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2020-11-22 騰訊網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問:外界將你們稱作病毒庫,這種說法準確嗎?

答:基本上可以這麼說。據我所知,我們有將近1000多種不同類型的親戚們分布在全球,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目前你們科學家們在我們身上成功分離出來的病毒少說也有上百種,其中確實有一些被證實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你們人類。

問:攜帶這麼多病毒,你們真的都不得病嗎?

答:事實上也會得病,只不過一來我們和人類溝通比較少,你們也不清楚我們有沒有不適,是不是剛剛失去自己的親人。二來我們蝙蝠的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所以有些小規模損失就不為人知。我就聽說過有一種狂犬病毒感染過我們的一些蝙蝠朋友讓他們發瘋,另外還有什麼塔卡裡伯病毒之類的也是我們的敵人,曾經對我們造成重創。但是總體而言,我們因為感染病毒而得病的事情確實不太常見。比如在你們人類中引起大規模流行甚至致死的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等等,當初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還沒有顯露出這麼恐怖的一面,可能是他們怕我們吧。

問:你們有什麼秘密武器來降伏壓制他們,讓他們不敢放肆嗎?

答:確實有一些,也算不上秘密武器。和你們人類相比,我們主要有高體溫和特殊的免疫系統。

問:發燒嗎?我們人類平常體溫在36-37.2攝氏度之內,只有感冒等疾病侵襲狀態才發燒。我們通過體溫提升來加快機體代謝促進免疫系統反應,同時利用高溫清除外來細菌病毒感染,對抗疾病惡化。但是我們的溫度承受是有限度的,一旦升高到40度甚至以上就極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甚至導致休克和各種併發症,你們的高體溫有什麼特殊嗎?

答:作為目前唯一一種可以持續飛行的哺乳動物,我們的體溫和鳥類比較相似,平時基本上在38-41攝氏度。就相當於持續性地處於你們人類的高燒狀態,讓他們不敢在我們體內造次。同時,這樣的高溫也使得我們的機體免疫代謝速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快速有效地響應細菌病毒入侵。

問:那免疫系統又有什麼特殊的呢?同為哺乳動物,都有免疫應答反應。你們何以比我們優秀?

答:我們的體內無時無刻不在保持著低水平的免疫活性,隨時處於備戰狀態,這使得在病毒等外源物入侵時,我們可以及時作出有效的反應,將危險扼殺在初級階段,不像你們人類,一般是在受到感染時才決定開啟免疫應答,這就會有延遲。

同時我們體內的免疫應答活性,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候也不會被過度激發。不是你們人類經常說嗎,殺死患者的不是病毒,而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為了清除這些頑固的病毒可能會反應過激,過度攻擊自身細胞和器官,殃及到病毒感染少甚至尚未感染的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在我們蝙蝠體內,倒是很少發生這種情況,所以可以說我們的免疫能力靶向性非常好,專門抵抗病毒,從不發生過度的應激自殘行為。

另外我們體內還被檢測出了大量的免疫系統相關基因家族,功能未知,應該就是這些導致我們的免疫系統與眾不同吧。這太複雜了,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平常就處於開啟狀態,遇到非常大的危險時,免疫系統也只是再稍微增強一些,不至於過度,具體機制還不是很明晰,我們對自己了解得也不是很多。

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機制?

答:這些都是為了適應生存不得已之舉。我們是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長時程的飛行使得我們容易產生熱量,同時,飛行也需要提供大量的能量來維持,比如飛行時心率達到1000次/分鐘,因此機體溫度會比較高。

另外,在飛行過程中我們機體自身也容易產生肌肉撕裂等破壞,伴隨氧化損傷加速,核酸複製出錯等變化。長久的進化使得我們可以很好地處理這些損傷,及時清理修復,又不過度反應浪費資源。對於我們自身而言,時刻保持較低的免疫活性可以保證及時處理這些「傷口」,降低免疫反應強度也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們,防止我們認不清形勢對自己也大打出手。感染病毒狀態下不發病,可能只是這些機製造成的副作用吧。

問:就是這些原因使得你們自身成為了毒庫,但是自己卻基本上不發病嗎?

答:是的,主要就是高溫和特殊的免疫系統,當然也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我們蝙蝠是群居性的動物,我們會和不同的親戚們一起聚在同一個空間裡生活交流感情,這也為我們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持續性高溫也會促進病毒變異。當然,我們在冬眠過程中也會降低代謝速率抑制病毒繁殖。這麼多年下來,我們蝙蝠與病毒的關係更合適的說法算是共生關係,各取所需,互不傷害。

問:對於這次的病毒大流行,你認為你們蝙蝠的責任有多大?

