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毒王」是如何煉成的

2020-10-18 丹陽楚風

蝙蝠:「毒王」是如何煉成的

2002年11月,一種致命的SARS「非典」病毒突然在我國南方出現。隨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肆虐席捲多國,蔓延到33個國家。全球感染者多達8000多人,造成700多人死亡。

直到2011年中國研究團隊,在雲南一個蝙蝠棲息洞中找到了病毒傳播的根源——菊頭蝠。菊頭蝠攜帶的SARS病毒感染了中間宿主果子狸,而果子狸是廣東雲南一帶常見的美食。病毒就這樣通過與商販與食客的長期接觸,而實現了人到人之間的傳播。

如今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病毒,也是來自於中部及西部非洲的蝙蝠群體。當前,隨著新型冠狀病毒不斷蔓延,專家推測也有可能來自蝙蝠,蝙蝠也因此擁有了「毒王」的稱譽。

我們常說的蝙蝠指的是中華馬蹄蝠,是哺乳綱、翼手目、菊頭蝠科的一種,廣泛分布在南亞北部、東南亞北部的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和越南等很多國家。在我國中部、東部、南部和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分布廣泛,其中雲南、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湖、陝西、江西、廣東、貴州、西藏(藏南地區)、福建、四川和重慶等省份皆有。

1997年之前,中華馬蹄蝠曾一直被定為魯氏菊頭蝠的亞種,由於在染色體、形態方面的研究,表明其與魯氏菊頭蝠有很大的差異,因而在2012年被提升為獨立物種,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華菊頭蝠毛色表現出兩種顏色,灰棕色和棕紅色。棕紅色相不是永久的並且會變色,變化隨年齡和性別而變化。隨著蝙蝠的變老,它們的皮毛呈現出略帶薑黃色,尤其是在臉部周圍和股骨間膜。在首次換羽之前,幼蝙蝠是淺灰色的。毛色為橙色、鏽黃至褐黃色。其背毛毛尖慄色,毛基灰白色,腹毛赭褐色。

中華菊頭蝠頭骨矢狀嵴明顯,顎橋短。眼小耳大,耳朵有對耳屏;鼻葉較寬,聯接葉側面線條圓鈍,呈三角形的頂葉發達,下緣凹陷。馬蹄葉較大,兩側下緣各具一片附小葉,鞍狀葉左右兩側呈平行狀,頂端圓,連接葉闊而圓。空蝶鞍幾乎是平行的,鼻葉上的刺血針比中菊頭蝠的更鈍。耳朵較大但沒有耳屏。

中華馬蹄蝠前肢骨骼(包括指骨)延長而支撐著的大片皮膜稱為手膜,向前由游離的短拇指聯到頸側略呈三角形的皮膜稱為前膜,往後伸展到後肢踵部上下的為斜膜,由後肢伸展到尾部的為肢間膜,又稱尾膜。踵部生有軟骨性的距,起輔助支撐尾膜的作用。

前足拇指和後足5趾均具爪。停息時以後足倒鉤,呈倒懸姿勢。胸骨發達,龍骨突起。吻鼻部的皮膚衍生成複雜結構的鼻葉。外耳具耳屏。它們的雙翼很寬,飛行特別敏捷。

中華馬蹄蝠和所有的菊頭蝠屬一樣,它們的鼻子上都有葉子狀的馬蹄形突起,被稱為鼻葉。鼻葉在物種識別中很重要,並且由幾個部分組成。刺血針是三角形、尖的和袋狀的,並且在蝙蝠的眼睛之間指向上。蝶鞍是鼻中部的扁平狀,脊狀結構,從鼻孔後面升起,垂直於頭部。

