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談蝙蝠》:蝙蝠活在這世上,真的很無辜

2020-12-04 品書小妮子

但凡是看過魯迅先生作品的人,都會感受到他寫作的精妙之處。通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樣東西,僅僅是看到這樣東西的表面,但是魯迅卻能從細微之處分析這樣東西。他會在這樣事上面尋找突破口,然後帶著讀者去尋找答案。魯迅的作品《談蝙蝠》,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

起初,大家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會以為這僅僅是為了描述蝙蝠這一生物。但是,魯迅只是用蝙蝠來形容社會上所謂的第三種人,從中進行思想的糾正。而第三種人,指的就是當時社會當中的「自由人」,殊不知,這只是古人見識短淺的一個誤區而已。

談到蝙蝠這種生物,大家的腦海當中第一印象就是,長相恐怕,總是在夜間出沒。按理說,這樣的一種生物著實令人生厭,人們見了應該躲都來不及。但是,這種生物卻頗得中國人的喜愛。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大家可能都想像不到,這跟蝙蝠喜歡吃蚊子的特性沒有任何的關係,這主要是取決於人們長久遺留下來的封建習俗。

在他們看來,「蝙蝠」這兩個字當中的「蝠」跟我們日常當中的「福」發音差不多,於是他們便開始天真的以為,蝙蝠這一生物肯定會有著很好的寓意。除此之外,又因為古代大多數人有著羽化成仙的願望,所以,在他們看來,這種類似於老鼠的傢伙,是一種特別的存在。

從另一方面看來,其實是為了諷刺愚昧落後的人類,總是將希望依託在一些毫無根據的事情上面,是多麼的可笑。其次,這種生物在西方人的眼中,又是特別厭惡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古代伊索把它們形容成一種既不是鳥,又不是獸的生物。文章是這樣寫的:「他的寓言裡,說過鳥獸各開大會,蝙蝠到獸類裡去,因為他有翅子,獸類不收,到鳥類裡去,又因為他是四足,鳥類不納,弄得他毫無立場,於是大家就討厭這作為騎牆的象徵的蝙蝠了。」

梁秋實的《論第三種人》曾經有所提及,胡適之先生等所倡導的新文學運動,是穿著皮鞋踏入文壇,現在的普羅運動,是赤腳的也要闖入文壇。隨後報紙上就有人批評說,魯迅先生演講的那天既未穿皮鞋亦未赤腳,而登著一雙帆布膠皮鞋,正是『第三種人。

這樣的人,在古人看來,根本沒有任何的立場可言。隨著知識的普及,人們才知道蝙蝠其實是哺乳動物的一種。而這個時候,古人才真正接受了第三種人的觀念。而正是因為知識的局限性,才讓人們產生偏見,帶來一系列不必要的爭端。

