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麗:1月14日已證明新冠病毒利用SARS病毒同源受體

2020-12-04 第一財經

在3月9日的一堂「2020科學抗疫」的騰訊課堂公開課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學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石正麗研究員首次公開了其團隊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鑑定時間表,顯示1月14日該團隊就已經證明了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利用SARS病毒的同源受體ACE2感染人,這一發現的時間比官方正式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早了一周。

兩周內明確病毒感染機制

根據石正麗研究員公開的病毒鑑定時間表,12月31日,其團隊已經利用核酸擴增,對7例病人的樣本鑑定出該病毒為「新型」冠狀病毒,並於1月2日通過高通量測序完成了一株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1月3日,通過血清學檢測,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並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核酸檢測方法,1月5日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1月11日,確認了7例患者中的5例患者有新型冠狀病毒的中和抗體;1月14日證明了新型冠狀病毒利用SARS病毒同源受體ACE2感染人。

石正麗研究員公開比較了人感染的新冠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穿山甲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徵,她特別強調了這三種冠狀病毒的S蛋白的吸附和糅合的部分有一個叫做PRRA的位點。「這個位點如果把它切開,那麼病毒的感染性就會很小,而人類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位點。」

石正麗研究員還表示,這個位點起初並沒有在蝙蝠冠狀病毒中被找到,因此引起一些人的猜測,認為這個位點是不是人為插入的。「但是現在已經有科學文章表明,這個位點在自然界是存在的。」石正麗研究員表示。

她引用了泰山醫學院史衛峰教授3月2日在科學預印版網站bioRxv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文章顯示在某種雲南蝙蝠的一株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裡,也發現了這個PRRA位點。「這就說明了這個位點不是人為插入的,這是在蝙蝠這個種群裡就有的。」石正麗研究員說道。

溯源要從「接觸動物的人」開始

石正麗研究員還提示了蝙蝠跨種傳播直接感染人群的風險,認為有長期接觸野生動物自然宿主的暴露人群也可能成為病毒的傳播者,即中間宿主。

石正麗研究員說道,其團隊已經在與蝙蝠密切接觸的人群中,檢測到SARS樣冠狀病毒的抗體,顯示人類有被感染的痕跡。「但這些人卻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這說明蝙蝠感染人的機會是有的,但概率較低,而且人體免疫系統能夠清除病毒。」她表示。

石正麗研究員表示:「我們一直認為蝙蝠攜帶冠狀病毒傳播到人類會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但是沒有想到這次那麼快就暴發了,而且是暴發在我所生活居住的這個地方。」

在石正麗團隊從蝙蝠體內提取出的12種冠狀病毒中,SARS樣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最強。她提醒道,SARS樣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將是大概率事件,下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仍有可能出現,應提前取做好預防。

日前,有網絡消息稱石正麗3月3日現身華南海鮮市場,並帶走兩箱樣本。根據網絡媒體《民聲天下》報導,石正麗在採訪中直言不諱:「我是第二次來華南海鮮市場,來取樣。」她還表示,自己無法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到底從哪裡來」的問題。「這個我們肯定搞不到,要靠衛生部門和疾控系統,他們採集的樣本要比我們多得多。」網絡援引石正麗稱。

2月29日公布的一份《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稱,中國已經在此次疫情動物溯源的三個重要領域開展工作:對武漢2019年12月發病病例開展早期調查;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及其他市場進行環境採樣;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售賣的野生動物的來源和種類以及市場關閉後這些動物的去向開展詳細調查。

在3月9日的騰訊公開課上,針對華南海鮮市場在12月底的關閉使得溯源變得極其困難的問題,石正麗說道:「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SARS當年的溯源時,科學家第一時間找到了中間宿主,也就是在關閉市場之前,把廣東市場上動物的樣本都採集了,很快發現了跟SARS病毒同源度高達99.7%的病毒。但這次沒有及時地採到市場上野生動物的樣本,這個環節已經缺失了。」

