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2021-01-15 騰訊網

疫情防控背景下,「拒絕野味」的倡議在03年因食用果子狸而爆發的SARS非典後又被頂上熱搜,多了許多懊悔和憤怒的意味。

而在「野味」背後,病毒真正的宿主蝙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蝙蝠因為奇特的進化裡程,今天來看就是個超級病毒炸彈,近千種蝙蝠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1種,且蝙蝠群數目巨大,還會飛,那麼問題來了:

飛行炸彈火力足,人還怎麼活?

要捕殺蝙蝠嗎?

為什麼蝙蝠染病自己沒事?

拜讀幾篇高贊科普,整理了以下幾點,希望讀完可以對蝙蝠、野味、病毒之間的關聯有較為全面的認知:

01

會飛,更會「發燒」,所以蝙蝠自己沒事兒

蝙蝠是哺乳類動物中唯一的「空軍「,他們在飛行時代謝加快體溫上升,就像獵豹發起高速追捕時,體溫會升高一樣,哺乳動物體溫上升會影響細胞正常工作,所以獵豹狂奔數分鐘後必須停下來休息,避免身體過熱而出問題。

宏都拉斯一種白色蝙蝠

「發燒」同樣對有害細胞也有「殺傷力」,是一種免疫功能,和獵豹狂奔是一樣的道理,持續高燒是會掛掉的。但是蝙蝠不一樣,它的DNA有極強的修復功能,常細胞因發燒受損也能快速修復,讓細胞仿佛「永生」(這種試圖「永生」的細胞在人類身上的體現是無限掠奪營養物質的癌細胞),是500W年前一次意外的進化成果。

蝙蝠因為會「發燒」,它的免疫功能就變成了24小時不閉閘的狀態,這就導致普通病菌根本沒機會發作,然而那些能留存下來的病毒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旦感染沒有防控藥物,殺傷力驚人。

所以蝙蝠百毒不侵成為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 禽類也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我們的機率比起同為哺乳動物的蝙蝠,更低一些。所以我們說蝙蝠相當於一個病毒「炸彈」。

02

要捕殺蝙蝠大軍嗎?這樣一勞永逸?

廢話,當然不能。

蝙蝠是群居動物,繁殖力強,體質強大,找個大一點的山洞裡面就有千萬隻,遍布全球,怎麼殺?

還有依賴蝙蝠傳播授粉的植物,比如葫蘆樹、仙人掌和熱帶植物果子,怎麼能殺?

這些植物不被蝙蝠吃無法發芽,發芽後也會被母樹毒素殺死。圖源m.huahuibk.com

換個角度想想,蝙蝠可以遠距離飛行且數量眾多,為什麼引發的疫情次數有限?

蝙蝠只是扮演了自己的食物鏈角色,疫情黑鍋它不背

蝙蝠的棲息地和人類的領土原本非常遠,即使在科考人員入洞研究SARS病毒源頭時,也分情況進行輕度、重度的防護隔離,自然接觸感染的概率非常非常小,所有網上一搜,還能看到許多人類照顧蝙蝠寶寶的事例。

接下來看看這張圖:

(對不起,我畫太醜了)

人在發展過程中,擠佔了其他生物的棲息地似乎在所難免,在馬來西亞,商業豬圈建在了蝙蝠常常活動的樹林裡,豬與蝙蝠接觸的機會多了,豬受了感染尼帕病毒就爆發了。

又或者是果蝙蝠吃水果時病毒留在了水果上,水果被感染掉在地上被一個非洲小孩吃掉,伊波拉就爆發了。

非典距今17年,疫情解除後,科研人員又用了13年時間不斷尋找,終於在確認了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菊頭蝠,主要生活在雲南。

再次留意傳播路徑:雲南的菊頭蝠感染果子狸,果子狸被販賣到廣東,廣東人吃果子狸,非典爆發。

自然界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平衡萬物聲息,原本是很正常的調控機制,儘管事件中所有角色都按照「食物鏈法則」在行動,但人類活動無意間增加了感染的機率,並承受著或輕或嚴重的後果,這大概是徵服自然的代價吧。

03

好奇害死貓 欲望毒死人

比起蠻荒時代,如今物產豐饒,沒什麼採食野味的必要,那究竟是為什麼要吃野味?是雞鴨魚不香了還是豬肉太貴?

