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麗團隊2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2020-12-05 網易新聞

(原標題:石正麗團隊兩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近日有媒體稱,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

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

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

石正麗團隊通過對雲南218位村民的血清測試,提示SARS類冠狀病毒有很高的潛力直接感染人,而無需中間宿主。論文還預測,蝙蝠體內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溢出」到人類體內後,可能會引起類似SARS的疾病,建議對相關地區加強監測。

蝙蝠冠狀病毒有無直接傳人證據?

218雲南村民血清採樣,6人陽性

近日引發關注的報導中,援引了美國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所長Richard Ebright教授的解釋,稱中國菊頭蝠的ACE2受體與人體的ACE2受體的相似程度與其他潛在中間宿主是一樣的,這表明這次感染了數萬人的疫情的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

該報導直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兩年前做的研究。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發布平臺、中英文名見文末備註),揭示了以雲南採樣的蝙蝠體內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連貫研究成果。

論文通過相關證據,鎖定了SARS病毒的源頭宿主是蝙蝠。同時,發現SARS類冠狀病毒有很高的潛力直接感染人,而無需中間宿主。

為進行人類感染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血清檢測,在2015年10月,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夕陽彝族鄉4個村莊(天井,大風口,綠溪,綠溪新村)收集了218個居民的血清樣本。附近有2個蝙蝠洞(燕子洞和石頭洞),距離4個村莊在1.1-6.0公裡之間。自2011年以來,石正麗團隊一直在對這些洞穴中存在冠狀病毒的蝙蝠進行縱向分子監視,並發現大量蝙蝠居住,包括被證明是SARS相關病毒主要宿主的菊頭蝠(石正麗團隊日前發現的與新冠病毒最接近的病毒樣本,也採自菊頭蝠)。

這個地區沒有經歷過2002-2003年SARS的暴發,他們在採樣過程中也沒有受試者表現出任何明顯的呼吸道疾病。在這些樣本中,女性有139名,男性有79名,中位年齡是48歲。有208人提供了職業數據(佔95.4%):其中85.3%為農民,8.7%為學生。大部分被調查者(81.2%)飼養或擁有牲畜或寵物,並且大多數被調查者(97.2%)曾接觸或接觸牲畜或野生動物。其中,有20名(9.1%)參與者目睹了蝙蝠在房屋附近飛行,其中一人處理過蝙蝠屍體。

這218個人中,有6人在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檢測中呈陽性,但是對他們的口腔和糞便拭子及血細胞中進行的病毒核酸檢測都沒有陽性。

石正麗團隊在論文中表示,他們的研究提供了蝙蝠SARSr-CoV或潛在相關病毒可能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

被調查者感染來源如何鎖定?

6人未接觸SARS患者,1人去過深圳

論文介紹了六個陽性樣本(四名男性,兩名女性)的人口學統計和旅行史。

其中,大風口村有兩名男性(45歲的JN162、51歲的JN129);綠溪村兩名男子(JN117,49歲,JN059,57歲);兩名女性(分別是55歲的JN053,JN041)來自天井村。在採樣之前的12個月中,JN041是唯一一位有雲南之外旅行史的人,她到過深圳,距離她的家鄉1400公裡。JN053和JN059隻去過距離他們村莊1.4公裡的地方。JN162前往過63公裡外的雲南省會昆明。JN129和JN117從未離開村莊。6人都提到,曾看到蝙蝠在他們的村莊中飛行。

這6名被調查者沒有接觸過SARS患者,也沒有在SARS疫情暴發期間去過SARS重疫區,並且,感染SARS的康復者2-3年體內可檢測抗體迅速下降,這也說明這些陽性不是由於先前感染過SARS引起的。

論文稱,對於居住在蝙蝠群落附近高危人群的血清陽性率為2.7%,這表明蝙蝠體內病毒溢出是相對罕見的事件,但是這取決於抗體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其他人的抗體可能已經減弱(以致無法檢出)。

6人在受訪時均表示,在調查之前的12個月中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基於細胞和人源化小鼠感染研究表明,這些病毒的毒性不如SARS病毒。石正麗團隊稱,考慮到這些人在村裡極有可能直接接觸蝙蝠的分泌物,因此他們的研究說明,一些蝙蝠體內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不用經過中間宿主,就能夠直接感染人類。

蝙蝠體內病毒會否頻繁演變?

