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回聲定位的不再只有蝙蝠,人類也可以!

2020-12-03 造就

圖中所示的聲波圖符合科學家的研究結果。紅線代表人嘴發出的咔嗒聲的常見波形,藍色圖案代表人嘴發出咔嗒聲後,聲波在空間中的行進路線。

對一個盲人來說,丹尼爾·基什(Daniel Kish)的「視力」超乎你的想像。和很多失明者一樣,基什依靠非視覺感官來感知、描繪和穿行於這個世界。但不同的是,他的這種能力相當奇異。原因在於,基什能回聲定位,就像蝙蝠一樣。

小時候,基什自己學著用嘴發出尖銳的咔嗒聲,然後把周圍物體反射的回聲轉換成空間信息。在一段視頻中,基什利用他的這種能力,穿行於一個新的環境中、描述一輛汽車的形狀、識別遠處一棟樓房的建築特徵,甚至還可以騎自行車。

儘管擁有這種非凡的能力,但基什認為,自己沒什麼特別的。「長期以來,盲人一直在利用各種形式的回聲定位,效果有好有壞。」他說。

而且,回聲定位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習得。

作為盲人無障礙組織(World Access For the Blind)的總裁,基什的使命之一是幫助盲人學習用聲音來烹飪、旅行和遠足,用聲音來辦事,過上更加獨立的生活。「但我們從未系統地研究過自己是如何進行回聲定位的,也沒有研究過它的原理,或者怎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對於這些問題,近日發表於《PLOS計算生物學》的一項研究給出了大致的答案。該研究測量了基什和其他兩位回聲定位者用嘴發出的咔嗒聲,然後把測量結果轉換成了計算機信號。

杜倫大學心理學家洛爾·泰勒(Lore Thaler)帶領一群研究人員,在一間消聲室裡開展了上述研究。這間屋子的牆是雙層結構,還有一扇沉重的鐵門,同時配備了泡沫等大量隔音材料。在消聲室裡,你聽不見外面的任何聲音;在裡面說話時,也幾乎沒有任何回聲。

那麼,在消聲室裡如何回聲定位呢?我問基什有何感受,滿心以為他會把這稱為一種感官剝奪。結果我錯了。基什說,對他而言,這個地方「聽起來」仿佛是置身於一個無限廣闊的草場中央,面前有一道鐵絲柵欄。

回聲定位者各自發出的三次咔嗒聲的波形

有了這個獨特的空間,泰勒的團隊就可以記錄並分析基什與其他兩位回聲定位者用嘴發出的數千聲咔嗒聲。研究人員使用了微型麥克風,一個放在受試者嘴邊,其餘的則在他們周圍擺成一圈,每個相隔10度,並用細鐵絲懸掛於不同的高度。麥克風和細鐵絲必須要很小才行,因為設備越大,反射的聲音就越多,就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泰勒的團隊最初以為,不同的回聲定位者發出的咔嗒聲,其聲學特性會不一樣。但實際上,他們發出的聲音很相似。泰勒發現,這些聲音具有明亮(大約有3千赫和10千赫兩個高音頻率)和短暫的特徵,只持續3毫秒即消失。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回聲定位者用嘴發出聲音之後,聲波在空間中的行進路線。「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聲音手電筒。」泰勒說,「當你打開手電筒時,光線分布在空間中,其中很多射向前方,但有些也會向左右兩邊散開。」咔嗒聲的波束方向以類似的方式在空間中分布,只不過一個是光線,一個是聲音。

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口中發出咔嗒聲後,波束方向大致集中於一個60度的錐形範圍內,比說話聲的範圍更窄。泰勒把變窄的原因歸結為咔嗒聲的明亮音調。高頻音調往往比低頻音調更具方向性。如果你搭建過環繞聲系統,你就知道,高音揚聲器的擺放位置比低音揚聲器的擺放位置更加重要。

泰勒團隊利用這些測量結果,模擬出了聲學特性類似於真正咔嗒聲的聲音。

這些合成的咔嗒聲可以用來研究人類的回聲定位能力。由於像基什這樣的回聲定位高手少之又少,這類研究常常受到限制。「現在,我們可以在現實世界中用喇叭,或者在虛擬環境中用電腦,來模擬回聲定位能力,以便在人類身上進行試驗之前,提出各種假設。」泰勒說,「我們可以創造虛擬人物、物體和環境,就像你在電子遊戲中所做的一樣,然後針對虛擬人物聽到的聲音,建立模型。」通過這樣的初步研究,泰勒和其他研究人員可以改進他們的假設,然後再邀請回聲定位高手參與實驗,看看模型與真實情況的匹配程度。

但這些模型不會是完美的。為了確保測量的前後一致性,基什和其他兩位受試者必須在消聲室裡靜止不動。「但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會轉頭,會改變咔嗒聲的聲學特性,這可以讓他們更多地掌握周圍的環境信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辛西婭·莫斯(Cynthia Moss)說。

