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毒性為何這麼大,招招致命,數量還如此之多?

2020-12-03 科學美少男

蝙蝠數量極其龐大,在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地位。它是昆蟲的天敵,可以消滅害蟲,保護農作物,也是傳播花粉,播種植物的小能手。然而我們對蝙蝠的認識都是因為它體內致命的病毒。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的病毒,毒性這麼大,我們下面來聊聊。

致命的病毒

說到狂犬病毒,顧名思義,大家可能認為這種病毒來自於狗。其實狂犬病毒天然的宿主也是蝙蝠,而且是多種蝙蝠。狂犬病的致死率,天天新聞上播,前一陣子出現的疫苗冷鏈的問題,狂犬疫苗也是極為突出,所以不用說大家也知道。狗只不過是狂犬病毒的中間宿主,由蝙蝠傳播到狗的體內,發了變異,所以可以入侵人體。2003年的廣東爆發的SARS,中東的MERS、非洲的伊波拉等等,這些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可能都來自於蝙蝠。

古老的物種

蝙蝠是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之一,早在50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幾千年和病毒的」相愛相殺'造就了蝙蝠百毒不侵的能力,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病毒結構只有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繁殖需要依靠宿主的細胞。

原始細胞蝙蝠由於物種的古老,攜帶的一些病毒可能長達幾千年,而病毒入侵的細胞都是早期哺乳動物起源時最古老、最原始的細胞。這種最為基本的受體細胞在很多哺乳動物身上都擁有,也就導致了病毒更容易從蝙蝠傳播到其他哺乳動物中,而其他哺乳動物又沒有蝙蝠這樣超強的能力來抵禦病毒,從而致命。

RNA病毒

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人類幾次重大的病毒傳播除了都可能來自蝙蝠,還有一個相同點就是都是RNA病毒。如果從遺傳物質的角度分析病毒,DNA病毒是雙鏈相對穩定,不容易出現變異,針對一種穩定的病毒,我們容易消滅它,而且也因為它的穩定性,所以它的殺傷力也是固定的,一個DNA病毒一般只能入侵一個物種。而RNA病毒由於是單鏈的,穩定性低,複製的時候極其容易出錯,所以變異的概率非常高。變異也使得病毒有入侵更多物種的可能性,傳播途徑及範圍也就變得廣泛。

更為嚴重的是當病毒從蝙蝠傳播到另外一個宿主體內時,由於宿主沒有蝙蝠的能力,所以病毒會大量繁殖,大量變異,演變出更多的變種,從而使得病毒有了入侵人類的可能性。病毒入侵人類之後也會在人類身上不停的變異,所以很難針對性秒滅它,只能嚴防死守。

中間宿主從RNA病毒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般威脅人類的並不是蝙蝠本身,而是有機會接近人類的中間宿主。就像廣東SARS中的果子狸,中東MERS中的駱駝,從這個角度看,遠居深山的蝙蝠並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蝙蝠會飛

蝙蝠身體攜帶著大量的病毒,最致命的是蝙蝠還會飛。這項技能使蝙蝠可以擴大投毒範圍,在深山裡四處投毒,使野生哺乳動物感染到病毒。有些蝙蝠還有遷徙的習性,也使得病毒的傳播範圍進一步加大。就像是以前季節更替時候鳥遷徙,禽流感總會橫掃亞洲,鬧得人心惶惶。原本禽流感病毒只會通過候鳥傳播給禽類動物,然而由於變異演變出了可以入侵人類的能力。可見蝙蝠會飛對人類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存毒的能力

蝙蝠體內的毒性大,數量還大。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蝙蝠對付病毒的機制就是共生,不同於人類消滅病毒,並產生抗體。這是由於蝙蝠特殊的體溫、消化、免疫等方面有特殊的機制決定的。這樣的機制和蝙蝠會飛也有很大的關係,飛行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巨大的能量的輸出使蝙蝠演化出和鳥類一樣的較高體溫,可以使體內細胞活性更大,運轉速度更快。還有超強的細胞和DNA的修復能力,這些能力間接地抑制了病毒的繁殖。由於這些能力的存在,所以蝙蝠的免疫系統也就無事可幹,變得遲鈍,變得柔和,從而使病毒在蝙蝠體內有了共生的可能性,病毒與細胞相互磨合也促進了蝙蝠對病毒耐受性的提高,使蝙蝠可以更好的攜帶病毒。