魯迅能夠通過蝙蝠這一生物,由小見大,表現社會現象的常態,然後強有力驗證自己的觀點。不得不承認,他真的是一位非常有深度的作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是的,這一期我們說蝙蝠。2019年底,設置「吃惑」欄目時,打死我也不會想到這個欄目會寫「蝙蝠」。轉眼間,「吃惑」變成「吃禍」,不得不聊一下。網上立馬有人將幾年前美女吃蝙蝠的視頻翻倒出來,惡狠狠的批評美女主播。
  • 魯迅: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蝙蝠,而西方人討厭?
    本文原標題《談蝙蝠》,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申報·自由談》。人們對於夜裡出來的動物,總不免有些討厭他,大約因為他偏不睡覺,和自己的習慣不同,而且在昏夜的沉睡或「微行」中,怕他會窺見什麼秘密罷。蝙蝠雖然也是夜飛的動物,但在中國的名譽卻還算好的。
  • 蝙蝠曾代表「福氣」,但現在沒人這麼說了
    總體來說,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惡的符號。美國DC漫畫中的蝙蝠俠則是正面的超級英雄,他的出現是比較晚近的事。蝙蝠俠二、中國文化中的蝙蝠魯迅曾在《談蝙蝠》一文中說:「蝙蝠雖然也是夜飛的動物,但在中國的名譽卻還算好的。」
  • 蝙蝠:揭秘蝙蝠帶毒不中毒之謎
    如果你要問我這過去的兩個月有沒有什麼遺憾的事情,那我會告訴你,如果我要是知道過年這段時間出不去,那麼我當初絕對不會就只喝一杯奶茶這樣草草了事,起碼也得吃頓火鍋啊! 可惜,我現在只能望梅止渴,過著一邊看美食照片一邊寫稿的生活。要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那還得從一隻蝙蝠說起。
  • 蝙蝠之「禍」,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王放 ,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蝙蝠中的菊頭蝠又再次登上熱搜。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們嗎?
  • 人類根本就惹不起蝙蝠,更別說吃了!
    我無辜啊 其實,蝙蝠就是動物界的奇葩。 它是動物界的老祖宗,有5000萬年的壽命。 5000萬年都熬過來了,沒有點真本事能行?風風雨雨那麼多年,使得蝠王練就百毒不侵的功夫,即使「毒王」也拿它沒有辦法。
  • 閒話蝙蝠:古詩詞中的蝙蝠形象
    特殊時期,貪吃野味者成了眾矢之的,無辜的蝙蝠被描繪成萬毒之源。 受西方文化影響,尤其是很多恐怖片關於蝙蝠的場景特寫,都把蝙蝠刻畫渲染成嗜血群居的恐怖陰暗族類。這一次的疫情,更把蝙蝠的可怖形象,推到極致,簡直要人人喊打。 可是,我記憶中的蝙蝠,全然不是這樣子的。 記得小時候,我們農村土房子多。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蝙蝠是如何入侵吸血鬼世界的?
    儘管它是無辜的,那句話說得就很好,「蝙蝠已經盡到最大努力長得不像個食材了」,但人們依然把不祥的徵兆與它們聯繫在一起。比如前幾天,30萬隻蝙蝠「入侵」澳大利亞昆州凱恩斯,一時間遮天蔽日,國內就有自媒體感慨「仿佛魔王覺醒的前夜」,渲染末日氣氛。但實際上,當地人對於這種情形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每年都有。
  • 電影中吸血蝙蝠真的存在嗎?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
    最近,全國的疫情讓大家對很不起眼的蝙蝠有了新的認識,許多人了解到蝙蝠身上有數以千計的病毒,是實實在在的「毒庫」。這也讓我想到電影中的吸血蝙蝠,在電影中的吸血蝙蝠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動物。那麼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被吸過血的動物會因為病毒感染而死嗎?這些問題是不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呢?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我們蝙蝠大多數都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下,儘管跟人類利益糾葛不大,但仍然被人類給戴上了一頂邪惡的帽子而冠於惡名,總是把我們跟吸血鬼聯繫在一起,其實,我們種類群體中只有3個種會吸食人類和動物的血液為生,大多數的蝙蝠都是清白無辜的,希望人類理解蝙蝠群體,除了大蝙蝠亞目的種類跟人類有利益糾葛之外,我們大多數都很自覺並安分守己,我們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千萬年,對維護地球的生態系統平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人類一樣大小的蝙蝠真的存在嗎?
