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2021-01-15 澎湃新聞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2020年伊始,國人對傳染病的認識又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算上這一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我們的印象裡,近幾十年來世界經歷了太多兇險的傳染病爆發事件。

其實遠不止是中國人記憶中的「非典」,在1994年澳大利亞爆發過亨德拉病毒,3年後又爆發了梅南高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爆發了尼帕病毒以及Tioman(馬來西亞島嶼)病毒。

再到後來我們比較熟悉的SARS、MERS,以及捲土重來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還有漢坦病毒,拉沙病毒,狂犬病毒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病毒都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一般醫學上稱它們為新興病毒或新發病毒。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注意是所有)病毒的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引來如此多可怕病毒的青睞?

我們先從國人最熟悉的「非典」事件說起,也算是當下最應景的回憶。

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

然而,果子狸「真兇」的身份卻一直無法坐實,雖然從它們的體內分離出類似SARS病毒的相似病毒,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病毒在果子狸身上不發病,甚至連人工感染都無法成功,更找不到果子狸傳染人的證據。

曾替蝙蝠背鍋的果子狸

種種跡象表明,果子狸可能並非是病毒的真正源頭。因此在「非典」事件平息多年以後,傳染病學家們也一直沒有放下這個懸而未決的案子。

2013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袁國勇指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並非果子狸,更可能是一種名為「中華菊頭蝠」的蝙蝠。然而,作為新晉的「嫌疑犯」,蝙蝠來源說也面臨當年果子狸證據不足的困境,研究發現從中華菊頭蝠體內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類的SARS病毒存在關鍵性差異,不能利用人與果子狸的受體,也就意味著這種病毒僅限於蝙蝠的內部交流。

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袁國勇

儘管沒有找到能夠「定罪」的證據,但是這個假說給科學家們提供了正確的偵破方向。為了解決這樁「懸案」,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和崔傑對全國各地的大量菊頭蝠進行取樣。他們對生活在洞中的蝙蝠進行了長達5年的監測,收集新鮮的蝙蝠糞便和肛拭子樣本。終於在雲南省的一處洞穴內找到類似於人類版的冠狀病毒毒株。

他們對來自這些蝙蝠的15株毒株進行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它們共同包含構成人類版病毒的所有基因組組分。儘管無單個蝙蝠包含與人類SARS冠狀病毒一模一樣的毒株,但是分析表明這些毒株頻繁重組。這一發現基本證實了袁國勇教授的蝙蝠起源猜想。

中華菊頭蝠

最近爆發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因為與SARS病毒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因此目前科學界也懷疑蝙蝠是武漢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不過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定。

實際上蝙蝠在病毒的生物鏈裡地位非凡,被尊稱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SARS僅僅是眾多居住在蝙蝠體內的一種而已。

1994 年,澳大利亞亨德拉鎮的一個賽馬場暴發了一場疫情,殺死了14匹賽馬和1個人。導致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稱為亨德拉病毒,被懷疑來自蝙蝠。在調查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中央狐蝠、灰頭狐蝠、小紅狐蝠、眼鏡狐蝠等4種狐蝠體內存在亨德拉病毒的抗體。此後,又在一隻懷孕的灰頭狐蝠生殖道內分離到亨德拉病毒。

雖然沒有發現這種病毒從狐蝠直接傳播給馬,但在實驗室的感染研究表明,可能是馬取食的牧草被攜帶病毒的狐蝠胎兒組織或胎水汙染導致病毒傳播。另一種可能的途徑是馬採食狐蝠吃剩的果實而被感染,病毒在馬群中通過尿液和鼻腔分泌物傳播,人則是通過接觸病馬感染。

亨德拉病毒相關信息

亨德拉病毒的「近親」尼帕病毒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之一,被列為生物安全4級病原。尼帕病毒最初在1998年到1999年間暴發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感染豬群和豬農,276人被感染,其中105人死亡。

由於尼帕病毒與亨德拉的親緣關係,蝙蝠成為第一個懷疑目標。馬來西亞蝙蝠種類很多,有13種食果蝙蝠和60多種食蟲蝙蝠,研究證實,有4種食果蝙蝠和1種食蟲蝙蝠體內有尼帕病毒的抗體。2004年孟加拉國中部也暴發了尼帕疫情,感染者病死率高達75%,「兇手」也是蝙蝠。

