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揭秘蝙蝠帶毒不中毒之謎

2021-01-09 騰訊網

ch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2020年也即將過去六分之一。

如果你要問我這過去的兩個月有沒有什麼遺憾的事情,那我會告訴你,如果我要是知道過年這段時間出不去,那麼我當初絕對不會就只喝一杯奶茶這樣草草了事,起碼也得吃頓火鍋啊!

可惜,我現在只能望梅止渴,過著一邊看美食照片一邊寫稿的生活。要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那還得從一隻蝙蝠說起

那些與蝙蝠有關的疾病

新年伊始,隨著新冠病毒的爆發,蝙蝠、野味等詞便成了熱搜常客。一張帶毛的蝙蝠湯圖片更是被人手傳閱,雖然已經闢謠這張圖片與此次疫情無關,但在當時還是驚的人啞口無言,不禁感嘆,怎麼會有人吃這種東西呢?

回顧中國歷史,也只有在《神農本草經》裡提了一下,用夜明砂(蝙蝠屎)治療眼疾的事,除此之外,再就沒見過有關食用蝙蝠的記載。

那麼為什麼大家一說到蝙蝠就會聯想到野味、疾病,活體病毒庫等詞呢?如果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來講一講那些與蝙蝠有關的重大疫情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其實也挺可愛的~

雖說很多疫情與蝙蝠有關,但這裡Dr.Why必須要為蝙蝠發聲,蝙蝠真的很無辜,蝙蝠也沒有錯,它們之所以能引發多種人畜共患疾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多,我們逐漸地入侵了蝙蝠們的領地。

例如,馬來西亞的一些商業養豬場就擴建在蝙蝠棲息的森林裡,這也成為了尼帕病毒爆發的導火索

1998年10月,馬來西亞北部地區的養豬場裡,很多工人開始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四肢無力的症狀。與此同時,這些豬場裡的豬也集體患了腦炎。隨後,儘管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可還是沒有止住疫情的傳播,到了年底,疫情更是蔓延到了新加坡,印尼等地[1]。

截止至1999年12月,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尼帕病毒性腦炎發病共283例,109例死亡,病死率達38.5%。除此之外,當時的疫情直接導致馬來西亞近900個豬場,差不多90萬頭豬被撲殺,可謂損失慘重。

之後的幾年,相繼有尼帕病毒爆發的消息,科學家們也逐漸發現一些食果蝙蝠才是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而豬極有可能是吃了被蝙蝠汙染的果子而被感染成為中間宿主,繼而傳染給人。

圖片來源:nightingales.in

與尼帕病毒同屬的亨德拉病毒也是這樣傳染給人類的,只不過亨德拉病毒的中間宿主是馬。因為病毒基因組的相似性,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在第七次報告中,就將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共同歸為亨尼帕病毒屬(Henipavirus)[2]。

圖片來源:wiki

電鏡下的亨尼帕病毒屬

如果說這兩個疫情爆發的年份比較早,大家沒什麼印象,那麼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疫情,絕對會勾起一段混著消毒液味道的回憶,那就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也正是這次事件,讓大家將蝙蝠與野味聯繫了起來。

2002年底到2003年7月,「非典」共波及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感染人數共8096例,死亡774例,平均病死率為9.56%[3]。當追蹤感染源時,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起先將目光鎖定在廣東野生市場裡售賣的果子狸身上,認為果子狸才是「非典」的元兇。

直到後來,有研究人員發現,蝙蝠身上同樣攜帶SARS病毒,人們才將注意力轉向了蝙蝠。2013年武漢病毒研究所人員認為,「非典」的真正傳染源,也就是自然宿主可能是來自於雲南等地的一種蝙蝠——中華菊頭蝠(Chinese horseshoe bats),而果子狸只不過是不幸被感染的中間宿主[4]。

圖片來源:wiki

其實除了這三種病毒以外,傳染速度極快的伊波拉病毒、引發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MERS病毒,它們的自然宿主也都是蝙蝠。而這些病毒的傳播途徑也無外乎是,蝙蝠——中間宿主——人。當然有些小型的吸血蝙蝠也可通過直接叮咬等方式將狂犬病毒傳染給人。

但是不管是間接傳播還是直接傳播,蝙蝠作為這些病毒的自然宿主,不僅啥事沒有,還身強力壯,有個別長壽的甚至可以活到40多歲。

那麼為什麼蝙蝠能將病毒傳染給人,自己卻沒有事兒呢?它們在承載人畜共患病毒的能力方面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別急,Dr.Why這就從蝙蝠的生態學特點以及基因變化的角度和大家說說,這個有著「超能力」的物種。