答:我認為我們的責任不是很大,根據你們現在所查到的病毒序列,雖然和我們的個別蝙蝠體內分離的病毒株達到了96%的相似度,我還是認同存在中間宿主的看法。現在你們的研究不是發現穿山甲中的病毒有99%的相似度,極有可能是中間宿主嗎?雖然結果還存在爭議需要進一步確認,但穿山甲作為中間宿主確實是有可能的。我們的親戚可能在野外接觸了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發生了轉移並且在穿山甲體內經過了一些變異,最終在穿山甲與人類接觸的過程中趁機逃竄到了人類體內為非作歹。

問:對於現在的口誅筆伐,你有什麼話想說?

答:有些人會說這次疫情是我們蝙蝠的錯,希望將我們趕出地球。我們除了長得醜沒有那麼可怕,不是惡魔。我們選擇的是夜行模式,而且築巢遠離人群,平時就棲息在山洞、巖壁、樹洞或建築縫隙,很難接觸到你們。吃的東西也一般是植物和昆蟲,不會傷害你們的。而且雖然我們整個蝙蝠種群攜帶的病毒多,但是我們每一隻蝙蝠還是能力有限的,你們不用害怕。況且不同病毒傳播方式不同,有些病毒不能跨物種傳播,有些即使傳播也沒有致病性。

問:最近有一部分人提出想要消滅你們,你怎麼看?

答:這種想法就有些偏激了,和平相處挺好的啊。我們能夠給你們帶來很多好處呢,消滅我們實在得不償失。

問:我們平時也沒有很多接觸,為什麼還會對我們有很多好處呢?

答:益處並不總是可以直接看得到的。雖然我們一直在野外,但我們也在努力促進生態系統平衡啊,我們可以捕捉蚊蟲,控制昆蟲的數量,也可以承擔一部分傳播花粉的職責。除此之外,我們對於了解自然奧秘也有非常大的幫助。你看我們生下來基本上都是視力弱,聽力好,難道你們就不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基因變化造就了這樣的結果嗎?說不定對你們治療先天性遺傳缺陷導致的聽力視力障礙疾病會有幫助呢。另外別看我們一般都個頭小而且耗能大,我們的壽命可是一點都不短的。更有意思的是我們似乎還不容易得癌症,連我們都覺得奇怪呢,你們不是希望解決癌症還有衰老的問題嗎?把我們趕盡殺絕了豈不是太可惜了。

問:對於現在處於疫情籠罩下的人類,你有什麼想要說的?

答:首先為這次事故向大家道個歉,不管怎麼樣在這次病毒傳播中我們蝙蝠確實有一些責任。另外希望大家經過這次的事件之後能夠尊重自然母親,不要隨意破壞我們的棲息地逼迫我們進入你們的活動區域。同時也不要非法捕捉和買賣,避免我們受驚叮咬和抓傷你們,或者因為密切接觸而被我們攜帶的某些病毒感染。當然如果需要野外參觀或者考察工作時,也請注意做好自己的防護工作。大家和平相處,互不侵擾,豈不是一件共贏的事情?

最後,也希望被疫情困擾的人們可以早日脫離這種恐慌,希望被病毒侵染的人們可以堅強樂觀,早日戰勝病魔。出徵的戰士們都能夠平安歸來,不管是白衣天使還是人民子弟兵,亦或是一個個自願付出默默努力的普通人。也希望留守在家的人們能夠早日出門走上自己的崗位,繼續實現人生價值,讓我們一起將地球建設地更加美好。

