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蝙蝠霸佔民宅」後續 動物專家拜訪「簷老鼠」

2020-12-03 紅網

  紅網湘潭站7月27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王超 實習生 熊穎)湘鄉市山棗鎮新飛村的謝佩良家,近來發生了一樁怪事。

  每晚睡覺時,他總能隱隱約約聽到一些怪叫聲。和平時聽到的動物聲音不同,傳入他耳際的這種叫聲,不但音色清晰,還略微帶有一絲令人驚悚的意味。

  家在農村,周圍出現一點動物聲音,本是很正常的事。可時間久了,怪叫聲還是讓獨居在家的謝佩良心裡犯怵。

  謝佩良的遭遇經湘潭晚報報導後,引起了知名動物專家,湖南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學健的關注。

  7月25日,我們和鄧學健一起趕赴湘鄉,對鬧得人心惶惶的「蝙蝠佔屋」事件,展開「揭秘之路」。

  初訪「蝙蝠的天堂」

  謝佩良的家,位於湘鄉市山棗鎮新飛村境內,是國道邊一棟老式的三層磚瓦房,周邊青山綠水,風景怡人。

  「就是這家,簡直是『蝙蝠的天堂』。」有村民指著謝佩良家調侃道。我們行至謝佩良家三樓樓梯間時,一陣窸窸窣窣的叫聲陸續傳入我們耳際。「就是這個聲音,晚上聽了皮都可以起疙瘩。」謝佩良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了三樓的木門。

  就在謝佩良開門的剎那,我們被眼前之景驚呆了:空曠的房子裡,數千隻蝙蝠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屋內的各個角落。

  從2012年起,謝佩良家三樓的隔熱層就成了眾多蝙蝠的樂園。考慮到蝙蝠可以吃蚊子,謝佩良最初對這群朋友,心懷感激。

  謝佩良說,在蝙蝠到來之前,他家的三樓一直空著。如今,成千隻蝙蝠常年盤踞在家中的三樓,大有「反客為主」的意思,這讓獨居在家的他心裡時不時地發憷。

  為趕走這群「鬧心」的朋友,他也曾嘗試過和它們鬥智鬥勇。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群朋友好像誓要與他死磕到底,怎麼也不肯離開。

  頻繁出招,招招落敗

  尖銳的叫聲,刺鼻的氣味,成堆成堆的蝙蝠在牆壁縫裡鑽來鑽去,直接把謝家當作了自己家。

  此情此景,無時無刻不挑戰著謝佩良的最後一道防線。經歷多次失敗後,謝佩良更加堅定了將蝙蝠趕出家門的決心。

  謝家來了上千隻蝙蝠的消息,仿佛一顆炸彈,讓原本清淨的鄉野一時間議論紛紛。

  劉娭毑家距離謝佩良家僅10米遠,比起謝佩良,她對這群不速之客的到來,有更多的焦慮和不安。

  「樣子好像老鷹,翅膀上又帶有很長的刺,聽說還會咬人。」劉娭毑越想心裡越發慌,她說,如果再這樣僵持下去,她就帶著孫子去城裡的女兒家借住一段時間,直到它們「搬走」為止。

  其實為讓這些蝙蝠「搬家」,謝佩良想出很多招數。

  第一招可稱為貓吃「老鼠」。在農村,蝙蝠又叫「簷老鼠」。那麼既然是「老鼠」,讓它的天敵貓來對付,應該不失為明智之舉。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貓工作幾日後就開始「怠工」了。

  第二招是直接用強光照。越挫越勇的謝佩良,沒有就此氣餒。在這時,一位朋友又告訴他,「蝙蝠怕光,用強光可以把它們通通驅走」。令謝佩良懊惱的是,當他用強光照射蝙蝠時,堅強的對手竟趴在了燈光裡睡覺,絲毫沒有畏懼之感。

  第三招比較「狠」,用硫酸驅趕。就在我們到訪前,他還特意去鎮上買了瓶硫酸。「平時家裡去不掉的汙垢,碰到硫酸就得馬上溶解。人要是不小心碰到了輕則毀容,重則致命,用來對付蝙蝠應該不成問題吧?」說完,謝佩良迅速打開硫酸水瓶蓋,往地上倒了一滴,地面立即生成了許多氣泡,還發出「嗞嗞」灼燒的聲音。

  第四招,求助專家。數招都未能制敵,謝佩良找到了山棗鎮動物防疫站的技術員,看他們能不能幫忙解決難題。實地查看了謝佩良家的情況後,山棗鎮防疫站工作人員也只能嘆息。

  最後一招是噴灑農藥。多次打擊後,謝佩良突然想到了一個「怪招」——連人都能毒死的劇毒農藥,是否也能成功「幹」掉這些蝙蝠呢?做好了背水一戰的謝佩良,親自背了箱農藥「應戰」,可幾個回合下來,他不得不認輸。

  東亞伏翼喜愛蚊蟲

  蝙蝠一日不走,謝佩良的心情就一日不能平復。

  「周邊這麼多戶農家,為什麼唯獨我家有?是不是我家的房子有什麼特別之處,讓蝙蝠愛上就不肯走了?