儘管如此,莫斯稱這項研究很有價值,有助於我們了解人類如何進行回聲定位,甚至能藉此開發出新設備,讓更多的人擁有回聲定位能力。畢竟,並非所有人都能像基什那樣熟練地用嘴發出咔嗒聲。「我研究過一位打響指的人,但他的手很快就會累。」莫斯說。要是有一種設備能發出音調準確的信號,可以不必再學習用嘴發出咔嗒聲,那真是盲人的福音。

我問基什,假如有一種設備可以像他那樣發出聲音,他對此有何看法。他說,這樣的東西已經有了。在他的學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無法或者不願用嘴發出咔嗒聲。「但如果你把響板放到他們手中,你馬上就能看到效果。」他說,「它們發出的聲音非常悅耳,出奇地明亮、通透和連貫。」

但基什說,他完全贊成開發更多的設備,進行更多的研究。「我們知道,這些信號對回聲定位過程至關重要。蝙蝠利用它們,鯨魚利用它們,人類也利用它們。所以,我們應該去研究、了解和優化那些信號。」有了泰勒等人建立的模型,基什的願望也許終會實現。

相關焦點

  • 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
    蝙蝠靠什麼進行定位? 蝙蝠飛行時會受到其他蝙蝠回聲的幹擾嗎? 蝙蝠是唯一能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他們主要居住在各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的巖石縫等處。
  • 會回聲定位的不只是蝙蝠,人類也能習得這一技能? | 早期實驗室
    編者按:有些動物視力不佳,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蝙蝠。然而,最近科學家發現,蝙蝠也並不是回聲定位的唯一掌握者,有一種叫做豬尾鼠的鋸齒動物也可以做到。進而科學家想要研究,是否人類也可以學習這一技能呢?如果可以的話,這必將對盲人有巨大幫助,也可能顛覆目前的醫療技術。本文作者 Jason Bittel進行了詳細介紹。
  • 會回聲定位不只有蝙蝠,還有...老鼠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認識一個「非主流」的動物——越南睡鼠(Vietnamese pygmy dormouse),它們和蝙蝠一樣是「瞎子」,但也像蝙蝠一樣能夠聽聲辯位。科學家發現這種睡鼠能使用超聲波來探測環境。(這圓鼓鼓的眼睛是假的麼?)其實並不是,它們的視力只是很差而已,非常非常差。在莫斯科動物園進行的觀察實驗中,科學家發現越南睡鼠的視網膜是摺疊起來的,而且僅有少數的神經細胞能感知視覺信息觀察實驗中,科學家們就觀測到越南睡鼠發射的超聲波,並且在移動中發射出的超聲波頻率比靜止時候要高得多。
  • 石墨烯使人能靠回聲定位 使人類具有類蝙蝠的能力
    原標題:石墨烯使人能靠回聲定位    美國科學家日前以石墨烯為材料,製造出質量輕薄的超聲波發射器和接收器。這套系統使人類具有了類似蝙蝠的能力,即利用聲音精確感知和測量身體周圍事物的距離和運動速度。    蝙蝠和某些海洋動物能夠利用高頻率的聲音進行回聲定位或信息交流。
  • 回聲定位系統:人類從蝙蝠身上學到的新技能
    蝙蝠能在黑暗中飛行,這是因為它們具有「經歷數百萬年的進化,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已經演化到能夠動態地調整聲波的發射。因此,塞勒和她的團隊向八位擅長回聲定位的人發起了一個挑戰:他們能否僅通過回聲定位這項技能不過與蝙蝠的做法類似,實驗者增加了回聲定位的次數,還有發出聲音的
  • 人類也能用回聲定位嗎?
  • 美科學家制出蝙蝠超聲波「回聲定位」3D效果模型
    美國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還專門製作出了一個3D「回聲定位」效果模型。 據報導,來自美國布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蝙蝠能巧妙地調整聲音的頻率做到回波定位,從而適應特殊的雜亂地形。研究人員為了測試出蝙蝠的定位能力和範圍,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試驗測試室裡掛滿了塑料鏈條,並且給蝙蝠身上帶上僅有半克重的麥克風,從而記錄下蝙蝠從這些障礙物中穿梭飛行時候發出的聲音。
  • 無人機可以像蝙蝠一樣使用「回聲定位」了
    蝙蝠可以通過回聲定位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路,那麼為什麼它們不能在黑暗中找到路呢?研究人員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開發了一個無人機導航系統,只需要四個麥克風和一個揚聲器。它依賴於熟悉的通過產生回聲來測量距離的概念,但使用基於通信代數的算法「回聲排序」來確定哪些距離代表給定的對象。
  • 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原標題: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中國與愛爾蘭科學家發現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其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團隊通過研究胚胎發育而非基因或化石,為一個長久以來的演化謎團帶來了解答。
