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可能是蝙蝠?武漢病毒所研究發現……

2021-01-16 騰訊網

導讀:引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可能仍然是蝙蝠。但目前不明確其間是否還有中間宿主。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作 者丨陳紅霞、姚煜嵐

編 輯丨李清宇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2月3日,NATURE雜誌在線刊出一篇題為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的論文,這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發表的研究論文。

據了解,該論文此前曾在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以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刊發,後經修回後,如今正式在NATURE雜誌發表。

該論文顯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序列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也就是說,引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可能仍然是蝙蝠。但目前不明確其間是否還有中間宿主。

石正麗團隊在文章中指出,自18年前SARS爆發以來,大量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r-CoV)在它們的天然宿主蝙蝠中被發現。先前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蝙蝠sarsr - cov有可能感染人類。本文報導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鑑定和特徵,該病毒在中國武漢引起了急性呼吸症候群的流行。

該疫情從2019年12月12日開始,截至2020年1月26日,已造成2050例實驗室確診感染和56例死亡病例。在疫情早期,石正麗團隊從5名患者中獲得了全長基因組序列,它們之間幾乎完全相同,共有79.5%的序列識別到SARS-CoV。

此外,還發現2019-nCoV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與蝙蝠冠狀病毒96%相同。對7個保守的非結構蛋白的兩兩序列分析表明,該病毒屬於SARSr-CoV。然後從一名危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2019-nCoV病毒,該病毒可被幾名病人的血清中和。

重要的是,我們已經證實這種新的CoV使用與SARS-CoV相同的細胞進入受體ACE2。該研究成果為後續病毒致病機理、病毒溯源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武漢病毒所官網信息也顯示:

2019年12月30日,在疫情爆發初期,武漢病毒所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樣本收集和標準化入庫工作。

2020年1月2日,該所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稱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於1月5日成功分離到了病毒毒株。

1月9日該毒株資源已按標準完成國家病毒資源庫入庫,並進行了標準化保藏(保藏編號:IVCAS 6.7512),這為當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疫苗開發、生物醫藥篩選等提供重要資源支撐。

1月11日,武漢病毒所作為國家衛健委的指定機構之一,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發布,實現全球共享。

此後,在全球範圍內,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論文已經超過50篇。

1月23日,武漢病毒所牽頭,由該所研究員石正麗任組長,與來自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湖北省中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單位的13位專家共同組成科研攻關專家組,在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研發、疾病發生、發展和傳播規律及臨床診治、抗病毒應急藥物和抗體類藥物等8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

1月26日,由湖北省疾控中心等2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同濟醫院等9家醫療機構、以及武漢病毒所等2家專業機構,啟動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原學檢測。目前,武漢病毒所已開展了部分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樣本檢測,同時,由研究所開發的病毒檢測試劑和方法,已應用於本次病原檢測工作中,為後續診斷試劑盒的開發和推廣使用奠定基礎。

此外,武漢病毒所實現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抗原蛋白的原核和真核表達。通過與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短時間內完成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IgG、IgM血清學診斷試劑盒(酶聯免疫法),可作為除咽拭子病原核酸檢測以外的重要輔助診斷手段。

當前,武漢病毒所還在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篩選、動物模型建立、疫苗研發等工作。目前已篩選出幾種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的藥物, 篩選結果已向國家和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科技攻關組報告,供綜合研判後指導醫療救治。在動物模型方面,已基本完成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建立,將為後續研究提供關鍵支撐。

本期編輯 南瓜

我在看,你呢?