洞穴內存在多種蝙蝠,經常發生病毒重組

在另一篇論文中,石正麗團隊稱,他們研究的洞穴距離昆明市約60公裡。 除了已經檢測出SARS相關病毒的許多菊頭蝠和蹄蝠之外,那裡還存在其他蝙蝠,如鼠耳蝠。洞穴的溫度約為22℃–25℃,溼度約為85%-90%。 洞穴的物理性質並不是唯一的,但是在繁殖季節,它確實容納了特別密集的蝙蝠種群。在雲南其他地區,不同物種的蝙蝠種群共同居住的類似洞穴並不罕見。

從一項為期5年的縱向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最終證明,SARS病毒基因組的所有構成要素都來自雲南一個地方的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菊頭蝠被認為是SARS病毒的主要天然宿主,因為在它們體內有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所有SARS相關冠狀病毒。細胞侵入研究表明,三種不同S蛋白序列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都能夠使用人的ACE2(一種細胞受體,SARS和新冠病毒目前都被證明可以結合ACE2,從而侵入細胞)作為受體。

數據表明,在同一洞穴中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之間經常發生重組事件。石正麗團隊證明,SARS病毒最有可能是通過菊頭蝠體內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此外,他們還發現,能夠結合人類ACE2的各種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這個區域的蝙蝠中交叉傳染。 因此,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有可能「溢出」給人類,並出現類似SARS的疾病。

石正麗調查的蝙蝠洞離最近的村莊只有1.1公裡,本地居民可能會接觸到蝙蝠。 他們建議應繼續監控該點位和其他點位的SARS相關病毒的演變,檢查人類感染的風險和對村民進行血清學調查,以確定這些點位是否已經發生感染並制定幹預策略,避免將來引發疾病。

蝙蝠冠狀病毒傳人的風險有多大?

東南亞部分地區食用蝙蝠

石正麗團隊還對2009-2016年在雲南和廣東省採集的果蝠樣品中的兩種beta冠狀病毒進行了縱向監測。

論文提到,蝙蝠是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約佔所有哺乳動物的20%。根據飲食的差異,蝙蝠分為食蟲類和食果類。果蝠因為體型龐大、肉質肥厚,被非洲和東南亞一些地區的人當作美味(ideal bushmeat)。

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果蝠寄生多種病毒,例如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與免疫系統相關的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伊波拉病毒和狂犬病毒,已經在中國的果蝠中被檢測到。此外,還從果蝠中檢測到或分離出遺傳物質多樣的呼吸道腸道病毒、腺病毒和冠狀病毒。

分別在廣東省和雲南省發現的兩個密切相關但截然不同的beta冠狀病毒(SARS和新冠病毒也屬於這類病毒。——記者注)。兩者都在中國的黑果蝙蝠中發現,冠狀病毒可通過呼吸系統和腸道感染宿主。石正麗團隊研究發現,腸道組織是兩種beta冠狀病毒的主要靶標。但是,在腎臟和肺部也檢測到其中一種beta冠狀病毒,這表明這種beta冠狀病毒具有廣泛的組織嗜性,並可能通過糞便和呼吸道傳播,從而感染其他動物。

石正麗團隊在論文中表示,中國至少有五種果蝠,全部位於熱帶地區。這些果蝠以水果和花朵為食,並與農民、農場頻繁接觸,因此增加了蝙蝠病毒向家畜和人類傳播的風險。

科研人員是否存在感染風險?