警鐘長鳴

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知道,實際上人類與蝙蝠的交集並不多。但跟野生動物交集可就多了,病毒通過蝙蝠體內入侵到野生動物身上,而很多人毫無敬畏之心,接觸野生動物,亂吃野味,以至於釀造悲劇。只要警鐘長鳴,少碰野生動物,不要去侵擾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病毒也危害不到我們,再毒的病毒沒有傳播途徑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相關焦點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注意是所有)病毒的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引來如此多可怕病毒的青睞?我們先從國人最熟悉的「非典」事件說起,也算是當下最應景的回憶。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
  • 冠狀病毒爆發引發了一個問題: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
    近年來,SARS,MERS,伊波拉病毒,Marburg病毒和一些可能是新近誕生的2019-nCoV病毒起源於蝙蝠,這並非巧合。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蝙蝠對病毒的猛烈免疫反應可以驅使病毒更快地複製,因此,當蝙蝠跳入具有一般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如人類)時,這些病毒會造成致命的破壞。
  • 蝙蝠身上為何如此多病毒?是與生俱來的?科學家如此解釋
    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人類充其量只能在大陸某些區域內「橫行」,很多禁區依舊是他們不敢觸碰的,所以說「地球之主」的名號是名不符實。另外,人類並不是無敵的存在,還有許多事物可以危害到他們的生命安全,比如病毒,便可以輕易地奪走人類的性命。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三次疫情有著不同的中間宿主,第一次是果子狸,第二次是單峰駱駝,第三次此刻還未明了,穿山甲或者竹鼠 都是潛在的對象,但這三次疫情的共同點是:這些病毒的源頭都是蝙蝠。蝙蝠在哺乳動物中是個大家庭,我並不陌生,但正是因為這次疫情,我才看到竟然有人炫耀吃蝙蝠湯,這遠遠超出了我的認知,看來吃果子狸的教訓還不夠痛啊!為了幫助大家能記住教訓,下面,咱們來講講蝙蝠。
  • 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注意是所有)病毒的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引來如此多可怕病毒的青睞?Part.1我們先從國人最熟悉的「非典」事件說起,也算是當下最應景的回憶。由於尼帕病毒與亨德拉的親緣關係,蝙蝠成為第一個懷疑目標。馬來西亞蝙蝠種類很多,有13種食果蝙蝠和60多種食蟲蝙蝠,研究證實,有4種食果蝙蝠和1種食蟲蝙蝠體內有尼帕病毒的抗體。2004年孟加拉國中部也暴發了尼帕疫情,感染者病死率高達75%,「兇手」也是蝙蝠。狐蝠除此之外,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殺手級病毒的自然宿主也都是蝙蝠。
  • 武漢蝙蝠在冬眠,為何它就成了背鍋俠呢?--中國數字科技館
    武漢蝙蝠在冬眠,為何它就成了背鍋俠呢?疫情的首次報告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時武漢的大多數蝙蝠都在冬眠。  無論蝙蝠是否在冬眠,人們都不應該讓蝙蝠來背鍋,因為不少疫情都是人類自戕。要不是人類濫捕、濫殺並殘食野生動物,不會惹出那麼多麻煩來。  蝙蝠為何那麼毒    科學家的確要追溯源頭,才能更好地戰勝病毒。
  • 蝙蝠:冠狀病毒最致命的傳染源
    令人談之色變的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馬爾堡病毒……它們竟然都來自蝙蝠!以致有人形容蝙蝠的身體是一個巨大的「病毒儲藏庫」,是多個致命傳染病的發源地。神秘疾病來自蝙蝠2012年,沙特的一位男子患上一種神秘的疾病,11天之後不治而亡。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病毒都與蝙蝠有關。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居然可以攜帶如此多可怕的病毒?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猜想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病毒都與蝙蝠有關。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居然可以攜帶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1 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猜想  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此國吃蝙蝠比我國還厲害,為何卻沒有一例確診呢?專家一語道破