點擊播放 GIF 0.0M

相關焦點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無需經過中間宿主
    專家稱他和同事們採集蝙蝠的研究項目發現,蝙蝠病毒並不需要在另外一種動物體內發生變異才能感染人類。「這些步驟是不必要的。我們所展示的是,這些蝙蝠種群中與SARS相關的病毒有直接進入人類細胞的潛力,而不需要感染另一個宿主導致額外突變。」
  • 天氣熱了,蚊子或成新冠病毒宿主?武漢病毒所回應
    據官網資料顯示,石正麗系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生物安全工作委員會主任、新發病毒學科組組長。石正麗被外界譽為「蝙蝠女俠」,因其在SARS病毒溯源的研究中證實了蝙蝠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2019-nCoV)肺炎患者於2019年12月12日住院以來,為了儘快了解和控制這種病毒,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在研究這種病毒的的宿主、流行病學和生物學特徵,2月3號,兩支中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自然)上背靠背發表的兩篇文章,不約而同地指出,2019-nCoV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 宿主可能是蝙蝠
    研究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預測了武漢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檢測/幹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為了解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已知明確感染人的兩種冠狀病毒(另一種為「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關係,研究者對三種冠狀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比對,發現平均分別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其中,不同冠狀病毒與宿主細胞作用的關鍵spike基因(編碼S-蛋白),有更大的差異性。
  • 柳葉刀談新冠病毒:蝙蝠冬眠,誰是中間宿主?
    不過該病毒的原始宿主與SARS-CoV相同,都是蝙蝠。同時,論文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類細胞所使用的分子「通道」,即人類的受體,可能也與SARS病毒相同,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值得注意的是,論文還披露了4個細節:第一,疫情的首次報告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時武漢的大多數蝙蝠都在冬眠。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奧利瓦爾所在的機構——非營利研究組織生態健康聯盟(Eco Health Alliance)也與中國研究者有長期合作。奧利瓦爾近日揭示了他在收集的數千隻中國蝙蝠樣本中的驚人發現:「我們總共發現了大約400種新的冠狀病毒。這意味著有400個可能導致一場疫情爆發的候選病毒。」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仍未找到
    18日下午,在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介紹了新冠肺炎病原學鑑定和可能的起源。她透露,團隊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也不排除其他野生動物,但中間宿主尚未找到,這也證明,該病毒非常狡猾,從野生動物傳到人類社會悄無聲息,這個過程也是後續在新冠病毒病原學研究中需要重視的部分。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圖源: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該項研究使用系統的比較和分析預測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與宿主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重點是比較新冠病毒(SARS-CoV-2)與SARS病毒、蝙蝠SARS樣CoV和其他冠狀病毒的刺突序列,從而有助於分析病毒的進化及尋找可能的病毒庫。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來源:新華社)中間宿主不是穿山甲病毒是否為從蝙蝠直接傳播到人類,還是通過中間宿主?研究團隊發現了新冠病毒與蝙蝠病毒、穿山甲病毒之間的進化關係。因此作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小,極有可能是在走私過程中感染的冠狀病毒。羅伯遜也不認同穿山甲為中間宿主的說法。這是因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域僅在少數穿山甲病毒中發現。羅伯遜在新聞稿中表示,穿山甲感染並非病毒進入人類的必要條件,因為這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進化出在人類和穿山甲呼吸道中複製的能力。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目前,對於SFTSV的感染機理研究得相對較少,因而制約了疫苗和藥物的研發。為了全面了解SFTSV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該研究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SFTSV感染過程中宿主細胞的動態應答圖譜。通過對生物學過程的聚類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可以顯著激活宿主細胞的內質網應激(ER-stress)和UPR。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宿主是蝙蝠?千萬不要吃野味
    很多野生動物都可能攜帶病原體,成為某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狀病毒的常見宿主。武漢地區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發,與2002年廣東爆發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發生在冬季,初始發生都起源於人與動物市場交易的鮮活動物接觸,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狀病毒導致。
  • 美記者進入武漢病毒所 所長駁斥:我們被當作替罪羊
    【武漢病毒所所長駁斥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很不幸,我們被當作替罪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0日報導,上周五,該媒體的記者獲準進入武漢病毒研究所,並與正在查明新冠病毒起源的高級科學家進行交談。  中間宿主  尚不能判定穿山甲是自然宿主還是中間宿主  石正麗稱,根據他們團隊以及國際同行的研究,其很可能來源於蝙蝠,經過一個或多個中間宿主體內演化,最終出現一株能適應人並在人間傳播的病毒。但是中間宿主是哪個或哪些動物、如何傳播到人的過程尚不清楚。
  • 美記者進入武漢病毒所 所長駁斥:我們被當作替罪羊
    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表示,她和其他人員感到被不公正地針對了,她敦促政治界不要影響對於新冠病毒如何傳播給人類的溯源調查。「不幸的是,我們被當作這種病毒起源的替罪羊。」她說,「任何人在進行與病毒作鬥爭的研究和相關工作時,如果受到無端或惡意的指控,必然會感到非常憤怒或被誤解。」
  • 研究發現新型蝙蝠絲狀病毒並鑑定其特徵
    先前研究結果證實蝙蝠是MARV的自然宿主;而Lloviu病毒(LLOV)和邦巴利病毒(BOMV)的發現表明蝙蝠可能攜帶有更多新型絲狀病毒。日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聯合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團隊對新發現的一株蝙蝠絲狀病毒(命名為:勐臘病毒,MLAV)進行了特徵鑑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學》)。
  • 龜鱉不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致吳建國教授的公開信
    你是武漢大學78級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本科,我是武漢大學79級病毒學系病毒學專業本科,你是學長無疑,武漢話叫拐子。雖然私底下學長一直對學弟關懷照顧有加,但今天在這裡就不贅述這了。你跑到暨南大學去了,我一點不知道,一直以為你還在武漢堅守,這是我的問題,見諒。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據了解,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新冠病毒或可以從蝙蝠直接傳播給人類,不需要中間宿主
    Olival是非營利研究組織生態健康聯盟的成員,他在那裡捕捉蝙蝠並收集它們的體液樣本。然後他和他的合作者將測試樣本中的病毒。蝙蝠以攜帶一些危險的病毒而聞名,尤其是那些有可能通過所謂的"溢出效應"(動物病毒跳到人體內)引發全球疫情的病毒。因此,研究人員正在尋找下一個重大威脅。
  • 專訪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溯源很重要,但可能永遠找不到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病原學鑑定和可能的起源」主旨演講。石正麗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團隊正在溯源新冠病毒的自然源頭,不過新冠病毒藉由哪種中間宿主、如何從自然界傳播到人類,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答案。病毒溯源的過程或許漫長,也或許永遠沒有答案。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
    3月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騰訊「2020科學抗疫」線上公益課堂。她澄清,新型冠狀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確實給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溯源帶來了困難。她還提醒,出現下一次蝙蝠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同樣,用比較基因組來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是穿山甲病毒和蝙蝠病毒的重組。而從這個病毒的序列和武漢病毒的一些差別來看,極有可能是,它們在武漢那個地方發生了變異。,隨時可能來一次引爆,因此必須尋找中間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