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消滅了蝙蝠,會發生什麼?病毒傳播更狂,生態穩定被破壞

2020-12-03 奇點使者

儘管到現在為止官方仍未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歸因為食用野生動物,但是公眾早已將那些在武漢吃野生動物的人看作是罪魁禍首了。同時有些人好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幾百種對人類有害的病毒,為什麼人類不對蝙蝠趕盡殺絕呢?也依然有人在問,吃野生動物的現象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為什麼等到現在才出現問題呢?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毫無關聯,但因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聯繫在一起,從而繼續引發公眾的思考,為什麼不把蝙蝠趕盡殺絕呢?

如果你有看過蝙蝠真實面貌的照片,就會被其猙獰的樣子嚇到。蝙蝠不僅長相醜陋,而且每一個個體都是行走的病毒庫,如果不把它們都消滅掉,又怎麼保證以後人類社會不會再次出現類似的傳染病呢?實際上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我們不能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是菊頭蝠,就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蝙蝠身上。對於普通人來說,蝙蝠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生物,而對於科學家來說,他們早就明白蝙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無法替代的。

首先,如果要強行對蝙蝠種群進行滅絕性殺害的話,這一系列事件只會陷入死循環。蝙蝠種群中並非所有的個體都攜帶致病性病毒,但如果人類對蝙蝠趕盡殺絕的話,會造成更多易感蝙蝠的產生,病毒分布範圍的擴散。這明顯是增強病毒的傳播,而不是控制它的傳播。其次,蝙蝠這個物種已經出現在地球上百萬年甚至千萬年,在食物鏈和生態系統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類常常因為出現一些天災人禍就將原因推到某一種動物的身上,很少考慮到該物種的存在對自然生態有重要的作用。就像這次出現了「消滅蝙蝠」的聲音,這不僅無法為控制疫情提供幫助,還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看到這很多朋友就會提出疑問,蝙蝠除了會傳播病毒之外,還對自然生態有什麼貢獻呢?這就是對蝙蝠種群不了解的表現了,以蝙蝠中的果蝠為例,它們在動植物之間起到了協同進化的作用。根據研究發現,很多種熱帶植物的幼體在其親本施加的生存壓力下是無法正常發育的,特別是一些還會產生毒素來保護自己的母樹。這些植物的種子要得到傳播且安全地生長,就必須依靠蝙蝠的傳播。

蝙蝠在接觸這些樹木後,一些種子就會貼在蝙蝠身上,這樣蝙蝠飛到哪裡這些種子就有可能落在哪裡。除此之外果蝠還經常食用果樹的果實,然後通過排便的方式將種子排出來,有一種無花果的種子還專門需要經過蝙蝠的胃一番消化之後才獲得發芽的機會,由此看來蝙蝠在幫助植物繁衍生息上作出了不少貢獻。同時這也可以說明,對蝙蝠趕盡殺絕是沒有用的,要防患於未然,還得從人類自身做起。

