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4月19日訊/

生物谷

BIOON/---澳大利亞在今年夏天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森林大火,當地的考拉(也譯為樹袋熊)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如今,它們正面臨著來自另一種哺乳動物---蝙蝠---的威脅,這種威脅可能更嚴重,也更持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伯納特研究所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蝙蝠攜帶著一類導致考拉患上愛滋病樣疾病(AIDS-like disease)的致命性病毒。這一發現對於保護這種標誌性的有袋類動物具有重要意義。他們還發現了逆轉錄病毒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這是第一種發現在蝙蝠體內循環的具有傳染性的逆轉錄病毒。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fectious KoRV-related retroviruses circulating in Australian bats」。論文通訊作者為CSIRO高級實驗科學家Mary Tachedjian。

圖片來自PNAS, doi:10.1073/pnas.1915400117。

這項研究揭示澳大利亞蝙蝠和亞洲蝙蝠是與考拉逆轉錄病毒(koala retrovirus, KoRV)存在非常密切親緣關係的多種γ逆轉錄病毒的攜帶者。

KoRV以一種類似於HIV在人體中的方式抑制考拉免疫系統,使得考拉易受癌症和感染,包括導致不孕不育、失明和腎衰竭的衣原體感染,而且據估計大部分澳大利亞的考拉都受到它的感染。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伯納特研究所研究員Joshua Hayward博士說,像HIV這樣的逆轉錄病毒在不同物種之間傳播是眾所周知的,而蝙蝠中存在傳染性的KoRV樣病毒,這就讓人擔心其他澳大利亞動物可能會被感染。

Hayward博士說,「這可能解釋了KoRV相關病毒最初是如何從東南亞傳到澳大利亞的,這突出了蝙蝠作為真正重要的病毒庫的作用,它們攜帶的病毒可能會傳播給其他的動物物種。我們的國家正在努力保護在火災中大量死亡的考拉,但如何保護它們免受病毒的侵襲?KoRV和其他傳染性威脅的存在和傳播是保護科學家們可能需要關注的事情。」

能夠攜帶對其他哺乳動物致命的病毒---包括伊波拉病毒、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和冠狀病毒---但本身不受這些病毒影響的蝙蝠會通過它們的糞便和體液傳播病毒,從而使得包括考拉在內的共享棲息地的動物處於危險之中。

這項研究發現的與KoRV密切相關的新型逆轉錄病毒,被命名為赫維灰首狐蝠γ逆轉錄病毒(Hervey pteropid gammaretrovirus, HPG)。它能夠在實驗室細胞培養物中感染人細胞和蝙蝠細胞。

Hayward博士說,「這些病毒會導致一些令人討厭的疾病---

白血病

、淋巴瘤和免疫缺陷,雖然HPG能夠在實驗室中感染人細胞,但是它是否在人類中建立感染並導致疾病是未知的。鑑於目前對這類逆轉錄病毒的了解,這一發現也是令人吃驚的。」

Tachedjian說,「我們對蝙蝠棲息地的侵襲越深,病毒從蝙蝠傳播給動物和人類的機會就越大,因此鑑定和表徵哪些病毒可能存在於蝙蝠體內真地很重要。」(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Joshua A. Hayward et al. Infectious KoRV-related retroviruses circulating in Australian bats. PNAS, First Published: 13 April 2020, doi:10.1073/pnas.1915400117.

2.Discovery of new virus in bats linked to AIDS-like disease decimating koalas
https://phys.org/news/2020-04-discovery-virus-linked-aids-like-disease.html

