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蝙蝠,而西方人討厭?

2020-12-04 騰訊網

本文原標題《談蝙蝠》,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申報·自由談》。

人們對於夜裡出來的動物,總不免有些討厭他,大約因為他偏不睡覺,和自己的習慣不同,而且在昏夜的沉睡或「微行」中,怕他會窺見什麼秘密罷。

蝙蝠雖然也是夜飛的動物,但在中國的名譽卻還算好的。

這也並非因為他吞食蚊虻,於人們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

以這麼一副尊容而能寫入畫圖,實在就靠著名字起得好。還有,是中國人本來願意自己能飛的,也設想過別的東西都能飛。

道士要羽化,皇帝想飛升,有情的願作比翼鳥兒,受苦的恨不得插翅飛去。想到老虎添翼,便毛骨聳然,然而青蚨飛來,則眉眼莞爾。

至於墨子的飛鳶終於失傳,飛機非募款到外國去購買不可,則是因為太重了精神文明的緣故,勢所必至,理有固然,毫不足怪的。

但雖然不能夠做,卻能夠想,所以見了老鼠似的東西生著翅子,倒也並不詫異,有名的文人還要收為詩料,謅出什麼「黃昏到寺蝙蝠飛」那樣的佳句來。

西洋人可就沒有這麼高情雅量,他們不喜歡蝙蝠。推源禍始,我想,恐怕是應該歸罪於伊索的。

他的寓言裡,說過鳥獸各開大會,蝙蝠到獸類裡去,因為他有翅子,獸類不收,到鳥類裡去,又因為他是四足,鳥類不納,弄得他毫無立場,於是大家就討厭這作為騎牆的象徵的蝙蝠了。

中國近來拾一點洋古典,有時也奚落起蝙蝠來。但這種寓言,出於伊索,是可喜的,因為他的時代,動物學還幼稚得很。

現在可不同了,鯨魚屬於什麼類,蝙蝠屬於什麼類,就是小學生也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倘若還拾一些希臘古典,來作正經話講,那就只足表示他的知識,還和伊索時候,各開大會的兩類紳士淑女們相同。