採集樣本易接觸蝙蝠排洩物

武漢晚報2017年5月曾報導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田俊華,為科研冒著被感染風險野外捕捉蝙蝠的事跡。

報導稱,採集蝙蝠樣本的環境極其惡劣。蝙蝠洞內散發著惡臭,而且在懸崖峭壁上,極其危險;蝙蝠攜帶大量病毒,一不小心就有被感染的風險。

田俊華發現利用發出的煙火和響聲驚動蝙蝠促使其活動、再拉網,捕獲的蝙蝠最多。「但在操作中,田俊華忘記了做防護措施,蝙蝠尿液像雨點從頭頂滴到他身上」,「蝙蝠的翅膀攜帶利爪,抓蝙蝠時需要用夾子,大蝙蝠被夾傷後很容易噴血;好幾次蝙蝠血直接噴在了田俊華皮膚上」。

在央視「曠野青春」系列科普紀錄片中,田俊華也介紹「如果我們皮膚裸露,很容易接觸到蝙蝠的排洩物,汙染的物體」。

田俊華知道有被感染風險,回家後會主動和妻兒保持距離,自我隔離14天。按照石正麗團隊此前的研究,接觸蝙蝠的分泌物,有很大機率被感染冠狀病毒。

一篇發表在2013年Emerg Infect Dis(新型傳染病)的論文顯示,在泰國採集蝙蝠糞樣本的beta冠狀病毒呈陽性,建議收集蝙蝠糞的工人使用個人衛生的預防措施並改善屏障保護,以減少接觸人畜共患病原體的可能性。

果子狸

論文作者之一的美國生態學家Kevin Olival曾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方採集過蝙蝠樣本,他在接受國家地理雜誌採訪時稱,冠狀病毒不僅通過空氣和呼吸道傳播,也可能存在口糞傳播。蝙蝠並不是很乾淨,如果一個水果被蝙蝠糞便汙染,並掉到地上,可能就會交叉感染飼養動物(如果子狸)。

備註:

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石正麗團隊在美國生物學期刊PLOS Pathogens(《病原學》)、武漢病毒研究所英文期刊Virologica Sinica (《中國病毒學》)發表3篇論文,分別是Discovery of a rich gene pool of bat SARS- related coronaviruse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SARS coronavirus(《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豐富基因庫的發現,為研究SARS病毒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見解》)、Longitudinal Surveillance of Betacoronaviruses in Fruit Bat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During 2009–2016(《2009-2016年間雲南省果蝠中Beta冠狀病毒的縱向監測》)、Serological Evidence of Bat SARS-Related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 China(《人類感染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血清學證據》)。

首份新冠危重患者特徵研究:多數患者器官功能受損

52名重症患者中,多數出現器官功能受損,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35例(67%),急性腎損傷15例(29%),心臟損傷12例(23%),肝功能不全15例(29%)和氣胸1例(2%)。醫院獲得性感染在7名(13.5%)患者中出現。

《柳葉刀》子刊:新冠患者死亡時痰液病毒載量很高

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載量在早期(出現症狀5-6天)達到峰值,這與SARS達峰時間不同(得在出現症狀的第10天)。新冠患者的痰液病毒載量要高於咽拭子。同時,患者在出現症狀前可能就已經有傳染性了。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焦點