「好奇害死貓」的道理不足以道盡全部,吃野味只是出於「獵奇」不足以成為產業,一定還有別的東西——比如吃野味能讓自己顯得很特別。

吃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靠吃奇怪的、大部分人不吃或吃不到的東西就能豐富人生,甚至還能到處炫耀,成就感來得如此輕鬆。

其他惹不起的小動物,請滑動查看

除開疫情外,人類膨脹扭曲的物質欲望的惡果不在少數,欲望是人類構建的高樓,被推下高樓的一刻才來調控自己的物慾就來不及了。能讓人生真正增光添彩的東西很多,無一不需要我們付出畢生心力去成就它,光是動動嘴皮的事情不但不靠譜現在看來還很危險。

這些欺騙性很強

也惹不起

哎,食用果子狸帶來的教訓,被人淡忘時都還沒找到「真兇」菊頭蝠,科研人員十幾年追尋真相的速度怎麼能追得上十數分鐘口腹之歡的效率。

希望這次事件過後,世人警醒。

如果你還是想不付出行動就凸顯自己與眾不同,我也有個既好又特別的方案,成本低廉,取材方便,甚至可以自產自銷,搞搞環保。

那就是吃shi,信我,只要你吃shi大家都會覺得你很牛X的。

*參考文章:

《殺人冠狀病毒為什麼不殺蝙蝠?》微博@澳洲伯爵

《是什麼讓蝙蝠成為眾多病毒的理想宿主?》網易怪羅

《這些野生動物的病毒怎麼就到了人類社會?》石正麗於公眾號一席發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未尋得出處未署名,見諒,侵刪。

