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2021-01-09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據了解,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以上結果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對本次疫情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為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鑑於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我們選擇將研究結果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希望有助於疫情的科學防控,並為更多科學家開展進一步工作提供借鑑。」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教授介紹,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之初,為有效應對疫情,增強疫情科技防控能力,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和華南農業大學高度重視。在廣東省各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的支持下,整合學校優勢學科平臺,組織學校優勢科研力量展開疫情防控聯合攻關,並迅速取得重大突破。

穿山甲(學名:Manis pentadactyla)

頭體長42-92釐米,尾長28-35釐米,體重2-7千克;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鱗片棕褐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吻細長。腦顱大,呈圓錐形。

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釐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

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研究推測蝙蝠或為自然宿主

1月22日,國家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表示,目前來看,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

此外,2020年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鍾武研究員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軒研究員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在線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 的論文。

該研究發現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屬於Beta冠狀病毒屬(Betacoronavirus)。Betacoronavirus是蛋白包裹的單鏈正鏈RNA病毒,寄生和感染高等動物(包括人)。在進化樹的位置上,與SARS(導致2002年「非典」)病毒和類SARS(SARS-like)病毒的類群相鄰,但並不屬於SARS和類SARS病毒類群。有意思的是它們進化上共同的外類群是一個寄生於果蝠的HKU9-1冠狀病毒。

所以武漢冠狀病毒和SARS/類SARS冠狀病毒的共同祖先是和HKU9-1類似的病毒。由於武漢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導致2002年「非典」的SARS冠狀病毒一樣,武漢冠狀病毒在從蝙蝠到人的傳染過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間宿主媒介。

此外,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上率先發表未經同行評議的研究結果指出,與此前在雲南中菊頭蝠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相比較,2019-nCoV在整個基因組中與其有96.2%的一致性,與SARS冠狀病毒有79.5%的一致性,兩者相距1100個核苷酸。

這一差異意味著,2019-nCoV從蝙蝠到人之間可能還存在1個或多個中間宿主。

蛇會是中間宿主嗎?

也有研究者指出,病毒宿主可能是蛇。

1月22日,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雜誌上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等單位聯合完成的題為: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within the spike glycoprotein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coronavirus may boost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from snake to human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蛇是造成當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爆發的最可能的野生動物庫。

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包括人、豬、牛、馬、駱駝、貓、狗、齧齒動物、鳥類、蝙蝠、兔子、雪貂、貂、蛇和各種野生生物。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屬於Beta冠狀病毒屬,是可引起人類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畜共患病毒。

武漢市爆發的病毒性肺炎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暴露有關,表明可能存在人畜共患病。

為了確定可能的病毒庫,該研究基於新發現的冠狀病毒2019-nCoV的現有序列,結合不同動物物種之間的相對同義密碼子使用偏好(RSCU)進行了全面的序列分析和比較。

分析結果表明,2019-nCoV似乎是蝙蝠冠狀病毒與起源未知的冠狀病毒之間的重組病毒。重組發生在病毒突觸糖蛋白內,該蛋白識別細胞表面受體。

此外,該研究結果表明,與其他動物相比,基於蛇的RSCU偏差類似,蛇是2019-nCoV最有可能是該病感染爆發的最可能的野生動物庫。

綜上所述,該研究結果表明,2019-nCoV5的突觸糖蛋白內的未知來源的同源重組可能有助於從蛇到人的跨物種傳播。

不過,該結論受到該領域一些專家質疑。有專家表示,首先,需要證明蛇身上有這種病毒。其次,需要證明這種病毒能夠在蛇體內生長繁殖。最後,需要證明從蛇身上提出來的病毒有致病性(比如用猴子做測驗)。」

