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2021-02-15 愛養雞在線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甚至大名鼎鼎的狂犬病毒也是來源於蝙蝠,現在每年澳洲不少的人都是死於來自蝙蝠身上的狂犬病毒。所以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是當之無愧,一點也沒叫錯,甚至可以說近50年最臭名昭著的疫情的宿主都是蝙蝠。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既然蝙蝠身上攜帶有如此之多的病毒,為什麼蝙蝠自己沒出問題,但對人類的威脅性卻如此之大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身上為什麼會攜帶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大概有4個原因。首先蝙蝠是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身體的新陳代謝非常快,細胞損壞速度也很快,所以蝙蝠進化出了強大的基因修復功能,對病毒有極強的抵抗力。

 

其次,蝙蝠飛行時身體就像經歷一次「發燒」,而病毒雖然十分危險,但對溫度要求嚴格,一般病毒是承受不了高溫的,所以在蝙蝠身上攜帶病毒都進化得不怕發燒。所以當病毒來到人身體上的時候,也不會受到高溫的影響。形象點來說的話,蝙蝠身體是艱苦的窮山僻壤,人身體就是適宜生存的肥沃土地,所以當病毒來到人身體上的時候,就像來到了舒適的培養皿。

 

除此之外,蝙蝠還有兩個大特徵,物種古老和群居生活。物種古老是說蝙蝠生存至今已有5000千萬年的歷史,種類多樣多樣,僅次於嚙齒類,是個年代古老的老妖怪。病毒在其身體上是代代相處,但早已適應了,所以自己並不會有危險。而群居生活,而且還少至幾千多至幾十萬的蝙蝠一起群居在狹窄的洞穴裡,這使得病毒可以在蝙蝠個體和種群之間廣泛傳播,將病毒廣泛傳播。

 

多種條件加持下,蝙蝠就成為名副其實的病毒庫,加上本身哺乳動物的身份,容易傳播到同為哺乳動物的人身體上,所以可以說蝙蝠就是世界上危險的病毒攜帶者之一。但如果因此就將蝙蝠稱為「罪魁禍首」,就有些冤枉蝙蝠了。要知道蝙蝠生性喜好陰冷,所以多聚居在人跡罕至的地方,要傳染到人類身體上是非常小概率事件。倒是人類過深的侵入了蝙蝠的棲息地,甚至還有吃蝙蝠的現象,所以才帶來如此之大的危害。

 

在澳洲原始森林被破壞,蝙蝠才飛到人類生活的郊區,亨德拉病毒由此爆發;在馬來西亞人們將養豬場修到了熱帶雨林內部,破壞了蝙蝠的棲息地,尼帕病毒由此爆發;在中國人們捕捉食用蝙蝠的天敵果子狸,ASRS病毒由此爆發,這次武漢的冠狀病毒也跟野味逃不了干係,而伊波拉的病毒誕生地非洲更是直接吃蝙蝠,所以說不是蝙蝠來禍害人類,而是人們過多的打擾了蝙蝠的生活。

 

