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飛的哺乳動物——蝙蝠!你對他的了解有多深?

2020-12-03 菲一般的平凡

世界上有900多種蝙蝠,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中的多數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

一、蝙蝠的生活習性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

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熱帶地區,蝙蝠的數量極為豐富,它們會在人們的房屋和公共建築物內集成大群。蝙蝠的體型差異極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達1.5米,而基蒂氏豬鼻蝙蝠的翼展僅有15釐米。

蝙蝠的顏色、皮毛質地及臉相也千差萬別。蝙蝠的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

多數蝙蝠於兩腿之間亦有一片兩層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膚構成。蝙蝠的吻部似嚙齒類動物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動作靈活。許多蝙蝠也有鼻葉,由皮膚和結締組織構成,圍繞著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動。

據認為鼻葉影響發聲及回聲定位。蝙蝠的脖子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肌發達,而髖及腿部細長。除翼膜外,蝙蝠全身有毛,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棕黃8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色調較淺。棲息於空曠地帶的蝙蝠,皮毛上常有斑點或雜色斑塊,顏色也各不相同。

蝙蝠的取食習性各異,或為掠食性,或取食花果,從而影響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對人類是一個嚴重的危害。食蟲蝙蝠的糞便一直用作肥料。整個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蝙蝠交配活動發生於數周之內。

妊娠期從一個月到數個月。許多種類的雌體妊娠後遷到一個特別的哺育棲息地點。蝙蝠通常每窩產14崽。幼崽出生時無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時間內不能視、不能聽。幼崽由親體照顧5周至5個月,按不同種類決定。

幾乎所有蝙蝠均於白天憩息,夜岀覓食。這種習性便於它們侵襲人睡的獵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動物或高溫陽光的傷害。蝙蝠通常喜歡棲息於山洞、縫隙、地洞或建築物內,也有棲於樹上、巖石上的。它們總是倒掛著休息,一般聚成群體,從幾十隻甚至到幾十萬隻。

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蝙蝠,能產生短促而頻率高的聲脈衝,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這種本領要求高度靈敏的耳和發聲中樞與聽覺中樞的緊密結合。蝙蝠個體之間也可能用聲脈衝的方式交流。

但也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覺和視覺找尋食物。人們常用「飛禽走獸」一詞來形容鳥類和獸類,但這種說法有時卻並不一定正確,因為有一些鳥類並不會飛,如鴕鳥、鴯鶓、幾維和企鵝等。同樣,也有一些獸類並不會走,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類等,而蝙蝠不但不會像一般陸棲獸類那樣在地上行走,反而能像鳥類一樣在空中飛翔。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們支撐起一層薄而多毛的柔軟而堅軔的皮膜,這層皮膜從指骨末端到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

中國古代也有關於蝙蝠的記載。相傳蝙蝠生活在鐘乳洞裡,名叫仙鼠,因為能夠喝到洞裡的水得到長生,千年之後它們的身體顏色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黑色變成了通身雪白,這也許就是它們為什麼被稱為仙鼠的原因吧。

蝙蝠的胸肌十分發達,胸骨突起,鎖骨也很發達,這些均與其特殊的運動方式有關。蝙蝠非常善於飛行,但起飛時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後就難以再飛起來。飛行時把後腿向後伸,起著平衡的作用。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習性,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洩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

它們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遲受精」的現象,即冬眠前交配時並不發生受精,精子在雌獸生殖道裡過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後,經交配的雌獸才開始排卵和受精,然後懷孕、產崽。

蝙蝠和其他許多動物一樣面臨滅絕。用於消滅昆蟲的毒劑和木材保護藥劑等把它們在冬眠的時候藥死,許多錯誤的觀念也使人類大批地捕殺它們。一些種類棲居的空心樹木被伐掉了,廢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嚴絲合縫,使其無法生存。

蝙蝠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夜可捕食3000隻以上,這對人類大有禆益。蝙蝠所聚集的糞便還是很好的肥料,對農業生產有用。

經過加工的蝙蝠糞便被稱為「夜明砂」,是中藥的一種。蝙蝠還是研究動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對象,但對它們輻射技術的秘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人類目前僅僅知道了蝙蝠能夠做些什麼,比如,人類藉助仿生原理,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出了雷達,但仍然不知道它們是怎樣做的,所以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蝙蝠種類勢在必行。

二、蝙蝠的導航定位能力

1. 飛行數千英裡,也不會「誤入歧途」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理察霍蘭德和同事們研究發現,當蝙蝠處於人造磁場環境中,磁場會干擾它原來正確的航向,使其「誤入歧途」。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蝙蝠具有磁性導航能力,這進一步增進了科學家對蝙蝠導航飛行的認知。