蝶鞍上的毛髮通常少於刺血針或鼻葉。通過這些結構發出回聲定位並調用,這可能有助於聚焦聲音。正是因為該物種有結構比較複雜的馬蹄形鼻葉而得名。

中華馬蹄蝠常棲於自然巖洞中,在廢棄的舊隧道、寺廟、防空洞、坑道、窯洞、房屋、枯井和樹木的空洞中亦有發現。可集成上百隻的群體,曾見與皮氏菊頭蝠、西南鼠耳蝠、大蹄蝠、長翼蝠、中華鼠耳蝠等同棲一洞。蝙蝠的上嘴唇由寬闊的皮瓣組成,它可以作為回聲定位呼叫的雷達盤。

在夜間活動時,依靠特有的回聲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體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發出的高頻短波,被外界物體反射回來的聲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

中華馬蹄蝠和其他各類蝙蝠一樣,具有超強的飛行能力和獵物本領。在5500萬年前,昆蟲率先飛上了天空,鳥類也緊隨其後。當時,一種在地上生活的獸類,也通過自己特有的「翅膀」飛上了天,它就是地球上唯一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

但它的飛翔能力與鳥類不同,鳥類是依靠伸展前臂、縮短手指而形成的翅膀飛翔,而蝙蝠卻是將大拇指變成了爪子,伸出了翅膀之外,通過延長另外四根多骨的手指,支起了翅膀。它在飛翔的時候,可以靈活變換形狀,所以它的飛行技巧比鳥類還厲害,在空中掉頭的轉彎半徑,僅有半個翼展,這比人類的戰鬥機強悍很多。

蝙蝠可以完成長距離的飛行遷徙。據研究,蝙蝠一晚上的飛行距離,可以達到40千米。日落時分,蜂擁而出的蝙蝠,不一定都是為了覓食,也有可能是為了遷徙。它可以迅速穿梭在茂密的叢林中,捕捉到移動的獵物。

為什麼蝙蝠要在夜裡活動?這並不是因為它們視力不好,而是因為夜裡的天敵少。對於食蟲蝙蝠來說,它們的獵物昆蟲,也是在夜間最為活躍。在接近獵物時,更會關閉「聲吶」,開啟隱身模式,用耳朵去聽昆蟲的動靜。

蝙蝠在飛行期間,新陳代謝水平會增長15-16倍。有些蝙蝠,為了保持滯空,每秒就要煽動翅膀14次,這會讓它們每分鐘的心率驟升至800次。哺乳動物的身體就像一臺發動機,高功率的輸出,意味著額外的熱量。

在飛行時,蝙蝠的體溫會高達40度,相當於一直在「發燒」。它們身上攜帶的各類病毒,能夠適應蝙蝠的體溫,使它們舒服地生存下去。千萬年來,它們進化出了強大的DNA修復功能,甚至因「禍」得福,很少會得癌症。

因此,蝙蝠即便感染了致命的病毒,也不會死,而是帶著它四處飛行。在蝙蝠休息的時候,它和夥伴們在洞穴的頂部相互擠在一起,以保持溫暖,一個挨一個的蝙蝠,正是病毒傳播的溫床!

洞穴的地面上,積累著厚厚的蝙蝠糞便,各種昆蟲和幼蟲橫行期間,仿佛是一塊病毒「養蠱」地。正是因為蝙蝠的飛行能力和高免疫力,讓它們幾乎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它的種群數量之多,甚至佔到了全部哺乳動物數量的五分之一。

蝙蝠是很多害蟲的天敵。它的食物譜系很廣,從昆蟲到水果,都有涉獵,就唯獨吸血的少。在世界上一千兩百多種蝙蝠中,只有三種是吸血的,而且,它們也幾乎不會去吸人的血。吸血蝙蝠甚至有一種互助精神:假如一隻蝙蝠沒有吸到血,其它蝙蝠會反芻一點血出來,讓它也不至於挨餓。

在墨西哥,當地人都把一座名為卡拉克穆的山稱為蝙蝠火山,這座山在每天晚上,都會從山洞裡「噴發」出大量的蝙蝠。蝙蝠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棲息地,這裡的蝙蝠總數能達到300多萬隻,它們在夜間越過森林,來到周圍的玉米田地,一次進食,就能消滅20噸害蟲。