最後回答開頭的問題,既然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那麼可以滅絕蝙蝠嗎?答案是顯而易見,人類不能也不應該去消滅蝙蝠,蝙蝠是世界第二大的哺乳動物種類,對於整個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相較於去消滅蝙蝠,反倒是人們不去打擾蝙蝠的生活,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當然有些物種的個體數量龐大,繁殖能力也很強,簡單的消滅一些個體無法讓一個物種滅絕。在食物鏈越上級的物種越容易受到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當作害蟲,全國範圍內數千隻的華南虎,不出幾年的時間,華南虎質量銳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但是蝙蝠的個體數量更類似於老鼠和蟑螂等,並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最近,新型冠狀性病毒越發嚴重,很多人也都在猜測這種病毒的來源。有關專家表示:新型冠狀性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據了解,目前人類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的蝙蝠究竟有什麼來歷。 據研究表明,蝙蝠是地球上已知唯一真正具備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哺乳類動物之一。最早出現在五千萬年前,與他們同時期的動物絕大多數都已經滅絕。
  • 隨身攜帶100多種病毒,蝙蝠為啥卻沒事?美科學家:原理很簡單
    據科學研究發現,一隻蝙蝠身上可能隨時攜帶超過100種病毒,並且在全世界的200多種病毒身上,已經發現了超過多大4100種病毒,其中不乏對人類非常致命的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因此很多人把蝙蝠稱為「移動病毒庫」,即便大多數蝙蝠都很小
  • 「毒王」蝙蝠為何攜帶多種致命病毒,卻能「百毒不侵」?
    近期,動物界最火的網紅莫過於蝙蝠了,這裡暫時對穿山甲say sorry!2019年底至今武漢乃至全國範圍內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繼SARS病毒後又一次爆發性的病毒性肺炎疫情。根據多項研究將此次病毒源頭指向蝙蝠。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這時,便會有鋤奸扶弱的道士出現,天賦異稟且武功高強的他們總能想到多種方法對付殭屍。受影片角色設定的影響,殭屍被人們視作邪惡的象徵,它們的出現常伴隨著財產的丟失、人員的傷亡等。所以,對於殭屍,人們的態度都是處之而後快。雖然殭屍是虛構的,它們並沒有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不過現實中卻存在與殭屍類似的事物,它們也會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蝙蝠便是其中典型。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盤點蝙蝠的五個秘密堪稱「天然病毒庫」
    【據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月31日發表文章稱,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蝙蝠有1200多種,包括從體長不到4釐米、體重僅2克多的凹臉蝠,到翼展超過1.5米、體重可達1.2千克的鬃毛利齒狐蝠。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對於社會上的這類現象,國家自然也是十分鼓勵的,畢竟這也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而且也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但有關衛生部門或旅遊部卻發文警醒人們,請遠離在自駕遊途中遇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土撥鼠,別被他們可愛的外表所蠱惑,這些野生動物都是致命病毒的攜帶者,一旦病毒開始跨越種族傳播,無疑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損失
  • 蝙蝠身上發現的新病毒或致使考拉滅絕
    【來源:快科技】澳大利亞的持續了幾個月的山火雖然停止了,卻對當地的野生動物特別是身為國寶的考拉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面臨著功能性滅絕的風險。除了火災,現在一種來自蝙蝠的新型病毒又將對考拉的生存帶來新的威脅。
  • 雲南一山洞發現奇怪蝙蝠,攜帶140種致命病毒,有人用它來煲湯喝
    據《自然》介紹,在雲南省一個偏僻的山洞裡,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發現了一群中華菊頭蝠,可怕的是,它們竟然攜帶SARS樣冠狀病毒。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通過測序及序列比對分析,發現該SARS樣冠狀病毒與2003年爆發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 澳媒:切勿觸摸蝙蝠!澳蝙蝠或攜帶致命病毒
    中新網1月5日電 澳洲新快網刊發編譯文章稱,南澳夏季的高溫天氣,導致不耐酷暑的蝙蝠紛紛從樹上掉向地面。近日,南澳衛生廳向公眾發出警告,蝙蝠可能攜帶致命疾病,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落地蝙蝠。近日,南澳衛生廳、第一產業廳及環境部門人員紛紛發出警告,提醒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蝙蝠。
  • 冠狀病毒爆發引發了一個問題: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蝙蝠對病毒的猛烈免疫反應可以驅使病毒更快地複製,因此,當蝙蝠跳入具有一般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如人類)時,這些病毒會造成致命的破壞。某些蝙蝠-包括那些已知為人類最初感染源的蝙蝠-已被證明擁有可以永久免疫的免疫系統,以增強對病毒的防禦能力。這些蝙蝠中的病毒感染導致迅速的反應,使病毒脫離了細胞。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為什麼伊波拉病毒能在蝙蝠體內存活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而這種病毒卻能對人類造成致命的破壞伊波拉病毒對人類造成毀滅性災難,通常是致命的傳染病。自1976年以來,大約發生了20多次伊波拉病毒暴發,第一次暴發記錄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薩伊)伊波拉河沿岸的村莊。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疫情——2013-2016年西非大流行——造成1.1萬多人死亡,2.9萬多人感染。當一種病毒給人類帶來嚴重疾病時,就意味著人類不是這種病毒的良好宿主。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而這種病毒卻能對人類造成致命的破壞。病毒的依靠活著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儲存庫——一種宿主動物,病毒在其中自然地生活和繁殖而不引起疾病。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對於病毒在蝙蝠體內是如何進化的,我們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其它RNA病毒一樣,伊波拉病毒分子的結構使得它們比其它類型的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錯誤和突變。正因為如此,伊波拉病毒和類似病毒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和在新環境中的複製能力。
  • 蝙蝠是自然界的「病毒庫」,攜帶千種遠古病毒,它實在太強大了
    起因於2019年12月末,湖北省武漢市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由於防控不及時和春運人口大型移動,病毒擴散至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亦出現了數百起病例。感染此病毒的患者會出現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要馬上上報政府部門,及時送至指定醫院就醫,不然的話會有生命危險。由於該病毒的傳染性強,會在與人交談中不經意傳播,因而國家呼籲不要出門、不要與朋友聚會,呆在家中睡懶覺,這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了。
  • 蝙蝠病毒
    比如:蠑螈,蟾蜍,螃蟹等等等等;特別是在古代,一切動物都可以用「蟲」字來泛指,諸如:人被稱為「走蟲或倮蟲」;老虎稱為「大蟲」,蛇稱為「長蟲」(沿用至今),魚稱「水蟲」,鳥稱「羽蟲」,有介殼的稱為「介蟲」 。如此看來,蝙蝠的偏旁用一「蟲」字就不難理解了吧?       「再問你一個問題,能回答出來算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