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蝙蝠驗出新型病毒 醫生提醒:少碰野生蝙蝠

2020-11-26 華夏經緯

華夏經緯網1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疾管署」9日宣布在島內蝙蝠身上,驗出新型「麗沙病毒」,感染症專家黃立民表示,蝙蝠是群聚的動物,如果在一隻身上發現,代表同一個蝙蝠窩都已被感染,呼籲民眾少接觸野生蝙蝠。

據報導,感染症專家、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9日表示,蝙蝠長期住在深山,不受外界幹擾,罕見病毒也可以代代相傳,幾乎是所有未知病毒的宿主,加上蝙蝠和人類同是哺乳類,確實可能傳染給人類,像是14年前肆虐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就是從蝙蝠傳染給人類。

黃立民說,蝙蝠是群聚的動物,如果在一隻身上發現新型麗沙病毒,代表同一個蝙蝠窩都已被感染。

每逢假日常有民眾特地前往看蝙蝠,甚至還有業者推出蝙蝠大餐吸客,黃立民無奈表示,接觸蝙蝠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就算沒碰到蝙蝠,洞穴裡也有各種病毒飄散在空氣中,不知不覺衣服、身體都會接觸到。

吃蝙蝠料理會不會感染病毒?黃立民說,只要有煮熟就沒有問題,但廚師在料理蝙蝠時,如未戴手套就碰觸蝙蝠屍體,被感染風險反而高。

黃立民建議,如與蝙蝠有接觸,一定要立即更換衣服並用肥皂洗手,臺「農委會」也應對動物屍體進行篩檢,並定期捕捉野生動物檢驗有無新型病毒,掌握山林動物狀況,特別是有狂犬病等動物感染的地區,應特別標示提醒民眾別進去,或製作病毒地圖,才不會誤闖。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臺灣蝙蝠驗出「新型麗沙病毒」 全球首例
    華夏經緯網7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防檢局」今晚公布,6月13日接獲臺北市蝙蝠學會送檢民眾在新北市新店區碧潭吊橋附近拾獲的絨山蝠1隻,檢驗出新型麗沙病毒,目前無人感染,但有人畜共通風險。    據報導,「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施泰華指出,麗沙病毒並非法定動物傳染病,但有人畜共通的風險,目前沒有人類感染案例。
  • 臺灣從蝙蝠中檢出新型狂犬病毒: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二、臺灣近兩年共從蝙蝠中檢出4例新型狂犬病毒從2007年起,臺灣針對蝙蝠進行了較系統的監測,共檢測蝙蝠腦組織樣品近千份,平均每年監測100餘份。2016年之前,未在蝙蝠中發現狂犬病(既未分離出狂犬病毒,亦未發現狂犬病毒抗體),證明臺灣的蝙蝠一直都是安全的!
  • 臺灣宜蘭蝙蝠檢出病毒 新增狂犬病疫苗接種對象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疾病管制署(疾管署)」21日表示,繼7月新北市蝙蝠個案後,近日宜蘭縣的東亞家蝠被檢測出帶有與狂犬病病毒屬同一類的麗沙病毒。臺灣「疾管署」也調整狂犬病疫苗適用對象條件,即日起,民眾在宜蘭縣遭蝙蝠抓咬傷後可就醫接種疫苗。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自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2020年1月10日公布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針對該病毒的傳染途徑、發病機制和宿主來源等,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爭相發表研究成果,但各方基於基因模型分析的結果相差甚遠,人們目前能確認的只是這種冠狀病毒來自各種可能的野生動物。「蝙蝠女俠」石正麗首先實驗證明這種病毒極可能來自蝙蝠。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
    3月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騰訊「2020科學抗疫」線上公益課堂。她澄清,新型冠狀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確實給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溯源帶來了困難。她還提醒,出現下一次蝙蝠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或「分享」哦!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很大可能是竹鼠、獾一類的野生動物時,大眾一片譁然。沉寂已久的野味問題再度公之於眾,並站上了風口浪尖。雖有「民以食為天」,但絕非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隨便吃。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最早的11個病例大多和野生動物有接觸的歷史。他們或是野生動物的運輸者,或是野生動物的交易人員,或是餐館的廚師、服務員。根據這樣的線索,科學家們推斷SARS病毒有可能和野生動物的傳播有關係。繼續順藤摸瓜,科學家們首先瞄準了廣東野生動物市場,並很快在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分離和監測到了和SARS病毒一樣的病毒。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在食物鏈越上級的物種越容易受到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當作害蟲,全國範圍內數千隻的華南虎,不出幾年的時間,華南虎質量銳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但是蝙蝠的個體數量更類似於老鼠和蟑螂等,並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公眾對身邊野生動物的擔憂和關注度也不斷升溫。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