龍舌蘭是墨西哥的國酒。墨西哥東部的馬德雷山脈和廣袤的太平洋之間,有一條肥沃的土地,被稱為花蜜走廊,因為每年在這裡含苞待放的幾十億朵龍舌蘭花,都會在一夜之間開放。

從南部遷徙來的蝙蝠,已經從祖先的基因中,掌握了龍舌蘭花的開花時間,它們需要從花蜜中獲取營養,同時也為龍舌蘭傳粉。當墨西哥人了解到蝙蝠在黑夜中為他們做出的好事後,他們就開始自發地保護蝙蝠。在墨西哥,你可以看到公路邊畫著蝙蝠圖案的警示牌,提醒著過往車輛這裡有蝙蝠出沒。

當然,蝙蝠也有自己的天敵。洞穴中的蛇,天空中的猛禽,甚至是許多貓科動物,都以蝙蝠為食。不過,蝙蝠最大的天敵,還是人類。當美軍佔領關島後,開始大量砍伐森林,種植經濟作物。生活在這裡的關島蝙蝠,因為喜歡吃香蕉,被視為害蟲,不僅被射殺,還成為了當地餐廳的盤中美食。1968年,這種體重可達1千克的大型蝙蝠,就徹底滅絕了。

正是因為蝙蝠超強的生存能力,使它在五千多萬年來嚴酷的物種競爭中,不斷繁衍生息,保持著「兩棲」地位,成為名付其實的「毒王」。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懷疑蝙蝠是冠狀病毒的天然庫,是SARS冠狀病毒(SARS的致病因子)的天然宿主,更被確定為許多危險病毒的來源,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尼帕(Nipah)、亨德拉(Hendra),還與伊波拉病毒和引起冠狀病毒(SARS)樣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有關。它們通過與其緊密接觸的人群,或者果子狸等棕櫚狸亞科動物將攜帶的病毒傳染給人類。

2020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基因相似度為80% 20172月從中國菊頭蝠身上收集到的,被認為是SARS源頭的病毒基因相似度為88%,這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蝙蝠。

其實,生物圈就是一條生物鏈。蝙蝠生存的目的,原本就不是給你吃的,蝙蝠要的是活下去,所以它們抗病毒的能力和生存能力比你不知道要強多少倍。如果你自己要作死,要去吃野味,感染了,死亡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怕就怕病毒會傳染,拉下了無辜的人陪葬。如果你真的擔心病毒的傳播,你所要做的,不是去捕殺蝙蝠,因為在那個過程中,你或許也會染病。更何況,在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才是最大的病毒攜帶者和傳播者,講衛生,別貪嘴,少虛榮,拒絕野味,才是控制疫情的最好方法。

【作者簡介】朱吉紅,男,漢族,生於1973年4月,大專文化,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格言》、《啟迪與智慧》等雜誌籤約作家。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人,現供職於淅川縣教體局。近年來,先後在各級文學刊物及副刊發表文學作品數千篇(次),作品散見於《讀者》、《青年文摘》、《中國青年》、《意林》、《做人與處世》、《思維與智慧》、《大公報》、《新民晚報》、《深圳晚報》國內外報刊雜誌,有多篇作品獲獎,並先後出版詩集《荊紫關詩行》、散文作品集《每個人都是一個傳奇》。

