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把蝙蝠全部消滅?

2020-11-23 和訊

蝙蝠看著古靈精怪,噁心,在很多人眼中往往是邪惡的化身,魔王、吸血鬼……

真實的蝙蝠卻是,極為有益的動物,為全球自然生態以及經濟默默提供服務。

然而最近,蝙蝠充斥著諸多負面報導,它是疫情的來源,有聲音甚至說,要將它全部消滅,還全球一份太平。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重新認識下蝙蝠了。

一、蝙蝠的存活意義

蝙蝠是一種,翼手目動物,所謂翼手目,就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存約1400種,除了澳洲一些島嶼外,各種生態系統都有它的存在,蝙蝠的生物鏈有點像壁虎,主要以昆蟲為食,特別是一些危害農業極大的害蟲。

蝙蝠除了吃肉,也會吃素,果實、花朵、花蜜也是它的食物,間接為植物授粉,以確保植物正常生長供應人類、動物食用。

蝙蝠也授粉?那不是蜂蜜做的事情嗎,沒錯,蝙蝠也授粉,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蝙蝠在授粉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很多地區,沒有蝙蝠保護,農作物不能安全生長。

特別是在夜間,當蜂蜜下班時,蝙蝠承擔了所有。有數據顯示,每年有67科和約528種熱帶植物通過蝙蝠授粉,而其中300多種是水果植物。

水果中,有一種中國人比較喜愛的榴槤,它是東南亞重要經濟作物,而它的健康生長,就離不開蝙蝠。最新研究證實,三種蝙蝠常常為榴槤花朵授粉,大長舌果蝠、中央狐蝠、西裡伯斯利齒狐蝠。

研究者認為,「蝙蝠的存在有助於生態平衡,並能為人們提供美味果實,要避免獵食,破壞它們棲息地。」

沒有蝙蝠,很多植物可能都會被生態環境弄死。而蝙蝠的特點是喜歡遷徙,可飛行數千公裡,這使得很多物種被其保護。

實際上,蝙蝠傳播的種子比鳥類要多,比如龍舌蘭酒中的龍舌蘭植物,蝙蝠負責了大多數種子的傳播,還有無花果、腰果等也仰仗蝙蝠。

二、人類對蝙蝠的誤解

這可能跟蝙蝠的外貌有關,人類社會裡,都喜歡看臉,一個長得像老鼠,又生翅膀,倒著睡覺,夜間出行的生物,讓人類無比的恐懼。

因此,就產生了幾種誤解。

第一種,蝙蝠是吸血鬼

有研究數據表明,1390種蝙蝠中只有3種食血,只有1個針對哺乳動物,而血蝙蝠都限於拉美,其它地方沒有,它也並不是真的吸血,而是像小貓一樣舔血,舔血的意義在於,唾液中含有的抗凝劑阻止血液凝結,能讓它有飽腹感,而這種元素,已被開發藥物,預防中風!

第二種,病毒的傳播者

人類傳染病中有75%起源於動物,的確包括蝙蝠。

隨著人口擴張,原本在自然區域物種開始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與人類接觸不斷增加。研究表明,超過60%的新出現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病。

蝙蝠能傳播的病毒就包括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等。然而,它們像大多數野生動物一樣,也在避免與人類接觸。

蝙蝠是世界上最迷人,最不可理解的生物之一,即使我們知道蝙蝠在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事實是我們對它仍知之甚少,因為它活動的時候,我們在休息。

蝙蝠如果被大量獵殺,世間很多植物等物種,也會失去保護傘,瀕臨滅絕,生態環境會被破壞,萬物相生相剋被打亂,只能帶來更大的災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擾,減少與蝙蝠的接觸,更不能食用蝙蝠。現在,已經2020年了,不能再用N多年前的思維方式來決定一個物種的命運。

