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2020-12-03 科普探空使者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

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一句話:「紅繩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林道人」,寥寥幾句,既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表達了對林道人的追憶與懷念。那麼,句中的「林道人」是誰呢?他是一位演員,名為林正英。

說起林正英,90年的朋友應該比較陌生。林正英出生於1952年,活躍於上世紀80年代,他主演的《一眉道長》、《殭屍先生》、《殭屍道長》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幾部電影屬於殭屍題材的電影,說到殭屍,大家心中多少有些害怕與慌張,雖然影片的情節和場景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恐怖畫面仍讓人毛骨悚然。在這些殭屍電影中,林正英可謂是「希望之光」,看到他便看到了希望。因此,林正英也是不少影迷心中的英雄,他能給觀眾帶來安全感。

愛看以殭屍為主要題材的電影的朋友都知道,這類電影的情節安排都差不多,一般都有殭屍禍害百姓的情節。這時,便會有鋤奸扶弱的道士出現,天賦異稟且武功高強的他們總能想到多種方法對付殭屍。受影片角色設定的影響,殭屍被人們視作邪惡的象徵,它們的出現常伴隨著財產的丟失、人員的傷亡等。所以,對於殭屍,人們的態度都是處之而後快。

雖然殭屍是虛構的,它們並沒有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不過現實中卻存在與殭屍類似的事物,它們也會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蝙蝠便是其中典型。說到蝙蝠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及危害,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病毒,不管是流行於17年前的SARS病毒還是爆發於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又或者是席捲多國的新冠肺炎,都與蝙蝠脫不開干係。

從類屬上來看,蝙蝠為哺乳綱翼手目生物,它們是為數不多的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蝙蝠適應能力很強,分布也很廣泛,除極端惡劣區域外(例如南北極),全球多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僅如此,蝙蝠還有「活化石」之稱,據悉,它們於白堊紀出現,已在地球上生存超7000萬年,還順利躲過了那場使恐龍滅亡的浩劫。

如果蝙蝠只是具備生存時間長、能夠飛翔等特點,相信人類也不會注意到它。真正令人類關注與害怕的是蝙蝠身上所攜帶的病毒,據統計,蝙蝠身上藏著超1400種病毒,僅是冠狀病毒便超過了300種。更可怕的是,不管是蝙蝠幼崽還是成年蝙蝠,都攜帶大量病毒,生活中只要看到蝙蝠,我們都應該遠離,避免染上病毒。

看到這,相信大家都很想殺滅蝙蝠,畢竟它們給人類帶來了無數麻煩。不過,科學家從未想過這一方法,蝙蝠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它們的存在於自然於生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肆意殺滅蝙蝠會給自然生態帶來巨大影響。

而且,蝙蝠雖然給人類帶來了無數病毒,但歸根結底是因為人類打破了它們之間的平衡,是人類主動招惹蝙蝠。蝙蝠並不像殭屍那樣惡毒和可怕,它們與人類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未曾想人類竟因私慾擅自跨越河流,由此給自身招來禍患。說到此,對於本文分享的話題,你有什麼看法?

