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
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一句話:「紅繩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林道人」,寥寥幾句,既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表達了對林道人的追憶與懷念。那麼,句中的「林道人」是誰呢?他是一位演員,名為林正英。
說起林正英,90年的朋友應該比較陌生。林正英出生於1952年,活躍於上世紀80年代,他主演的《一眉道長》、《殭屍先生》、《殭屍道長》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幾部電影屬於殭屍題材的電影,說到殭屍,大家心中多少有些害怕與慌張,雖然影片的情節和場景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恐怖畫面仍讓人毛骨悚然。在這些殭屍電影中,林正英可謂是「希望之光」,看到他便看到了希望。因此,林正英也是不少影迷心中的英雄,他能給觀眾帶來安全感。
愛看以殭屍為主要題材的電影的朋友都知道,這類電影的情節安排都差不多,一般都有殭屍禍害百姓的情節。這時,便會有鋤奸扶弱的道士出現,天賦異稟且武功高強的他們總能想到多種方法對付殭屍。受影片角色設定的影響,殭屍被人們視作邪惡的象徵,它們的出現常伴隨著財產的丟失、人員的傷亡等。所以,對於殭屍,人們的態度都是處之而後快。
雖然殭屍是虛構的,它們並沒有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不過現實中卻存在與殭屍類似的事物,它們也會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蝙蝠便是其中典型。說到蝙蝠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及危害,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病毒,不管是流行於17年前的SARS病毒還是爆發於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又或者是席捲多國的新冠肺炎,都與蝙蝠脫不開干係。
從類屬上來看,蝙蝠為哺乳綱翼手目生物,它們是為數不多的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蝙蝠適應能力很強,分布也很廣泛,除極端惡劣區域外(例如南北極),全球多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僅如此,蝙蝠還有「活化石」之稱,據悉,它們於白堊紀出現,已在地球上生存超7000萬年,還順利躲過了那場使恐龍滅亡的浩劫。
如果蝙蝠只是具備生存時間長、能夠飛翔等特點,相信人類也不會注意到它。真正令人類關注與害怕的是蝙蝠身上所攜帶的病毒,據統計,蝙蝠身上藏著超1400種病毒,僅是冠狀病毒便超過了300種。更可怕的是,不管是蝙蝠幼崽還是成年蝙蝠,都攜帶大量病毒,生活中只要看到蝙蝠,我們都應該遠離,避免染上病毒。
看到這,相信大家都很想殺滅蝙蝠,畢竟它們給人類帶來了無數麻煩。不過,科學家從未想過這一方法,蝙蝠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它們的存在於自然於生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肆意殺滅蝙蝠會給自然生態帶來巨大影響。
而且,蝙蝠雖然給人類帶來了無數病毒,但歸根結底是因為人類打破了它們之間的平衡,是人類主動招惹蝙蝠。蝙蝠並不像殭屍那樣惡毒和可怕,它們與人類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未曾想人類竟因私慾擅自跨越河流,由此給自身招來禍患。說到此,對於本文分享的話題,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