    最典型這次的疫情,也是這樣的,是因為食用蝙蝠等引發,為此大規模擴展,到現在都沒有辦法。但是同樣是食用蝙蝠,下面這個國家吃蝙蝠比我國還厲害,但是為何至今卻沒有一例確診呢?當地專家一語道破。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第一大國,國土面積超過190萬平方公裡,人口2.6億,是亞洲地區人口大國。
  • 哪種「毒物」每年殺死的人比毒蛇、毒蜘蛛還多?
    瘧疾每年會帶走超過60萬條生命,加上黃熱病殺死的3萬人,登革熱的1.2萬人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的2萬人,還得算上基孔肯雅熱、西尼羅熱、裂谷熱和其他腦炎;除此以外,因淋巴絲蟲病(象皮病)而受到傷害的人多達4000萬之眾,雖然這種疾病不會致命,但很多患者永遠地告別了正常的生活。蚊子傳播的新疾病還在不斷湧現,例如寨卡病毒。
  • 蝙蝠:攜帶這麼多致命病毒 竟是為了在天上飛
    蝙蝠們庇護著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們,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SARS病毒等。為什麼它們在四處傳播這些病毒的同時,自身卻不會染病呢?現在,我們或許窺探到了它們能耐受這些病毒的秘密——因為飛行實在太辛苦了。
  • 為什麼病毒攜帶者每次都是蝙蝠?這真不是蝙蝠的錯!
    而冠狀病毒雖然達不到這麼高的致死率,但是其傳播速度很快。這些令人生畏的病毒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近50年內出現於人類身上的,並且有著共同的攜帶者—蝙蝠。雖然說蝙蝠是病毒的攜帶者,但是需要澄清一下的是這還真不是蝙蝠的錯。我們養的家禽牲畜甚至是我們自己肆意侵入蝙蝠棲息地才很大可能是導致近日疫情爆發和展開的主要原因,熱帶地區更是如此。
  • 澳媒:切勿觸摸蝙蝠!澳蝙蝠或攜帶致命病毒
    中新網1月5日電 澳洲新快網刊發編譯文章稱,南澳夏季的高溫天氣,導致不耐酷暑的蝙蝠紛紛從樹上掉向地面。近日,南澳衛生廳向公眾發出警告,蝙蝠可能攜帶致命疾病,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落地蝙蝠。近日,南澳衛生廳、第一產業廳及環境部門人員紛紛發出警告,提醒民眾切勿用手觸碰蝙蝠。
  • 隨身攜帶100多種病毒,蝙蝠為啥卻沒事?美科學家:原理很簡單
    據科學研究發現,一隻蝙蝠身上可能隨時攜帶超過100種病毒,並且在全世界的200多種病毒身上,已經發現了超過多大4100種病毒,其中不乏對人類非常致命的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那麼,蝙蝠為啥會這麼「毒」呢?為啥它們攜帶如此多的病毒,自身卻不會出事?科學家對蝙蝠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它們具備和大量病毒「共生」的特殊能力。
  • 蝙蝠為何那麼多毒?科學家給出答案,你還敢吃蝙蝠嗎
    幸好發現得早,沒有出現大範圍的擴散,能夠有效地對它進行防控。每當有新病毒的出現,都會對現實社會造成困擾,嚴重的還會搞出人命。若想快速解決病毒問題,必須儘快尋找到病毒的宿主。例如,伊波拉病毒的宿主之一就是蝙蝠。提到蝙蝠,很多人都對這種生物有著一種深深的恐懼感。
  • 蜈蚣能有多剽悍?真的猛士,敢於獵殺飛行的蝙蝠!
    圖/arachnoboards.com這麼大的一隻蜈蚣,吃什麼過活呢?各種大小合適的蟲子、青蛙、蜥蜴、小型齧齒動物、小鳥都在它們的食譜上榜上有名。秘魯巨蜈的腿長而強健,因此它們能夠快速移動,捕捉獵物。節肢動物獵食脊椎動物非常常見。君不見巨大的田鱉能夠捕捉水蛇,蜘蛛也能布下天羅地網獵殺小鳥乃至毒蛇,甚至蜻蜓的幼蟲也是水中一霸能以蝌蚪小魚為食。
  • 「數千蝙蝠霸佔民宅」後續 動物專家拜訪「簷老鼠」
    令謝佩良懊惱的是,當他用強光照射蝙蝠時,堅強的對手竟趴在了燈光裡睡覺,絲毫沒有畏懼之感。  第三招比較「狠」,用硫酸驅趕。就在我們到訪前,他還特意去鎮上買了瓶硫酸。「平時家裡去不掉的汙垢,碰到硫酸就得馬上溶解。人要是不小心碰到了輕則毀容,重則致命,用來對付蝙蝠應該不成問題吧?」說完,謝佩良迅速打開硫酸水瓶蓋,往地上倒了一滴,地面立即生成了許多氣泡,還發出「嗞嗞」灼燒的聲音。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蝙蝠作為惟一一類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為了對抗飛翔造成的高代謝率、高氧化應激水平等諸多情況,其在演化過程中,進化出了高水平的DNA損傷修復功能及更強的免疫應答系統,所以蝙蝠在攜帶大量對於人類致命的病毒時,自身很少發病或者不發病。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