相關焦點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說到蝙蝠,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常常出現在故事、電影中的動物,現實中很少接觸到。事實並非如此,野生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類群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962種,除了兩極地區和大洋中的個別島嶼之外,其它地區幾乎都有分布。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毒王」蝙蝠突然飛進家裡,貴州女子嚇得不敢靠近,趕緊撥打110
    新冠肺炎疫情下,蝙蝠因被檢出攜帶多種病毒被冠之以"毒王"稱號。3 月 4 日下午,一隻蝙蝠飛進了貴陽市民張女士的家裡。發現蝙蝠後,張女士嚇得趕緊撥打了 110。報警人張女士今年 29 歲,租住在雲巖區蠻坡車輛檢測站附近。
  • 你知道可能導致武漢疫情的蝙蝠這種動物為啥是毒王嗎?
    在我們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裡,蝙蝠的蝠字和福字是諧音字,因此古時候我們中國人就把蝙蝠當成是一種富貴吉祥的象徵!在古代很多織錦繡、字畫、甚至在磚雕和木雕裡都能找到蝙蝠的各種樣子。,蝙蝠壽命很長,許多種類蝙蝠可以生活35年以上;它除了具備一般哺乳動物的全部特點外,還有一系列適應飛行的形態特徵兵,可以說蝙蝠類是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也正是它們為了長期適應飛行,就會不斷進化出強大的DNA修復能力和獨特的免疫系統。
  • 蝙蝠身上有百種病毒,蝙蝠為何百毒不侵
    近些年,在人類群體傳播的傳染病大都來自蝙蝠等動物!特別是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的唯一空軍! 自身攜帶了一百多種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隨便一種在人身上適應突變,都有滅絕人類的能力!
  • 數十萬蝙蝠湧入澳洲,狗頭蝙蝠能咬斷人脖子,人們開始不安
    但是,對於澳洲人民來說,真正致命的「毒王」卻並不是這些毒蛇,而是棲息在澳洲森林中的蝙蝠。可最近,這些平日裡和人類相安無事的「毒王」卻飛出了森林,開始和人類「一決高下」了。澳洲大火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火線越來越逼近城市,而越來越多的動物也都開始試圖逃離森林、闖入城市。在這些動物中,就有著「毒王」蝙蝠。
  • 毒王蝙蝠:體內又發現6種高危冠狀病毒,人類恐面臨新的威脅!
    這是一項官方資助的PREDICT的計劃中的一部分,目的是識別有可能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病毒,而毒王蝙蝠顯然是科學家最「喜歡」的研究對象,因為它們體內的環境,非常適合成為病毒的病毒的宿主!目前認為蝙蝠身上可能攜帶了上千種未知病毒。
  • 蝙蝠號稱「毒王」,人類為什麼不將它消滅?科學家:會有嚴重後果
    科學家研究後發現,蝙蝠是病毒的攜帶者,是自然界「毒王」。據悉,蝙蝠身上的病毒攜帶數高達1400餘種,冠狀性病毒亦有300多種,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DNF毒王入坑FAQ合集 毒王詳細分析
    能,除了火山以外,其它圖都可以單刷,火山是因為無法破鎖血,所以沒必要去 2、0起點的入坑毒王如何速成,拍賣買點啥?or智力,屬強 39、燈塔套如何,改版後呢? 三個都要,非要只能選1個就要綠的,但是別後悔 另外PK黨藍的必須要 45、如何強抓艾格尼絲,震顫鋼管? 多看直播就知道了 46、如何強制機械龍掉下來 進圖先手控,把機械龍直接打出狂暴噴火時,在龍身上放街頭不要加速,龍噴完就起飛了,這時候中斷街頭就強制掉下來了 47、無盡有用嘛?
  • 蝙蝠體內發現6種新的冠狀病毒!不會被自己毒死嗎?
    不愧是「毒王」,蝙蝠所攜帶的病毒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蝙蝠不僅是超級毒王嗎?而且它至今已經存在了8800萬年,幾乎與恐龍是同時代。最可怕的是蝙蝠能攜帶許多病毒,研究表明蝙蝠身上能攜帶超過 100 多種毒性極大、兇險無比的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那麼為何蝙蝠攜帶這麼多病毒卻不生病?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
  • 蝙蝠知識大普及,建議都了解一下