  • 英盲人學習蝙蝠利用「人回聲定位術」「看」世界
    回聲定位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10日報導,盲人的聽力通常更加敏銳,有證據顯示,經過培 訓,他們能利用聽力解讀回聲、進而在腦中形成一系列詳細形象,包括物體距離、甚至大小和密度等。 支持這一理論的人把這稱為「人回聲定位術」。他們說,盲人藉助手杖能確定路上的障礙物,而回聲定位術能讓盲人「360度看到」周圍環境。
  • 瀋陽農業大學等發現所有蝙蝠曾經都能回聲定位—新聞—科學網
    瀋陽農業大學張樹義、王喆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Emma Teeling等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認為,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的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
  • 有蝙蝠的超能力?石墨烯使人靠回聲定位
    這套系統使人類具有了類似蝙蝠的能力,即利用聲音精確感知和測量身體周圍事物的距離和運動速度。石墨烯使人靠回聲定位(圖片來自cnbeta)    蝙蝠和某些海洋動物能夠利用高頻率的聲音進行回聲定位或信息交流
  • 你也可以成為蝙蝠俠:人類回聲定位
    當你在用聲音控制小黑豆前進跳躍的時候,有的人卻可以利用自己發出聲音的回聲,不依賴視覺也能走路騎車打球,暢通無阻。不僅如此,科學家說,這種「神力」是可以訓練的。很多動物可以通過回聲定位來「看見」周圍的環境,如我們的好朋友蝙蝠和海豚。在自然選擇的幫助下,這些物種的視覺和聽覺相輔相成,通過回聲定位,它們甚至可以「看」見障礙物背後的物體。
  • 盲人可視:像蝙蝠一樣回聲定位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電影《超膽俠》裡的馬特·默多克(Matt Murdock)失明後,他的其它感官變得更加敏銳,這使得他可以通過聲振動「看見」事物。而現在,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它是如何在現實中上演的:失明的人 可以通過回聲來「看見物體」。和蝙蝠一樣,這些不可思議的人們可以通過敲擊聲音然後傾聽回聲,從而感知周圍環境。
  • 科學復盤:龍嶺迷窟-憤怒蝙蝠「回聲定位」 追蹤 潘粵明
    蝙蝠6500面進化史通常蝙蝠的視覺較差、但是為了能在夜間生活,生理機制根據自身的需求而發生進化,不斷優化身體機制、提升夜間生存適應能力!蝙蝠 發聲與回聲 演示圖蝙蝠發出的低頻聲波圖蝙蝠擁有比較特殊的 回聲定位的能力與空間判定能力、能完全區分障礙物與獵物。
  • 石墨烯使人能靠回聲定位
    石墨烯使人能靠回聲定位 2015-07-09 科技日報 李文龍 【字體:大這套系統使人類具有了類似蝙蝠的能力,即利用聲音精確感知和測量身體周圍事物的距離和運動速度。  蝙蝠和某些海洋動物能夠利用高頻率的聲音進行回聲定位或信息交流。它們能通過口腔或鼻腔把從喉部產生的超聲波發射出去,利用折回的聲波來定向,並判定附近物體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在移動。但受生理條件和技術限制,人類還未能充分利用該項技能。
  • 蝙蝠海豚用相同方式進化回聲定位
    在控制回聲定位的基因方面,馬蹄蝙蝠的基因進化方式與海豚的相同。圖片來源:Professor Gareth Jones  海豚和蝙蝠並沒有多少相似之處,然而它們卻有同一個超能力:都可以通過發出尖銳聲音和監聽回聲來捕捉獵物。現在,一項研究顯示,該能力是它們各自通過相同的基因突變而形成的。這表明,即使差異很大的動物,也會通過相同的進化步驟,形成新特徵。
  • 唯一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鳥
    後來,通過實驗證明了短嘴金絲燕這種鳥具有像蝙蝠一樣依靠回聲定位(Echolocation)來辨別方向的。蝙蝠會發出尖銳的叫聲,再用靈敏的耳朵收集周圍傳來的回聲。回聲會告訴蝙蝠附近物體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體是否在移動。這種技術稱為回聲定位。它可以幫蝙蝠在黑暗中找到方向以及捕捉獵物(如飛行中的昆蟲)。
  • 蝙蝠都用回聲定位?那麼它們的視力如何?
    其實蝙蝠是哺乳綱下第二大類群的翼手目動物,不要看蝙蝠和老鼠長得像就跟讓扯親戚關係,如果硬要往一起扯的話,它們都是哺乳類動物!但要指出一下的是,蝙蝠是唯一進化到能飛翔的唯一一種哺乳類動物,從這一點來看它足以笑傲哺乳綱!老鼠這個只會打洞的物種,簡直是瘌蛤蟆和天鵝的區別哈!
  • 回聲定位:人類可能不需視覺幫助 感知到障礙物
    中國網1月6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月2日報導,就如同蝙蝠一般,人類也有可能在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情況下,不需要視覺幫助就能預先感知到障礙物的存在。加拿大安大略大學與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聯合研究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