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談新冠病毒:蝙蝠冬眠,誰是中間宿主?

2020-11-26 網易科技

(原標題:柳葉刀披露:新冠病毒與人類SARS大不同,4個細節需注意)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賀梨萍

當地時間1月30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最新論文,揭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基因組序列與SARS-CoV的差異很大,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新型的人類感染性乙型冠狀病毒。不過該病毒的原始宿主與SARS-CoV相同,都是蝙蝠。

同時,論文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類細胞所使用的分子「通道」,即人類的受體,可能也與SARS病毒相同,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

值得注意的是,論文還披露了4個細節:

第一,疫情的首次報告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時武漢的大多數蝙蝠都在冬眠。

第二,在華南海鮮市場上未發現有蝙蝠或出售蝙蝠,但是有許多包括哺乳動物在內的非水生動物。

第三,2019-nCoV與它的近親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之間的基因序列相似度不到90%,這意味著這兩種源於蝙蝠的冠狀病毒並不是2019-nCoV的直接祖先。

第四,在SARS和MERS中,蝙蝠都是其自然宿主,另一種動物作為中間宿主,而人類作為最終宿主。

該研究在取自患者的全部10份基因樣本中均發現了2019-nCoV,包括8個完整基因組和2個部分基因組。各樣本的基因序列幾乎完全相同(超過99.98%的基因序列相同),這表明該病毒是最近才侵染人類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高等學校新發傳染病病因流行病學實驗室史衛峰教授表示,「值得關注的是,本研究發現來自不同患者的2019-nCoV病毒基因序列幾乎相同。這一發現說明,分離得到的2019-nCoV起源於同一來源,傳播發生的時間還很短,並被相對迅速地檢測出來。但是,隨著病毒傳播給更多的人,對突變的發生進行不斷的監測是有必要的。」

該論文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和山東醫學科學院、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雪梨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研究人員。

樣本採自9人,1人住海鮮市場附近酒店

論文從9名住院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和培養分離物樣品進行了測序。

研究者表示,對這些2019-nCoV基因組和其他冠狀病毒基因組進行的系統進化分析是為了確定該病毒的進化史,同時幫助推斷其可能的起源。為了探索病毒可能的受體結合特性,研究者進行了同源性建模。

九名感染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的樣本信息

9名患者患有病毒性肺炎,並且常見呼吸道病原體呈陰性,去了至少三家位於武漢的醫院就診。他們中的8人在出現症狀之前去過華南海鮮市場,另一人(WH04)沒有去過市場,但於2019年12月23日至12月27日住在市場附近的酒店。

9人中的5人(WH19001、WH19002、WH19004、WH19008、YS8011)的樣本由中國疾控中心(CDC)收集,CDC對樣本進行測試,均對所有篩查的常見呼吸道病原體呈陰性。

其餘4名患者(WH01、WH02、WH03、WH04)的樣本由華大基因採集,檢測結果顯示對常見呼吸道病原體也均為陰性。

通過分析9名患者的樣本,研究者獲得了2019-nCoV的8個完整的和2個部分的基因組序列。

這些數據已保存在中國國家微生物數據中心(登錄號NMDC10013002,基因組登錄號NMDC60013002-01至NMDC60013002-10),而華大基因的數據已保存在中國國家基因庫(登錄號CNA0007332–35)。

基於這些基因組,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實時PCR分析方法,並再次測試了華大基因的原始臨床樣品(WH01,WH02,WH03和WH04),以確定其閾值循環(Ct)值。其餘樣品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發的另一種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Ct值範圍為22.85至32.41。

這些結果證實了患者體內存在2019-nCoV。

病毒是最近才侵染人類,在遺傳上與SARS-CoV不同

研究者從9名患者獲取的10組2019-nCoV基因組序列高度相似,表現出超過99.98%的序列同源性性。而作為一種典型的RNA病毒,冠狀病毒的平均進化速率約為每個位點每年10^4個核苷酸取代,每個複製周期都會產生突變。