在野生動物樣本採集環節丟失的情況下,石正麗提出兩個建議:首先是通過病人來追蹤——接觸野生動物的人在關閉市場之後,他們交易的動物到哪裡去了;我們還要了解野生動物交易的人,他們的野生動物最初是哪裡來的;另外一個環節是我們要到自然宿主出沒的地方,比如我們在雲南發現了跟這個病毒最近的病毒宿主,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雲南和雲南周邊的國家,從蝙蝠和馴養的野生動物裡去尋找蛛絲馬跡。」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
    3月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騰訊「2020科學抗疫」線上公益課堂。她澄清,新型冠狀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確實給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溯源帶來了困難。她還提醒,出現下一次蝙蝠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新冠病毒溯源背後,尋找自然界的病毒值得長久堅持
    9月18日,石正麗瘦小的身軀站在寬闊的講壇上,再次接受來自全球目光的洗禮。今年年初,這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曾一度處於輿論漩渦裡,而今在中關村論壇的聚光燈下,她再次講述起病毒溯源背後的故事,和這份工作背後的意義。與新冠病毒的第一次相遇石正麗回憶起她與新冠病毒的第一次正式「碰面」是在2019年12月30日晚上。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仍未找到
    18日下午,在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介紹了新冠肺炎病原學鑑定和可能的起源。她透露,團隊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也不排除其他野生動物,但中間宿主尚未找到,這也證明,該病毒非常狡猾,從野生動物傳到人類社會悄無聲息,這個過程也是後續在新冠病毒病原學研究中需要重視的部分。
  • 病毒源頭更新!石正麗《自然》發表新冠病毒源頭最新信息
    2020年11月17日,石正麗團隊正式向《Nature》提交了RaTG13的詳細來源新冠病毒可能的來源研究報告,初步揭示了蝙蝠作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來源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作為其進入細胞的受體(相關研究請參考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
  • 石正麗:疫情不是源自實驗室病毒洩露
    1月31日,一篇新論文在生物預印本網站 bioRxiv 上線,作者是兩名印度學者,是印度德裡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論文標題是「2019新冠狀病毒棘突蛋白中含有獨特的插入序列,並與(愛滋病毒的)HIV-1 gp120和Gag蛋白有奇特的相似性」。在文中,作者比對了新冠病毒和SARS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序列。
  • 新冠病毒是人造病毒的洩漏?新謠言錯在哪裡?
    撰文 | 李晶編輯 | 陳曉雪在經歷了「新冠病毒是插入了HIV基因的人造病毒」謠言風波之後,「新冠病毒是國內科學家製造並洩漏出來的特別是武漢病毒所的石正麗團隊被推到風口浪尖。這波謠言來源於2015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 [1]。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改造了SARS病毒,將其引起人感染的關鍵蛋白替換成了蝙蝠攜帶的另一種冠狀病毒的同源蛋白,並發現雖然SARS病毒毒力有所減弱,但依然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
  • 令英國「大驚失色」的新冠病毒變異,是怎麼回事?
    已有研究表明,這使得新冠病毒更容易與人的受體ACE2結合,從而使其具備加快新冠病毒傳播的潛力。12月20日,英國單日新冠確診人數達到35928人,已超過第二次封城前的峰值,並達到疫情以來最高點。圖為英國政府統計的單日新冠新增確診人數(左)與死亡人數(右)。
  • 新冠病毒感染性為何這麼強?除了ACE2,另一種蛋白受體也可能是...
    近日,由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個讓新冠病毒能夠在人類細胞中具有高度傳染性並且迅速傳播的「秘密開關」。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會利用ACE2受體感染人類細胞。
  • 石正麗向nature正式提交新冠病毒源頭補充材料
    2020年11月17日,石正麗團隊正式向NATURE提交了RaTG13的詳細來源。新冠病毒可能的來源研究報告,初步揭示了但與受體結合的S基因部分與其他常見SARS-like冠狀病毒的差別非常的大。在2012年7月1日至10月1日之間,石正麗團隊從4例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其中一位已故)中收集了13份血清樣本。
  • 解析Science新冠病毒論文:S蛋白電鏡圖首次公布
    來源:環球科學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冷凍電鏡圖像今日發表在《科學》上的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NIH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冷凍電鏡展示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分子結構。該研究已於2月16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並快速通過同行審議發表於《科學》期刊。
