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2020-08-27 李雷博士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了一篇題為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的研究論文。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

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

如何評價鍾南山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www.zhihu.com

在這次研究中,從馬來穿山甲中分離出的一種冠狀病毒,該病毒的E,M,N和S基因中與SARS-CoV-2的胺基酸相似性分別是100%,98.6%,97.8%和90.7%

比較有意思的是,基因組序列和胺基酸序列之間的相似度有時候還存在相左的結果。

比如,對於S蛋白,如果是看基因組序列的話,蝙蝠的RaTG13比新冠的WHCV相似度更高(88.5% vs 84.5%),但是如果看胺基酸序列的話,蝙蝠的RaTG13比新冠的WHCV相似度要低(89.8% vs 90.7%)。

而最為關鍵的是,對於新冠病毒最核心的S蛋白受體結構域來說,胺基酸角度上,新冠和穿山甲病毒只有1個不重要的胺基酸差異。

同樣,用比較基因組來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是穿山甲病毒和蝙蝠病毒的重組。

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 gene sequences suggests that there were recombination events among some of the SARSr-CoV analyzed.

在新冠s基因的1-914位置,穿山甲的病毒和蝙蝠病毒相似度高(Bat SARSr-CoV ZXC21 and Bat SARSr-CoV ZC45),而在其他位置,穿山甲的病毒和新冠相似性更高(SARS-CoV-2 and Bat-CoV-RaTG13)

如上圖所示,左側的灰色區域和右邊的橙色區域,明顯可以看出比對率的差異,左右是反過來了。

換個圖,從進化角度也可以看出

而出現這種交叉的情況,很大可能是發生了基因重組,也就是說,新冠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病毒和穿山甲病毒的重組(說明,不一定是現在那個病毒,嚴謹的說,叫做類似病毒,因為我們看到的其實已經是進化後的結果了, recombination of a Pangolin-CoV-like virus with a Bat-CoV-RaTG13-like virus )

當然了,文中還有組織檢測實驗,證實穿山甲病毒可以引發感染症狀。

—————保護穿山甲—————

這次發現攜帶病毒的是馬來穿山甲,是一種哺乳動物,下圖是它的分類

下圖黃色區域是馬來穿山甲的生活地方,他們被走私後進入了中國,最後到了武漢。

為什麼要走私呢?因為中華穿山甲被人們幹的瀕危了,屬於國際保護上的極危動物,幾乎就要野外徹底滅絕了(CR,Critically Endangered表示該物種所面對的威脅及危機等級為極高,是僅次於滅絕及野外滅絕的評級)。

滅絕原因中,藥用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難以解釋,就是,為什麼沿途沒有爆發,到了武漢爆發了呢?

而從這個病毒的序列和武漢病毒的一些差別來看,極有可能是,它們在武漢那個地方發生了變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武漢病毒擴散的時候有個mv1

不管如何,個人覺得,對於穿山甲,是時候整理一下我們的看法了,該不該吃?

———為什麼要尋找中間宿主———

如果我們無法找到中間宿主,那麼這意味著潛在的風險仍然存在,說不定在某個地方還存在感染病毒的中間宿主,隨時可能來一次引爆,因此必須尋找中間宿主。

當然,為什麼判定有中間宿主,主要是因為病毒直接從蝙蝠到人身上,那難度太高了,畢竟相差太遠,病毒感染也為難,且序列存在較大差異。一定有個中間宿主在發揮作用,讓整個病毒在中間宿主上繼續發生進化,直到其更容易感染人類。事實上,中間宿主是蝙蝠感染的常見歷史,SARS,MERS都是蝙蝠通過中間宿主感染了人

所以這次大家也紛紛尋找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而從目前的研究來看,穿山甲是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大,這提示我們要對穿山甲本身加強管理,無論是走私還是藥用等。​

