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蝙蝠的五個秘密堪稱「天然病毒庫」

2020-12-05 蘭州新聞網

    【據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月31日發表文章稱,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蝙蝠有1200多種,包括從體長不到4釐米、體重僅2克多的凹臉蝠,到翼展超過1.5米、體重可達1.2千克的鬃毛利齒狐蝠。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11年定為「國際蝙蝠年」,其目的是增進人們對這種動物的了解,並提高對保護蝙蝠重要性的認識。

    文章還盤點了有關蝙蝠的5個秘密。

    1.蝙蝠的四肢與人的骨骼特點相似。主要區別在於蝙蝠前肢的骨頭很長,而且前肢生有翼膜。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的意思就是「手上長有翅膀」。

    2.蝙蝠能發出人類無法聽到的高頻聲波,以在飛行和捕獵過程中為自己定向。有幾種蝙蝠很有趣,不同種群發出的聲波會帶有不同的「口音」。

    3.科學界習慣將嗜血的圓頭葉蝠稱為吸血蝙蝠。這種蝙蝠生活在南美的大部分地區,通常以牛、馬、豬等牲畜的血為食,一般在牲畜睡覺時發動攻擊。

    4.許多種蝙蝠都吃蚊子。一些針對城市地區蝙蝠的研究表明,一隻蝙蝠每小時可以捕獲多達1200隻蚊子。

    5.蝙蝠的糞便是最優質的糞肥之一,對土壤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財富。還應指出,許多以水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蝙蝠還是植物種子的重要傳播者。

    文章提到,人們已經知道,某些種類的蝙蝠會攜帶各種各樣的病毒,但自身不會患上這些病原體在其他動物中引發的疾病(例如狂犬病)。在這方面,專家指出,蝙蝠是攜帶各種病原體的「天然病毒庫」。

    但無論如何,「天然病毒庫」的名聲和關於蝙蝠的負面傳言,都不應影響對它們及其自然棲息地的保護。

    人類必須深入了解這些動物的生活方式,並採取措施來預防可能發生的衛生問題(其實許多其他動物也會帶來這類問題),同時我們還必須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對於那些不喜歡蝙蝠的人來說,除了生物多樣性意義上的價值外,還應該記住,蝙蝠為人類帶來了許多好處,其中最突出的是控制蚊子等昆蟲的數量。