大學教授梁實秋先生以為橡皮鞋是草鞋和皮鞋之間的東西,那知識也相仿,假使他生在希臘,位置是說不定會在伊索之下的,現在真可惜得很,生得太晚一點了。

六月十六日。

蝙蝠,人類的另一面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點擊播放 GIF 0.1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魯迅《談蝙蝠》:蝙蝠活在這世上,真的很無辜
    但凡是看過魯迅先生作品的人,都會感受到他寫作的精妙之處。通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樣東西,僅僅是看到這樣東西的表面,但是魯迅卻能從細微之處分析這樣東西。他會在這樣事上面尋找突破口,然後帶著讀者去尋找答案。魯迅的作品《談蝙蝠》,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
  • 「中國人缺乏良心」,魯迅臨終推薦此書,來證明怎樣的是中國人
    可是,再近點,總會發現很多破爛不堪、令人討厭之處,空氣中瀰漫著難聞的氣味""中國人的辱罵藝術已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境界爭吵一開始,罵人的話就像汙水一樣噴湧而出,在這方面,英語望塵莫及……罵人己成為中國人的第二天性,廣泛地存在於社會各階層中」這麼極端深刻而又偏見的話是誰說的呢?是美國傳教士阿瑟·史密斯寫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書中觀點。
  •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的「666」卻是西方象徵魔鬼的邪惡數字?
    網上的文章總喜歡說中國人封建迷信,認為西方人的思想更加開明,但在避諱不吉利數字方面,西方人則比中國人還要迷信。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一些在中國寓意吉利的數字,在西方人眼中反而是邪惡數字,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應該就是數字「13」了。13在中國是一個吉祥、高貴的數字:佛教裡的13是大吉數,佛教傳入中國宗派為十三宗,代表功德圓滿:如布達拉宮13層、天寧佛塔13層等。周易81數理靈意中,13亦是大吉大利之數。
  • 蝙蝠:我進化這麼醜,你們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中國人除了天上的飛機,地上四條腿的桌子外,其他就什麼都吃了。有個笑話說,蝙蝠:我花了千百萬年,才進化到今天這麼醜的境地,你們竟然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每當我們看新聞,看到其他國家,什麼野兔成災,什麼魚到處泛濫成災,我們中國人不禁要問了,怎麼都沒人吃呢,這麼好吃的東西?而且還在中國賣得也不便宜,要是野生的那就更貴了。
  • 蝙蝠和清流
    我在《獨白下的傳統》裡,發表過一篇《人能感動蝙蝠論》,寫中國人的動物哲學,寫中國人的「動物泛靈信仰」(zoologicalanimism)的流變,寫中國人的「人能感動動物論」,一直寫到中國人相信人可以感動蝙蝠。我寫這些純中國的思想,發前人今人所未發,自是復興中華文化第一功臣,自然不在話下。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說到了這裡,肯定有人會問,為什麼魯迅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按照標準的話,魯迅獲獎綽綽有餘的,其實並不然經過一番言論之後,最終確定提名魯迅,之後就寫信給魯迅徵求魯迅的意見。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賞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晚清民國時期,亞洲的文學領域,中國出了一個魯迅,印度出了一個泰戈爾。泰戈爾是在1913年獲獎的,泰戈爾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家的亞洲人,泰戈爾出生於1861年,魯迅出生於1881年,兩個人相差21歲,按照道理來說,魯迅也應該在1927年獲獎了,但是,魯迅卻拒絕了提名。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晚清民國時期,亞洲的文學領域,中國出了一個魯迅,印度出了一個泰戈爾。泰戈爾是在1913年獲獎的,泰戈爾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家的亞洲人,泰戈爾出生於1861年,魯迅出生於1881年,兩個人相差21歲,按照道理來說,魯迅也應該在1927年獲獎了,但是,魯迅卻拒絕了提名。
  • 中國人對蝙蝠到底有多少誤解?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蝙蝠。不是作為「活體病毒庫」的、DNA修復力堪比金剛狼的生物學意義上的蝙蝠,而是在中國人傳統文化生活裡翱翔了幾千年的那個「蝠」。 你會驚出一身冷汗:矮馬,原來我家也有好多蝙蝠!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吃不好的東西?
    在很多西方人眼裡中國人什麼都吃,一些西方人更是認為中國人吃自己的寵物,養貓養狗就是為了食用,還偷鄰居家的狗等等。顯然這是一些西方人的偏見,他們忽視了世界各地各個人種吃的所有「怪異食物」。哦,是的,甚至在佛羅裡達的一家餐館也供應蝙蝠;在歐洲腎餡餅、哈吉斯、血布丁、發黴的奶酪裡面有蛆,蝸牛、青蛙等等。在美版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吃不好的東西?可能想攻擊某人,選擇他們的食物邊緣化他們非常有效。
  • 魯迅為什麼那麼喜歡咀嚼黑暗,並直視著黑暗呢?丨孫鬱
