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2020-12-05 鍾銘聊科學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導,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被分離出來的毒株和感染人體的新型冠形病毒的毒株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9%。於是,他們認為穿山甲有可能是潛在的中間宿主。

此前,許多研究團隊也曾陸續發表過新型冠形病毒可能的宿主,比如:蝙蝠直接跨種傳播,或者蛇。但事實上,穿山甲體內毒株的序列相似度要遠超過蝙蝠,蝙蝠體內毒株的序列相似度僅有91%,而穿山甲則高達99%。

而蛇是爬行動物,不是哺乳動物,能感染蛇的病毒並不容易感染人類。相比之下,穿山甲同為哺乳動物,穿山甲體內病毒感染人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之前的幾次大規模的疫情,比如:伊波拉、SARS、MERS中間宿主其實都是哺乳動物。

因此,僅僅從理論上來分析,穿山甲是潛在中間宿主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但是,穿山甲到底是否就是潛在的中間宿主,還需要科研團隊進行進一步的確定。可能你有疑問了,為什麼穿山甲體內的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到人類呢?

這我們就要從病毒和宿主之間的關係說起。

宿主與病毒

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一種生物,它們離開了宿主細胞只後,將不能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像是死了一般;但如果把它放在宿主細胞內,它就會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利用宿主細胞的營養物質和蛋白質,讓自己生存、繁衍。

病毒顆粒非常小,比最小的細菌還要小,平時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它們,但它們卻深深影響著我們。

我們知道,蝙蝠是公認的病毒自然宿主,蝙蝠因為特殊的身體機制,即使蝙蝠攜帶病毒,也不會引起它們生病。

但它們在自然界中會通過食物、糞便、抓咬等方式,把自身所攜帶的病毒傳播到自然界中,此時如果被別的動物接觸到,就可能導致自然界中生物感染該病毒。

但是,感染該病毒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生物體內需要有該病毒對應的受體。我們知道,自然界中有許許多多的病毒,之所以只有少數一部分病毒能感染生物,是因為病毒想要入侵生物細胞,需要與生物體內的受體結合。

我們可以把受體看是守門人,想要通過此門,需要說對暗號。由於生物親緣關係越遠,基因相似度越低,所以每個生物體內有多種多樣的暗號,這造成能說對蝙蝠暗號的病毒,並不一定能說對穿山甲的暗號。因此蝙蝠攜帶的病毒,並不一定能感染穿山甲。

但如果蝙蝠和穿山甲擁有相同的暗號,既擁有相同的受體,這將導致能蝙蝠攜帶的病毒,有可能感染穿山甲。

如果恰巧,人類擁有和穿山甲一樣的受體,這將會導致人類接觸帶病毒的穿山甲後,有可能引起人類感染。

如果人類擁有和穿山甲不一樣的受體,理論上,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

但是病毒是會變異的,由於它們的遺傳物質是RNA,這使得他們變異速度非常快,假如有一個病毒在基因突變後,演化出能夠說出人體受體的暗號,該受體就會讓病毒進入到細胞中,這種也有可能造成人類感染。

此次病毒能通過人體的ACE2受體入侵細胞,由於該受體廣泛存在於人體鼻黏膜、口腔以及眼部位置的細胞,而這些位置又暴露於空氣之中,所以該病毒能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穿山甲之殤

此次病毒和17年前一樣,都是病毒通過野味傳遞給人類,上一次是果子狸,這一次可能是穿山甲(還需要再考證)。

或許17年前發生在果子狸身上的事情,又將會發生在穿山甲身上,然而穿山甲已經經不起這樣的打擊了。

在我國傳統醫學裡,穿山甲被認為有大補的功效,認為它的肉可以治療腎虛,還可以治風溼,它的鱗片有催乳等多種功效。

然而據科學家提純分析,穿山甲的鱗片營養價值和指甲蓋相同,穿山甲肉也沒有至於腎虛以及風溼的功能,從醫學上來看,穿山甲沒有一絲藥用價值。

然而由於民間的刻板印象,已經造成了穿山甲被大規模捕殺,中國穿山甲在過去已經減少了90%以上,而倖存的穿山甲依舊面臨著大規模捕殺、棲息地破碎等危險,目前我國境內的穿山甲早已在1995年商業性滅絕。

儘管如此,我國仍然從其他各國走私穿山甲,這直接導致穿山甲瀕臨滅絕。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中,我們熟悉的大熊貓目前處於易危,而穿山甲屬於極危,這是比大熊貓絕種風險還要高兩個等級。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讓病毒不再從動物傳播給人類,也為了保護這些美麗的小動物們,我們能做的,就是拒絕野味,拒絕濫殺捕殺。

