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病毒攜帶者每次都是蝙蝠?這真不是蝙蝠的錯!

2021-01-15 慧眼科學

人類史上,出現過很多危險病毒,如尼帕、亨德拉、伊波拉、馬爾堡、非典型肺炎等等,這些病毒都很可怕,其中伊波拉病毒能殺死90%的感染者,致命性極高。而冠狀病毒雖然達不到這麼高的致死率,但是其傳播速度很快。這些令人生畏的病毒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近50年內出現於人類身上的,並且有著共同的攜帶者—蝙蝠。

雖然說蝙蝠是病毒的攜帶者,但是需要澄清一下的是這還真不是蝙蝠的錯。我們養的家禽牲畜甚至是我們自己肆意侵入蝙蝠棲息地才很大可能是導致近日疫情爆發和展開的主要原因,熱帶地區更是如此。

像馬來西亞這個國家,連蝙蝠棲息的森林都被商業養豬場佔了,這樣一來病毒就會從蝙蝠身上傳到豬身上,再由豬帶給人類,首次尼帕病毒就是這樣在人類中爆發的。又比如在澳大利亞,由於原生森林遭到當地居民的破壞,才讓果蝠有機會飛進郊區花園,從而萌生出亨德拉病毒。

當然了,蝙蝠所攜帶的病毒確實比絕大部分動物多,而且攜帶的大多是對人類致命的病毒。至於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因為蝙蝠是群居動物,即使是不同種類的蝙蝠也會聚集在一起,生活於密閉的空間之內。因此,病毒就能輕易地在它們當中的個體和種群之間廣泛傳播。

更重要的是,蝙蝠自己受到感染並不會死亡,而且還能安然無恙,至少大部分蝙蝠是這樣的,它們照樣可以活得很好,還能到處飛行,從而使病毒蔓延下去。

是什麼讓蝙蝠如此「頑強」?其實很大可能正是因為其飛行特性。蝙蝠是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在產生可供飛行的大量能量時,必然也會產生損害DNA的副產物。因此,蝙蝠在飛行過程中就會提高DNA修復能力和其他一些防護措施,比如產生可抑制入侵者的特殊細胞等等,百毒不侵的蝙蝠就是這麼來的。

相對於「病毒攜帶者為何會是蝙蝠」、「蝙蝠受感染為何不會死亡」這兩個問題,人類最感興趣也對我們最重要的是病毒是如何在蝙蝠體內生存的。

惡名遠揚的病毒對宿主十分挑剔,它們喜歡寄生在溫度能夠精確控制的陸生哺乳動物體內。而蝙蝠在飛行的時候體溫會上升到約40℃,這種頻繁的「桑拿浴」不是一般的病毒能夠承受的,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少數,是那些進化出耐高溫的堅強病毒,對它們而言我們發高燒的溫度只是小菜一碟。可見,是飛行成就了蝙蝠對病毒的免疫力,同時也讓病毒對我們「免疫」。