  • 蝙蝠?水貂?新型冠狀病毒來自哪種動物?
    蝙蝠、水貂成候選?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題為《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的文章。基於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VHP(病毒宿主預測)方法,推測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水貂可能為病毒傳播的中間宿主。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許多醫護人員與科研人員針對病毒的溯源、入侵機制以及治療與檢測等展開了深入研究。2020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本平臺上發表論文,率先揭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公眾對身邊野生動物的擔憂和關注度也不斷升溫。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飛行是需要非常大的能量消耗,所以會產生大量的胞質DNA,胞質DNA在普通哺乳動物中不會大量存在,所以就會被哺乳動物的免疫系統當做病毒來攻擊。為了飛行,蝙蝠不得不進化出不一樣的免疫系統。蝙蝠的STING蛋白缺少了一個絲氨酸,所以病毒才能夠在蝙蝠的體內「共存」,但是病毒的含量是很少,這一機制的最奇特的就是病毒並不損害蝙蝠的健康。所以,除了利用滅活的「冠毒」來研究疫苗,從蝙蝠的身上的奇特機理也可能找到突破口。病毒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其在入侵宿主細胞後會脫掉蛋白質外衣,藉助宿主細胞來複製,同時產生胞質DNA,所以關鍵就在於蝙蝠細胞為什麼會破壞病毒的複製,實現與病毒「共生」。
  • 澳媒:切勿觸摸蝙蝠!澳蝙蝠或攜帶致命病毒
    中新網1月5日電 澳洲新快網刊發編譯文章稱,南澳夏季的高溫天氣,導致不耐酷暑的蝙蝠紛紛從樹上掉向地面。近日,南澳衛生廳向公眾發出警告,蝙蝠可能攜帶致命疾病,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落地蝙蝠。近日,南澳衛生廳、第一產業廳及環境部門人員紛紛發出警告,提醒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蝙蝠。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最近,新型冠狀性病毒越發嚴重,很多人也都在猜測這種病毒的來源。有關專家表示:新型冠狀性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據了解,目前人類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
  • 蝙蝠帶有大量病毒,把它們全部消滅了,會有什麼後果?
    引言:殺死所有蝙蝠便能隔絕所有病毒?此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卻是治標不治本,任意殺滅蝙蝠,不僅無法達到遠離病毒的目的,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惡果。隨著疫情的蔓延,蝙蝠成為眾矢之的。筆者認為,一是珍視現在,二是積極找出病毒爆發的原因並積極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原因,雖然官方還未有定論,但多數民眾將原因歸結於有人食用了野生蝙蝠。從武漢封城起至今,網絡上針對蝙蝠以及野生蝙蝠食用者的聲討與謾罵從未停止,不少人大聲呼應應該徹底殺滅蝙蝠,勿讓蝙蝠繼續禍害人類,不僅是此次新冠病毒,17年前的SARS病毒也與此病毒有關。
  • 蝙蝠病毒
    經過專業人員考察發現,翡翠葛的繁衍主要靠蝙蝠授粉;無獨有偶的是,在墨西哥、也有一種含糖量極高的野生植物龍舌蘭,如果人工種植,需要八年的生長時間才能成熟,但是,這種消掉葉子酷似大型菠蘿的龍舌蘭植物,卻能釀造出世界頂級名酒。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眾所眾知,2020年的這次極為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為蝙蝠,這件事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那麼為什麼除了禁止吃蝙蝠外還要禁止吃其他野味呢?野鹿肉,請不要碰!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SARS-CoV 的源頭宿主頭宿主可能是蝙蝠,果子狸不過是 SARS-CoV的中間宿主,而且病毒經過變異,才讓人患上SARS這種瘟疫。
  • 蝙蝠、穿山甲和籠子:野生動物們的報復
    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公開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通過分析上千份宏基因樣品,目前可以判定,野生的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圖自網際網路雖然目前只有一家機構公布這個研究,可能還不能成為最終的成果,但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於野生動物,早已沒有懸念:病毒源頭來自於蝙蝠,確切地講,是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都很常見的「中華菊頭蝠」,和2003年非典源頭一致,不同的是,非典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而這次的中間宿主,很大概率來自於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