  • 石正麗團隊兩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近日有媒體稱,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石正麗團隊通過對雲南218位村民的血清測試,提示SARS類冠狀病毒有很高的潛力直接感染人,而無需中間宿主。
  • 石正麗團隊發現豬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
    SADS-CoV屬於α冠狀病毒,不同於新冠病毒的β冠狀病毒,但冠狀病毒具有在不同物種之間快速跳躍的潛力,許多在動物中發現的冠狀病毒也可能感染人類,也就是所謂的溢出效應,這項研究表明,SADS-CoV同樣能夠在人類細胞中複製增殖,因此我們需要提高警惕,加強監測。
  • 石正麗團隊等2018年發現的豬冠狀病毒,被證實可感染人類
    直至2017年5月2日,該疾病已導致這四個養豬場死亡24693頭仔豬,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研究證實一種新型的與HKU2相關的蝙蝠冠狀病毒,即豬急性腹瀉症候群冠狀病毒(SADS-CoV),是造成之前廣東豬致死性疾病爆發的病原體。
  • 中國「蝙蝠女俠」石正麗:現在發現的病毒只是冰山一角
    @CGTN 5月25日發布對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的專訪。石正麗被稱為「蝙蝠女俠」,在新冠疫情來襲之際,曾一度處於「陰謀論」話題的焦點。首次接觸到2019新型冠狀病毒樣本後做了哪些病原鑑定工作?完成病毒基因組的測序是否意味著工作告一段落?10多年研究冠狀病毒的經驗與這次抗疫行動有何聯繫?是否開展了國際合作?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在採訪中一一解答。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
    石正麗在直播中指出,在2003年SARS冠狀病毒傳播時,香港科學家在廣東的市場關閉之前,成功採集了樣本,很快發現了和SARS冠狀病毒同源性達99.7%的病毒中間宿主,而隨後,學界花了8年時間找到了該病毒的源頭宿主是蝙蝠。石正麗表示,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溯源中,因為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採集野生動物樣本的環節已經缺失。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自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2020年1月10日公布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針對該病毒的傳染途徑、發病機制和宿主來源等,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爭相發表研究成果,但各方基於基因模型分析的結果相差甚遠,人們目前能確認的只是這種冠狀病毒來自各種可能的野生動物。「蝙蝠女俠」石正麗首先實驗證明這種病毒極可能來自蝙蝠。
  • 宿主可能是蝙蝠?武漢病毒所研究發現……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的論文,這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發表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顯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序列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也就是說,引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可能仍然是蝙蝠。但目前不明確其間是否還有中間宿主。石正麗團隊在文章中指出,自18年前SARS爆發以來,大量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r-CoV)在它們的天然宿主蝙蝠中被發現。
  • 石正麗:「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我們在湖北省追蹤蝙蝠病毒多年,並未在武漢以及湖北省內的蝙蝠中發現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我認為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跨物種傳播並不發生在武漢或湖北。我想(你的最後一問)是指雲南墨江縣通關鎮的蝙蝠洞。迄今為止,附近居民並未感染新冠病毒,因此,所謂 「零號病人」 在礦區感染然後前往武漢的說法是錯誤的。
  • 鍾南山、石正麗、張永振入選時代周刊2020年具影響力100人
    如今,鍾南山已成為中國遏制疫情蔓延的公眾形象。在訪問武漢後,鍾南山坦率地談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並提出了基於證據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控制疾病。今年1月,由石正麗領導的第一批科學小組成功分離出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這種病毒對科學界來說是新發現的,但作為一名長期研究冠狀病毒的專家,石正麗很清楚它來自於蝙蝠。
  • 石正麗:1月14日已證明新冠病毒利用SARS病毒同源受體
    ACE2感染人,這一發現的時間比官方正式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早了一周。兩周內明確病毒感染機制根據石正麗研究員公開的病毒鑑定時間表,12月31日,其團隊已經利用核酸擴增,對7例病人的樣本鑑定出該病毒為「新型」冠狀病毒,並於1月2日通過高通量測序完成了一株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