我們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蝙蝠與人類共存的世界,捕殺更有可能增加疾病傳播風險。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被孤立的「蝙蝠」,為什麼不直接把蝙蝠全部消滅?
    而蝙蝠對這個世界的價值並沒有完完全全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因此大多數人對它們心懷恐懼,哪怕未曾謀面。或許這種懼怕來源於人的本能,畢竟我們的祖先沒有進化出善於夜間活動的能力。對早期人類來說,每日最佳活動時間只限於陽光照射、視野更清晰的白天,待到太陽落山後,夜間捕食者在暗處覬覦,因此在各種照明方法發明之前,漆黑一片的夜晚對人類來說充滿無盡危險,誰也不能保證明天的太陽與死亡到底是哪一個先來。
  • 蝙蝠帶有大量病毒,把它們全部消滅了,會有什麼後果?
    以前,「蝙蝠」這一詞語通常出現在網頁或書籍報刊上。如今,不僅是各大網站或書籍報刊,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上也頻頻出現這一詞語。出現這一詞語的語境很簡單,多包含對蝙蝠以及對食用蝙蝠的人的控訴。對此,不少網友大呼,能不能重啟2020年。重啟2020年顯然是不現實的,就目前研究情況來看,主流觀點認為時間具有高度單向性,它宛如一支離弦的箭,一去便無法回頭。那麼,在當今情況下我們能做什麼呢?筆者認為,一是珍視現在,二是積極找出病毒爆發的原因並積極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如果人類消滅了蝙蝠,會發生什麼?病毒傳播更狂,生態穩定被破壞
    同時有些人好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幾百種對人類有害的病毒,為什麼人類不對蝙蝠趕盡殺絕呢?也依然有人在問,吃野生動物的現象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為什麼等到現在才出現問題呢?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毫無關聯,但因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聯繫在一起,從而繼續引發公眾的思考,為什麼不把蝙蝠趕盡殺絕呢?如果你有看過蝙蝠真實面貌的照片,就會被其猙獰的樣子嚇到。
  • 既然蝙蝠攜帶4000多種病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全部獵殺?
    當年的非典SARA病毒,也導致了全球27個國家8000多人感染,科學家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找到其病毒是源頭是蝙蝠。非洲伊波拉病毒的最終溯源,同樣是在蝙蝠的身上。科學家發現除了這兩種我們人類較為熟知的病毒,蝙蝠身上帶有4000多種病毒。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人類只是感染了一種病毒就足以一命嗚呼,而蝙蝠身上帶有如此之多的病毒卻仍舊可以安然存活?
  • 為什麼又是蝙蝠?
    通過實驗發現,蝙蝠細胞內的熱休克蛋白/HSP本底表達水平非常高;而且I型幹擾素通路相關的基因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特徵,其中本底水平的IFNα非常高;並且I類MHC分子結合內源性肽段的精確度更好;同時,蝙蝠缺失了PYHIN家族的基因,所以,蝙蝠相關基因缺失會導致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很低。好了,繼續說人話。我們人體免疫系統全負荷運轉時,就是高燒狀態。
  • 還在罵蝙蝠呼籲消滅蝙蝠嗎?說句良心話,真正該被罵的其實是人類
    ,所以許多病毒都是通過蝙蝠傳染的。而這一生物對人類來說似乎沒有任何積極意義,所以很多人就對蝙蝠嗤之以鼻,去罵蝙蝠,甚至呼籲要消滅蝙蝠讓它們滅絕,但是真的是蝙蝠的錯嗎?而蝙蝠的免疫系統是要強於人類的,這也是為什麼它攜帶了如此多的病毒且不會因此有任何影響。但是這並不是它想要的,人類之所以被蝙蝠傳染了病毒無非就是與蝙蝠進行接觸了甚至是去吃蝙蝠。如果不去打擾它們,自然不會有這種問題。
  • 新冠病毒和澳洲山火,蝙蝠都扮演著邪惡的角色,人類能消滅它們嗎
    同時,專家組在研究病毒的傳染路徑時發現它很可能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都來自蝙蝠,然後通過中間寄主傳播到人類身上。在新冠病毒天然寄主是蝙蝠的信息出現之後,網絡上出現了大量關於蝙蝠的信息,可見通過這次疫情蝙蝠再次成為了人類關注的重點。很多網友表示,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大量病毒,而且存在著傳播給人類的危險,為什麼不將它們趕盡殺絕呢?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這裡都把蝙蝠稱作「飛鼠」,因為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科學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並且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例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還有全球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是在蝙蝠的身體內找到了源頭,而現在正在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據科學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於蝙蝠。
  • 蝙蝠真的罪惡滔天嗎?若蝙蝠全部滅絕,可能會出現什麼後果?