來源:華南農業大學、南方日報等。

相關焦點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存在擴大作用。「我們公布的目的,是希望公眾遠離野生動物,也希望給其他科學家做提示,挖出更多潛在宿主。」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據華南農業大學網站消息,這項最新研究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
  • 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據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於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之前,相關成果2月份已在國內發布,當時曾引起較大關注。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此後,2月18日,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再次發表論文證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 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導,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 不是穿山甲?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重大發現!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毒株相似度接近99%
    2020年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沈永義、肖立華等,通過詳細研究和徹夜奮戰,在新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究的最新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他們最終鎖定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他們先是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基因組樣品,發現穿山甲基因組中新病毒的陽性率為70%。隨後對病毒進行下一步分離,看到電鏡下的新病毒顆粒結構。最後對病毒的基因組詳細分析,才最終確認分離毒株與人感染病毒的相似度接近99%。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宿主,與穿山甲同類病毒相似度超蝙蝠,達99%
    一般認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產自於蝙蝠身上,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率先發表研究結果,指出蝙蝠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鍾南山院士也表示基本可以肯定這種病毒最先出現在蝙蝠身上,但是有很多專家以及一些學術機構發表的論文認為這種病毒經歷了多種野生動物的接力,在多種野生動物身上演變和傳播,最後才傳到了人身上,這些野生動物包括蛇、鳥類、水貂等。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當地時間 2020 年 5 月 7 日,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包括其肇慶分中心)、廣州動物園、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研究團隊於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為 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馬來亞穿山甲中新冠病毒相關冠狀病毒的分離
  • 萌神穿山甲,被偷獵成瀕危,又被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凌晨,穿山甲被專家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今天之前,我對穿山甲的印象還停留在葫蘆娃裡形象,正是穿山甲鑽壞了鎮妖石,才有了葫蘆七兄弟大戰蛇精、蠍子精的故事。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釐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 病毒某些部位97%同源!但管軼等論文所涉穿山甲來源與武漢華南海鮮...
    在新型冠狀病毒動物宿主的搜索中,蝙蝠和穿山甲不斷被提及。日前由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教授,以及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教授發表在科學網站預印本的交互式資料庫BioRxiv上的一篇文章為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動物宿主提供了最新的證據。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如何評價鍾南山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 最終鎖定「穿山甲」為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99%的人不知道英語表達!
    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相信那些吃過穿山甲的人心裡在發抖,我們不要為吃野味造成的後果再付出重中的代價了。
  • 《自然》雜誌: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多國出現聚集性感染病例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15:32,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1300079例,死亡78320例。《自然》雜誌在線論文: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通過現有基因組的比較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身上的一株冠狀病毒的重組。研究結果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專家:蝙蝠直接感染人可能性極小,穿山甲攜帶病毒跟人關係較近
    文、圖/羊城派記者 張璐瑤 陳亮 梁栩豪今天(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宣布: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 《自然》:新冠病毒或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
    2月份,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但3月份來自中國的2項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穿山甲或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管軼和胡豔玲團隊發表在《自然》的論文發現,穿山甲身上攜帶有新冠病毒相關的冠狀病毒,基因組相似率在85.5%-92.4%。但認定中間宿主要求其病毒基因組相似性達到99%以上,因此,不足以證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 最新研究駁斥新冠病毒為「人造」產物 蛇不是中間宿主
    :蛇是這種新病毒的中間宿主,以及一種關鍵的冠狀病毒蛋白與HIV-1蛋白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他們發現,與聲稱SARS-CoV-2和HIV-1之間只共享4個突刺蛋白區域不同,這4個序列片段可以在其他病毒中發現,包括蝙蝠冠狀病毒。在發現蛇是中間宿主的分析有誤後,研究小組從穿山甲組織中分離出DNA和蛋白質序列,尋找類似於SARS-CoV-2的基因。而研究人員在患病動物的肺中發現了91%與人類病毒蛋白質相同的蛋白質序列。
  • 新研究顯示,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2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關於養殖兩棲爬行動物,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和國家林草局協商,調整完善相關的目錄和配套規定,進一步明確禁食的範圍。在新的目錄出臺之前,對於已經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目錄》或《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我們將通過文件的形式儘快予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