  • 石正麗與美國科學家發表研究,監測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和美國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彼得·達什亞克(Peter Daszak)教授團隊5月31日在科學預印版網站BioRxiv發表了關於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最新研究論文,這篇論文已經被《自然通訊》雜誌接受,並將於近期發表。
  • 鍾南山、石正麗、張永振入選2020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如今,鍾南山已成為中國遏制疫情蔓延的公眾形象。在訪問武漢後,鍾南山坦率地談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並提出了基於證據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控制疾病。作為一名值得信賴的醫生,他非常有效地用事實平息公眾的恐懼和焦慮,並促進社區對公共衛生措施的支持。鍾醫生的敬業、誠信、學術和專業成就,以及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成功的控制努力和治療方案,贏得了人們的認可。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奧利瓦爾的研究還發現,蝙蝠病毒感染人的現象已經在中國發生多年,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溢出事件」(spillovers)。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曾陪同奧利瓦爾去到馬來西亞婆羅洲Borneo進行蝙蝠樣本的採集。一片熱帶雨林的邊緣,奧利瓦爾在坐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戶外實驗室裡。在一張摺疊桌上,他放了一隻雌性小蝙蝠。
  • 石正麗答《科學》雜誌18問:「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來源:ZHANG SHUYI)1、問:你發表過許多有關冠狀病毒的論文,甚至警告過這些病毒從動物到人傳播的可能性。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警告沒有得到重視?與現實中大流行的規模相比,你的預期是怎樣的?石正麗:跨物種感染的風險始終是存在的,中國針對這一問題立了項,建立了相關設施和設備,以及組建了專家團隊。
  • 中科院最新研究再次將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指向蝙蝠
    這一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完成,該團隊1月23日在學術平臺bioRxiv預印版上發表文章,闡述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及相關研究結果。更重要的是,石正麗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96%。通過對其保守的7個非結構蛋白進行對比,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另外,新型冠狀病毒進入細胞的受體與SARS病毒一樣,均為ACE2。這不是科學研究第一次將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指向蝙蝠。
  • 《科學》專訪石正麗18條問與答——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你的團隊或者其他團隊是否在任何養殖場或野生動物養殖場檢測出新冠病毒?如果是,這一系列研究發現了什麼?石正麗:在湖北省政府的安排下,我的團隊和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員合作,採集了武漢附近以及湖北省其他地方養殖場動物和家畜的樣本。我們在這些樣本中沒有發現新冠病毒核酸。
  • 石正麗向nature正式提交新冠病毒源頭補充材料
    而經宏基因組測序後,石正麗發現,目前流行的COVID-19複製酶的序列和他們實驗室之前在蝙蝠裡分離到的一個蝙蝠冠狀病毒毒株RaTG13相似度非常高,整體基因組相似度高達96.2%。文中石正麗團隊肯定了COVID-19的來源應該是和實驗室分離株RaTG13屬於同一個類群,只是在不經意間突破了種屬屏障,並最終感染了人。但是,對RaTG13的詳細來源卻沒有在文章中體現。
  • 石正麗接受《科學》採訪,回答新冠來源、宿主等問題
    自然宿主RaTG13在自然界中演變為新冠病毒僅存理論可能2月3日,石正麗團隊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報導了一株與新冠病毒相似性達到96.2%的蝙蝠病毒(命名是RaTG13)。中間宿主尚不能判定穿山甲是自然宿主還是中間宿主石正麗稱,根據他們團隊以及國際同行的研究,其很可能來源於蝙蝠,經過一個或多個中間宿主體內演化,最終出現一株能適應人並在人間傳播的病毒。但是中間宿主是哪個或哪些動物、如何傳播到人的過程尚不清楚。
  • 石正麗接受《科學》採訪,回答新冠來源、宿主等問題
    至於該株病毒與新冠病毒的進化關係,石正麗表示,他們團隊沒有接受過生物信息學專業培訓,沒有計算過RaTG13和SARS-CoV-2之間的進化距離。她認為從自然宿主攜帶的冠狀病毒進化到SARS-CoV-2應該是經過一個或者多個中間宿主的傳播。 她回答時援引了這方面的權威解釋。
  • 【中國青年報】「蝙蝠女俠」團隊找出SARS病毒源頭
    蝙蝠也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由於蝙蝠具有特殊的免疫系統,攜帶病毒卻極少出現病症。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蝙蝠成了上百種病毒的自然宿主。  研究人員開始在蝙蝠的種群當中,對SARS冠狀病毒進行溯源。石正麗和張樹義研究員帶領聯合研究團隊,在廣東、廣西、湖北和天津等地,採集了408隻蝙蝠的肛拭子、咽拭子和血液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