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之「禍」,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2020-11-22 騰訊網

王放 ,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蝙蝠中的菊頭蝠又再次登上熱搜。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們嗎?

終識 「菊頭蝠」

「菊頭蝠」是哺乳綱翼手目菊頭蝠亞科菊頭蝠屬—大類蝙蝠的統稱,環境適應性強,廣泛分布在溫帶到熱帶地區的森林環境中。

自然界中,它們主要棲息在各種山區的天然巖洞中, 偶爾也會使用山區廢棄的防空洞、坑道、窯洞等人工環境。 菊頭蝠全球分布近百種, 在中國有中華菊頭蝠、 馬鐵菊頭蝠等數十種。

晝伏夜出愛冬眠

作為所有哺乳動物中第二龐大的類群,蝙蝠在全球分布有1400種,中國有超過150種。在城市中生活的蝙蝠們,常見的種類包括東亞伏翼蝠、中華山蝠、大棕蝠等,它們和菊頭蝠在分類學上差異巨大。這些蝙蝠通常生活在建築物的孔洞和縫隙中,晝伏夜出,有冬眠習性,一般不會和人接觸,也不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

另外, 作為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部分蝙蝠是夜行性昆蟲的主要捕食者,—些種類的蝙蝠還是植物授粉者和種子傳播者。

這事兒不賴我

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新型冠狀病毒並非通過菊頭蝠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需要通過中間宿主完成。目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體內的病毒,和已知菊頭蝠體內的病毒差異顯著。這一差異的科學解釋是:來自菊頭蝠的冠狀病毒在中間宿主群體中得到穩定傳播並且發生突變,最終獲得了感染人類的能力。

讀到這裡,想必你已經對蝙蝠有了新的認識。驅趕或者滅殺蝙蝠,是否真的能有效控制疫病傳播呢?

其實,愛護動物

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拒吃野生動物,從了解開始!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聯合30位動物學家,

專為孩子們打造了52種動物的科普音頻產品。

吸血蝠:夜空中的「吸血鬼」?

森林衛士穿山甲

白頭葉猴的一天

斑海豹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水中大熊貓」中華鱘

……

每天僅需5分鐘,

三個超級有趣的科學主播

帶你了解野生動物的世界

每個音頻都包括:

講故事+提問題+小回顧!

