人回聲定位術」。他們說,盲人藉助手杖能確定路上的障礙物,而回聲定位術能讓盲人「360度看到」周圍環境。
  • 蝙蝠和老鼠有親緣關係嗎?老鼠吃了鹽會變成蝙蝠的傳說從何而來?
    翼手目很有意思,雖然只有蝙蝠這一種動物,但是其種類卻多達1200-1400種,除了南北極和大洋洲的個別島嶼外,蝙蝠幾乎分布在世界各個地方,依靠發達的回聲定位系統辨別方向,並在夜間行動。有的蝙蝠以肉為食,有的蝙蝠只吃果子,最大的蝙蝠體長可達25釐米,翼手張開有近1.8米,最小的蝙蝠體長僅3釐米,翼手張開也不過20釐米。
  • 唯一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鳥
    後來,通過實驗證明了短嘴金絲燕這種鳥具有像蝙蝠一樣依靠回聲定位(Echolocation)來辨別方向的。所謂回聲,就是當聲波碰到一個障礙物時,它會彈回來,這種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在戶外空曠的地方,回聲比較模糊,因為聲音的震動會向四處散開,能量會散失。而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如隧道),反射的聲音不會跑掉,所以回聲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