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數量極其龐大,在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地位。它是昆蟲的天敵,可以消滅害蟲,保護農作物,也是傳播花粉,播種植物的小能手。然而我們對蝙蝠的認識都是因為它體內致命的病毒。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的病毒,毒性這麼大,我們下面來聊聊。
致命的病毒
說到狂犬病毒,顧名思義,大家可能認為這種病毒來自於狗。其實狂犬病毒天然的宿主也是蝙蝠,而且是多種蝙蝠。狂犬病的致死率,天天新聞上播,前一陣子出現的疫苗冷鏈的問題,狂犬疫苗也是極為突出,所以不用說大家也知道。狗只不過是狂犬病毒的中間宿主,由蝙蝠傳播到狗的體內,發了變異,所以可以入侵人體。2003年的廣東爆發的SARS,中東的MERS、非洲的伊波拉等等,這些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可能都來自於蝙蝠。
古老的物種
蝙蝠是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之一,早在50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幾千年和病毒的」相愛相殺'造就了蝙蝠百毒不侵的能力,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病毒結構只有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繁殖需要依靠宿主的細胞。
原始細胞蝙蝠由於物種的古老,攜帶的一些病毒可能長達幾千年,而病毒入侵的細胞都是早期哺乳動物起源時最古老、最原始的細胞。這種最為基本的受體細胞在很多哺乳動物身上都擁有,也就導致了病毒更容易從蝙蝠傳播到其他哺乳動物中,而其他哺乳動物又沒有蝙蝠這樣超強的能力來抵禦病毒,從而致命。
RNA病毒
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人類幾次重大的病毒傳播除了都可能來自蝙蝠,還有一個相同點就是都是RNA病毒。如果從遺傳物質的角度分析病毒,DNA病毒是雙鏈相對穩定,不容易出現變異,針對一種穩定的病毒,我們容易消滅它,而且也因為它的穩定性,所以它的殺傷力也是固定的,一個DNA病毒一般只能入侵一個物種。而RNA病毒由於是單鏈的,穩定性低,複製的時候極其容易出錯,所以變異的概率非常高。變異也使得病毒有入侵更多物種的可能性,傳播途徑及範圍也就變得廣泛。
更為嚴重的是當病毒從蝙蝠傳播到另外一個宿主體內時,由於宿主沒有蝙蝠的能力,所以病毒會大量繁殖,大量變異,演變出更多的變種,從而使得病毒有了入侵人類的可能性。病毒入侵人類之後也會在人類身上不停的變異,所以很難針對性秒滅它,只能嚴防死守。
中間宿主從RNA病毒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般威脅人類的並不是蝙蝠本身,而是有機會接近人類的中間宿主。就像廣東SARS中的果子狸,中東MERS中的駱駝,從這個角度看,遠居深山的蝙蝠並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蝙蝠會飛
蝙蝠身體攜帶著大量的病毒,最致命的是蝙蝠還會飛。這項技能使蝙蝠可以擴大投毒範圍,在深山裡四處投毒,使野生哺乳動物感染到病毒。有些蝙蝠還有遷徙的習性,也使得病毒的傳播範圍進一步加大。就像是以前季節更替時候鳥遷徙,禽流感總會橫掃亞洲,鬧得人心惶惶。原本禽流感病毒只會通過候鳥傳播給禽類動物,然而由於變異演變出了可以入侵人類的能力。可見蝙蝠會飛對人類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存毒的能力
蝙蝠體內的毒性大,數量還大。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蝙蝠對付病毒的機制就是共生,不同於人類消滅病毒,並產生抗體。這是由於蝙蝠特殊的體溫、消化、免疫等方面有特殊的機制決定的。這樣的機制和蝙蝠會飛也有很大的關係,飛行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巨大的能量的輸出使蝙蝠演化出和鳥類一樣的較高體溫,可以使體內細胞活性更大,運轉速度更快。還有超強的細胞和DNA的修復能力,這些能力間接地抑制了病毒的繁殖。由於這些能力的存在,所以蝙蝠的免疫系統也就無事可幹,變得遲鈍,變得柔和,從而使病毒在蝙蝠體內有了共生的可能性,病毒與細胞相互磨合也促進了蝙蝠對病毒耐受性的提高,使蝙蝠可以更好的攜帶病毒。
警鐘長鳴
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知道,實際上人類與蝙蝠的交集並不多。但跟野生動物交集可就多了,病毒通過蝙蝠體內入侵到野生動物身上,而很多人毫無敬畏之心,接觸野生動物,亂吃野味,以至於釀造悲劇。只要警鐘長鳴,少碰野生動物,不要去侵擾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病毒也危害不到我們,再毒的病毒沒有傳播途徑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