研究者們認為,這表明該病毒最近才出現在人類群體中。

對2019-nCoV完整基因組進行的源序列搜索則顯示,GenBank(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建立的DNA序列資料庫)中最緊密相關的病毒是bat-SL-CoVZC45(同源性87.99%;查詢覆蓋率99%),以及另一種蝙蝠起源的SARS樣乙型冠狀病毒bat-SL-CoVZXC21(登錄號MG772934;同源性87.23%;查詢覆蓋率98%)。這兩種最緊密相關的病毒均採集於2018年中國東部城市舟山。

在五個基因區域(E,M,7,N和14)中,序列同源性大於90%,在E基因中最高(98.7%)。2019-nCoV的S基因與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的序列同源性最低,僅為75%左右。另外,1b中的序列同源性(約86%)低於1a中的序列同源性性(約90%)。

2019-nCoV與SARS-CoV GZ02(SARS冠狀病毒,檢索號AY390556)和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MG772933)和bat-SL-CoVZXC21(MG772934)的序列同一性

大多數編碼蛋白在2019-nCoV和相關的蝙蝠衍生冠狀病毒之間顯示出高度的序列同源性(見上圖)。不過,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是刺突蛋白,僅具有約80%的序列同源性。

與前述最緊密相關的兩者相比,2019-nCoV與SARS-CoV(SARS冠狀病毒,同源性約79%)和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同源性約50%)的距離更遠。

針對2019-nCoV和乙型冠狀病毒屬代表性病毒的全長基因組的系統發育分析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2019-nCoV屬於乙型冠狀病毒Sarbecovirus亞屬,與其最接近的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的分支長度相對較長,並且在遺傳上與SARS-CoV不同。

重要的是,同源性建模顯示,2019-nCoV具有與SARS-CoV相似的受體結合域結構,儘管某些關鍵殘基處存在胺基酸差異。

研究者們提到,2019-nCoV可能能夠與人類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而血清ACE測定主要用於肺部疾病的診斷,對肝臟疾病、甲狀腺疾病等其他系統疾病的診療也有一定價值。

蝙蝠進入冬眠,誰是中間宿主?

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研究者研究的9名患者中有8名有接觸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歷史,表明他們可能與市場上的感染源密切接觸。但是有一名患者從未去過市場,儘管該患者在疾病發作之前住在市場附近的一家。這表明該患者可能由於飛沫傳播染上病毒或被當前未知的來源感染。

目前可獲得的數據表明,2019-nCoV病毒從蝙蝠庫中感染了人類,但尚不清楚是否一種目前未知的動物充當了蝙蝠與人類之間的中間宿主。儘管研究者的系統發育分析也表明,蝙蝠可能是該病毒的原始宿主,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出售的一種動物可能是促使該病毒在人體內出現的中間宿主。

研究者們強調,一些事實表明:另一種動物正在充當蝙蝠與人類之間的中間宿主。

首先,該病毒暴發於2019年12月下旬首次被報導,當時武漢大多數蝙蝠物種正在冬眠。

其次,在華南海鮮市場上沒有出售或發現蝙蝠,而有各種非水生動物(包括哺乳動物)可供購買。

第三,2019-nCoV與其近親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之間的序列同源性小於90%,因此,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不是2019-nCoV的直接祖先。

第四,從此前研究結果來看,在SARS-CoV和MERS-CoV中,蝙蝠都是天然的病毒庫(病毒來源),而另一隻動物(SARS-CoV的果子狸和MERS-CoV的單峰駱駝)則作為中間宿主,人類是末端宿主。