  採訪中我們注意到,無論是從房屋結構還是建築風格來說,謝佩良家的三層磚瓦房和村上其他農戶家的房子幾乎都如出一轍。

  這些蝙蝠到底從哪裡來?為什麼只聚集在謝佩良家?面對突然激增的蝙蝠數量,是否有科學可行的方法趕走它們?

  鄧學健的到來,能否解除謝佩良心中的「蝙蝠之困」?

  出發前一天,鄧學健在湖南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對從謝佩良家取來的蝙蝠標本做了初步研究。他先將麻醉過的蝙蝠放在解剖盤裡,然後對蝙蝠標本的長短、翼長等部位進行測量,經過一系列比對後,鄧教授得出了初步結論。

  通過蝙蝠外形,鄧學健能初步確定盤踞在謝佩良家的蝙蝠為「東亞伏翼」。這種蝙蝠,廣泛分布於東亞地區,在湖南,江南一帶也都有分布。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蝙蝠聚集在謝佩良家呢?

  鄧學健解釋,謝佩良居住的山棗鎮新飛村屬於農耕區,蚊蟲較多。蚊蟲的聚集,一方面給東亞伏翼帶來了豐富的食物源,同時也導致它的天敵數量日漸減少。

  「沒有天敵控制它,它就爆發性的增長。」鄧學健表示,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村上蝙蝠數量最多的兩戶人家,戶主幾乎都很少打掃房子。這一行為也給蝙蝠釋放了一個信號,即這個地方沒人幹擾,它可以放心地住在這裡。

  鄧學健認為,蝙蝠剛來謝佩良家時,由於無人打擾,讓它們感覺到了這是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而蝙蝠屬於群居動物,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蝙蝠開始在謝佩良家聚集、繁殖。

  硫磺和辣椒齊上陣

  有什麼方法能趕走謝佩良家的蝙蝠?鄧學健說,從學科理論上來看,能起作用的有兩個辦法——用煙燻,其次是驅趕。

  鄧學健解釋,用煙燻的辦法是建立在蝙蝠要呼吸,通過嗅覺刺激驅走它們。當天,聽說煙燻的辦法能驅走蝙蝠,謝佩良決定按鄧學健教授說的辦法做。他當即去鎮上買了包硫磺回來。

  「在火堆裡加入硫磺和辣椒,讓它產生刺激性氣味,這樣它們(蝙蝠)總沒辦法對抗了吧?」謝佩良還找來一颱風扇助力。

  一切準備就緒,謝佩良又拿來一把榔頭對著隔熱牆一頓猛敲,不一會兒,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大洞。

  澆汽油、點火、撒辣椒硫磺粉、開風扇。火焰開始伴著濃煙透過牆上的大洞吹進屋內。這時,屋內的蝙蝠群開始躁動起來,幾隻蝙蝠中途從大洞中鑽了出來,在樓梯間的天花板上四處亂飛。