相關焦點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大自然遭破壞將加速致命病毒的傳播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倫敦動物學會研究所(ZSL Institute of Zoology in London)的一份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分析表明,當大自然生態系統遭到人類破壞時,易攜帶如Covid-19等流行病原體的物種(例如老鼠、蝙蝠和其他動物)的數量會在受損的生態系統中增加,進而加速可能導致嚴重流行病的病毒傳播。
  • 蝙蝠帶有大量病毒,把它們全部消滅了,會有什麼後果?
    引言:殺死所有蝙蝠便能隔絕所有病毒?此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卻是治標不治本,任意殺滅蝙蝠,不僅無法達到遠離病毒的目的,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惡果。隨著疫情的蔓延,蝙蝠成為眾矢之的。那麼,在當今情況下我們能做什麼呢?筆者認為,一是珍視現在,二是積極找出病毒爆發的原因並積極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原因,雖然官方還未有定論,但多數民眾將原因歸結於有人食用了野生蝙蝠。
  • 新冠病毒和澳洲山火,蝙蝠都扮演著邪惡的角色,人類能消滅它們嗎
    幸運的是許多地方第一時間組成專家小組對病毒進行研究和對防控方案進行探討,最終中央下達號召所有人儘量待在家裡,春節也不要出去串門和聚會。而且很多居民小區、城中村和農村為了隔絕病毒的傳播紛紛實施封閉式管理,這才沒有讓疫情朝著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 蝙蝠在地球到底有什麼用?如果被人為滅絕會有啥嚴重後果嗎?
    根據紀錄,一個蝙蝠洞中甚至能棲息達2000萬隻蝙蝠,蝙蝠洞中的狂犬病毒會濃稠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可以直接通過空氣傳播,進入蝙蝠洞就有感染機率,全球有多人因此感染狂犬病毒。蝙蝠是生態圈中重要一環生態系統的保護已經是人所共知的話題,而在生態系統的保護中尤其要注意關鍵物種的保護,一旦這些關鍵種數量發生大變化,就容易導致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作為佔據了全球哺乳動物的20%的生物,蝙蝠是生態圈中重要的一環,地球不能缺少蝙蝠的存在。
  • 為什麼不能把蝙蝠全部消滅?
    蝙蝠看著古靈精怪,噁心,在很多人眼中往往是邪惡的化身,魔王、吸血鬼……真實的蝙蝠卻是,極為有益的動物,為全球自然生態以及經濟默默提供服務。然而最近,蝙蝠充斥著諸多負面報導,它是疫情的來源,有聲音甚至說,要將它全部消滅,還全球一份太平。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重新認識下蝙蝠了。
  • 如果蚊子某一品種被消滅,生態系統會有影響嗎?科學家:可能不會
    這種煩人的生物除了吸血,還到處傳播病毒,著名的瘧疾、霍亂、登革熱等疾病背後都離不開蚊子的推波助瀾。據了解,全世界的蚊子大約有3500種,品種雖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卻是災難性的。如果有一天蚊子能夠被消滅掉,你願意手下留情嗎?那時的生態系統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 蝙蝠感染事件還有可能出現,如果將蝙蝠人為滅絕,會有嚴重後果嗎?
    根據紀錄,一個蝙蝠洞中甚至能棲息達2000萬隻蝙蝠,蝙蝠洞中的狂犬病毒會濃稠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可以直接通過空氣傳播,進入蝙蝠洞就有感染機率,全球有多人因此感染狂犬病毒。而這也就讓它身體的免疫系統可以24小時全開,人類如果免疫系統全開,身體是負荷不了的,但是憑藉DNA修復超能力,蝙蝠可以做到免疫系統24小時全開。因為飛行的原因,蝙蝠容易沾染各種病毒,但是免疫系統24小時全開,可以讓它們壓制住病毒,記住,是壓制,而並非消滅,所以病毒在它們身上會不斷發育,然後尋找新的寄主。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人類為何怕蝙蝠?吃蟲吸血偷水果,想方設法傳播病毒
    在眾多種類的蝙蝠當中,吃蟲子的蝙蝠種類是最多的,這類以蟲子為食物的蝙蝠對人類也比較有益,能夠幫助人類消滅很多害蟲這樣的殘渣裡面就帶有很多病毒,有時別的動物吃了這樣的殘渣或者食用了果蝠啃咬後剩餘的果子,就很有可能將果蝠身上帶有的病毒傳播到自己身上,從而造成新病毒在動物和人類間的流行。比如2003年的非典病毒,據說就和蝙蝠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 蝙蝠可以消滅嗎?科學家早已給出了答案
    蝙蝠大部分沒有毒,也輕易不會咬人,可是它身體攜帶的病毒卻是數量驚人的,而且許多是「超級病毒」,人類被感染後甚至會引發一場災難,比如說此次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就是蝙蝠引起的,說蝙蝠是「毒王」都不過分。蝙蝠身上攜帶各類病毒的數量,甚至高達100多種,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伊波拉病毒等。亨德拉病毒可以導致感染者腎衰竭,呼吸困難直至死亡。
  • 蝙蝠究竟能傳播什麼病毒?
