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駁斥新冠病毒為「人造」產物 蛇不是中間宿主

2020-11-29 前瞻網

當科學家們爭相了解更多關於SARS-CoV-2冠狀病毒的信息時,最近對該病毒基因組的兩項研究得出了有爭議的結論:蛇是這種新病毒的中間宿主,以及一種關鍵的冠狀病毒蛋白與HIV-1蛋白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

現在,最新發表在ACS《蛋白質組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反駁了這兩種觀點,並指出,有鱗的、類食蟻獸的穿山甲是在蝙蝠和人類之間傳播SARS-CoV-2的缺失環節。

了解致使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的SARS-CoV-2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對其控制和治療非常重要。大多數專家認為,蝙蝠是天然的SARS-CoV-2宿主,但要讓這種病毒從蝙蝠傳染給人類,還需要一個中間宿主。

此前,一項研究分析了SARS-CoV-2病毒的基因組,結果表明蛇是這種病毒的宿主,儘管目前已知的冠狀病毒只會感染哺乳動物和鳥類。與此同時,一項不相關的研究比較了新型冠狀病毒和HIV-1的突刺蛋白序列,發現了意想不到的相似之處。雖然作者在受到科學批評後撤回了這篇預印稿,但由此引發了一些謠言和陰謀論,認為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是在實驗室中設計出來的。

現在,Yang Zhang和同事們希望對SARS-CoV-2 DNA和蛋白質序列進行更仔細和完整的分析,以解決這些問題。 

與以前的研究相比,研究人員使用更大的數據集和更新、更準確的生物信息學方法和資料庫來分析SARS-CoV-2基因組。他們發現,與聲稱SARS-CoV-2和HIV-1之間只共享4個突刺蛋白區域不同,這4個序列片段可以在其他病毒中發現,包括蝙蝠冠狀病毒。

在發現蛇是中間宿主的分析有誤後,研究小組從穿山甲組織中分離出DNA和蛋白質序列,尋找類似於SARS-CoV-2的基因。

而研究人員在患病動物的肺中發現了91%與人類病毒蛋白質相同的蛋白質序列。此外,穿山甲冠狀病毒突刺蛋白的受體結合域僅與SARS-CoV-2存在5個胺基酸差異,而人與蝙蝠病毒蛋白的差異為19個。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證據表明穿山甲是最有可能的新冠狀病毒中間宿主,但也有可能是其他中間宿主。 

這篇論文於3月22日發表在《蛋白質組研究雜誌》上,題目為「2019-nCoV基因組的蛋白質結構和序列再分析,駁斥了蛇作為中間宿主以及其與HIV-1的突刺蛋白插入的獨特相似性」。研究團隊來自密西根大學生物化學系、計算醫學與生物資訊學系,Yang Zhang為通訊作者。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像菊頭蝙蝠可能是2019-nCoV的天然宿主,但是究竟是哪種動物作為中間宿主將蝙蝠冠狀病毒帶到人類宿主中,目前還不清楚。儘管多項研究表明馬來亞穿山甲是另一宿主,但也一些研究提出穿山甲可能是一種天然宿主,而不是中間宿主。

為了進一步研究2019-nCoV傳播的動物宿主,研究人員使用馬來亞穿山甲的宏基因組樣本,組裝了一種高度相關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草圖。組裝的基因組序列的比對結果,特別是在突刺蛋白上的比對結果,表明穿山甲在2019-nCoV的進化及其從蝙蝠向人類傳播中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

1. 2019-nCoV突刺蛋白不包括HIV-1特有的插入片段

在此前的一篇題為「2019-nCoV突刺蛋白中獨特插入片段與HIV-1 gp120和Gag的異常相似性」的論文中,印度理工學院的Pradhan等人提出了一個發現,即2019-nCoV突刺蛋白特有的四個新插入(圖1)。他們進一步得出結論,這四個插入片段是2019-nCoV受體結合位點的一部分,並且這些插入與HIV-1蛋白具有「不可思議的相似性」,但與其他冠狀病毒則沒有「相似性」。

