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帶病毒傳播給人,相當於人畜共患病範疇,自然界有很多病毒都是由原始宿主和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的,而這些宿主大多數都是動物,比如愛滋病、鼠疫、口蹄疫、狂牛症、狂犬病、SARS等。
蝙蝠為何能攜帶多種病毒且不感染髮病?
1、蝙蝠有5000萬年的進化史
蝙蝠是一個古老且神秘的物種,而且是最早的哺乳動物之一,從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爬行動物時代宣告結束,才開始了哺乳動物時代,而蝙蝠是比較早就存在的。大約50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開始大量演化,從低等靈長類動物原猴類中又分化出高等靈長類動物猿猴類,才是人類進化的開始。早期人類智人到現在也僅僅25萬年歷史,而蝙蝠是與靈長類同一時期輻射演化,有5000萬年的歷史,在這期間蝙蝠種群間,優勝劣汰,不斷進化,這與蝙蝠能夠耐受多種病毒是有很大關係的。
2、蝙蝠物種繁多且數量龐大—生命力頑強
目前已知的蝙蝠種類高達1200種,屬於哺乳動物,佔了全球哺乳動物總量的五分之一,其屬於獸類第二大種群,分布於全球的各個角落,幾乎無處不在。蝙蝠分為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大蝙蝠素食,視力相對較好,以水果、花蜜為食,而小蝙蝠視力,較差以吸血和小昆蟲為食。
3、蝙蝠活動範圍大—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
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飛行的,一個晚上能夠飛行25公裡,活動範圍強大。而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蝙蝠會遷徙,在寒冷的冬天來臨前,會成群飛到溫暖地方。活動範圍決定了接觸病原的機會。
4、蝙蝠獨特技能回聲定位—生存能力強
大家都知道蝙蝠視力較差,在夜間出行,依靠回聲定位來辨別物體。這種獨特技能能夠利於其捕食和提前預判避開天敵。
5、蝙蝠以群居為主
蝙蝠以群居生活為主,這就為個體攜帶病毒,交叉感染和傳播提供了機會。
6、蝙蝠生活習性獨特—不容易受到天敵捕食
蝙蝠不同於其他的哺乳動物,其生活習性獨特,通常居住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如山洞、樹洞、巖石縫隙、古老廢棄建築物裡。而且蝙蝠一般夜間出行,避開了大多數動物的活動時間,同時也減少了被天敵獵殺的機會。
蝙蝠攜帶的病毒種類高達180種
正是由於蝙蝠獨特的生存機能提高了其生存機率,龐大的物種和數量增加了繁殖的機會,群居生活和飛行活動範圍決定了其接觸和傳播病毒的機會。且蝙蝠物種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接觸了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個體之間,生老病死,優勝劣汰,一些生命力頑強的蝙蝠生存了下來來,並產生了抗感染的體質。
正是以上的原因,蝙蝠成為了很多病毒和細菌的中間宿主,且攜帶的病毒未出現感染和病理反應。到目前為止,在蝙蝠體內分離到了180種已知病毒,包括皰疹病毒、腺病毒、黃病毒、肝炎病毒、環病毒、逆轉錄病毒、副黏病毒、正粘病毒、杯狀病毒、星狀病毒、絲狀病毒、冠狀病毒,其中2003年的非典就屬於冠狀病毒。
綜上所述,蝙蝠之所以那麼毒,是其5000多萬年的進化史決定的。蝙蝠攜帶的多種已知病毒都屬人畜共患病,而且還有大量人類並未發現的新病毒,對人的健康構成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