相關焦點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的蝙蝠究竟有什麼來歷。 據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顯示,科學家在近兩百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四千一百種病毒。其中各類冠狀病毒超過500種,引發人畜共患病毒超過六十種,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
  • 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但蝙蝠並不是一種「可愛」的哺乳動物,它的長相非常猙獰,像長了翅膀的狼狗。在絕大多數的文化裡,蝙蝠幾乎都以恐怖、邪惡的形象出現。不僅是由於外表,還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八十多種病毒,包括伊波拉、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狂犬病毒等等,加上會飛翔的特點,堪稱移動病毒庫。二、為什麼它們自己卻不會被病毒幹擾呢?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在食物鏈越上級的物種越容易受到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當作害蟲,全國範圍內數千隻的華南虎,不出幾年的時間,華南虎質量銳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但是蝙蝠的個體數量更類似於老鼠和蟑螂等,並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
  • 擁有超強免疫的天然「病毒庫」?《自然》首度公布6種蝙蝠的高質量...
    庫氏伏翼(Pipistrellus kuhlii)以及獒蝠(Molossus molossus)。這揭示了在6種蝙蝠中有10個基因失活,但在大多數非蝙蝠的勞亞獸總目(Laurasiatheria)中也存在。其中兩個丟失的基因具有免疫刺激功能(圖3a)。比如,調節NF-κB信號通路和編碼促炎因子的幾種基因就失去了活性。
  • 「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而在科學家眼裡,蝙蝠更是一個「時時在線更新」的病毒庫。另外專家推斷,2019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源頭宿主很有可能是蝙蝠。 蝙蝠,全球第二大種群,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最近,新型冠狀性病毒越發嚴重,很多人也都在猜測這種病毒的來源。有關專家表示:新型冠狀性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據了解,目前人類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為何不會被自己攜帶的病毒殺死?
    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或稱儲存宿主,比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有統計顯示:齧齒動物總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8種,蝙蝠總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1種。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雖然殭屍是虛構的,它們並沒有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不過現實中卻存在與殭屍類似的事物,它們也會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蝙蝠便是其中典型。說到蝙蝠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及危害,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病毒,不管是流行於17年前的SARS病毒還是爆發於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又或者是席捲多國的新冠肺炎,都與蝙蝠脫不開干係。
  • 又是蝙蝠!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
    點擊查看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病毒庫之一,由於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和特殊的免疫系統,蝙蝠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因此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能引來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2013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袁國勇指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並非果子狸,更可能是一種名為「中華菊頭蝠」的蝙蝠。,因此目前科學界也懷疑蝙蝠是武漢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不過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定。02實際上,蝙蝠在病毒的生物鏈裡地位非凡,被尊稱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SARS僅僅是眾多居住在蝙蝠體內的一種而已。 1994 年,澳大利亞亨德拉鎮的一個賽馬場爆發了一場疫情,殺死了14匹賽馬和1個人。導致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稱為亨德拉病毒,被懷疑來自蝙蝠。
  • 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被證實為蝙蝠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病毒庫之一,由於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和特殊的免疫系統,蝙蝠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因此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
  • 蝙蝠簡直是行走的病毒庫,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人類卻找不到解藥
    在新冠肺炎初期因為傳染速度增加而被人們關注後,醫學專家開始對其對應的病毒進行來源查詢,最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是菊頭蝠,而中間寄主有可能又是果子狸。為什麼說「又」呢?因為2003年爆發的非典就是由人吃果子狸,然後讓非典病毒有機可乘。然而目前專家們依然無法直接從菊頭蝠身上提取出新冠狀病毒以研製特效疫苗,這是為什麼呢?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2013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袁國勇指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並非果子狸,更可能是一種名為「中華菊頭蝠」的蝙蝠。然而,作為新晉的「嫌疑犯」,蝙蝠來源說也面臨當年果子狸證據不足的困境,研究發現從中華菊頭蝠體內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類的SARS病毒存在關鍵性差異,不能利用人與果子狸的受體,也就意味著這種病毒僅限於蝙蝠的內部交流。
  • 蝙蝠是自然界的「病毒庫」,攜帶千種遠古病毒,它實在太強大了
    2月初,世界衛生組織將此病毒定名為COVID—2019,對病毒的來源作深一步的追查。科研人員表示稱,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原始來源極有可能是野生生物,最大的嫌疑就是蝙蝠。當然,蝙蝠是不會主動把病毒傳給人體的,而是某些出於獵奇心理的人,為了一時的貪慾而獵殺食用蝙蝠,結果導致體內蛋白質結構發生變異,誕生出新型病毒。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儘管無單個蝙蝠包含與人類SARS冠狀病毒一模一樣的毒株,但是分析表明這些毒株頻繁重組。這一發現基本證實了袁國勇教授的蝙蝠起源猜想。最近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因為與SARS病毒具有相似性,因此目前科學界也高度懷疑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不過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最終得出答案。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儘管無單個蝙蝠包含與人類SARS冠狀病毒一模一樣的毒株,但是分析表明這些毒株頻繁重組。這一發現基本證實了袁國勇教授的蝙蝠起源猜想。  最近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因為與SARS病毒具有相似性,因此目前科學界也高度懷疑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不過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最終得出答案。
  • 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2013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袁國勇指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並非果子狸,更可能是一種名為「中華菊頭蝠」的蝙蝠。然而,作為新晉的「嫌疑犯」,蝙蝠來源說也面臨當年果子狸證據不足的困境,研究發現從中華菊頭蝠體內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類的SARS病毒存在關鍵性差異,不能利用人與果子狸的受體,也就意味著這種病毒僅限於蝙蝠的內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