相關焦點

  • PNAS:重大突破!科學家在蝙蝠機體中發現白血病病毒的史前祖先
    來自格拉斯哥大學和捷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蝙蝠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引發罕見類型白血病的病毒家族的古老DNA痕跡,這或許就填補了研究者關於逆轉錄病毒化石記錄研究的關鍵缺口,研究者表示,這些病毒生活在距今2000萬至4500萬年前。
  • 蝙蝠身上發現的新病毒或致使考拉滅絕
    除了火災,現在一種來自蝙蝠的新型病毒又將對考拉的生存帶來新的威脅。 據外媒報導,由澳大利亞伯內特研究院(Burnet Institute)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家領導並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蝙蝠是一種致命病毒家族的宿主,這種病毒會導致考拉患上類似愛滋病(AIDS)的疾病,這一發現對保護標誌性的有袋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所以科學家把蝙蝠的NLPR3作為了研究對象。 科學家比較了蝙蝠、小鼠和人類免疫細胞對三種不同RNA病毒的反應,它們分別是甲型流感病毒、MERS冠狀病毒和馬六甲病毒。 結果發現,與小鼠和人類相比,蝙蝠體內NLRP3介導的炎症明顯降低。
  • 萬毒之王蝙蝠!你連呆萌考拉也不放過?
    文章報告,在澳大利亞蝙蝠和亞洲蝙蝠中發現了與考拉逆轉錄病毒(KoRV)相關的內源性γ逆轉錄病毒。眾所周知的逆轉錄病毒就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即愛滋病。研究人員對這些樣本展開研究,通過宏基因組分析發現在澳大利亞蝙蝠中存在三種逆轉錄病毒:Herveypteropid gammaretrovirus(HPG)、M. minimus Gammaretrovirus(MmGRV)和S.australis gammaretrovirus(SaGRV);而在亞洲蝙蝠中存在另外兩種逆轉錄病毒H.larvatusgammaretrovirus(HlGRV)和R.hipposideros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但是科學家已經證明了蝙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而無需所謂的「中間宿主」。感染的村民無意識奧利瓦爾說,他和同事們採集蝙蝠的研究項目發現,蝙蝠病毒並不需要在另外一種動物體內發生變異才能感染人類。「這些步驟是不必要的。
  •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180多種病毒而不感染呢?
    蝙蝠為何能攜帶多種病毒且不感染髮病? 4、蝙蝠獨特技能回聲定位—生存能力強 大家都知道蝙蝠視力較差,在夜間出行,依靠回聲定位來辨別物體。這種獨特技能能夠利於其捕食和提前預判避開天敵。 5、蝙蝠以群居為主 蝙蝠以群居生活為主,這就為個體攜帶病毒,交叉感染和傳播提供了機會。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那為什麼蝙蝠不會感染病毒死亡?答案其實很簡單
    2003年在中國爆發的SARS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8000多個人的感染,最終造成了770多個人的死亡,死亡率大概在10%左右;2012在沙烏地阿拉伯和韓國流行的MERS病毒,造成了1200多個人的感染,最終導致450多個人的死亡,死亡率超過了40%。
  • 蝙蝠之前,病毒又從何而來?
    自19世紀末人類首次發現病毒(菸草花葉病毒)以來,迄今約有5000種病毒被詳細記錄。然而據估計,光是感染哺乳動物的病毒就至少有32萬種。| 圖源:pixabay 我們已經知道傳播到人類社會的很多病毒都來自於野生動物,比如蝙蝠家族是SARS、伊波拉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窩點」。
  • 石正麗團隊兩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近日有媒體稱,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這218個人中,有6人在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檢測中呈陽性,但是對他們的口腔和糞便拭子及血細胞中進行的病毒核酸檢測都沒有陽性。石正麗團隊在論文中表示,他們的研究提供了蝙蝠SARSr-CoV或潛在相關病毒可能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被調查者感染來源如何鎖定?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SARS、MERS等冠狀病毒和伊波拉、馬爾堡病毒等絲狀病毒,蝙蝠身上還可能攜帶狂犬病毒、副黏病毒、呼腸弧病毒、逆轉錄病毒、肝炎病毒等[1]。如前文所說,這段時間害得人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很可能起源於蝙蝠[2]。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無需經過中間宿主
    專家稱他和同事們採集蝙蝠的研究項目發現,蝙蝠病毒並不需要在另外一種動物體內發生變異才能感染人類。「這些步驟是不必要的。我們所展示的是,這些蝙蝠種群中與SARS相關的病毒有直接進入人類細胞的潛力,而不需要感染另一個宿主導致額外突變。」
  • 石正麗團隊2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自2011年以來,石正麗團隊一直在對這些洞穴中存在冠狀病毒的蝙蝠進行縱向分子監視,並發現大量蝙蝠居住,包括被證明是SARS相關病毒主要宿主的菊頭蝠(石正麗團隊日前發現的與新冠病毒最接近的病毒樣本,也採自菊頭蝠)。
  •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被感染的蝙蝠細胞具有抵禦病毒重複感染的能力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一項新近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研究以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研究人員讓MERS冠狀病毒對一種大棕蝠的細胞進行長達126天的持續感染,並通過檢測蛋白質、轉錄體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細胞。研究發現,儘管MERS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殺死人體細胞,但卻可在蝙蝠細胞中與宿主長期「和平共處」。
  • 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之前,科學家們一直圍繞著蝙蝠(一種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動物)來尋找一種首次將該病毒引入人類的中間動物宿主。從蛇、到穿山甲,都一度被高度懷疑為最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實際上這些動物身上分離出來的冠狀病毒,與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差異實在太大,最多證明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並不能證明是其將病毒感染給人類。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一項新近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研究以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研究人員讓MERS冠狀病毒對一種大棕蝠的細胞進行長達126天的持續感染,並通過檢測蛋白質、轉錄體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細胞。研究發現,儘管MERS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殺死人體細胞,但卻可在蝙蝠細胞中與宿主長期「和平共處」。
  • 臺灣蝙蝠驗出新型病毒 醫生提醒:少碰野生蝙蝠
    ,感染症專家黃立民表示,蝙蝠是群聚的動物,如果在一隻身上發現,代表同一個蝙蝠窩都已被感染,呼籲民眾少接觸野生蝙蝠。 黃立民說,蝙蝠是群聚的動物,如果在一隻身上發現新型麗沙病毒,代表同一個蝙蝠窩都已被感染。
  • Nat Microbiol:在中國雲南蝙蝠中發現一種新的絲狀病毒---勐臘病毒
    2019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中國發現了由果蝠(蝙蝠的一種)攜帶的一種新的絲狀病毒,他們稱之為勐臘病毒(Menglà virus)。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誰能知道,蝙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疫情,現在,最直接的證據已經表明蝙蝠體內有「冠毒」,03年的非典病毒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無論是蝙蝠傳遞給其他動物,還是吃蝙蝠引起,這不能怪蝙蝠,蝙蝠在自然界存在了這麼多年,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清華等團隊從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相比之下,由於多種病毒在細胞內複製需要很多共同的宿主蛋白才能完成複製周期,所以針對病毒複製依賴的宿主蛋白的新型抗病毒藥物可能具有廣譜性和不易產生耐藥性的優點。論文中提到,蝙蝠是伊波拉病毒、SARS-CoV、MERS-CoV、亨尼巴病毒屬和新冠病毒等病毒的天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