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2020-08-03 DeepTech深科技

新冠病毒是何時產生的?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它關係到病毒溯源,關係到疫情防控,也關係到如何反駁人工病毒論。

冠狀病毒是一種高度重組的病毒,這就意味著該病毒的基因組有多種來源,這同時也增加了溯源的難度,科學家必須確定已經發生重組的所有區域來追蹤其演化歷史。

一項由中國、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並且還可能存在其它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他們還分析出新冠病毒出現的 3 個可能時間:1948 年、1969 年和 1982 年。

也就是說,新冠病毒可能在 40-70 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論文第三作者、西交利物浦大學生物科學系姜小煒博士告訴 DeepTech,「我們的分析表明新冠病毒種系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在自然界中已經自然進化了數十年。顯然,這進一步說明此病毒不是人為製造的。」

7 月 28 日,該研究發表在《自然 - 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圖 | Nature 網站的論文截圖

3 個可能的節點

與其它病毒不同,冠狀病毒是高度重組的,這就意味著病毒基因組的不同部分會有著不同的進化歷史,病毒的遺傳重組通常會給病毒的進化和溯源分析帶來一系列挑戰。

此前,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等人發現,蝙蝠病毒 RaTG13 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有 96.2% 的基因組序列相似,有 1100 個核苷酸的差異。冠狀病毒大約有 3 萬個核苷酸,比大多數動物 RNA 病毒的基因組更大。

自然進化需要很長時間來積累足夠數量的突變。研究人員使用有關新冠病毒亞屬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他們採用了 3 種方法來發現,RaTG13 和新冠病毒擁有共同的單一祖先譜系,估計新冠病毒分別在 1948 年、1969 年和 1982 年從相關的蝙蝠病毒亞屬中分化出來。

香港大學病毒學教授金冬雁告訴 DeepTech,這項研究相當於病毒學的考古,3 個時間節點並非精確時間,而是一個概率的推演。該研究是新冠溯源的一個進步,讓原來業內的一些推論再進一步。

上述研究認為,如此長的分化時間表明,可能存在未取樣、具有潛在傳染力的蝙蝠病毒譜系。作者提示說,蝙蝠病毒譜系中病毒重組的現有多樣性和動態過程,證明了要事先鑑定出有可能引發重大人類疫情暴發的病毒困難重重,那麼人類疾病實時監測系統才是剛需,只有建立該系統才能快速地鑑定病原體並對其進行分類。

通訊作者之一、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教授戴維 · 羅伯遜(David L. Robertson)說,這次大流行不會是最後一次冠狀病毒大流行,人類需要追蹤那些容易感染人類的病毒,建立實時追蹤系統。也就是說,病毒進化可能造就各種潛在的可以引發大疫情的威脅,但具體哪一種威脅成為災難,只有通過實時的監控才能發現,而不是事先預警。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圖 | 洞穴中睡覺的蝙蝠。(來源:新華社)

中間宿主不是穿山甲

病毒是否為從蝙蝠直接傳播到人類,還是通過中間宿主?研究團隊發現了新冠病毒與蝙蝠病毒、穿山甲病毒之間的進化關係。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也是研究人員的重點關注,這個受體結合域可使病毒利用人細胞 ACE2 受體進入細胞。儘管新冠病毒在整體基因序列上與 蝙蝠病毒 RaTG13 高度同源,但其表面的刺突蛋白和受體結合域與穿山甲冠狀病毒更加接近,於是就有觀點認為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

刺突蛋白及其受體結合域是產生新冠病毒、RaTG13 和穿山甲病毒的先祖特徵,穿山甲可能在新冠病毒傳人過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畢竟穿山甲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在進化關係上,在所有已知病毒中最接近新冠病毒。

但去除重組影響建立的進化樹表明,穿山甲不太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理由在於,穿山甲身上取樣的冠狀病毒毒株更靠近新冠病毒或蝙蝠身上提取的冠狀病毒 RaTG13 種系的祖先。

姜小煒表示,由於感染冠狀病毒的穿山甲在臨床上大多患有重症呼吸疾病,也會死亡。因此作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小,極有可能是在走私過程中感染的冠狀病毒。

羅伯遜也不認同穿山甲為中間宿主的說法。這是因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域僅在少數穿山甲病毒中發現。羅伯遜在新聞稿中表示,穿山甲感染並非病毒進入人類的必要條件,因為這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進化出在人類和穿山甲呼吸道中複製的能力。

金冬雁分析,業內認可的中間宿主不外乎 3 種可能,其一是穿山甲,但需要在穿山甲病毒中找到更像新冠的病毒才行;其二是在蝙蝠病毒中可能存在更接近新冠病毒的病毒;其三是蝙蝠和穿山甲之外的第三種動物。

金冬雁說,要想最終確認中間宿主,更重要的手段是擴大野生動物病毒的取樣分析,才能進一步縮小研究範圍。他認為,雖然尋找 「零號病人」 仍然有價值,但鑑於國內病歷和相關材料分析存在難度,並且可能存在有人怕擔責而逃避進一步追查。

姜小煒持不同看法。他說,表面看來取樣越多找到中間宿主的概率也就越高,但取樣夠不夠不是找到中間宿主的唯一要素,因為新冠病毒還存在直接從蝙蝠到人類的跨物種傳染的可能。「我們研究最重要的結論之一為,新冠病毒在人類中的暴發不一定需要中間宿主,也可能直接來自蝙蝠。」

再駁陰謀論

此前有多種猜測稱,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人工合成,甚至來自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這項研究的結論是,新冠病毒可能在 40 至 70 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讓上述陰謀論再度破產。