既然如此,人類又能拿蝙蝠怎麼樣呢?我們還需要依靠蝙蝠來傳播花粉、控制昆蟲等等,畢竟我們對土地愛得那麼深沉。另外,或許我們還能在蝙蝠身上學習到一些有用的免疫技巧,比如如何預防癌症之類的。再說了,蝙蝠並非病毒的最大攜帶者,人類才是,我們最好別再打擾蝙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趣味科普: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可怕的病毒
    尼帕 亨德拉 伊波拉 馬爾堡 SARS它們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伊波拉病毒這類出血熱病毒極其致命它們會殺死高達90%的受感染者儘管冠狀病毒的致死率沒那麼高但它傳播得快這些臭名昭著的病毒都是近50年內才出現在人類中的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病毒從何而來?蝙蝠為何不受病毒侵擾?
    為了研究病毒的進化史,專家們必須研究宿主的基因組。病毒必須感染宿主細胞才能進入其組織內,病毒通過組織來複製DNA,然後感染組織來繁衍後代;宿主細胞被迫繁殖新病毒,然後離開並尋找新的宿主寄生,病毒和宿主並不是一直完全分離的。有時候,病毒的染色體組也可以成為宿主的DNA的一部分。只要他不發生對宿主細胞有害的基因突變,這部分病毒的信息可能會永久地保留。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對於社會上的這類現象,國家自然也是十分鼓勵的,畢竟這也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而且也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但有關衛生部門或旅遊部卻發文警醒人們,請遠離在自駕遊途中遇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土撥鼠,別被他們可愛的外表所蠱惑,這些野生動物都是致命病毒的攜帶者,一旦病毒開始跨越種族傳播,無疑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損失
  • 「錯的不是蝙蝠,是吃蝙蝠的人」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
    01錯的不是蝙蝠,是吃蝙蝠的人蝙蝠是百毒之王,身上有各種各樣未知的病毒;錯的不是蝙蝠,不是可能被傳染病毒的寵物,而是那些挑戰法律、蔑視生命的人。為什麼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而不是消滅或驅逐呢?因為自然是動物的自然,人類也是動物的一部分,每一環節都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有著重要作用。以蝙蝠為例,許多蝙蝠都是夜行性昆蟲的捕食者,能夠控制有害昆蟲的數量,保護農林業的正常發展。
  • 蝙蝠病毒
    那麼,我可以直接告訴你,你不但回答錯了,而且錯的非常離譜。」       「首先,你應該知道:昆蟲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而我所設問的'䘃』、卻是哺乳類有脊椎生物。       「回答不上來了吧?
  • 蝙蝠,你們沒有錯……
    一一天,蝙蝠家族正在舉行家族聚會。一隻小鳥撲稜稜的飛過來,告知了UR家族一個噩耗——遠方出現了巨型瘟疫!這場瘟疫的病原有百種,殺傷力極強!所有的物種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災惡,尤其是人類這種抵抗力極低的生物,其被摧殘程度更是令人砸舌。
  • 蝙蝠攜帶了那麼多超級病毒,為什麼自己卻不會生病?
    蝙蝠的名聲不太好,農村裡一般都叫偷油老鼠,當然這是一個誤會,而事實上蝙蝠的長相夠醜陋,所以種花家第一次看到有人吃蝙蝠時,實在有些震驚莫名,而最近新冠肺炎病毒攜帶者據說可能是蝙蝠,又讓大家對它的厭惡增加幾分,那麼問題來了,假如蝙蝠是真兇,能讓它徹底滅絕嗎?
  • 蝙蝠身上的病毒都是哪來的?生下來就有麼?
    最近都在科普蝙蝠身上攜帶了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與SARS病毒等等,甚至還有朋友提議將蝙蝠徹底消滅,在現在這個非常時刻有這些想法其實都挺現實的,但事實上的問題是蝙蝠身上真帶了那麼多病毒嗎?這些病毒是蝙蝠與生俱來的嗎?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是人的錯還是蝙蝠的錯?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所以科學家把蝙蝠的NLPR3作為了研究對象。 科學家比較了蝙蝠、小鼠和人類免疫細胞對三種不同RNA病毒的反應,它們分別是甲型流感病毒、MERS冠狀病毒和馬六甲病毒。 結果發現,與小鼠和人類相比,蝙蝠體內NLRP3介導的炎症明顯降低。
  • 神奇的大自然: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病毒還能活蹦亂跳?
    剛開始傳出病毒帶原者是竹鼠之類的生物,目前更進一步研究發現最初的病毒帶原者可能是「蝙蝠」,但目前還在研究確切的傳染給人類的途經為何。巧合的是,2003年SARS肆虐全球,病毒帶原者也剛好是蝙蝠!到底為什麼每次都是蝙蝠?而蝙蝠身上有滿滿的病毒,為何牠們卻能相安無事、與之共存?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一隻蝙蝠的心裡話!
    有人闖進山洞,抓走了我們的家人;有人砍斷樹木,侵佔了我們的家園 ……真不明白,人類為什麼非要抓我們?難道一點也不畏懼我們的長相?我們不是人類傳說中可怕的吸血鬼嗎?強者少,弱者多,這是自然法則。誰能說得清誰真正統治誰?甭管是誰,進化蛻變的歷程不都是為了生存?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誰能知道,蝙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疫情,現在,最直接的證據已經表明蝙蝠體內有「冠毒」,03年的非典病毒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無論是蝙蝠傳遞給其他動物,還是吃蝙蝠引起,這不能怪蝙蝠,蝙蝠在自然界存在了這麼多年,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要捕殺蝙蝠嗎? 為什麼蝙蝠染病自己沒事? 蝙蝠因為會「發燒」,它的免疫功能就變成了24小時不閉閘的狀態,這就導致普通病菌根本沒機會發作,然而那些能留存下來的病毒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旦感染沒有防控藥物,殺傷力驚人。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他們還發現了逆轉錄病毒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這是第一種發現在蝙蝠體內循環的具有傳染性的逆轉錄病毒。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fectious KoRV-related retroviruses circulating in Australian bats」。論文通訊作者為CSIRO高級實驗科學家Mary Tached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