因此,根據目前的數據,研究者認為造成武漢疫情爆發的2019-nCoV病毒似乎也可能最初是由蝙蝠作為宿主的,並且可能已經通過在華南海鮮市場出售的目前未知的某種或多種野生動物傳播給了人類。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此後,2月18日,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再次發表論文證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 新冠病毒直接來源於蝙蝠嗎?這三個問題需要解答
    但這個數據並不讓人信服穿山甲就是「中間宿主」,畢竟當年在SARS中間宿主果子狸體內發現的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基因序列一致性達到99.8%。不過,也有一些支持穿山甲作為中間宿主的證據。雖然有國外研究機構稱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但該機構目前沒有展示過硬的證據和發表新論文,目前蝙蝠冠狀病毒直接感染人的證據主要是石正麗團隊2017年底和2018年初發表的論文,其中一篇論文直接鎖定了SARS病毒源頭宿主是中華菊頭蝠,論文介紹了6名村民血清陽性,並預測蝙蝠體內SARS相關冠狀病毒感染人後,可能會引發類似SARS的疾病。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這項研究成果是攻關團隊分析1000多份樣品之後的結果,鎖定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通過病毒檢測,並對病毒基因組進行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表達99%。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稱:「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但中間宿主可能有多個。以SARS為例,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擴大作用。」
  •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龜鱉不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致吳建國教授的公開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來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科學研究的重點。近日,暨南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吳建國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之一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並得出結論:龜類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新冠疫情蔓延至今,全球感染人數已接近兩百萬。科學家們始終在努力地尋找病毒的起源物種,以便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邁出從其動物宿主躍遷到人類身上這一步的。 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最相似的,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其基因序列相似度達到 96.2%。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仍未找到
    18日下午,在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介紹了新冠肺炎病原學鑑定和可能的起源。她透露,團隊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也不排除其他野生動物,但中間宿主尚未找到,這也證明,該病毒非常狡猾,從野生動物傳到人類社會悄無聲息,這個過程也是後續在新冠病毒病原學研究中需要重視的部分。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來源:新京報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科學》等科研雜誌網站,陸續上線多篇相關論文,對病毒來源、疫情發展、臨床特徵等方面進行解析。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至少兩篇論文提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武漢發生人際傳播。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科學》等科研雜誌網站,陸續上線多篇相關論文,對病毒來源、疫情發展、臨床特徵等方面進行解析。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至少兩篇論文提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武漢發生人際傳播。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被視為早期病例的主要感染來源地,但2019年12月1日發病的一名患者並無該市場暴露史,這為病毒來源打上了問號。
  • 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據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於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之前,相關成果2月份已在國內發布,當時曾引起較大關注。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如何評價鍾南山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 誰是「零號病人」?新冠病毒的解與未解
    測定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提取病毒毒株,科學家在最短時間內破譯了新冠病毒的解鎖密碼。新冠肺炎的「解藥」也逐漸浮現,疫苗進入動物試驗階段。從實驗室到病床前,曙光初現。 但病毒從何而來、誰是第一個被感染的「零號病人」,還有太多未知和爭議,需要時間找到答案。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無需經過中間宿主
    但是科學家已經證明了蝙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而無需所謂的「中間宿主」。 感染的村民無意識 奧利瓦爾說,他和同事們採集蝙蝠的研究項目發現,蝙蝠病毒並不需要在另外一種動物體內發生變異才能感染人類。「這些步驟是不必要的。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蝙蝠?穿山甲?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逾 383 萬,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最新研究駁斥新冠病毒為「人造」產物 蛇不是中間宿主
    :蛇是這種新病毒的中間宿主,以及一種關鍵的冠狀病毒蛋白與HIV-1蛋白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現在,最新發表在ACS《蛋白質組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反駁了這兩種觀點,並指出,有鱗的、類食蟻獸的穿山甲是在蝙蝠和人類之間傳播SARS-CoV-2的缺失環節。了解致使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的SARS-CoV-2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對其控制和治療非常重要。大多數專家認為,蝙蝠是天然的SARS-CoV-2宿主,但要讓這種病毒從蝙蝠傳染給人類,還需要一個中間宿主。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能40至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穿山甲不大可能是中間宿主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新冠病毒從何而來——從蝙蝠到人類的演變之路
    從蝙蝠開始,病毒經過怎樣的傳播和演變最終成為危害人類的新冠病毒,需要我們去好好探尋一番。、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等,它們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這時候就需要中間宿主的「幫助」了,它能夠將蝙蝠和人類連接起來。同在野外生存的動物,如蛇、穿山甲、孔雀、竹鼠、獾等等,可以很輕易地接觸到這一「毒王」——通過接觸蝙蝠的糞便、在山洞中穿行、捕食蝙蝠、食用蝙蝠的屍體等。這些病毒就這樣寄生到野生動物身上,而人類最近幾年又興起了食用野生動物的風潮,這就為病毒的進一步傳播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