  大約半小時後,閣樓裡已滿是嗆人的氣味。備受煎熬的蝙蝠為求活路,不得不從牆壁裡鑽出來,朝露天的地方飛去,或乾脆鑽進旁邊沒有「受汙染」的瓦片裡。

  由於沒有做好相關防護措施,煙燻計劃不得不臨時終止。謝佩良無奈的說,「為什麼蝙蝠就是不肯離開?難道是因為蝙蝠的幼崽們還不能飛行?」

  「它裡邊已經有小蝙蝠,小蝙蝠把這裡當成家了。」鄧學健說,成年的蝙蝠有超強的戀家性,僅靠人為的驅趕根本就不能奏效。因為這些成年蝙蝠寧可犧牲生命也要來護住它的幼崽。

  「只有等幼體能夠飛的時候,再去驅趕它們了。」鄧學健告訴我們,蝙蝠的壽命可達30歲,在6—7歲成熟之前,雌蝙蝠是不會產崽的。成熟後,它們通常每年產一崽。

相關焦點

  • 蛇和蝙蝠闖入民宅 山西消防員變身「捕蛇者」和「驅蝠俠」
    蛇和蝙蝠闖入民宅 山西消防員變身「捕蛇者」和「驅蝠俠」 2020-05-20 21:10:34周洋 攝   中新網晉中5月20日電(陸祁國 周洋)一條蛇溜進民宅房簷下的燕子窩,一隻蝙蝠掛在了民宅的紗窗門上。5月19日,山西省靈石縣消防救援大隊兩次出警,先當「捕蛇者」,後當「驅蝠俠」,為民解憂。  當日16時許,靈石縣兩渡鎮夏莊村一居民院中闖入一條手指粗細的蛇,「霸佔」了房簷下的燕子窩。
  • 蝙蝠和老鼠有親緣關係嗎?老鼠吃了鹽會變成蝙蝠的傳說從何而來?
    翼手目的蝙蝠和齧齒目的老鼠蝙蝠和老鼠都是胎盤類哺乳動物,胎盤類哺乳動物包含四大總目,即非洲獸總目、貧齒總目、勞亞獸總目和靈長總目,每個總目下又可以分為幾個目。蝙蝠是哺乳動物-勞亞獸總目-翼手目,老鼠是靈長總目-齧齒動物-齧齒目。
  • 蝙蝠是老鼠變的?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如果不少的科學愛好者非要知道「蝙蝠的起源歷史是什麼?真的是老鼠演變過來的嗎?」那我們從一個起源歷史的時間問題上,可能就會打消你們的想法。根據現有的科學數據顯示,老鼠的歷史大約有4700萬年,而根據已知最早的蝙蝠化石結論顯示,是有5000萬年歷史。
  • 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蝙蝠和老鼠沒有任何關係的, 蝙蝠是蝙蝠,老鼠是老鼠,可以說它們除了都是哺乳動物之外,其它的地方,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它們的外觀也是不一樣的呀,而且區別是很大的,為什麼會有蝙蝠褪去翅膀就成為老鼠,老鼠長了翅膀就成為蝙蝠這種說法呢。
  • 蝙蝠是不是和老鼠近親?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從頭部形態上看,蝙蝠確實與老鼠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坊間確實也流傳著許多關於老鼠和蝙蝠關係的傳聞,比如有人說:蝙蝠是老鼠偷吃了油(或者鹽)變成的。其實,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不科學的。蝙蝠既不是老鼠變成地,也和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的演化史。
  • 農村老人愛說老鼠吃了鹽之後,就變成了蝙蝠,蝙蝠是老鼠變的嗎
    蝙蝠光看頭部,和小老鼠的特徵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尖尖的耳朵,尖尖的嘴,怎麼看也覺得這蝙蝠跟老鼠有著一定的淵源,農村的老人愛說,老鼠是不能吃鹽的,偷吃了鹽之後,這老鼠就會變成蝙蝠去飛了,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
  • 有人說蝙蝠就是長了翅膀的老鼠,它們是同一種的動物嗎?
    蝙蝠與老鼠確實長得很像,正是因為如此,關於老鼠和蝙蝠的傳言也比較多,比如蝙蝠就是會飛的老鼠、蝙蝠是老鼠偷吃了鹽變成的等等。那麼,蝙蝠和老鼠之間真的存在進化的關係嗎?它們兩個為什麼會有相似的外觀?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蝙蝠和老鼠。
  • 蝙蝠與老鼠有何關係?兩者是否有親緣關係?專家:八竿子打不著
    有人說老鼠是蝙蝠的近親,雖然民間有把蝙蝠稱為「鹽老鼠」的說法,但二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從頭部形態上看,蝙蝠確實與老鼠有一定的相似度,有許多關於老鼠和蝙蝠關係的傳聞,比如有人說:蝙蝠是老鼠偷吃了油(或者鹽)變成的。其實,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不科學的。蝙蝠既不是老鼠變成,也和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的演化史。
  • 猩猩、蝙蝠、老鼠...歷史上那些傳播疫病的動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對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以及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巨大隱患,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歷史上,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並不罕見,蝙蝠、老鼠、大猩猩等動物攜帶的病毒在歷史上都曾給人類社會製造過大災難。