武漢加油,人類加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說到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就不得不提到蝙蝠,畢竟這可是自然界中赫赫有名的「毒物」,身上攜帶了大量的致命病毒,然而,為什麼蝙蝠自身卻不受這些病毒影響呢?那蝙蝠一身的病毒,是不是就是其為適應環境變化,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所進化出來的能力呢?科學家會告訴你:蝙蝠的這種技能確實是因為飛行而具備的。人類等其他哺乳動物在感染病毒後會身病或者死亡,就是因為病毒進入人體後,人類就會調動炎症機制來和病毒對抗,主要體現就是發燒,而蝙蝠卻缺乏炎症機制。
  • 為什麼病毒攜帶者每次都是蝙蝠?這真不是蝙蝠的錯!
    這些令人生畏的病毒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近50年內出現於人類身上的,並且有著共同的攜帶者—蝙蝠。雖然說蝙蝠是病毒的攜帶者,但是需要澄清一下的是這還真不是蝙蝠的錯。我們養的家禽牲畜甚至是我們自己肆意侵入蝙蝠棲息地才很大可能是導致近日疫情爆發和展開的主要原因,熱帶地區更是如此。
  • 蝙蝠攜帶了那麼多超級病毒,為什麼自己卻不會生病?
    蝙蝠是個啥物種?怎麼會攜帶那麼多病毒?其實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統稱,這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全世界總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了兩極以外基本上遍布全球!蝙蝠攜帶了多種病毒,還是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冠狀病毒等眾多病毒的源頭,而在2019年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朱懷球團隊發表的研究文章認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發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利維婭·洛雷羅題為《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但人類卻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利維婭·洛雷羅認為,儘管深受負面輿論困擾,蝙蝠還是為環境和人類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 科學家發現蝙蝠攜帶大量病毒卻不會生病的原因!
    蝙蝠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種帶有一點邪惡的神秘生物,事實上人類的整個文明中都有蝙蝠的痕跡,因為蝙蝠是自然界中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包括冠狀病毒在內,還有破壞力更強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都來自蝙蝠的傳播,科學家從全世界200種蝙蝠身上發現了4100種不同的病毒,其中各種冠狀病毒就超過500
  • 既然蝙蝠攜帶4000多種病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全部獵殺?
    此外,對於一種病毒的爆發流行,我們不僅需要知道它的傳播方式是怎麼樣的,什麼樣的疫苗可以應對,我們還要知道這種病毒的源頭來自於哪裡?當年的非典SARA病毒,也導致了全球27個國家8000多人感染,科學家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找到其病毒是源頭是蝙蝠。非洲伊波拉病毒的最終溯源,同樣是在蝙蝠的身上。科學家發現除了這兩種我們人類較為熟知的病毒,蝙蝠身上帶有4000多種病毒。
  • 蝙蝠簡直是行走的病毒庫,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人類卻找不到解藥
    在新冠肺炎初期因為傳染速度增加而被人們關注後,醫學專家開始對其對應的病毒進行來源查詢,最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是菊頭蝠,而中間寄主有可能又是果子狸。為什麼說「又」呢?因為2003年爆發的非典就是由人吃果子狸,然後讓非典病毒有機可乘。然而目前專家們依然無法直接從菊頭蝠身上提取出新冠狀病毒以研製特效疫苗,這是為什麼呢?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為何不會被自己攜帶的病毒殺死?
    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或稱儲存宿主,比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有統計顯示:齧齒動物總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8種,蝙蝠總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1種。
  • 趣味科普: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可怕的病毒
    使得亨德拉病毒浮出水面不過蝙蝠攜帶對人類致命病毒的數量的確超過絕大多數動物一個主要原因是蝙蝠喜歡群居不同種蝙蝠會大量聚集在相對閉塞的空間內使得病毒在個體及種群間廣泛傳播另外,大多數受感染的蝙蝠不會死亡它們仍活得好好的通過四處飛行讓病毒得以蔓延其實蝙蝠自身很可能因為飛行而不易受感染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澳媒:切勿觸摸蝙蝠!澳蝙蝠或攜帶致命病毒
    中新網1月5日電 澳洲新快網刊發編譯文章稱,南澳夏季的高溫天氣,導致不耐酷暑的蝙蝠紛紛從樹上掉向地面。近日,南澳衛生廳向公眾發出警告,蝙蝠可能攜帶致命疾病,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落地蝙蝠。近日,南澳衛生廳、第一產業廳及環境部門人員紛紛發出警告,提醒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蝙蝠。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
  • 蝙蝠:攜帶這麼多致命病毒 竟是為了在天上飛
    蝙蝠們庇護著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們,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SARS病毒等。為什麼它們在四處傳播這些病毒的同時,自身卻不會染病呢?現在,我們或許窺探到了它們能耐受這些病毒的秘密——因為飛行實在太辛苦了。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那為什麼蝙蝠不會感染病毒死亡?答案其實很簡單
    科學家從200多種蝙蝠體內,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SARS病毒、MERS病毒和此次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 為什麼蝙蝠能做到攜帶病毒而不發病?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180多種病毒而不感染呢?
    蝙蝠為何能攜帶多種病毒且不感染髮病? 4、蝙蝠獨特技能回聲定位—生存能力強 大家都知道蝙蝠視力較差,在夜間出行,依靠回聲定位來辨別物體。這種獨特技能能夠利於其捕食和提前預判避開天敵。 5、蝙蝠以群居為主 蝙蝠以群居生活為主,這就為個體攜帶病毒,交叉感染和傳播提供了機會。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蝙蝠作為惟一一類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為了對抗飛翔造成的高代謝率、高氧化應激水平等諸多情況,其在演化過程中,進化出了高水平的DNA損傷修復功能及更強的免疫應答系統,所以蝙蝠在攜帶大量對於人類致命的病毒時,自身很少發病或者不發病。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