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宿主,與穿山甲同類病毒相似度超蝙蝠,達99%

2020-12-05 科普大世界

一種小小的病毒,在我國造成了這麼大的一場疫情,讓很多人始料未及。截止到2020年2月7日中午12點整,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官方數據看,疫情確診人數已達31,214人,死亡637人。這麼厲害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它的源頭出現在哪裡?

一般認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產自於蝙蝠身上,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率先發表研究結果,指出蝙蝠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鍾南山院士也表示基本可以肯定這種病毒最先出現在蝙蝠身上,但是有很多專家以及一些學術機構發表的論文認為這種病毒經歷了多種野生動物的接力,在多種野生動物身上演變和傳播,最後才傳到了人身上,這些野生動物包括蛇、鳥類、水貂等。

不過在2月7日,《光明日報》《南方日報》等媒體報導,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的沈永義教授和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以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從目前來看,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毒株與正在人群中流行的新冠毒株相似度達99%,這是上述的團隊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後發現的結果,該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該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又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是目前已知從野生動物中提取的新型冠狀病毒和導致新型肺炎疫情的這種病毒最為相似的一種,該研究結果對本次疫情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並且也為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助於從野生動物源頭上阻止疫情擴散的科學防控。

該研究結果也給人們提了個醒,穿山甲或許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到人的傳播者之一,穿山甲也被一些野味愛好者認為是美味食材,而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中也少不了穿山甲的售賣,因此這次新型肺炎疫情也有可能是從穿山甲這種動物身上起源的。

參考資料:

1,《環球時報》2月7日文章《華農: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毒株與新冠毒株相似度達99%》2,《南方日報》2月7日文章《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3,《北京晚報》2月2日文章《鍾南山:研究基本支持病毒來源蝙蝠,疫情或在未來10天至兩周左右出現高峰》4,《光明日報》2月7日文章《最新研究成果: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相關焦點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導,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如何評價鍾南山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蝙蝠?穿山甲?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逾 383 萬,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也可能不是穿山甲?新冠病毒動物來源尚未找到決定性證據
    穿山甲是當前主要的懷疑對象,但一連串的遺傳學分析尚不能找到決定性證據。圖片來源:James O'Brien | quantamagazine.com原作 David Cyranoski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科學家正在抓緊確定新冠病毒的來源。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基因組測序顯示,這些在穿山甲身上新發現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的新冠病毒有大約85.5%至92.4%的相似性,分屬2019-nCoV相關冠狀病毒的兩個子譜系。
  • 美機構建議暫停蝙蝠研究:擔心蝙蝠被人類傳染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美媒稱,美國聯邦政府建議科學家暫停一些涉及北美蝙蝠的野外作業,因為他們擔心研究人員可能將新冠病毒傳染給這種動物,進而危及蝙蝠種群,或者為一種已在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創造一個新宿主。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1日報導,新冠肺炎是由一種動物源病毒(即可在動物和人類之間來回傳播的病毒)引發的。目前尚不清楚它傳染人類的確切路徑。科學家們說,傳播步驟可能包括停留在一種中間物種身上,比如被大量走私的瀕危哺乳動物穿山甲。研究已表明,引發新冠肺炎的這種病毒能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包括狗和貓。最近,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馬來亞虎經檢測感染了新冠病毒。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一般機體中的免疫系統就像警察,積極清除細胞碎片;而對蝙蝠來說細胞碎裂如此平常,免疫系統十分「淡定」 。在這種經年累月的「妥協」下,蝙蝠的免疫系統對許多病毒的核酸片段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引發過度的免疫反應。因此,蝙蝠與病毒的共生能力遠超其他哺乳動物。不過,蝙蝠也會因病毒感染而喪命,例如狂犬病毒。
  • 新冠病毒直接來源於蝙蝠嗎?這三個問題需要解答
    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與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最相似的,也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一個偏僻洞穴中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達96.2%。相關研究還證明,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同源,相似度79.5%。
  • 新冠病毒從何而來——從蝙蝠到人類的演變之路
    從蝙蝠開始,病毒經過怎樣的傳播和演變最終成為危害人類的新冠病毒,需要我們去好好探尋一番。  那麼,蝙蝠攜帶如此之多的病毒,為什麼沒有發病?  眾所周知,蝙蝠是唯一一種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飛行這種能力使它的代謝率非常高,蝙蝠的體溫正常情況下就能到達40度。為了抵抗這種高體溫,蝙蝠進化過程中就丟失了炎性反應中的一些環節,如PYHIN 家族的基因。
  • 科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40至70年前分化自蝙蝠病毒
    作者:馮麗妃新冠病毒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相關研究結果7月2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一直有難度,因為已知冠狀病毒會重組(不同病毒之間交換遺傳物質),而且病毒的小的基因組亞區可能具有不同的祖先起源。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40至70年前分化自蝙蝠病毒
    作者:馮麗妃新冠病毒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相關研究結果7月2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一直有難度,因為已知冠狀病毒會重組(不同病毒之間交換遺傳物質),而且病毒的小的基因組亞區可能具有不同的祖先起源。
  • 追根溯源,新冠病毒最初來自哪裡?
    根據華南農業大學公布的研究結果,穿山甲身上攜帶的一種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其序列一致性高達99%。如此高的相似性,意味著新冠病毒的一種中間宿主可能為穿山甲。如果穿山甲是可能的中間宿主,那麼,它們身上的病毒最初又是怎麼來的呢?對於新冠病毒的溯源,可以參考當年的SARS冠狀病毒。這兩種病毒都是冠狀病毒,基因測序表明,它們之間的序列相似度為79.5%。
  • 《自然》:新冠病毒或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
    2月份,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但3月份來自中國的2項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穿山甲或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管軼和胡豔玲團隊發表在《自然》的論文發現,穿山甲身上攜帶有新冠病毒相關的冠狀病毒,基因組相似率在85.5%-92.4%。但認定中間宿主要求其病毒基因組相似性達到99%以上,因此,不足以證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 日本菊頭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0%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在日本固有的菊頭蝙蝠身上也檢測出了類似新冠的病毒。日本共同社26日報導稱,由於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的細胞,故村上認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但他強調,為了日本不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有必要詳細調查野生動物帶有怎樣的病毒,是否可能傳染給人類」。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醫學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2月18日發表了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管軼、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等人論文,論文提到,在廣東、廣西截獲的從東南亞走私來的穿山甲中,發現了冠狀病毒,並且與新冠病毒(2019-nCoV)的相似度在85.5%到92.4%之間。
  • 研究:日本菊頭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0%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在日本固有的菊頭蝙蝠身上也檢測出了類似新冠的病毒。日本共同社26日報導稱,由於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的細胞,故村上認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但他強調,為了日本不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有必要詳細調查野生動物帶有怎樣的病毒,是否可能傳染給人類」。
  • 重大發現!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毒株相似度接近99%
    2020年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沈永義、肖立華等,通過詳細研究和徹夜奮戰,在新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究的最新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困難重重的實驗過程毫不停息分析1000多份樣品,最終確定了分離毒株的相似度。在科研人員實驗過程中,經歷了枯燥且準確地等待。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他們最終鎖定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