    於是也想起魯迅畫的那幅貓頭鷹畫,真是傳神得很。 中國人是不太喜歡貓頭鷹的,原因是它有惡的聲音。漢魏時期的曹植在他的《贈白馬王彪》一詩中,寫到「鴟梟」,就是俗話說的貓頭鷹,認為是惡鳥,形象自然可怕得很。唐宋時的文人每每寫到此鳥,大多有不祥的暗示,讀之有些晦氣。
  • 為何西方人會將蝙蝠當成惡魔?吸血鬼傳說是怎麼出現的?
    在東西方人的眼中,蝙蝠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雖然馮夢龍《笑府》有一短文《蝙蝠》根據蝙蝠的身體特徵將其比喻卑鄙無恥的人,諷刺他們沒有立場,經常根據需要而改換身份,但大多數情況下,蝙蝠還是以吉祥的身份存在,比如年畫《五福臨門》就有幾隻蝙蝠,取「蝠」、「福」諧音來象徵幸福,不過在西方人眼中
  • 蝙蝠曾代表「福氣」,但現在沒人這麼說了
    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源頭——希伯來,同樣對蝙蝠沒有好感。在摩西五經之一的《利未記》中,蝙蝠被歸入「可憎,不可吃」的範圍。在西方文化中,蝙蝠的形象相當負面,甚至是邪惡、魔鬼的象徵,這與其猙獰的面目、夜間活動的習性以及陰暗潮溼的生活環境有關。西方神話中的惡龍與惡魔撒旦,長著類似於蝙蝠的翅膀,惡龍、撒旦和蝙蝠在形象上是同構的。
  •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聚在一起生活?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這麼說
    問題說中國人為什麼喜歡住四合院,而西方人喜歡住別墅?我回答說,這和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關係,中國人崇尚集體主義,喜歡熱鬧,這種熱鬧也是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可以互相照顧,幫忙,西方國家可不信這一套,他們更多的是個人主義,因此讓他們住四合院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肯定會受不了,正如中國學生宿舍是多人間,而西方國家學生宿舍大多是單人間。西方人喜歡群居,喜歡寬鬆的環境,而中國人往往喜歡聚群而居。
  • 西方人說蝙蝠是巫婆搭檔,理由:黑又醜 東方人吃蝙蝠又是為啥?
    因為這場疫病的緣故,大家突然對蝙蝠這種很冷門的生物感興趣起來。甚至有人說疫病的源頭,就在蝙蝠那裡。事實上人類,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對於生長在偏僻無人煙處的生物,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若是這種生物與普通的生物長相上還有較大差異,那就更會加強這種恐懼感。
  • 為什麼在語文課本裡,魯迅的文章越來越少
    寫童年樂趣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倫理道德的,有《二十四孝圖》;指出中國人劣根性的,有《阿Q正傳》;追悼革命烈士,讚揚革命精神的,有《紀念劉和珍君》;反封建禮教、堅持文化改革的,有《狂人日記》和《孔乙己》;歌頌仁人義士俠義精神的,有《鑄劍》。
  • 美國人:中國人為什麼只信祖先神靈,不信仰上帝?西方網評一致
    美國人:中國人為什麼只信祖先神靈,不信仰上帝?西方網評一致眾所周知,世界的歷史走向是極其相似的,縱觀世界歷史,從古至今世界都在不停的戰爭,世界各地的人都會為自己製造生產工具,還會有一種崇拜神靈的習慣。美國媒體:為什麼中國人不信仰上帝,而更加信仰祖先神靈?其實原因很簡單,首先,不同國家的文化是不同的。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特別尊重祖先,古人特別喜歡尊重祖先。因此,宗堂在中國也是一座獨特的建築。此外,我們國家的人們一直認為,死後只是另一個世界的新生活,祖先在那個世界上看著我們。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更加相信祖先。
  • 中國人只有204塊骨頭,為什麼西方人卻有206塊呢?
    據科學研究表明,人剛生下來的時候可以達到305塊,但隨著生長發育,有些鄰近的骨頭會慢慢閉合,甚至一些沒用的骨頭就被淘汰了,最終會變為206塊。但是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發現有30%的中國人擁有206塊骨頭,剩下的70%的中國人只有204塊骨頭,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喝咖啡,有這麼幾個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喝咖啡,有這麼幾個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喜歡喝茶,對於我們來說,茶是一種飲料,其實對於西方人來說,咖啡也是他們的一種飲料而已。茶葉在我們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文化了,以前是老年人非常喜歡,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喜歡了,很多人都覺得茶葉非常好喝,但是咖啡又苦又難喝。現在的咖啡廳也多了,很多咖啡廳都非常的有格調,但是有很多中國人依舊不喜歡喝咖啡,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嗎?原來有這麼幾個原因,卻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衝泡方式太麻煩。
  • 為什麼大家喜歡《三體》的葉文潔,卻討厭程心?
    但是三體的讀者大多討厭聖母一般的程心,卻很喜歡始作俑者的葉文潔。作為一個《三體》粉絲,明人不說暗話,我欣賞葉文潔,很喜歡這個角色。對於程心,我是能理解她,但是也真的討厭她。葉文潔,她承受了太多了,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有跟她一樣的命運,早就恨透整個人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