相關焦點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宿主,與穿山甲同類病毒相似度超蝙蝠,達99%
    一般認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產自於蝙蝠身上,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率先發表研究結果,指出蝙蝠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鍾南山院士也表示基本可以肯定這種病毒最先出現在蝙蝠身上,但是有很多專家以及一些學術機構發表的論文認為這種病毒經歷了多種野生動物的接力,在多種野生動物身上演變和傳播,最後才傳到了人身上,這些野生動物包括蛇、鳥類、水貂等。
  • 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毒株相似度接近99%
    2020年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沈永義、肖立華等,通過詳細研究和徹夜奮戰,在新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究的最新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困難重重的實驗過程毫不停息分析1000多份樣品,最終確定了分離毒株的相似度。在科研人員實驗過程中,經歷了枯燥且準確地等待。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他們最終鎖定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據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於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之前,相關成果2月份已在國內發布,當時曾引起較大關注。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此後,2月18日,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再次發表論文證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 不是穿山甲?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這項研究成果是攻關團隊分析1000多份樣品之後的結果,鎖定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通過病毒檢測,並對病毒基因組進行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表達99%。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稱:「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但中間宿主可能有多個。以SARS為例,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擴大作用。」
  • 新冠病毒都有哪些潛在宿主:魚類鳥類最不易感染
    新發地切割三文魚案板發現新冠病毒,提醒我們可能的冷鏈漏洞。已知三文魚不可能是病毒傳播中間宿主,進口三文魚是否是汙染源尚有待科學的調查分析。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北京反應迅速、信息通報及時透明,對於防控前景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們也要藉此機會提醒讀者朋友們: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對與人密切接觸的動物保持警惕。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如何評價鍾南山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萌神穿山甲,被偷獵成瀕危,又被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凌晨,穿山甲被專家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今天之前,我對穿山甲的印象還停留在葫蘆娃裡形象,正是穿山甲鑽壞了鎮妖石,才有了葫蘆七兄弟大戰蛇精、蠍子精的故事。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釐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可能是蝙蝠疫情期間,我們最不該覺得陌生的一串英文無疑是新冠病毒的國際通用名稱 SARS-CoV-2。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相關研究人員就發現,當年的「非典」病毒 SARS-CoV 毒株源自蝙蝠。那麼順著這條思路,作為「非典」病毒的親戚,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會不會也是蝙蝠呢?早在當地時間 2020 年 1 月 23 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就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上發表論文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可能是蝙蝠。
  • 也可能不是穿山甲?新冠病毒動物來源尚未找到決定性證據
    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走私的穿山甲中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它與人群中傳播的新冠病毒的遺傳匹配度達到了99%。不過,這一結果並不是指整個基因組。該研究12 月 20 日發布在了生物醫學預印本伺服器 bioRxiv 上1,作者表示,分析實際上只針對一個特定的位點,即受體結合域(RBD)。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雲南菊頭蝠中存在的RaTG13冠狀病毒的基因組一致性高達96%,說明它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但這之間還有4%的差異,對比人類和大猩猩的基因組差異不足2%,可知4%的差異也是很大的。而疫情早期的患者樣本之間,病毒基因組呈現高度一致,說明病毒是由某個中間宿主傳染給人類的。
  • 《自然》雜誌: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多國出現聚集性感染病例
    《自然》雜誌在線論文: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通過現有基因組的比較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身上的一株冠狀病毒的重組。研究結果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追根溯源,新冠病毒最初來自哪裡?
    根據華南農業大學公布的研究結果,穿山甲身上攜帶的一種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其序列一致性高達99%。如此高的相似性,意味著新冠病毒的一種中間宿主可能為穿山甲。如果穿山甲是可能的中間宿主,那麼,它們身上的病毒最初又是怎麼來的呢?對於新冠病毒的溯源,可以參考當年的SARS冠狀病毒。這兩種病毒都是冠狀病毒,基因測序表明,它們之間的序列相似度為79.5%。
  • 新冠病毒直接來源於蝙蝠嗎?這三個問題需要解答
    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與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最相似的,也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一個偏僻洞穴中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達96.2%。相關研究還證明,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同源,相似度79.5%。
  • 禁食令後,甲魚還能吃嗎?新研究顯示,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
    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目前,新冠病毒已致我國數萬人感染,上千人喪生,並蔓延至全球20多個國家。確認中間宿主對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