  • 有人說蝙蝠和老鼠長得很像,它們為什麼長得像,是一個家族的嗎?
    小家鼠蝙蝠的門齒不像老鼠那麼發達,而且它是有犬齒的,吸血蝙蝠就用犬齒刺破人畜皮膚。大多數蝙蝠以蟲子為食,臼齒齒冠是尖的,只有少數果食性種類齒冠比較平坦。對專家來說,即使只有一顆牙齒或一根肢骨,也能輕易將蝙蝠和老鼠區分開。
  • 蝙蝠是老鼠吃鹽變成的?其實它與人類的傳承關係比和老鼠還更接近
    這種說法產生的原因也是因為蝙蝠與老鼠這兩種動物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蝙蝠和老鼠的頭部很相似,面貌也雷同,都有一張尖嘴,嘴裡有細牙,可以咀嚼食物,還都有一對小眼睛和一對能豎立的耳朵,看上去實在太像了,而且這兩種動物身上的毛也很相似,蝙蝠如果匍匐在地上,不張開翅膀時看上去真的像一隻小老鼠。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害蟲,人類都想讓它們滅絕,例如讓大家深惡痛絕的老鼠、蟑螂、蚊子等等,但是人類在地球上發展進化了四五十萬年,往多了說有數百萬年,
  • 老鼠和蝙蝠撇清關係,咱倆不是一個祖先,老鼠不背新冠肺炎這黑鍋
    小時候聽老人說老鼠吃了鹽就變成了「鹽巴虎」,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蝙蝠。上學後才知道蝙蝠不是老鼠變得。蝙蝠屬於翼手目哺乳動物,「翼」——翅膀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手和翅膀通過一層隔膜組合在一起的動物。據統計蝙蝠共有19科185屬961種之多,我國有81種。
  • 蝙蝠是老鼠變的嗎?你所不知道的關於蝙蝠的那些事
    蝙蝠在外觀上跟老鼠因為有些相似之處,有時被人誤解,但是它們有很多不同。老鼠(拉丁學名:Muroidea)屬於哺乳綱、齧齒目、齧齒科;蝙蝠(拉丁學名:Chiroptera)屬於哺乳綱、翼手目、蝙蝠科,是僅次於嚙齒類的第二大類哺乳動物,分布於除兩極外的所有陸地部分,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蝙蝠有翅膀能飛翔、吃害蟲、傳播種子和花粉,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蝙蝠能攜帶許多人獸共患病毒, 如狂犬病毒、副流感2型病毒、伊波拉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
  • 蝙蝠是不是老鼠演化而來的?老人們都這麼說,實際上是個誤會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夏天的傍晚經常會看到飛來飛去的蝙蝠抓蚊子。老人們就講,這些蝙蝠就是老鼠「長了翅膀」變的。當時還信以為真,但是現在長大了,這種說法自然就站不住腳了。那麼老鼠和蝙蝠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因為蝙蝠如果沒有翅膀的話,真的跟一隻小老鼠差不多。
  • 闢謠:蝙蝠是老鼠吃了鹽變成的?不,它倆壓根就沒有任何關係
    為什麼說蝙蝠不是老鼠進化而來的?其實,除了頭部,蝙蝠與老鼠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我們僅從生物學分類的角度上來看一下,兩種動物的區別。蝙蝠屬於哺乳綱翼手目動物老鼠屬於哺乳綱齧齒目動物從目的劃分兩種動物就完全不同了。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的空軍,蝙蝠相當獨特,它的祖先是什麼動物呢?有人說蝙蝠是老鼠進化來的,也有人說它是中生代翼龍的後裔,這些都是謠言。有這樣一種說法,目前蝙蝠的直系祖先還沒有發現,因此猜測是老鼠或者翼龍也情有可原。
  • 蝙蝠起源歷史是什麼?真的是老鼠演變過來的嗎?
    這一夥原始真獸開枝散葉,就演化成蝙蝠、老鼠以及我們人類等今天種類繁多的有胎盤類。由於沒有發現化石,我們不知道這群真獸的樣子,猜測長相依然類似鼩鼱。陽翼手類就是普通的小型食蟲蝙蝠,以及吸血蝙蝠。最終演化成今天1200多種蝙蝠。02蝙蝠和老鼠是什麼關係?
  • 「蝙蝠俠」深夜闖入嚇壞居民 被蝙蝠咬傷需儘快就醫
    原標題:「蝙蝠俠」深夜闖入嚇壞居民 被蝙蝠咬傷需儘快就醫   新華報業網訊 近日,家住新浦區新潮社區的姜女士深夜起床時,發現家中有一個黑影在客廳盤旋,開燈後仔細一瞧,原來是只蝙蝠,一家人都驚呆了。生活中不常見的蝙蝠怎麼會闖入民宅?
  • 「失眠」蝙蝠闖進家門怎麼辦?能養嗎?
    它外表看上去很像老鼠,但長著兩隻長長的翅膀,是一隻蝙蝠!這麼冷的天,它是從哪來的?如何處置它?其他居民遇到類似情況應怎麼辦?12月26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了市野保站專家。  家中清早飛來一隻會飛的「老鼠」  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家住瀋北新區蒲南路附近小區。昨日清晨6時左右,天還沒亮,睡夢中的她被一陣異常響動驚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