    蝙蝠可謂是生物界中的一大「毒王」了,既然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把蝙蝠完全消滅人類是不是就會平安無事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同樣,蝙蝠在自然界之中也有它的生態價值。果蝠是一種「素食」蝙蝠,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是植物的果實和花蜜。說到了它們會食用植物的果實,相信很多聰明的朋友們就能夠猜到了,它們正是樹木種子的傳播者。在植物茂盛的原始森林中,正是生長時期的小樹需要的陽光水分會更多,但是因為太矮了,無法接觸到更多的陽光,因此果蝠的重要性也體現出來了。果蝠在食用果子後,可以把果子中的果核帶到更遠的地方,讓樹木成長起來。
  • 蝙蝠攜帶了那麼多超級病毒,為什麼自己卻不會生病?
    為什麼蝙蝠會攜帶那麼多病毒?這是蝙蝠的飛行帶來的副產品,當然對蝙蝠來說這是好事,它有比較高的壽命,極少得癌症等!全民消滅蝙蝠,能將它徹底消滅嗎?從上文來看,蝙蝠簡直就是一種飛行的病毒源,能將其徹底消滅嗎?
  • 蝙蝠可以消滅嗎?科學家早已給出了答案
    蝙蝠身上既然攜帶這麼多的病毒,那麼為何蝙蝠自身不會被傳染呢?我們知道病毒一般不喜歡高溫環境,因此生物的免疫系統經常靠提高體溫來「對抗」病毒,這就是我們說的「發燒」現象。而蝙蝠的體溫高達40攝氏度,這就直接導致了病毒拿蝙蝠「沒辦法」。要知道如果人體體溫達到40攝氏度,用不了多久就會引起腦損傷,而蝙蝠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發燒」卻啥事兒也沒有。
  •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科學家稱可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很多地方都把蝙蝠稱作「飛鼠」,除了一雙翅膀,蝙蝠和老鼠長得還是很像的,可以說蝙蝠就是老鼠多了一雙翅膀。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種病毒,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病毒庫」。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比如2002年-2003年起源於我國廣東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頭。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但蝙蝠的「發燒」卻是日常操作。想像一下,全身的免疫系統24小時在「高燒」模式下戰鬥,哪個病毒頂得住?這也就是為什麼伊波拉、馬爾堡、狂犬病、SARS等病毒,完全乾不死蝙蝠的原因吧。然而,蝙蝠免疫系統強大,並不意味著可以將所有病原體消滅乾淨了,而是抑制病毒的複製,將這些病毒壓制在了體內。
  • 假面騎士空我:玫瑰古朗基不能進行「遊戲」,一條為何還消滅她?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在《假面騎士空我》的劇情當中,為什麼玫瑰古朗基不能進行「遊戲」,一條還要消滅她的問題。 《假面騎士》是戰鬥類型的真人特攝劇,所以男性角色比較多,女性的角色比較少。
  • 蝙蝠為什麼這麼「毒」?3分鐘英文動畫帶你了解
    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要儘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吃野生動物。 回顧近幾十年的致命傳染病,我們會發現許多病毒的源頭都是蝙蝠(bats),例如:尼帕(Nipah)、亨德拉(Hendra)、伊波拉(Ebola)、馬爾堡(Marburg)、SARS病毒等。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當然有些物種的個體數量龐大,繁殖能力也很強,簡單的消滅一些個體無法讓一個物種滅絕。在食物鏈越上級的物種越容易受到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當作害蟲,全國範圍內數千隻的華南虎,不出幾年的時間,華南虎質量銳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但是蝙蝠的個體數量更類似於老鼠和蟑螂等,並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甚至大名鼎鼎的狂犬病毒也是來源於蝙蝠,現在每年澳洲不少的人都是死於來自蝙蝠身上的狂犬病毒。所以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是當之無愧,一點也沒叫錯,甚至可以說近50年最臭名昭著的疫情的宿主都是蝙蝠。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有如此之多的病毒,為什麼蝙蝠自己沒出問題,但對人類的威脅性卻如此之大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身上為什麼會攜帶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大概有4個原因。
  • 為什麼要拒絕野味?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但蝙蝠並不是一種「可愛」的哺乳動物,它的長相非常猙獰,像長了翅膀的狼狗。在絕大多數的文化裡,蝙蝠幾乎都以恐怖、邪惡的形象出現。不僅是由於外表,還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八十多種病毒,包括伊波拉、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狂犬病毒等等,加上會飛翔的特點,堪稱移動病毒庫。二、為什麼它們自己卻不會被病毒幹擾呢?