齧齒動物被KO

從生態學特點上來說,蝙蝠是僅次於齧齒動物的第二大哺乳動物,數量幾乎為全球哺乳動物的20%。蝙蝠種類繁多,約有1200種,且生境分布也非常的廣。

傳統上可將蝙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吃水果的蝙蝠,它們一般體型較為健碩,一類則是以昆蟲或動物血液為食的小型蝙蝠。(實力證明吃素真的不一定會瘦)

圖片來源:wiki

全球蝙蝠種類分布

剛剛我們提到蝙蝠在數量上略遜色於齧齒動物,只能居於第二,可在病毒攜帶上,蝙蝠絕不認輸。

2013年由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疾病生態學教授安吉·路易斯(Angie Luis)指導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在攜帶病毒的數量上,蝙蝠完勝齧齒動物[5]。

研究人員先是通過編譯,分析鑑定出的每種病毒的資料庫,然後再將蝙蝠與嚙齒類動物攜帶病毒的能力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齧齒動物攜帶的病毒總數比蝙蝠略多(179/137)。但蝙蝠在每個物種中都攜帶更多的人畜共患病毒。具體而言,平均每個蝙蝠物種都能攜帶1.79種人畜共患病毒,而齧齒動物的每個物種中只攜帶1.48種病毒

更要命的是,蝙蝠攜帶的病毒量還可以通過不同物種生存環境的重疊而實現倍數增長的。也就是說,蝙蝠的每個物種所攜帶的病毒都可以共享。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路易斯表示,如果將一種蝙蝠放到另一種蝙蝠生活的地方,那麼這些蝙蝠攜帶病毒的量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一種病毒平均可以感染4.51個蝙蝠物種。

這麼一看,蝙蝠在攜帶病毒這點上,的確有點厲害。現在我們說完了蝙蝠在生態學特點上的與眾不同之處,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蝙蝠為什麼能不受病毒的影響

會飛的哺乳類

首先,蝙蝠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類,的確是有些「超能力」在身上的。當然這裡說的超能力可不是像《蝙蝠俠》中的那種(畢竟電影中蝙蝠俠的超能力是有錢),而是神奇的「修復能力」。

為了生存和飛行,蝙蝠必須要將新陳代謝提高(通常是同等大小齧齒動物的兩倍)。高代謝必將會帶來更高的組織損傷,同時極高的代謝水平也讓蝙蝠體溫升高,可達40°左右[6]。

圖片來源:wiki

這要是放到其他哺乳類動物身上,估計熱都熱死了,可蝙蝠早就在進化中克服了這點。既然是高代謝引起的組織損傷,那麼只要能提升自身的修復能力不就好了,因此,蝙蝠便在進化中得到了修復組織的能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蝙蝠會這麼長壽

當然有了組織修復能力還不夠,想要不被病毒所侵蝕,還得再加把勁兒,免疫系統也得跟著升級才行。

此前就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蝙蝠的免疫系統非常特別,不僅可以增強對病毒的防禦能力,還可以快速減輕一些炎症反應。由新加坡杜克-國立大醫學研究生學院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王林發指導的一項研究顯示,蝙蝠的超強免疫力可能與缺失的PYHIN基因有關[7]。

PYHIN基因是炎症反應通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炎症又是導致的疾病、老化以及癌症的重要原因。因此王林發教授帶領團隊分析了十種蝙蝠的基因組,目的就是看看這些蝙蝠是不是有PYHIN基因缺失,結果發現,這十種蝙蝠的身上的確存在PYHIN基因缺失,而且是PYHIN整個基因家族都缺失了

也就是說,因為PYHIN基因的缺失,蝙蝠可以一直處於一種低炎症反應狀態,再加上極強的組織修復功能,共同組建了一個堅固的免疫系統,不僅可以控制並減輕病毒對自身的傷害,還可以讓病毒的量維持到一個比較低的濃度。這可能就是蝙蝠攜帶大量病毒,自身卻不會發病的原因。

圖片來源:wiki

蝙蝠幼仔

不過這種能和病毒共生的技能卻是我們人類模仿不來的。作為哺乳類動物,蝙蝠能超負荷承載病毒,超負荷讓免疫系統工作,但是人類不能。人類的免疫系統一旦超負荷運轉,那麼隨之而來的只有崩潰。

近日有關於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是什麼的報導非常多,有說是蛇的,還有說是穿山甲的。雖然現在還沒有定論,但這些動物都是被迫被擺上餐桌才成為中間宿主的。最後Dr.Why還是想說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東西也不能亂吃。