綜合多方面證據,科學家得到的結論依然是新冠病毒符合自然起源,這些證據大都來自基因組數據比較。迄今科學家尚未看到以某種方式嵌入或缺失的基因材料,而這些基因重組的突變差異,正是自然演化的過程。

至於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所的說法,該所研究員石正麗在最近接受《科學》專訪時表示,「我們於 2019 年 12 月 30 日首次收到新冠病毒的臨床樣本,當時稱為病因不明的肺炎樣本。隨後,我們與國內其他機構進行了快速的、平行的研究,迅速鑑定出病原體。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已於 1 月 12 日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並發表。在此之前,我們從未接觸或研究過這種病毒,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石正麗說,「美國總統川普聲稱新冠病毒是從我們研究所洩露的,這完全違背事實。它危害和影響了我們的學術工作和個人生活。他欠我們一個道歉。」

事實上,對於與新冠病毒基因組最為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 RaTG13,石正麗團隊也只掌握了該病毒的基因組序列,並沒有分離出該病毒。金冬雁也為石正麗鳴不平。他說,即使這個病毒分離出來,科學家也無法拿它製造出新冠病毒。

金冬雁說,科學家是無法預設新冠病毒這些特性而來製造病毒的,而漫無目的去製造病毒則是毫無意義的。

還有就是,石正麗本人並非生物信息學專家。她說:「我不是生物信息學專家,所以我沒有估計出 RaTG13 和新冠病毒在進化上的關係。」

相關焦點

  • 《自然-微生物學》雜誌最新溯源: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陰謀論」站不住腳了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社,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研究稱新冠病毒所屬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7月28日報導,病毒傳播的方式會在其基因組上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隨後可運用譜系動力學(phylodynamics)方法進行追蹤。藉助譜系動力學方法,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得以重建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模型,並發現它所屬的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基於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研究人員採用了3種方法來鑑定未經歷重組的以及可用於重構病毒演化歷史的新冠病毒區域。
  • 新冠病毒可能1948年已存在!專家擔憂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美專家在蝙蝠身上,注射新冠病毒,發現該物種對病毒免疫效果,並且發現最接近新冠病原體,由此斷定該病毒已經在蝙蝠群體中存在近70年。令人意外的是,通過不斷研究新冠病毒,科學家們在該病毒基因組內,發現了三組保持原樣,沒有在傳播過程中變異。這很可能有助於全球各國科學家找尋突破口,攻克新冠肺炎。
  • 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譜系或在蝙蝠中已傳播幾十年
    來源:科技日報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最新病毒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其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趙曉展閱讀提示近期全球多個研究發現,早在武漢暴發新冠疫情之前,病毒已在多國出現。這也說明,疫情的暴發地不一定是病毒的發源地,也不一定是最早的人感染發生地。對此,在11月30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世衛組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科學問題,病毒在何時、何地打破物種界限等問題目前尚未破解。世衛組織密切關注各類科學線索,以科學態度推動病毒溯源和國際合作。一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出現。
  • 研究人員: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
  • 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
  • 新冠病毒跟蝙蝠啥關係?最新研究說——
    來源:新華國際頭條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7月27日,旅客在德國杜塞道夫國際機場等候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新華社/路透 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
  • 新冠病毒跟蝙蝠啥關係?最新研究說
    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7月27日,旅客在德國杜塞道夫國際機場等候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新華社/路透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譜系或已在蝙蝠中悄然傳播數十年
    28日,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導致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由40至70年前與之最接近的蝙蝠病毒演化而來。研究人員發現,名為RaTG13的蝙蝠病毒基因序列和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基因組序列同一性約為96%」。兩者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幾十年前出現了不同的進化路徑,研究人員估計SARS-CoV-2分別在1948年、1969年和1982年從蝙蝠病毒sarbecovirus中分化出來。
  • 新冠病毒已在蝙蝠中傳了70年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早在1948年就在蝙蝠身上首次進化出來。這意味著,新冠病毒譜系已在蝙蝠中傳播約7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和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小組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此後,2月18日,香港大學管軼團隊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再次發表論文證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 英媒:科學家稱新冠病毒譜系已在蝙蝠中傳播長達幾十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造成目前全球超過65萬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是在1948年從蝙蝠身上進化而來的。這一發現是學者們在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原始起源的一個項目中發現的。新冠病毒會導致感染者身患新冠肺炎。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
    3月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騰訊「2020科學抗疫」線上公益課堂。她澄清,新型冠狀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確實給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溯源帶來了困難。她還提醒,出現下一次蝙蝠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新冠病毒已存在70年!專家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南方+7月29日訊】據英國媒體7月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導致目前全球65萬多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於1948年在蝙蝠身上進化而來。此前的研究已經確認,菊頭蝠(horseshoe bats)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也是新冠病毒(SARS-CoV-2)的可能來源。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將引起新冠病毒的病原體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最接近的病原體進行了比較。
  • 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譜系或在蝙蝠中已傳播幾十年
    一項最新病毒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其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這一報告28日發表於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報告表示,想要提前鑑定出有可能引發重大疫情的病毒非常困難,因此需要建有人類疾病實時監測系統。
  • 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舉行新聞發布會
    2021年2月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共同開展新冠病毒全球溯源中國部分的工作情況。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漢市突然暴發,中國迅速採取行動,主動通報疫情信息,採取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目前,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
  • 水落石出,病毒溯源找到了?最新研究列出鐵證,新冠並非源於中國
    但令川普沒有料到的是,就在日前,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極有可能最早出現在印度。近日,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預印本平臺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次大陸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能40至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穿山甲不大可能是中間宿主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