相關焦點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蝙蝠被科學家稱為移動的「病毒庫」,現在已知在蝙蝠體內有超過140種病毒,其中60種可以傳播到人的身體上,並且蝙蝠體內還有部分未知的病毒。可以說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對於人類的威脅很大,因此說很多人提出消滅蝙蝠來防止病毒爆發傳播。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很多物種的身上都有獨特的病毒,不僅僅是蝙蝠。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最近,新型冠狀性病毒越發嚴重,很多人也都在猜測這種病毒的來源。有關專家表示:新型冠狀性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據了解,目前人類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的蝙蝠究竟有什麼來歷。 兩個亞目下又分為不同的十幾科,已知種類超過一千兩百種。 據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顯示,科學家在近兩百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四千一百種病毒。其中各類冠狀病毒超過500種,引發人畜共患病毒超過六十種,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蝙蝠是自然界的「病毒庫」,攜帶千種遠古病毒,它實在太強大了
    2月初,世界衛生組織將此病毒定名為COVID—2019,對病毒的來源作深一步的追查。科研人員表示稱,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原始來源極有可能是野生生物,最大的嫌疑就是蝙蝠。當然,蝙蝠是不會主動把病毒傳給人體的,而是某些出於獵奇心理的人,為了一時的貪慾而獵殺食用蝙蝠,結果導致體內蛋白質結構發生變異,誕生出新型病毒。
  • 新冠病毒和澳洲山火,蝙蝠都扮演著邪惡的角色,人類能消滅它們嗎
    同時,專家組在研究病毒的傳染路徑時發現它很可能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都來自蝙蝠,然後通過中間寄主傳播到人類身上。在新冠病毒天然寄主是蝙蝠的信息出現之後,網絡上出現了大量關於蝙蝠的信息,可見通過這次疫情蝙蝠再次成為了人類關注的重點。很多網友表示,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大量病毒,而且存在著傳播給人類的危險,為什麼不將它們趕盡殺絕呢?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
  • 蝙蝠身上的病毒都是哪來的?生下來就有麼?
    最近都在科普蝙蝠身上攜帶了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與SARS病毒等等,甚至還有朋友提議將蝙蝠徹底消滅,在現在這個非常時刻有這些想法其實都挺現實的,但事實上的問題是蝙蝠身上真帶了那麼多病毒嗎?這些病毒是蝙蝠與生俱來的嗎?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是人的錯還是蝙蝠的錯?
  • 如果人類消滅了蝙蝠,會發生什麼?病毒傳播更狂,生態穩定被破壞
    同時有些人好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幾百種對人類有害的病毒,為什麼人類不對蝙蝠趕盡殺絕呢?也依然有人在問,吃野生動物的現象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為什麼等到現在才出現問題呢?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毫無關聯,但因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聯繫在一起,從而繼續引發公眾的思考,為什麼不把蝙蝠趕盡殺絕呢?如果你有看過蝙蝠真實面貌的照片,就會被其猙獰的樣子嚇到。
  • 神奇的大自然: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病毒還能活蹦亂跳?
    剛開始傳出病毒帶原者是竹鼠之類的生物,目前更進一步研究發現最初的病毒帶原者可能是「蝙蝠」,但目前還在研究確切的傳染給人類的途經為何。巧合的是,2003年SARS肆虐全球,病毒帶原者也剛好是蝙蝠!到底為什麼每次都是蝙蝠?而蝙蝠身上有滿滿的病毒,為何牠們卻能相安無事、與之共存?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 盤點蝙蝠的五個秘密堪稱「天然病毒庫」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11年定為「國際蝙蝠年」,其目的是增進人們對這種動物的了解,並提高對保護蝙蝠重要性的認識。    文章還盤點了有關蝙蝠的5個秘密。    1.蝙蝠的四肢與人的骨骼特點相似。主要區別在於蝙蝠前肢的骨頭很長,而且前肢生有翼膜。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的意思就是「手上長有翅膀」。
  • 蝙蝠簡直是行走的病毒庫,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人類卻找不到解藥
    在新冠肺炎初期因為傳染速度增加而被人們關注後,醫學專家開始對其對應的病毒進行來源查詢,最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是菊頭蝠,而中間寄主有可能又是果子狸。為什麼說「又」呢?因為2003年爆發的非典就是由人吃果子狸,然後讓非典病毒有機可乘。然而目前專家們依然無法直接從菊頭蝠身上提取出新冠狀病毒以研製特效疫苗,這是為什麼呢?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所以科學家把蝙蝠的NLPR3作為了研究對象。 科學家比較了蝙蝠、小鼠和人類免疫細胞對三種不同RNA病毒的反應,它們分別是甲型流感病毒、MERS冠狀病毒和馬六甲病毒。 結果發現,與小鼠和人類相比,蝙蝠體內NLRP3介導的炎症明顯降低。
  • 人類為何怕蝙蝠?吃蟲吸血偷水果,想方設法傳播病毒
    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存在著大量的病毒,據說可以多達1500種,從愛滋病病毒到伊波拉病毒,從流感病毒到蠕蟲病毒,應有盡有,沒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簡直可以稱得上一座移動病毒庫,正因為如此我們人類才對它天生本能的害怕,見了就避而遠之。
  • 蝙蝠攜帶4000多種病毒,為何不在其身上提取病毒製作疫苗?
    而當年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最終宿主是雲南的一種蝙蝠。那麼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如果病毒可能來自於蝙蝠,為何不直接在蝙蝠身上提取完整的病毒製作疫苗實驗一下呢?首先,全世界的蝙蝠總共有19科,185屬,962種,我們都沒有確定此次新冠型病毒的來源是哪一種蝙蝠,科學家難道要一種一種蝙蝠的提取嗎?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也沒有確定此次病毒的最終宿主就一定是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