DW暗語

如果大家在家無聊的話,歡迎大家來讀讀Dr.Why~

全體奇點糕嘔心瀝血嘔心瀝血嘔心瀝血打造的重磅音頻課程《醫學趨勢50講》終於上線了。我們一口氣幫你同步了全球醫學前沿領域最重磅的進展。只需500分鐘,讓你徹底搞懂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課程亮點如下:

1、全面:一網打盡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在這套《醫學趨勢50講》中,我們囊括了免疫治療、幹細胞、微生物、人工智慧、二代測序,抗癌新藥研發等15個重要的前沿領域,幫你將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成果一舉收入囊中。

2、緊跟趨勢:幫你無縫同步全球認知。

奇點跨學科專業知識團隊,依靠強大的自有資料庫系統,每天跟蹤全球3000多本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實時把握醫學前沿科技最強勁的脈搏。和全球認知同步,你不需要費心費力,我們把全球脈動送到你的耳邊。

3、有趣易懂:不用絞盡腦汁,就能理解全球醫學頂尖難題。

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論文往往晦澀難懂,再加上語言的隔閡,導致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這一次,我們幫你把艱深晦澀的前沿學術調製成清新爽口的科學小品,讓你在享受科學之美的同時,輕輕鬆鬆理解醫學頂尖難題。和全球最聰明的大腦思考同樣的問題,你也可以。

