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引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可能仍然是蝙蝠。但目前不明確其間是否還有中間宿主。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作 者丨陳紅霞、姚煜嵐
編 輯丨李清宇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2月3日,NATURE雜誌在線刊出一篇題為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的論文,這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發表的研究論文。
據了解,該論文此前曾在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以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刊發,後經修回後,如今正式在NATURE雜誌發表。
該論文顯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序列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也就是說,引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可能仍然是蝙蝠。但目前不明確其間是否還有中間宿主。
石正麗團隊在文章中指出,自18年前SARS爆發以來,大量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r-CoV)在它們的天然宿主蝙蝠中被發現。先前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蝙蝠sarsr - cov有可能感染人類。本文報導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鑑定和特徵,該病毒在中國武漢引起了急性呼吸症候群的流行。
該疫情從2019年12月12日開始,截至2020年1月26日,已造成2050例實驗室確診感染和56例死亡病例。在疫情早期,石正麗團隊從5名患者中獲得了全長基因組序列,它們之間幾乎完全相同,共有79.5%的序列識別到SARS-CoV。
此外,還發現2019-nCoV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與蝙蝠冠狀病毒96%相同。對7個保守的非結構蛋白的兩兩序列分析表明,該病毒屬於SARSr-CoV。然後從一名危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2019-nCoV病毒,該病毒可被幾名病人的血清中和。
重要的是,我們已經證實這種新的CoV使用與SARS-CoV相同的細胞進入受體ACE2。該研究成果為後續病毒致病機理、病毒溯源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武漢病毒所官網信息也顯示:
2019年12月30日,在疫情爆發初期,武漢病毒所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樣本收集和標準化入庫工作。
2020年1月2日,該所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稱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於1月5日成功分離到了病毒毒株。
1月9日該毒株資源已按標準完成國家病毒資源庫入庫,並進行了標準化保藏(保藏編號:IVCAS 6.7512),這為當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疫苗開發、生物醫藥篩選等提供重要資源支撐。
1月11日,武漢病毒所作為國家衛健委的指定機構之一,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發布,實現全球共享。
此後,在全球範圍內,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論文已經超過50篇。
1月23日,武漢病毒所牽頭,由該所研究員石正麗任組長,與來自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湖北省中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單位的13位專家共同組成科研攻關專家組,在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研發、疾病發生、發展和傳播規律及臨床診治、抗病毒應急藥物和抗體類藥物等8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
1月26日,由湖北省疾控中心等2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同濟醫院等9家醫療機構、以及武漢病毒所等2家專業機構,啟動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原學檢測。目前,武漢病毒所已開展了部分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樣本檢測,同時,由研究所開發的病毒檢測試劑和方法,已應用於本次病原檢測工作中,為後續診斷試劑盒的開發和推廣使用奠定基礎。
此外,武漢病毒所實現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抗原蛋白的原核和真核表達。通過與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短時間內完成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IgG、IgM血清學診斷試劑盒(酶聯免疫法),可作為除咽拭子病原核酸檢測以外的重要輔助診斷手段。
當前,武漢病毒所還在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篩選、動物模型建立、疫苗研發等工作。目前已篩選出幾種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的藥物, 篩選結果已向國家和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科技攻關組報告,供綜合研判後指導醫療救治。在動物模型方面,已基本完成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建立,將為後續研究提供關鍵支撐。
本期編輯 南瓜
我在看,你呢?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