來源: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蝙蝠:揭秘蝙蝠帶毒不中毒之謎
    隨後,儘管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可還是沒有止住疫情的傳播,到了年底,疫情更是蔓延到了新加坡,印尼等地[1]。 截止至1999年12月,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尼帕病毒性腦炎發病共283例,109例死亡,病死率達38.5%。除此之外,當時的疫情直接導致馬來西亞近900個豬場,差不多90萬頭豬被撲殺,可謂損失慘重。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為何不會被自己攜帶的病毒殺死?
    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或稱儲存宿主,比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有統計顯示:齧齒動物總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8種,蝙蝠總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1種。
  •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180多種病毒而不感染呢?
    蝙蝠為何能攜帶多種病毒且不感染髮病? 6、蝙蝠生活習性獨特—不容易受到天敵捕食 蝙蝠不同於其他的哺乳動物,其生活習性獨特,通常居住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如山洞、樹洞、巖石縫隙、古老廢棄建築物裡。而且蝙蝠一般夜間出行,避開了大多數動物的活動時間,同時也減少了被天敵獵殺的機會。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那為什麼蝙蝠不會感染病毒死亡?答案其實很簡單
    科學家從200多種蝙蝠體內,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SARS病毒、MERS病毒和此次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 為什麼蝙蝠能做到攜帶病毒而不發病?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蝙蝠作為惟一一類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為了對抗飛翔造成的高代謝率、高氧化應激水平等諸多情況,其在演化過程中,進化出了高水平的DNA損傷修復功能及更強的免疫應答系統,所以蝙蝠在攜帶大量對於人類致命的病毒時,自身很少發病或者不發病。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奧利瓦爾近日揭示了他在收集的數千隻中國蝙蝠樣本中的驚人發現:「我們總共發現了大約400種新的冠狀病毒。這意味著有400個可能導致一場疫情爆發的候選病毒。」捕蝙英雄SARS爆發後的十幾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下一個會對人類產生重大威脅的病毒來源。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疫情防控背景下,「拒絕野味」的倡議在03年因食用果子狸而爆發的SARS非典後又被頂上熱搜,多了許多懊悔和憤怒的意味。 而在「野味」背後,病毒真正的宿主蝙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澳媒:切勿觸摸蝙蝠!澳蝙蝠或攜帶致命病毒
    中新網1月5日電 澳洲新快網刊發編譯文章稱,南澳夏季的高溫天氣,導致不耐酷暑的蝙蝠紛紛從樹上掉向地面。近日,南澳衛生廳向公眾發出警告,蝙蝠可能攜帶致命疾病,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落地蝙蝠。近日,南澳衛生廳、第一產業廳及環境部門人員紛紛發出警告,提醒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蝙蝠。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昨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剛果(金)爆發新的伊波拉疫情。這是該國的第11次疫情。談到伊波拉,大家聞之色變。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了它的存在,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
  • 專家警告:蝙蝠攜帶病毒有嚴重疫情隱患 且暫無有效藥物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英媒稱,全球衛生與傳染病學專家警告說,由蝙蝠攜帶的一種名叫「尼帕」的病毒已經導致南亞和東南亞暴發疫情,而且這種病毒帶來了「嚴重的疫情擴散隱患」。據路透社12月9日報導,這種病毒是1999年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發現的。據專家說,「尼帕」病毒所引發疫情的致死率在40%到90%之間,而且傳播到了數千公裡之外的孟加拉國和印度,目前尚無對付這種病毒的藥物或疫苗。
  • 「毒王」蝙蝠為何攜帶多種致命病毒,卻能「百毒不侵」?
    近期,動物界最火的網紅莫過於蝙蝠了,這裡暫時對穿山甲say sorry!2019年底至今武漢乃至全國範圍內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繼SARS病毒後又一次爆發性的病毒性肺炎疫情。根據多項研究將此次病毒源頭指向蝙蝠。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誰能知道,蝙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疫情,現在,最直接的證據已經表明蝙蝠體內有「冠毒」,03年的非典病毒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無論是蝙蝠傳遞給其他動物,還是吃蝙蝠引起,這不能怪蝙蝠,蝙蝠在自然界存在了這麼多年,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升,溫飽早已不再是困擾著人們的主要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自駕遊熱潮就是最好的證明。說到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就不得不提到蝙蝠,畢竟這可是自然界中赫赫有名的「毒物」,身上攜帶了大量的致命病毒,然而,為什麼蝙蝠自身卻不受這些病毒影響呢?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發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利維婭·洛雷羅題為《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但人類卻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利維婭·洛雷羅認為,儘管深受負面輿論困擾,蝙蝠還是為環境和人類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 科學家發現蝙蝠攜帶大量病毒卻不會生病的原因!
    蝙蝠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種帶有一點邪惡的神秘生物,事實上人類的整個文明中都有蝙蝠的痕跡,因為蝙蝠是自然界中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包括冠狀病毒在內,還有破壞力更強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都來自蝙蝠的傳播,科學家從全世界200種蝙蝠身上發現了4100種不同的病毒,其中各種冠狀病毒就超過500
  • 趣味科普: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可怕的病毒
    而其攜帶者均為蝙蝠要澄清的是這真不是蝙蝠的錯最近疫情上升和爆發很可能是由於我們和我們圈養的牲畜過深侵入蝙蝠的棲息地尤其在熱帶地區例如在馬來西亞商業養豬場擴散至蝙蝠棲息的森林造成尼帕病毒首次通過豬在人類中爆發在澳大利亞人類破壞原生森林 致使果蝠飛入郊區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