狐蝠

除此之外,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殺手級病毒的自然宿主也都是蝙蝠。

這兩種病毒同屬於絲狀病毒科,都能引起非常烈性的人類疾病。自1976年伊波拉病毒首次爆發以來,它的致死率高達驚人的83%,當然這當中也有對其認識不足和醫療水平不足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伊波拉的確是最致命的一種傳染病,同屬的馬爾堡病毒也同樣非常烈性。

1995年,薩伊地區暴發伊波拉感染疫情,造成315人感染,254人死亡。研究人員隨即對採於該地區的3066份脊椎動物樣本進行了病毒檢測和病毒分離,所有結果均是陰性。

伊波拉病毒偽彩色電鏡照片,很容易知道它為什麼屬於絲狀病毒屬

研究人員用病毒感染了24種植物和19種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發現只有蝙蝠支持伊波拉病毒的複製,但沒有表現出明顯症狀,因此研究推測蝙蝠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列出有25個科的病毒能夠感染脊椎動物,其中有10個科的病毒與蝙蝠有關。這10個科的病毒種又有9個科是屬於RNA病毒科。為什麼是蝙蝠?為什麼是RNA病毒?

最淺顯的道理很容易得出,蝙蝠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在全世界約有1107種,據估計全部哺乳類當中有近五分之一,是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

而且蝙蝠還是除人類之外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類動物類群,除了南北極全世界都能找到蝙蝠的蹤跡,甚至包括沙漠。這就意味著蝙蝠與更廣泛分布的人類接觸的概率相當大。另外,蝙蝠群居的習性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超高密度的親密群居讓病毒能夠快速地傳播。

飛行則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在遊戲《瘟疫公司》當中,鳥類傳播是傳染病的重要傳播手段,而蝙蝠同樣也會像候鳥一樣隨季節變化而遷徙,極大地增加了病毒傳播的範圍。

但飛行的秘密還不僅僅在於活動範圍這一點。為了適應飛行的生存方式,蝙蝠的代謝率比起同體型的哺乳動物甚至要更高,這也意味著更容易產生遺傳物質的損傷,因此在漫長的進化徵途中,蝙蝠發展出了超強的DNA損傷修復能力。

他們幾乎不會患癌症,並且壽命比同體型的哺乳動物長很多,壽命最長的小棕蝠能存活超過35年,絕大多數的品種壽命也都在10年以上,相比之下,同等體型的嚙齒類大約只有2年的壽命。

超強的DNA修復能力讓蝙蝠的免疫系統變得十分神奇,修復基因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還能顯著抑制病毒的複製。

另外蝙蝠細胞耐熱性很高,在40℃的體溫下仍然能保持相當穩定的狀態,這也一定程度地抑制了病毒的複製,當然百萬年的共同生活讓一些病毒已經適應了高體溫,這意味著在感染人類後,我們身體常規的發熱機制可能無法對病毒的複製造成有效的幹擾。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蝙蝠體內長治久安的這些RNA病毒擁有非常高的遺傳多樣性,RNA基因組大小很大,並且具有很高的重組率,有很大機率突然獲得感染蝙蝠外其他哺乳動物的能力。因此來自蝙蝠的這些新興病毒來勢洶湧,防不勝防,往往都會造成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

數百萬年來這些病毒也將蝙蝠當作一個溫馨的港灣,在它們的體內成長進化,直到有朝一日某個能走出家門的子孫誕生。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研究蝙蝠組學,以及加強民眾對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應對防範意識,雖然我們可能無法阻止下一種未知病毒的到來,但我們一定希望下一次的損失更小。

張海林,張富強,胡挺松,餘靜,範泉水. 雲南省蝙蝠攜帶重要人獸共患病相關病毒病原的研究進展[J].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7,33(09):821-827.

李秀婷. 蝙蝠: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N]. 南方日報,2015-06-15(A13).

李文東,梁國棟,梁冰,胡志紅,石正麗,張樹義.蝙蝠攜帶病毒的研究進展[J].中國病毒學,2004(04):106-113.

張海林.我國蝙蝠攜帶新發現病毒的研究進展[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誌,2015,26(03):223-227.