這些說法在社會上引起了相當大的公眾恐慌和爭議,甚至在論文被撤回後陰謀論也依舊滿天飛。為了研究Pradhan等人的結論是否具有科學的精確性,研究人員重新分析了其中所討論的四個突刺蛋白插入的結構位置和序列同源性。

在研究這四個插入片段的病毒同源性時,研究人員通過非冗餘序列資料庫(NR)對其進行BLAST序列搜索,將搜索結果限制為病毒(taxid: 10239),但將其他搜索參數保留為默認值。表1列出了為每個插入片段的前5個序列同系物(包括查詢本身)。

之前的說法認為這四個插入片段是2019-nCoV和HIV-1所獨有的,然而所有四個插入片段都可以在其他病毒中找到。事實上,HIV-1蛋白在四個插入片段中只有一個是最常見的,而四個插入片段中有三個是在蝙蝠冠狀病毒RaTG13中發現的。

此外,部分由於這些插入片段的長度很短, 6到8個胺基酸, BLAST的E值(BLAST所使用的參數評估統計學意義的排列,通常需要< 0.01被認為是重要的)幾乎都是> 4,除了蝙蝠冠狀病毒IS2。這些高E值表明,這些相似性中的大多數可能是巧合。

考慮到四個插入片段中有三個是在蝙蝠冠狀病毒RaTG13中發現的,很容易假設這些「插入」可能是直接遺傳自蝙蝠冠狀病毒。目前,至少有7個已知人類冠狀病毒(2019-nCoV、 SARS-CoV、MERS-CoV、HCoV-229E、 HCoV-OC43、 HCoV-NL63和HCoV-HKU1),其中許多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被認為是從蝙蝠傳播的。

為進一步檢查2019-nCoV和蝙蝠冠狀病毒之間的進化關係,與其他人類冠狀病毒相比,研究人員利用MUSCLE創建了一個多重序列比對(MSA),呈現在圖3中,對於所有七種人類冠狀病毒和兩種蝙蝠冠狀病毒,RaTG13和RsSHC014,它們分別被認為是2019-nCoV和SARS-CoV的祖先。

在2019-nCoV的四個「插入片段」(IS)中,IS1僅具有一個不同於蝙蝠冠狀病毒的殘基,並且七個殘基中的三個與MERS-CoV相同。 IS2和IS3都與蝙蝠冠狀病毒相同。

對於IS4,雖然BLAST的局部序列比對沒有擊中表1中的蝙蝠冠狀病毒,但它與MSA中的蝙蝠冠狀病毒有密切的進化關係。特別是,2019-nCoV的IS4片段「QTQTNSPRRA」中的前6個殘基與RaTG13相同,而蝙蝠冠狀病毒或SARS-CoV中缺失的後4個殘基與MERS-CoV和HCoV-HKU1至少有50%的同源性。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2019-nCoV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之間存在密切的進化關係,Pradhan等人在突刺蛋白中強調的四個插入位點並不是2019-nCoV和HIV-1所獨有的。事實上,在這些非常短的片段上建立的序列比對的相似性在統計學上是不顯著的,這是通過BLAST E值來評估的,而這種相似性在許多其他病毒中也存在,包括蝙蝠冠狀病毒。從結構上看,這些「插入」遠離了與ACE2受體結合的突刺蛋白的結合界面,如圖2所示,這也與Pradhan等人的結論相矛盾。

2. 相對同義密碼子使用度不能識別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

另一項由Wei Ji等人進行的早期研究試圖理解2019-nCoV的感染。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分析了2019-nCoV和八個脊椎動物的RSCU(相對同義密碼子使用度,包括兩種蛇(銀環蛇和眼鏡蛇)、西歐刺蝟、中華菊頭蝠、土撥鼠(旱獺)、馬來西亞穿山甲、雞 (普通家雞),和人類(智人)。在這些脊椎動物中,與2019-nCoV相比,蛇的密碼子使用差異最小,因此Ji等人提出,蛇是2019-nCoV的中間宿主。

然而,由於缺乏先前的人畜共患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外的動物的生物學證據,這一結論在病毒學家中引起了爭議。