相關焦點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蝙蝠?穿山甲?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逾 383 萬,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 《自然》:新冠病毒或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
    COVID-19的暴發對全球衛生系統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關它從何而來的爭論一直未停過,實驗室洩露、病毒人造的陰謀論,來自太空的荒謬觀點充斥各個社交媒體,但此前的一些研究讓更多的人相信,病毒來源於蝙蝠,而中間宿主是穿山甲。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這一次的新冠病毒,就被認為是蝙蝠冠狀病毒與未知來源的冠狀病毒的重組,也可能由此獲得感染人的能力。遺傳分析顯示,H1N1pdm09流感病毒是由一種流行於北美的豬流感病毒和一種流行於歐亞地區的豬流感病毒重組而來,其中前者貢獻了六個基因片段,後者貢獻了兩個,而且至少有四個基因片段是由來自人類、禽類和豬流感病毒經過多次基因重組後形成的。
  • 新冠病毒源頭指向蝙蝠,刺突蛋白成因複雜,不排除由人工重組合成
    日前,科技日報刊登了來自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根據大量實驗和對比,現在基本證實,穿山甲不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文章介紹,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科學家梅西耶·邦尼及其同事,對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進行了演化歷史的研究,發現蝙蝠病毒RaTG13與新冠病毒極為接近,二者擁有共同祖先。那麼問題的焦點就集中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身上,正是因為該部分的存在才使新冠病毒能夠利用人ACE2受體進入細胞,而此次研究發現,穿山甲病毒不存在此部分,也就是說,穿山甲不可能是中間宿主。
  • 病毒來源浮出水面?與穿山甲無關,與蝙蝠病毒祖先相同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人民對病毒的來源以及發展歷史都表現出了十分的關心。此前,有廣大民眾表示「這一切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最近,這一事件有了新進展,新冠病毒不僅和蝙蝠有著聯繫,而且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在之前的幾十年內就已經在蝙蝠中進行傳播了。這一研究報告,在短時間內又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 新冠病毒譜系或已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
    近日,《自然》子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一篇探討新冠病毒起源的論文,提出新冠病毒可能在約40年至70年前就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SARS-CoV-2)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
  • 新冠病毒跟蝙蝠啥關係?最新研究說——
    來源:新華國際頭條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7月27日,旅客在德國杜塞道夫國際機場等候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新華社/路透 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新冠病毒是何時產生的?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它關係到病毒溯源,關係到疫情防控,也關係到如何反駁人工病毒論。冠狀病毒是一種高度重組的病毒,這就意味著該病毒的基因組有多種來源,這同時也增加了溯源的難度,科學家必須確定已經發生重組的所有區域來追蹤其演化歷史。
  • 科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40至70年前分化自蝙蝠病毒
    蝙蝠病毒RaTG13被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提示新冠疫情暴發可能源於蝙蝠。但研究也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特別是2019年在廣東取樣的一種穿山甲病毒:Pangolin-2019),而且有觀點認為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40至70年前分化自蝙蝠病毒
    蝙蝠病毒RaTG13被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提示新冠疫情暴發可能源於蝙蝠。但研究也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特別是2019年在廣東取樣的一種穿山甲病毒:Pangolin-2019),而且有觀點認為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
  • 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
  • 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基於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研究人員採用了3種方法來鑑定未經歷重組的以及可用於重構病毒演化歷史的新冠病毒區域。
  • 新冠病毒跟蝙蝠啥關係?最新研究說
    7月27日,旅客在德國杜塞道夫國際機場等候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新華社/路透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
  • 研究人員: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
  • 也可能不是穿山甲?新冠病毒動物來源尚未找到決定性證據
    穿山甲是當前主要的懷疑對象,但一連串的遺傳學分析尚不能找到決定性證據。圖片來源:James O'Brien | quantamagazine.com原作 David Cyranoski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科學家正在抓緊確定新冠病毒的來源。
  • 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譜系或在蝙蝠中已傳播幾十年
    來源:科技日報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最新病毒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其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研究稱新冠病毒所屬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7月28日報導,病毒傳播的方式會在其基因組上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隨後可運用譜系動力學(phylodynamics)方法進行追蹤。藉助譜系動力學方法,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得以重建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模型,並發現它所屬的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
  • 新冠病毒從何而來——從蝙蝠到人類的演變之路
    從蝙蝠開始,病毒經過怎樣的傳播和演變最終成為危害人類的新冠病毒,需要我們去好好探尋一番。這時候就需要中間宿主的「幫助」了,它能夠將蝙蝠和人類連接起來。同在野外生存的動物,如蛇、穿山甲、孔雀、竹鼠、獾等等,可以很輕易地接觸到這一「毒王」——通過接觸蝙蝠的糞便、在山洞中穿行、捕食蝙蝠、食用蝙蝠的屍體等。這些病毒就這樣寄生到野生動物身上,而人類最近幾年又興起了食用野生動物的風潮,這就為病毒的進一步傳播提供了可能性。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宿主,與穿山甲同類病毒相似度超蝙蝠,達99%
    一般認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產自於蝙蝠身上,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率先發表研究結果,指出蝙蝠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鍾南山院士也表示基本可以肯定這種病毒最先出現在蝙蝠身上,但是有很多專家以及一些學術機構發表的論文認為這種病毒經歷了多種野生動物的接力,在多種野生動物身上演變和傳播,最後才傳到了人身上,這些野生動物包括蛇、鳥類、水貂等。
  • 追根溯源,新冠病毒最初來自哪裡?
    通過分析可知,SARS病毒是由果子狸傳染給人類。不過,果子狸並不是源頭,而是一個中間宿主。經過多年的追蹤,我國病毒學家石正麗最終發現,SARS病毒的基因序列都能在一個偏遠蝙蝠洞中找到,生活在那裡的中華菊頭蝠很有可能是SARS病毒的最初來源。蝙蝠先把一株冠狀病毒傳染給果子狸,然後病毒在果子狸身上發生了遺傳變異,使得它們變得能夠感染人類,最終成為了SARS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