擅長夜晚飛行的蝙蝠擁有獨特的回聲定位,通過發出高音頻聲音並能根據回聲判斷物體的方位及距離。這種能力可幫助蝙蝠準確判斷獵物所在位置,並有效地繞開樹、建築物等。

依據這一理論,蝙蝠的回聲定位功能在近距離飛行中可以遊刃有餘,但對於遠距離飛行而言,視力非常差的蝙蝠似乎無計可施了。而霍蘭德的這項研究卻推翻了這種錯誤觀點,他指出蝙蝠具有磁性感官能力,即使飛行數千英裡,仍能準確判斷方向,蝙蝠的這種能力與某些鳥類有相同之處。

除依據磁場外,它們還都使用日落作為方向標示器。這將有助於調整動物體內的「指南針」,並有效地區分磁場北向和真實北向之間的差別。霍蘭德說:「通過這項研究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蝙蝠深人研究的興趣,原本我們認為蝙蝠最遠只能飛行幾英裡,但實際看來,它們與候鳥具有相同之處,可以飛行數千英裡。」

2. 依據地球磁場和日落方向標示導航在研究實驗中,霍蘭德帶領研究小組在大褐蝙蝠身體上裝配了微型無線電發射器,然後在它們棲息地向北12英裡處釋放,在蝙蝠返回棲息地的過程中,研究小組通過小型飛機在蝙蝠上空進行監控。

一些未受人造磁場幹擾的蝙蝠基於日落磁場識別能力向南飛行,很輕易地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家。然而在此之前,研究小組釋放了兩組蝙蝠,分別處於地球磁場北極順時針90度和逆時針90度的人造磁場環境中。

處於逆時針90度磁場飛行的蝙蝠一直向西飛行;另一組受順時針90度磁場的幹擾,卻一直向東飛行,但這些差點迷失方向的蝙蝠通過日落作為方向標示器,最終意識到飛行方向錯誤,改變飛行方向順利地返回棲息地。

3.編福體內有磁鐵礦物質目前,科學家們知道自然界的動物主要依靠兩種類型磁性感官定位:一種是簡單的「指南針」感官功能,這是基於體內磁鐵礦顆粒與外界環境發生的反應;另一種則是某些鳥類能根據處於地球磁場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磁場光強度來準確判斷飛行方向。