    最近一張疑似巨型蝙蝠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在照片裡一隻蝙蝠倒掛著棲息在人類的房屋上,看起來體型很大,和人類差不多。一時之間,「人類大小」的蝙蝠走紅網絡,很多人驚嘆自然的神奇,也有很多人質疑照片的真實性:世界上真的存在人類大小的蝙蝠嗎?
  • 這種蝙蝠被認作是「吸血鬼」的原型,靠吸血為食,能活19年
    不過他雖然外表看起來與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可是他卻很多習性與蝙蝠一樣,他無法在白天活動,只有在夜晚的時候才會外出,而且還會以鮮血為食。那麼,事實上蝙蝠是否真的可以吸食人血呢?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地球上,如今現存的蝙蝠種類有962種,其中959種蝙蝠都是以水果、昆蟲等為食的,它們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不過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存在著3種吸血的蝙蝠,它們的體型都很小,體重最大也不超過60克,身長不超過9釐米,卻屬於蝙蝠中的「奇葩」。與其它蝙蝠相比,這種蝙蝠不具有尾巴,而且相貌看起來更加的醜陋,眼睛也更大。
  • 澳洲一家醫院竟然對無辜的蝙蝠寶寶做這樣喪心病狂的事!
    澳洲每年有至少300隻果蝠(蝙蝠的一種)寶寶因為疾病或老媽不想養了而被拋棄。。。於是在昆州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有愛的動物醫院。。。醫生護士們把這些可憐的小棄兒撿回來悉心照顧。。。於是你就看到了下面喪心病狂的一幕!
  • 從蝙蝠身上尋找長生秘訣
    蝙蝠是所有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小的,它們的壽命應該偏短才對。但實際上,不少蝙蝠的壽命比預期的要長。相對於體型而言,在比人類壽命長的19種哺乳動物中,其中18種是蝙蝠(包括大鼠耳蝠),另一種是裸鼠。大鼠耳蝠通常重約25克,與實驗室中的小白鼠的重量差不多。小白鼠的壽命一般不超過4年,但這種蝙蝠卻可以活37年。
  • 蝙蝠是老鼠變的?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同時引發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出來,那就是「蝙蝠與老鼠的關係」,蝙蝠真的是老鼠演變過來的嗎?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說兩者可能並沒「絕對」的關係,同時作為生物演變歷程之中的一部分,大家都是具有不一樣的特點。如果不少的科學愛好者非要知道「蝙蝠的起源歷史是什麼?真的是老鼠演變過來的嗎?」那我們從一個起源歷史的時間問題上,可能就會打消你們的想法。
  • 蝙蝠:「毒王」是如何煉成的
    刺血針是三角形、尖的和袋狀的,並且在蝙蝠的眼睛之間指向上。蝶鞍是鼻中部的扁平狀,脊狀結構,從鼻孔後面升起,垂直於頭部。蝶鞍上的毛髮通常少於刺血針或鼻葉。通過這些結構發出回聲定位並調用,這可能有助於聚焦聲音。正是因為該物種有結構比較複雜的馬蹄形鼻葉而得名。
  • 廚房窗外縫隙 住著一窩蝙蝠
    「網上說,蝙蝠有毒,萬一咬到孩子,就麻煩了。」劉阿姨敲打著自家廚房窗戶玻璃說,「你看玻璃和外牆的縫隙裡,全是像蝙蝠一樣的動物,尤其是到了晚上,看上去挺嚇人的」。家住西安東郊胡家廟金泰社區的劉阿姨昨天給本報打來熱線說,這幾天,她都不太敢進自家廚房,因為廚房窗戶玻璃與樓體之間,一指多寬的縫隙裡,有很多雞蛋大小的黑色動物在蠕動。仔細一看,這裡竟然是個蝙蝠窩。
  • 農村老人愛說老鼠吃了鹽之後,就變成了蝙蝠,蝙蝠是老鼠變的嗎
    蝙蝠這種分布極為廣泛的愛夜間出沒的小動物,很愛群體居住,和一起進行捕食,蝙蝠也是我們創造雷達超聲波的啟蒙者,這種獨特的生物遍布各個角落,過去的農村尤為的多見,傍晚時分一群一群的蝙蝠就開始了出沒,這種捕食蚊蟲的哺乳類小動物,還真的是和老鼠長的挺像的。
  • 被蝙蝠咬了也會得狂犬病?這是真的
    最近,株洲一名孕婦被蝙蝠咬了,求助醫院後,她竟然發現這種情況也要打狂犬疫苗。專家提醒市民,如今正值夏季升溫時,是狂犬病高發時節。    鄉下老家養胎,蝙蝠突襲咬了手臂    「唐醫生,一個孕婦被蝙蝠咬了怎麼辦?」不久前,株洲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室內,副主任醫師唐豔瓊正在看診,市民林雨(化名)突然急匆匆地跑來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