    近期,冠狀病毒的事已經傳遍全國,有消息指出其來源可能是蝙蝠,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進行一下蝙蝠知識普及。1、蝙蝠是超級毒王嗎?是的!蝙蝠存在了8800萬年,幾乎與恐龍是同時代。2、蝙蝠百毒不侵?蝙蝠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作為全球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之一,蝙蝠自己卻百毒不侵。3、蝙蝠能攜帶多少病毒?蝙蝠身上能攜帶超過 100 多種毒性極大、兇險無比的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
  • 蝙蝠最怕的動物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蝙蝠是毒王,它身上攜帶的病毒多達上百種。更加關鍵的是它們的免疫系統比較強悍,因為它們僅僅是病毒的攜帶者,而並沒有被病毒所感染。按道理說這樣的蝙蝠,應該是強悍到沒有敵人了的吧。那麼,這個世界上有沒有蝙蝠怕的動物呢?
  • 那個吃蝙蝠治病的男孩已長大,疫情之下,蝙蝠是藥還是毒?
    於是,家裡的老人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了一個偏方——吃蝙蝠能治好。至此,小男孩三天兩頭就得吃蝙蝠。農村地處偏僻,四面環山,蝙蝠居多,尤其是夏季黃昏時候。夕陽像個鹹蛋黃懸於西邊山頭,頭頂的半空總是划過幾隻黑黝黝的蝙蝠,村民只要是網了蝙蝠便會送到男孩家裡。家中老人去淨毛、爪和內臟,清蒸燉汁給男孩吃。
  • 蝙蝠身上的病毒都是哪來的?生下來就有麼?
    最近都在科普蝙蝠身上攜帶了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與SARS病毒等等,甚至還有朋友提議將蝙蝠徹底消滅,在現在這個非常時刻有這些想法其實都挺現實的,但事實上的問題是蝙蝠身上真帶了那麼多病毒嗎?這些病毒是蝙蝠與生俱來的嗎?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是人的錯還是蝙蝠的錯?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蝙蝠真的罪惡滔天嗎?若蝙蝠全部滅絕,可能會出現什麼後果?
    蝙蝠可謂是生物界中的一大「毒王」了,既然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把蝙蝠完全消滅人類是不是就會平安無事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同樣,蝙蝠在自然界之中也有它的生態價值。果蝠是一種「素食」蝙蝠,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是植物的果實和花蜜。說到了它們會食用植物的果實,相信很多聰明的朋友們就能夠猜到了,它們正是樹木種子的傳播者。在植物茂盛的原始森林中,正是生長時期的小樹需要的陽光水分會更多,但是因為太矮了,無法接觸到更多的陽光,因此果蝠的重要性也體現出來了。果蝠在食用果子後,可以把果子中的果核帶到更遠的地方,讓樹木成長起來。
  • 數十萬隻蝙蝠襲擊澳大利亞,畫面堪比世界末日!
    大多數種類的蝙蝠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雨林或巖洞中,距離人類活動區域較遠,但是其超強的病毒攜帶能力一次又一次將其推到公眾面前。 蝙蝠自身具有強大的免疫力,真的可以稱為「活著的病毒庫」。 現在新出現的人類傳染病中有75%起源於動物,其中包括蝙蝠。
  • 蝙蝠長相難看,為何還有人吃得下去?馬來西亞人:有點像雞肉味
    蝙蝠是超級毒王,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作為全球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之一,蝙蝠自己卻百毒不侵。蝙蝠身上能攜帶超過 100 多種毒性極大、兇險無比的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蝙蝠逆天的免疫系統,強有力的防禦功能,很難被異物傷害,病毒也無法對蝙蝠產生作用。
  • 蝙蝠不是「毒王」:新病毒為什麼總發生在大城市,而很少在農村?
    美國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認為農業的出現是人群傳染病形成的開端,並且隨著城市的出現,傳染病的流行速度被加快了,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賈雷德·戴蒙德的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