    蝙蝠還能傳播可致狂犬病的麗沙病毒(Lyssavirus),有13種該屬病毒已在蝙蝠身上找到,其中包括經典狂犬病病毒(RABV)。蝙蝠並不會隨身攜帶狂犬病毒,它只是和其它哺乳動物一樣會感染狂犬病,發病後咬傷人畜即可能傳染,最終本身也會病亡。
  • 蚊子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全被消滅,生態系統將失去平衡!
    蚊子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全被消滅,生態系統將失去平衡!一年有四季之分,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環境變化是不同的。據了解,喜歡春天、秋天的人頗多,畢竟溫度適宜,萬物復甦,夏天、冬天就沒有那麼討喜了,夏天過於炎熱,冬天過於寒冷。尤其是夏天,很多蚊子的出沒,嗡嗡的聲音令人極為煩躁。
  • 可惡蚊子在地球上到底有什麼用?如果把蚊子都消滅,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人類真的把蚊子都殺光了,會有什麼後果?更讓人驚訝的是,蚊子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了幾千萬年,成功地從各種捕食者口中存活,並經歷各種環境的變化,早已練就了非常堅毅的品質和頑強的生存技能。現如今再加上全球氣候變暖、海洋溫度上升的原因,蚊子的生存環境反而得到提升。所以說想要消滅這些蚊子非常困難,但人類也不是沒有辦法的。蝙蝠主要是以蚊子為食,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吃掉近600隻蚊子。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答:事實上也會得病,只不過一來我們和人類溝通比較少,你們也不清楚我們有沒有不適,是不是剛剛失去自己的親人。二來我們蝙蝠的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所以有些小規模損失就不為人知。我就聽說過有一種狂犬病毒感染過我們的一些蝙蝠朋友讓他們發瘋,另外還有什麼塔卡裡伯病毒之類的也是我們的敵人,曾經對我們造成重創。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說到蝙蝠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及危害,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病毒,不管是流行於17年前的SARS病毒還是爆發於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又或者是席捲多國的新冠肺炎,都與蝙蝠脫不開干係。從類屬上來看,蝙蝠為哺乳綱翼手目生物,它們是為數不多的能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蝙蝠適應能力很強,分布也很廣泛,除極端惡劣區域外(例如南北極),全球多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新冠傳播錯怪了蝙蝠
    因此了解蝙蝠所攜帶的病原體非常關鍵,因為它可能會傳播給人類」。蝙蝠專家們啟動了一個名為「不要怪罪蝙蝠」(Don't Blame Bats)的倡議活動,意在打消對於蝙蝠無根據的恐懼和誤解,因為這些誤解正在對保育工作造成威脅。他們說,蝙蝠是地球上最被誤解和低估的動物之一。
  • 夏日蚊子惱人,那如果我們殺死了所有蚊子會發生什麼?
    有時它也會傳播疾病,每年造成數以萬計人的死亡。,會對我們的生活以及生態環境會有怎樣的影響。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擁有足夠數量的蚊子,我們是可以有效地消滅世界各地的蚊子的。但這不現實,因為蚊子如果真的消滅了,那盤旋在天空的數十億隻蝙蝠如何處理又是一個問題。那我們從蚊子的生長繁殖入手,我們可以釋放轉基因雄蚊,眾所周知,雄蚊是不會咬人的,而且這種轉基因雄蚊只能產生不育的後代,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讓蚊子這一族群斷子絕孫,雖然這會花費數十年的時間與精力。
  • 世界自然基金會: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正間接導致傳染病不斷爆發
    最近,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題為「生態系統的破壞——保護人類健康和保持生物多樣性」新報告中,突出表明了人類社會中的一些最具破壞性的活動,對人的健康,經濟和社會關係,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在過去二十年中,病毒、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甚至對生態系統和人類至關重要,但它們一直是全球流行病的根源。冠狀病毒也是如此情況。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當然有些物種的個體數量龐大,繁殖能力也很強,簡單的消滅一些個體無法讓一個物種滅絕。在食物鏈越上級的物種越容易受到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當作害蟲,全國範圍內數千隻的華南虎,不出幾年的時間,華南虎質量銳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但是蝙蝠的個體數量更類似於老鼠和蟑螂等,並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