Lin-Fa Wang, Danielle E. Anderson. Viruses in bats and potential spillover to animals and humans. Current Opinion in Virology, Volume 34, February 2019, Pages 79-89. https://doi.org/10.1016/j.coviro.2018.12.007

原標題:《蝙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這些病毒都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一般醫學上稱它們為新興病毒或新發病毒。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注意是所有)病毒的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引來如此多可怕病毒的青睞?由於尼帕病毒與亨德拉的親緣關係,蝙蝠成為第一個懷疑目標。馬來西亞蝙蝠種類很多,有13種食果蝙蝠和60多種食蟲蝙蝠,研究證實,有4種食果蝙蝠和1種食蟲蝙蝠體內有尼帕病毒的抗體。2004年孟加拉國中部也暴發了尼帕疫情,感染者病死率高達75%,「兇手」也是蝙蝠。狐蝠除此之外,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殺手級病毒的自然宿主也都是蝙蝠。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蝙蝠作為惟一一類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為了對抗飛翔造成的高代謝率、高氧化應激水平等諸多情況,其在演化過程中,進化出了高水平的DNA損傷修復功能及更強的免疫應答系統,所以蝙蝠在攜帶大量對於人類致命的病毒時,自身很少發病或者不發病。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1994年澳大利亞暴發亨德拉病毒,3年後又暴發了梅南高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暴發尼帕病毒以及Tioman(馬來西亞島嶼)病毒;後來暴發的SARS、MERS,以及捲土重來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還有漢坦病毒、拉沙病毒……這些病毒都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一般醫學上稱它們為新興病毒或新發病毒。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病毒都與蝙蝠有關。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居然可以攜帶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1994年澳大利亞暴發亨德拉病毒,3年後又暴發了梅南高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暴發尼帕病毒以及Tioman(馬來西亞島嶼)病毒;後來暴發的SARS、MERS,以及捲土重來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還有漢坦病毒、拉沙病毒……這些病毒都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一般醫學上稱它們為新興病毒或新發病毒。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病毒都與蝙蝠有關。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居然可以攜帶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 蝙蝠的毒性為何這麼大,招招致命,數量還如此之多?
    蝙蝠數量極其龐大,在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地位。它是昆蟲的天敵,可以消滅害蟲,保護農作物,也是傳播花粉,播種植物的小能手。然而我們對蝙蝠的認識都是因為它體內致命的病毒。為何蝙蝠可以攜帶的病毒,毒性這麼大,我們下面來聊聊。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能引來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為了解決這樁「懸案」,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和崔傑對全國各地的大量菊頭蝠進行取樣。他們對生活在洞中的蝙蝠進行了長達5年的監測,收集新鮮的蝙蝠糞便和肛拭子樣本。終於在雲南省的一處洞穴內找到類似於人類版的冠狀病毒毒株。
  • 蝙蝠究竟能傳播什麼病毒?
    作者 | 五次方 之前談到了錘頭果蝠能傳播伊波拉病毒,實際上不太準確。早期人們曾認為錘頭果蝠是傳播伊波拉病毒的元兇,但最近的研究未能在其體內檢出伊波拉病毒的RNA。科學就是這麼慫,有一分證據就只敢說一分話,此事只能暫時存疑。
  • 蝙蝠:攜帶這麼多致命病毒 竟是為了在天上飛
    蝙蝠們庇護著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們,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SARS病毒等。為什麼它們在四處傳播這些病毒的同時,自身卻不會染病呢?現在,我們或許窺探到了它們能耐受這些病毒的秘密——因為飛行實在太辛苦了。
  • 神奇的大自然: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病毒還能活蹦亂跳?
    剛開始傳出病毒帶原者是竹鼠之類的生物,目前更進一步研究發現最初的病毒帶原者可能是「蝙蝠」,但目前還在研究確切的傳染給人類的途經為何。巧合的是,2003年SARS肆虐全球,病毒帶原者也剛好是蝙蝠!到底為什麼每次都是蝙蝠?而蝙蝠身上有滿滿的病毒,為何牠們卻能相安無事、與之共存?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蝙蝠:冠狀病毒最致命的傳染源