像聽話劇一樣

圍繞一個故事展開對話

將科普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故事中

聰明的家長懂得利用各種時機教育孩子

同為地球子民

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即刻登錄蜻蜓FM搜索「知識就是力量」收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是的,這一期我們說蝙蝠。2019年底,設置「吃惑」欄目時,打死我也不會想到這個欄目會寫「蝙蝠」。轉眼間,「吃惑」變成「吃禍」,不得不聊一下。網上立馬有人將幾年前美女吃蝙蝠的視頻翻倒出來,惡狠狠的批評美女主播。
  • 電影中吸血蝙蝠真的存在嗎?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
    最近,全國的疫情讓大家對很不起眼的蝙蝠有了新的認識,許多人了解到蝙蝠身上有數以千計的病毒,是實實在在的「毒庫」。這也讓我想到電影中的吸血蝙蝠,在電影中的吸血蝙蝠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動物。那麼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被吸過血的動物會因為病毒感染而死嗎?這些問題是不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呢?
  • 因肺炎臭名遠揚的蝙蝠,有「百毒之王」之稱,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自從2019年年底爆發新型冠狀肺炎以來,平時毫不起眼的蝙蝠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因這場疫情也讓許多人都對蝙蝠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於當時是在武漢當地一家海鮮市場出現病例,後被爆出食用了蝙蝠,這讓蝙蝠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 人類一樣大小的蝙蝠真的存在嗎?
    最近一張疑似巨型蝙蝠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在照片裡一隻蝙蝠倒掛著棲息在人類的房屋上,看起來體型很大,和人類差不多。一時之間,「人類大小」的蝙蝠走紅網絡,很多人驚嘆自然的神奇,也有很多人質疑照片的真實性:世界上真的存在人類大小的蝙蝠嗎?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小編:你認為人們對蝙蝠是不是持有偏見和誤解?不過不要擔心,儘管這種蝙蝠在全世界有160多種,但幸好這種蝙蝠大多數吃食植物,而在中國不存在。白蝠科,全世界最公認的一種最可愛最萌人最漂亮的一類蝙蝠,不要設想它們長得到底有多麼邪惡,一旦看到它們你會立刻改變主意。
  • 吃啥補啥吃蝙蝠真的會讓你上「天」,說一說關於蝙蝠的知識
    你覺得我可愛嗎蝙蝠都是吸血嗎我們在追美劇《暮光之城因此在西方人眼裡蝙蝠就是一個穿著皮褲,以鮮血為生的長生不老的大反派,遇到蝙蝠就要有多遠跑多遠。爽子要告訴你哦,蝙蝠大多數是以昆蟲和水果為食材,吸血的僅為少數 很少有蝙蝠攻擊人類。爽子建議大家不要主動去打擾蝙蝠,人家蝙蝠活著真的很難了不要再傷害蝙蝠了。
  • 蝙蝠真有那麼恐怖嗎?古生物學家苗德歲這樣向孩子介紹蝙蝠的歷史
    17年前的Sars,17年後的新冠病毒,把蝙蝠一次又一次拉進每個人的視野,讓人們對這個物種心懷很多恐懼。蝙蝠真的是一種怪物嗎?它長的既像老鼠,又不完全像,說像鳥吧,也不像,簡直就是一個四不像。關於這個物種,總給人太多神秘詭異。
  • 蝙蝠:揭秘蝙蝠帶毒不中毒之謎
    必須要為蝙蝠發聲,蝙蝠真的很無辜,蝙蝠也沒有錯,它們之所以能引發多種人畜共患疾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多,我們逐漸地入侵了蝙蝠們的領地。它們在承載人畜共患病毒的能力方面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別急,Dr.Why這就從蝙蝠的生態學特點以及基因變化的角度和大家說說,這個有著「超能力」的物種。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在西太平洋的帛琉島,人們認為狐蝠只吃水果和花蜜,吸收了花果精華,是大補之物,這也難怪狐蝠燉的湯是當地的傳統美食。禍「蝠」相依 蝙蝠如此長壽,讓古人不禁聯想浮翩。傳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混沌初分時的一隻白蝙蝠精所化。《抱樸子》中也有「千歲蝙蝠, 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 之說。中國古代也把蝙蝠視為良藥,蝙蝠糞便被中醫稱為「夜明砂」,據說有清肝明目的功能,民間還傳說吃蝙蝠肉可以治療哮喘。
  • 還在罵蝙蝠呼籲消滅蝙蝠嗎?說句良心話,真正該被罵的其實是人類
    蝙蝠這個生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們生活在洞穴裡,膚色是黑色的,常常倒掛在牆壁上且長者一雙形態非常特殊的翅膀。而長相十分醜陋,倘若沒有翅膀的話像極了老鼠甚至比老鼠還要醜。而在經過這次全球性衛生事件後,人們對於蝙蝠這一物種必然是愈加恨之入骨了。
  • 魯迅《談蝙蝠》:蝙蝠活在這世上,真的很無辜
    但凡是看過魯迅先生作品的人,都會感受到他寫作的精妙之處。通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樣東西,僅僅是看到這樣東西的表面,但是魯迅卻能從細微之處分析這樣東西。他會在這樣事上面尋找突破口,然後帶著讀者去尋找答案。魯迅的作品《談蝙蝠》,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
  • 蝙蝠病毒
    明確將蝙蝠之左偏設為'蟲』而非鳥,是將蝙蝠與鳥類區別開來的最佳定義。在分類研究方面,人類對蝙蝠的研究深度遠遠不如其他哺乳動物,在我國古代,先哲用「鳥獸蟲魚」籠統地稱呼自然界的各種動物; 帶蟲字旁的動物,只是造字時覺得與蟲有關,並不代表分類。所以,萬萬不可根據字形妄下結論,望文生義。「蟲」這個字、作為偏旁使用組成的合體字有很多 。
  • 一隻蝙蝠的心裡話!
    我們不是人類傳說中可怕的吸血鬼嗎?對,人類並不全是貪得無厭的,也有人站出來幫我們說話:你沒錯,錯的是招惹你的人。」>然而,人類中的某些人,你們真的了解蝙蝠嗎?如果真的了解,怎麼忍心殺我們吃我們?是啊,我們長著老鼠似的頭,有一對拉風的大翅膀,更有讓人害怕的尖牙利爪。
  • 蝙蝠:「毒王」是如何煉成的
    千萬年來,它們進化出了強大的DNA修復功能,甚至因「禍」得福,很少會得癌症。因此,蝙蝠即便感染了致命的病毒,也不會死,而是帶著它四處飛行。在蝙蝠休息的時候,它和夥伴們在洞穴的頂部相互擠在一起,以保持溫暖,一個挨一個的蝙蝠,正是病毒傳播的溫床!
  • 蝙蝠與人類:罪惡之源歸何處
    一、蝙蝠是病毒暴發的罪魁禍首嗎? 蝙蝠攜帶的很多病毒變異後都能使人或者家畜發病。目前,根據可靠的統計,科學家們在蝙蝠體內分離出了至少50種病毒,比如2003年的SARS病毒,2013年的MERS病毒,在非洲暴發的伊波拉病毒,2018年的廣東豬急性腹瀉症候群冠狀病毒(SADS-CoV)。
  • 蝙蝠是老鼠變的?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而最近全球正在經歷關於「病毒」時期,不少人對蝙蝠的話題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點。同時引發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出來,那就是「蝙蝠與老鼠的關係」,蝙蝠真的是老鼠演變過來的嗎?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說兩者可能並沒「絕對」的關係,同時作為生物演變歷程之中的一部分,大家都是具有不一樣的特點。
  • 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蝙蝠和老鼠沒有任何關係的, 蝙蝠是蝙蝠,老鼠是老鼠,可以說它們除了都是哺乳動物之外,其它的地方,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它們的外觀也是不一樣的呀,而且區別是很大的,為什麼會有蝙蝠褪去翅膀就成為老鼠,老鼠長了翅膀就成為蝙蝠這種說法呢。
  • 蝙蝠背鍋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心靈手巧的遠古先民就製作出有關蝙蝠的工藝品。 到了漢代,蝙蝠圖案已經成為常見的紋飾。到了明清之時,蝙蝠的福氣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清代孟超然在《瓜棚避暑錄》中說: 「蟲之屬最可厭莫若蝙蝠,而今之織繡圖畫皆用之,以與福同音也。」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指出:「語言和文字是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
  • 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僅僅在正月初十這天裡,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六次,起因是野保人員接到報案,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蝙蝠似乎被冠上了惡名。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發現蝙蝠就要消滅嗎?見到蝙蝠該怎麼辦?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上海市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放進行了一番科普。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說到蝙蝠,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常常出現在故事、電影中的動物,現實中很少接觸到。事實並非如此,野生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類群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962種,除了兩極地區和大洋中的個別島嶼之外,其它地區幾乎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