此外,最近的研究顯示,初步證據表明,穿山可能是類似2019-nCoV的冠狀病毒的宿主,進一步證明Ji等人的結論無效。雖然關於蛇是中間宿主的結論一直受到科學界的普遍質疑,但是仔細檢查RSCU方法的基礎和可靠性仍然很重要,這將有助於防止這種有偏見的分析誤導科學界和公眾。在最新研究中,我們通過對RSCU分析的大規模複製,仔細研究了生物信息學方法和潛在的生物學假設。

如圖4A所示,蛇並不是RSCU距離2019-nCoV最小的脊椎動物,這說明Ji等人對RSCU分析的實施是不完整的。更重要的是,圖4中的數據顯示,與冠狀病毒傳播無關的動物,如青蛙和蛇,與所有三種冠狀病毒已知宿主的RSCU距離始終較小。

例如,RSCU距離三種不同冠狀病毒最小的脊椎動物是兩種青蛙(Megophrys feae和Liophryne schlaginhaufeni),而另一種青蛙(Xenopus laevis)在所有序列充足的脊椎動物中RSCU距離最小。

如補充表S1所示,RSCU在中間宿主鑑定失敗的部分原因是,已知使用不同中間宿主(Paguma larvata和Camelus dromedarius)的不同冠狀病毒(SARS-CoV和MERS-CoV),在RSCU中幾乎沒有差異(RSCU距離的平方= 0.12)。 

這些數據表明,RSCU分析本身不夠具體,無法區分來自不同脊椎動物宿主的冠狀病毒。在這方面,失敗不僅是由於使用過時的資料庫或原始分析中包含的少數物種,而且實際上是由於錯誤的生物學假設,即冠狀病毒將進化其RSCU,使其與宿主相似。

3.穿山甲可能是2019-nCoV的中間宿主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華南農業大學Xiao等人首次在穿山甲中發現了與2019-nCoV高度相似的冠狀病毒序列。此外,三個獨立的研究小組還報告了從馬來穿山甲的宏基因組學樣本中鑑定出2019-nCoV樣冠狀病毒序列,使穿山甲可能成為2019-nCoV的中間宿主。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種可能性,研究人員嘗試使用馬來西亞穿山甲的宏基因組樣本重新組裝冠狀病毒的基因組草圖。該基因組草圖顯示,2019-nCoV的總覆蓋率為73%,序列一致性為91%。特別是組裝後的基因組中對病毒識別宿主受體至關重要的突刺蛋白,其變異速度非常快,與2019-nCoV具有高序列同源性,僅存在5個殘基位置差異,而2019-nCoV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的殘基位置差異為19個。這些數據為RaTG13、Manis冠狀病毒和2019-nCoV之間可能的進化關係提供了證據。 

雖然目前的證據主要指向穿山甲是最有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其他動物也有可能成為中間宿主,原因有以下兩個。首先,冠狀病毒已知有多個中間宿主。例如,果子狸是最著名的中間宿主,也使用野生貉和鼬獾作為中間宿主。其次,穿山甲屬冠狀病毒與2019-nCoV之間的91%序列同一性足夠高,可以證實兩種病毒之間的進化關係,但不足以將它們視為相同的病毒物種。從這個角度來看,SARS-CoV和MERS-CoV中間宿主的病毒序列分別與其人類版本的99.8和99.9%相同。因此,即使發現了穿山甲屬冠狀病毒,也應該繼續尋找其它潛在的中間宿主。