  • 武漢病毒所專家石正麗:新冠病毒只是冰山一角,不研究還會有下一次!
    5月26日中國國際電視臺發布對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的專訪。石正麗被稱為「蝙蝠女俠」,在新冠疫情來襲之際,曾一度處於話題的焦點。2020年2月2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在自己個人微信朋友圈發文:「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是大自然給人類不文明生活習慣的懲罰,我石正麗用我的生命擔保,與實驗室沒有關係。
  • 如何說服爸媽,新冠病毒不是美國製造的
    內蒙古電視臺《新聞聯播》在昨天(8日)報導,快手某主播涉嫌「發布虛假違法信息」,稱新冠病毒為人工製造的「基因武器」,被採取了強制措施,拘留10日,罰款500元。 「科盲」不是「法盲」的藉口,更不能成為辯護理由。但對新冠病毒為人工製造的擔憂,儘管缺乏基本的依據,但仍在流傳。 石正麗被推到了中心。
  • 石正麗團隊2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
  • 石正麗團隊兩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近日有媒體稱,國外新近研究發現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直接感染人,意味此次疫情源頭可能直接來自蝙蝠。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自2011年以來,石正麗團隊一直在對這些洞穴中存在冠狀病毒的蝙蝠進行縱向分子監視,並發現大量蝙蝠居住,包括被證明是SARS相關病毒主要宿主的菊頭蝠(石正麗團隊日前發現的與新冠病毒最接近的病毒樣本,也採自菊頭蝠)。這個地區沒有經歷過2002-2003年SARS的暴發,他們在採樣過程中也沒有受試者表現出任何明顯的呼吸道疾病。
  • 新冠病毒直接來源於蝙蝠嗎?這三個問題需要解答
    記者發現,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發表的多篇論文,已經發現蝙蝠體內SARS相關冠狀病毒感染人類的證據。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與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最相似的,也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一個偏僻洞穴中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達96.2%。相關研究還證明,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同源,相似度79.5%。
  • 新冠病毒和SARS到底是啥關係?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1月23日,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早期,團隊從5名患者中獲得了全長基因組序列,它們之間幾乎完全相同,共有79.5%的序列識別到SARS-CoV。團隊對7個保守的非結構蛋白的兩兩序列分析表明,該病毒屬於SARSr-CoV。
  • 新冠病毒為何更易傳染?冷凍電鏡圖解病毒進入細胞的「鑰匙」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更強?科學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凍電鏡技術,終於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新冠病毒的關鍵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的受體蛋白的親和力,要遠高於SARS-CoV。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必須找到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而每個受體好比是一把「鎖」,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而後進入細胞內部。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7 月 28 日,該研究發表在《自然 - 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也是研究人員的重點關注,這個受體結合域可使病毒利用人細胞 ACE2 受體進入細胞。儘管新冠病毒在整體基因序列上與 蝙蝠病毒 RaTG13 高度同源,但其表面的刺突蛋白和受體結合域與穿山甲冠狀病毒更加接近,於是就有觀點認為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
  • 病毒來自研究所?久未露面的石正麗再次發聲:絕非人造!
    她此次表態是在3月9日晚8時,一場「2020科學抗疫」的 系列科普公益直播活動第二期開播中。活動主辦方是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等人發起的「智識學研社」與騰訊,而嘉賓正是石正麗。媒體說:這是她自疫情發生以來,首次面向觀眾對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情況進行科普講解。
  • 新冠病毒受體親和性為SARS10-20倍:首次電鏡解析S蛋白結構
    對比新冠與非典的 S 蛋白,研究人員驚訝的發現,新冠病毒和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2(ACE2)的結合力是 SARS 病毒的 10-20 倍。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對於新冠病毒(2019-nCoV)突刺蛋白冷凍電鏡結構進行詳細觀察揭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