相關焦點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開篇第一問,地球上最毒的動物是什麼?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自然界存在著許多有劇毒的動物,而有些動物自身就攜帶著大量病毒。前一種動物能夠釋放出劇毒的毒液,在短短幾秒鐘內就讓人斃命,例如眼鏡王蛇。後一種動物主要通過將病毒傳播給其它動物來彰顯「毒氣本色」。
  • 上帝的寵物:蝙蝠究竟是什麼物種進化的?為何那麼毒自己還不死?
    蝙蝠的帶毒體質蝙蝠在大家印象中並不是一種吉利的動物,所以和它接觸也相對較少,大家對這種毛茸茸、而且還會飛的動物,實在不太感冒,但你有一點不得不承認,蝙蝠這種動物實在是太牛逼了,簡直就是上帝的寵物!首先它的高壽,按動物體型比,蝙蝠壽命目測也就2-3年,最多也就5-6年,因為大致上體型和壽命是正比的,但這個定律在蝙蝠身上失效了,你家的寵物狗那麼大隻,還不如小小的蝙蝠能活,大部分蝙蝠能活過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而你家的狗狗,大概只有11-12年的壽命,了不起15年到頂了!
  • 蝙蝠身上有百種病毒,蝙蝠為何百毒不侵
    就是這種毒王之王,把自己努力長得不像食材的動物,還是躲不過人類的嘴!地球上有 961 種蝙蝠,蝙蝠是除人之外,地球上數量最多、分布最為廣泛的哺乳動物之一。 在幾百萬年前,蝙蝠真的變異了,它們的飛行特性導致了超高的新陳代謝率,天天渾身發燒40度,擱人身上,早特麼的燒成智障掛了,但它們不會,就像沒事人一樣過了五百萬年。這種超高的代謝率意味著,蝙蝠在進行著普通哺乳動物難以想像的細胞快速更新。
  • 為什麼說蝙蝠堪比「萬毒之祖」,看完就知道蝙蝠有多毒了?
    在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後,一個動物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那就是蝙蝠。近現代以來,蝙蝠身上攜帶了數種病毒都感染到了人類身上,例如狂犬病、伊波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等。蝙蝠對於人類而言,可以說是天然的&34;。為什麼這麼說呢?
  • 蝙蝠身有百「毒」,它自己怎麼沒事?
    ■最新發現與創新新華社坎培拉2月23日電 (記者徐海靜)蝙蝠是百餘種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它們並不會因此而染病,其原因何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這或許與蝙蝠獨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統有關。這一特性未來有可能為人類所用,以更好地保護人類健康。有研究顯示,蝙蝠這種飛行哺乳動物很可能是多種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
  • 那個吃蝙蝠治病的男孩已長大,疫情之下,蝙蝠是藥還是毒?
    談及他當年吃蝙蝠的事,問他感受,他笑笑不語,畢竟對於當年之事,他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很多事情已經不記得了。這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事例,現已過去二十年有餘,若不是此次大規模爆發的新冠肺炎,關於蝙蝠是SARS病毒源體的新聞報導,恐怕大家早已淡忘了此事。於是,大家的茶餘飯後談資又重新泛起了漣漪。蝙蝠到底是一劑有效偏方,還是超級毒王?
  • 蝙蝠為什麼這麼「毒」?3分鐘英文動畫帶你了解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鍾南山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2019-nCoV的基因組的分析研究表明,其與SARS-CoV有79.5%的相似性,而與蝙蝠來源CoV有96%的相似性,基本支持2019-nCoV來源於蝙蝠,但是否存在中間宿主目前還需要研究。
  • 帶翅膀的不一定都是天使——蝙蝠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馬來大狐蝠,兩個翅膀張開後最長可達183釐米,因頭部像狐狸而得名。蝙蝠和人都是哺乳動物,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蝙蝠會飛?因為,它的前肢特化成翼手、骨質輕等特徵適應於飛翔蝙蝠的習性,大多數蝙蝠白天棲息,夜晚覓食玩耍,像極了當代的「網隱少年」。
  • 以耳「視」物是其高超本領 蝙蝠鼻葉之謎破解
    以耳「視」物是其高超本領 蝙蝠鼻葉之謎破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8日 08:53 來源:     來源:《北京科技報》    具有洞穴作用,與聲波產生共鳴———
  • 什麼病能殺死百毒不侵的蝙蝠?
    NEXTMIND 在不少人看來,蝙蝠是不祥的動物,因為它們是多種人類病毒的源頭,比如狂犬病、伊波拉病毒甚至SARS的原型病毒,那麼你知道看似「百毒不侵」的蝙蝠最怕什麼病菌嗎?
  • 萬毒之王蝙蝠!你連呆萌考拉也不放過?
    其中,HPG基因組的長度為8,030nt,與KoRV-A和GALV相似(分別為7,994 nt和8,087 nt),並包含末端重複(R)、5'和3'獨特區域(U5 / U3)和編碼經典γ逆轉錄病毒基因gag、pol和env的開放閱讀框,且它們不包含任何移碼突變或過早的終止密碼子。
  • 世界上讓人驚悚的變態美食:油炸蜘蛛烤蝙蝠(圖)
    原標題:世界上讓人驚悚的變態美食:油炸蜘蛛烤蝙蝠(圖)   美食的定義很寬,是外觀美,還是味道美。中國美食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而下面你看到的這些,我個人感覺還真算不上美,更是有一種恐怖的樣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無疑是勇士,也許吃了下面的食物,你也是個勇士,這些在當地人嘴裡已經不算什麼了吧!
  • 因肺炎臭名遠揚的蝙蝠,有「百毒之王」之稱,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蝙蝠雖然會飛,但它可不是鳥類,和我們人類一樣,它也是哺乳動物,但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而眾所周知的是蝙蝠有「百毒之王」的稱號,它不僅長相恐怖,在很多傳說裡,是邪惡和醜陋的象徵。而在現實生活裡,其實蝙蝠也不被許多人所喜愛。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 為什麼蝙蝠能在病毒中七進七出,自己卻安然無恙?
    除了長得醜還有點嚇人,我們對蝙蝠了解的並不多。>冠狀病毒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蝙蝠如此之能帶毒而不中毒?當然,人類是做不到的,蝙蝠也做不到,但是蝙蝠比其他哺乳動物都要遠遠的接近這一更新速度,有著哥譚市蝙蝠俠一樣的新陳代謝能力。
  • 馬橋居民家中居然來了只蝙蝠……|防控工作
    既然蝙蝠是那麼多病毒的宿主,那為何自己不得病?2014年初,《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基本揭開了蝙蝠「百毒不侵」之謎:蝙蝠強大的抗病毒能力,根植於它獨特的基因。研究指出,相比其他哺乳動物,蝙蝠的基因發生了許多「特有突變」,這些突變可能導致基因的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可能使蝙蝠擁有更強的抵禦病毒能力。
  • 蝙蝠不可怕,可愛
    樊登介紹的《己亥》是說的龔自珍的事,龔自珍說「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學」,意思是:用心記錄與研究政治、經濟、社會、個人生活等等層面的各項人、事、物、情,就可以產生了不起的學問。聽完,感覺辦這個號更有意義了,感覺記錄自己的記憶也更有意義了。己亥、庚子都是幹支紀年,都是華夏族的燦爛文化。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揭開竹筒裡的蝙蝠之謎
    在目前國產科普影視創作與生產陷入低迷的大環境中,一部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普項目資助的科普電視片《雷鳴之夜》得到了科學與藝術的雙重肯定。    一天傍晚,剛滿7歲的小男孩陸源好奇地走進了村邊的竹林。
  • 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科學家: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
    這不禁令人奇怪,小小的蝙蝠怎麼會這麼「毒」?能夠攜帶大量病毒的蝙蝠早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並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表明蝙蝠之所以這麼「毒」,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言,蝙蝠的機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很弱,這種特性使得進入蝙蝠體內的病毒更加容易存活。那麼為什麼蝙蝠會有這種特性呢?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為了飛行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