    令人談之色變的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馬爾堡病毒……它們竟然都來自蝙蝠!以致有人形容蝙蝠的身體是一個巨大的「病毒儲藏庫」,是多個致命傳染病的發源地。神秘疾病來自蝙蝠2012年,沙特的一位男子患上一種神秘的疾病,11天之後不治而亡。
  • 蝙蝠究竟有多恐怖?
    蝙蝠翼手目動物的通稱,它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全世界總共有19科185屬962種,遍布於各大洲,除了兩極和海洋中個別島嶼以外,無論是沙漠還是雨林,高山還是平原,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接下來的一個技能估計就會令大家聞風喪膽了,因為蝙蝠攜帶了包括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以及SARS與MERS病毒在內的多種對人類致命威脅的病毒,但它自己卻不發作!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為什麼蝙蝠攜帶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
    說到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就不得不提到蝙蝠,畢竟這可是自然界中赫赫有名的「毒物」,身上攜帶了大量的致命病毒,然而,為什麼蝙蝠自身卻不受這些病毒影響呢?那蝙蝠一身的病毒,是不是就是其為適應環境變化,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所進化出來的能力呢?科學家會告訴你:蝙蝠的這種技能確實是因為飛行而具備的。人類等其他哺乳動物在感染病毒後會身病或者死亡,就是因為病毒進入人體後,人類就會調動炎症機制來和病毒對抗,主要體現就是發燒,而蝙蝠卻缺乏炎症機制。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為什麼伊波拉病毒能在蝙蝠體內存活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而這種病毒卻能對人類造成致命的破壞伊波拉病毒對人類造成毀滅性災難,通常是致命的傳染病。自1976年以來,大約發生了20多次伊波拉病毒暴發,第一次暴發記錄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薩伊)伊波拉河沿岸的村莊。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疫情——2013-2016年西非大流行——造成1.1萬多人死亡,2.9萬多人感染。當一種病毒給人類帶來嚴重疾病時,就意味著人類不是這種病毒的良好宿主。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而這種病毒卻能對人類造成致命的破壞。伊波拉病毒對人類造成毀滅性災難,通常是致命的傳染病。自1976年以來,大約發生了20多次伊波拉病毒暴發,第一次暴發記錄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薩伊)伊波拉河沿岸的村莊。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疫情——2013-2016年西非大流行——造成1.1萬多人死亡,2.9萬多人感染。當一種病毒給人類帶來嚴重疾病時,就意味著人類不是這種病毒的良好宿主。
  • 為何這麼多病毒都來自蝙蝠 超級群居 新陳代謝旺盛 超強免疫系統
    據新華社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棲息密度極高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策展人布魯斯·帕特森說,蝙蝠擁有的一些獨特特點或許使它們能攜帶大量病毒。這種哺乳動物「極其喜歡群居」,大部分時間都聚集在一起。在夏季,全球規模最大的蝙蝠群會降落在德克薩斯州布拉肯洞穴,屆時會有逾1500萬隻墨西哥游離尾蝠聚集在那裡。在這個洞穴裡降生的小蝙蝠的棲息密度極高。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中國疾控中心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登上《柳為什麼總是蝙蝠?它究竟有什麼魔力?另一方面,對病毒而言,和蝙蝠打個平手後,在後者體內生存,還不相當於進了一個營業時間長達三四十年的魔鬼訓練營?在40℃的高溫下開始瘋狂練級進化,笑到最後的都是狠角色。有朝一日,當這些病毒偶然間被傳播出去,將對其他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哺乳動物造成致病,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 冠狀病毒爆發引發了一個問題: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蝙蝠對病毒的猛烈免疫反應可以驅使病毒更快地複製,因此,當蝙蝠跳入具有一般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如人類)時,這些病毒會造成致命的破壞。某些蝙蝠-包括那些已知為人類最初感染源的蝙蝠-已被證明擁有可以永久免疫的免疫系統,以增強對病毒的防禦能力。這些蝙蝠中的病毒感染導致迅速的反應,使病毒脫離了細胞。
  • 「毒王」蝙蝠為何攜帶多種致命病毒,卻能「百毒不侵」?
    作為最強「移動病毒庫」,蝙蝠攜帶了多種令人望而生畏的致命病毒,如伊波拉病毒(EBoV)、馬爾堡病毒(MV)、狂犬病毒(RV)、SARS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MERS-CoV)以及我們正在攻克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等,它卻還能獨善其身。對於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蝙蝠「百毒不侵」的原因?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