原文來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3-link-coronavirus-humans-pangolins-snakes.html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roteome.0c00129#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此後,2月18日,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再次發表論文證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 史衛峰團隊《細胞》子刊發表論文:為駁斥「新冠病毒人造」陰謀論...
    外界一直在爭論導致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SARS-CoV-2病毒的來源,儘管研究人員認為蝙蝠最有可能是SARS-CoV-2的自然宿主,但這種病毒的起源仍不清楚。在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最近發現的一種蝙蝠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在基因組某些區域是SARS-CoV-2的近親,它在病毒突刺蛋白的S1和S2亞基的連接處以類似於SARS-CoV-2的方式插入胺基酸。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它不是SARS-CoV-2的直接進化前體,但這種名為RmYN02的新病毒表明,這些看似不尋常的插入事件可以在冠狀病毒進化過程中自然發生。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不是穿山甲?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據華南農業大學網站消息,這項最新研究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據了解,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據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於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之前,相關成果2月份已在國內發布,當時曾引起較大關注。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隨後,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人類與蝙蝠之間的中間動物宿主,其自身可能會攜帶多種冠狀病毒,並首次將 SARS-CoV-2 傳入人群中。 穿甲山被認為是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實際上,從它們身上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 SARS-CoV-2 的差異很大。「如果向前追溯,這表明該病毒與新冠病毒的共同祖先應該存在於很久以前——大概是 1960 年代。」
  • 再破「新冠人造」假說:病毒專有特性無法在實驗室獲得
    隨著科學家研究的不斷深入,新冠病毒的諸多陰謀論當中,絕大多數已經被證偽。不過,圍繞病毒的來源,其最初來源是否為實驗室,還不是人類主動創造的「病毒武器」,目前爭議極大。這篇文章,再次為病毒的「人造」假說進行了有力駁斥。這篇文章指出,新冠病毒不可能通過實驗室操作相關的SARS類冠狀病毒而出現。文章作者認為,新冠病毒「人造」的假說,缺乏可靠的研究依據,而且在科學上根本行不通。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與人類細胞受體結合的能力,比已知的最優結合方式更低。
  • 新研究顯示,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
    全國人大常委會最新公布的決定,提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那麼有一定市場規模和養殖規模的甲魚、鱷魚等還能不能吃? 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目前,新冠病毒已致我國數萬人感染,上千人喪生,並蔓延至全球20多個國家。確認中間宿主對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至關重要。
  • 龜鱉不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致吳建國教授的公開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來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科學研究的重點。近日,暨南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吳建國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之一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並得出結論:龜類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 再破「新冠人造」假說:病毒專有特性無法在實驗室獲得-虎嗅網
    隨著科學家研究的不斷深入,新冠病毒的諸多陰謀論當中,絕大多數已經被證偽。不過,圍繞病毒的來源,其最初來源是否為實驗室,還不是人類主動創造的「病毒武器」,目前爭議極大。這篇文章,再次為病毒的「人造」假說進行了有力駁斥。這篇文章指出,新冠病毒不可能通過實驗室操作相關的SARS類冠狀病毒而出現。文章作者認為,新冠病毒「人造」的假說,缺乏可靠的研究依據,而且在科學上根本行不通。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與人類細胞受體結合的能力,比已知的最優結合方式更低。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該研究成果有怎樣的意義?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 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
    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報導,美國政府正在開展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福克斯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和情報機構日益傾向「新冠病毒」是源自武漢一實驗室的可能,並稱研製目的並非是生化武器,而是為了彰顯中國在應對病毒的能力已不遜色於美國。然而,眾多科學研究者相繼指出了這一判斷的不實和漏洞,並通過最新研究進一步強調了該病毒起源於自然。
  • 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導,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
    3月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騰訊「2020科學抗疫」線上公益課堂。她澄清,新型冠狀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確實給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溯源帶來了困難。她還提醒,出現下一次蝙蝠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仍未找到
    18日下午,在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介紹了新冠肺炎病原學鑑定和可能的起源。她透露,團隊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也不排除其他野生動物,但中間宿主尚未找到,這也證明,該病毒非常狡猾,從野生動物傳到人類社會悄無聲息,這個過程也是後續在新冠病毒病原學研究中需要重視的部分。
  • 柳葉刀談新冠病毒:蝙蝠冬眠,誰是中間宿主?
    第三,2019-nCoV與它的近親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之間的基因序列相似度不到90%,這意味著這兩種源於蝙蝠的冠狀病毒並不是2019-nCoV的直接祖先。第四,在SARS和MERS中,蝙蝠都是其自然宿主,另一種動物作為中間宿主,而人類作為最終宿主。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據悉,這是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
  • 世衛組織確定新冠病毒來源於自然!專家:即使全世界最好的實驗室也...
    世界衛生組織1日表示,確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最新指出,關於在武漢發現的新冠病毒從何而來,WHO不斷聽取無數科學家的意見,他們研究了基因序列,研究了病毒,並且很肯定這個病毒源自於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