相關焦點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在一個安靜的夏夜仔細聽,你可能會聽到他們的聲音。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
  • 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即使在鳥類中,也有不會飛的,比如鴕鳥、企鵝,這些動物雖然都是鳥綱下的成員,但是它們的翅膀退化,已經不具備飛翔的能力了。當然,會飛的也不一定都是鳥類和昆蟲,在哺乳動物中,也有會飛的,比如最近「特火」的蝙蝠。那麼,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說幾種「假飛」的哺乳動物。
  • 探秘蝙蝠——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的棲息地一般離我們的居民區是比較遠的。所以很多人對蝙蝠並不了解,更沒有見過它的真面目。可能大多數人對它們的印象停留在萬惡的病毒之源上。有科學家們表明,蝙蝠就是SARS病毒的來源。也有人說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也是蝙蝠。
  • 世界上除了蝙蝠,還有哪些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的,能真正擁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至於其他的,比如橙足鼯鼠、菲律賓鼯猴、飛鼯等等動物,擁有一定的滑翔能力,但不具備主動飛行的能力。蝙蝠鳥類擁有特殊的身體結構,能實現主動飛行,蝙蝠沒有羽毛,飛行能力也比鳥類差很多,而且蝙蝠是世界上唯一能主動飛行的哺乳動物。
  • 世界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那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卵生動物,而是哺乳動物,並且還是會飛的哺乳動物,大家猜猜是誰呢?在哺乳動物中,有一種並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卻是唯一會飛的動物,這就是蝙蝠。蝙蝠,在德語中的意思是「會飛的老鼠」,這是因為許多蝙蝠看上去非常像長著翅膀的嚙齒類動物。
  • 蝙蝠究竟有多恐怖?
    其實這個標題有點驚悚,準確的說蝙蝠是進化最成功的哺乳動物之一,因為它擁有所有哺乳動物都沒有的飛行能力,而且因為這種其他哺乳動物所沒有的能力而帶來的一系列副產品,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看完本文,你可能不會覺得蝙蝠厭惡,而是抱以羨慕而又敬而遠之的複雜眼神。
  • 早在白堊紀時期,便已出現會飛的哺乳動物了?它可能是蝙蝠先祖
    科研人員提到,他們從發現的「甘肅鳥」化石中獲得了對早期鳥類的一個大致性了解,可以得到不少關於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環境的有用信息,填補了早期鳥類資料的空白。其中,科研人員根據「甘肅鳥」的結構推斷出這是一種可以在水上活動的鳥類,這也對應了部分研究人員提出的「現代鳥類源自水生」觀點。
  • 蝙蝠的祖先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它
    引言:作為哺乳動物,蝙蝠為什麼會飛?它的祖先是誰?2006年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新的思考,遠古翔獸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不過,生理上的限制並沒有難倒聰明的人類,古有萬戶,現有飛行員,都在努力地向藍天靠近。古時萬戶,為實現自己的飛翔夢想,自行設計了一款簡易型飛行裝置。遺憾的是,在起飛過程中,飛行器出現了故障,萬戶也在這次意外事故中喪生。萬戶雖然沒能順利飛上藍天,但他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啟迪。
  • 在地球上他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可是卻不怎麼引人注目
    「會飛的老鼠」蝙蝠,在德語中的意思是「會飛的老鼠」,這是因為許多蝙蝠看上去非常像長著翅膀的嚙齒類動物。其實,與老鼠相比,蝙蝠更接近人類。仔細觀察蝙蝠的翅膀,你就會看到這種相似性。在蝙蝠的翅膀與身體之間,長有一層皮膜,如果除去這層皮膜,蝙蝠的翅膀的確與人類的手非常相似。
  • 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哺乳動物可以飛行?
    比方說企鵝,它明明不會飛,卻是鳥類;又比方說蝙蝠,它明明是天空中的健將,可是卻與我們人類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那麼,在自然界中,除了蝙蝠之外,還有其它哺乳動物也可以飛行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國外,有一種叫做鼯鼠的小寵物,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被人們認為它們非常的「通人性」,性格溫和,很是可愛。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蝙蝠借著這次疫情的機會再次得到了人類的了解,人們不僅了解到這種生物的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還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夠攜帶這麼多病毒而安然無恙。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
  • 神奇的大自然: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病毒還能活蹦亂跳?
    剛開始傳出病毒帶原者是竹鼠之類的生物,目前更進一步研究發現最初的病毒帶原者可能是「蝙蝠」,但目前還在研究確切的傳染給人類的途經為何。巧合的是,2003年SARS肆虐全球,病毒帶原者也剛好是蝙蝠!到底為什麼每次都是蝙蝠?而蝙蝠身上有滿滿的病毒,為何牠們卻能相安無事、與之共存?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你和翼龍有關係嗎?吸血?這些都是對蝙蝠的誤解
    因為它們大多數只在晚上活動,所以人們對它們仍然知之甚少,並且對它們有很深的誤解,尤其是當每一次重大的流行病來臨的時候。 5220萬年前化石證明蝙蝠的祖先為樹棲 作為唯一能在空氣中活躍的哺乳動物,蝙蝠是非常獨特的。有些人喜歡把它和翼龍聯繫在一起,但是翼龍在中生代晚期已經完全滅絕,沒有留下活著的後代。
  • 蝙蝠之「禍」,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王放 ,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蝙蝠中的菊頭蝠又再次登上熱搜。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們嗎?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因肺炎臭名遠揚的蝙蝠,有「百毒之王」之稱,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自從2019年年底爆發新型冠狀肺炎以來,平時毫不起眼的蝙蝠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因這場疫情也讓許多人都對蝙蝠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於當時是在武漢當地一家海鮮市場出現病例,後被爆出食用了蝙蝠,這讓蝙蝠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 市民家中飛進蝙蝠 專家:多攜帶病毒不宜接觸
    家裡飛進「蝙蝠俠」  主人不知是福是禍  「黑乎乎的一團,有大拇指那麼長,身上毛茸茸的。電影裡老把蝙蝠和吸血鬼聯繫在一起,想想還是有點兒恐怖的。」陳先生覺得奇怪,這東西他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了,家裡怎麼會有這玩意兒?
  •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世界上有超過1200種蝙蝠,幾乎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五分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蝙蝠會飛,它們可以進行長途「旅行」,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地理上的隔離使它們有更多機會進化成不同的種類。
  • 「我家飛進一隻蝙蝠,能幫幫我嗎?」物業抓住蝙蝠後處理方式有要求
    抗擊疫情的節骨眼兒上,若是一隻蝙蝠飛進家中,可是夠嚇人的。前幾天,一位居住在蘋果園一區的業主將求救電話打進了小區物業。正在值班的首開房地首華物業公司蘋果園項目經理侯晨光,立刻與同事們一起抓住了這隻驚擾業主的蝙蝠。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還能回聲定位,免疫力也強,蝙蝠如何進化的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極為廣泛,除了南北極之外,幾乎世界各地都有,而且種群數量相當龐大,有生物學家認為屬於翼手目的蝙蝠的數量或比齧齒目動物還多,是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而且蝙蝠在進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已發展出許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比如飛行、回聲定位、冬眠等,可謂是進化的得相當成功的一種動物,那麼蝙蝠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